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系统及应用的签名方法、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9940168发布日期:2022-05-07 14:1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系统及应用的签名方法、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系统及应用的签名方法、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按照是否需要连网分为热签名设备(触网)和冷签名设备(不触网)。与热签名设备相比,冷签名设备因为其在整个交易签名过程中始终不触网,从而杜绝私钥通过网络泄漏,而被公认为更加安全可靠的签名设备。
3.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冷签名设备主要是通过二维码技术、蓝牙技术实现签名数据传输,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冷签名设备的工作流程是:
4.1.由其他连网设备将待签名信息转化成二维码;
5.2.冷签名设备通过扫描二维码读取待签名信息;
6.3.对读取到的信息做数据签名,签名后的数据生成二维码;
7.4.连网设备读取签名信息,并将签名后的信息广播到区块链上。
8.基于二维码技术实现的冷签名设备,操作流程繁琐,需要反复扫码获取待签名信息,同时签名后信息也需要再次被扫后传递,而对于基于蓝牙实现的签名设备也需要用户在实际签名时,需要首先配对设备,这两种方式都对于用户体验非常不友好、上手难度大。
9.因此,业界亟需提出新型的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10.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系统及应用的签名方法、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用户体验不友好、上手难度大等问题。
11.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包括: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用于获取外部设备的待签名信息;将签名数据传输至所述外部设备,以供所述外部设备对所述签名数据进行验证后广播至区块链;签名模块,用于对所述待签名信息进行签名,以生成所述签名数据。
12.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签名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待签名信息中交易对手身份信息验证交易对手的身份,并在验证通过后使用私钥对所述待签名信息进行签名。
13.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始终处于非触网状态。
14.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待签名信息包括:交易对手账户地址信息、签名内容、交易对手身份信息和/或备注信息。
1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块链交易签名系统,包括:所述的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请求签名设备,用于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向所述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提供待签名信息;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获取所述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传输的签名数据;以及,对所述签名数据进行验证后广播至区块链。
1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的签名方法,所述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包括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获取外部设备的待签名信息;对所述待签名信息进行签名,以生成签名数据;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将所述签名数据传输至所述外部设备,以供所述外部设备对所述签名数据进行验证后广播至区块链。
17.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获取所述待签名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待签名信息中交易对手身份信息验证交易对手的身份,并在验证通过后使用私钥对所述待签名信息进行签名。
18.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始终处于非触网状态。
19.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待签名信息包括:交易对手账户地址信息、签名内容、交易对手身份信息和/或备注信息。
20.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应用于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的签名方法。
21.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系统及应用的签名方法、存储介质,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获取外部设备的待签名信息;对所述待签名信息进行签名,以生成签名数据;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将所述签名数据传输至所述外部设备,以供所述外部设备对所述签名数据进行验证后广播至区块链,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基于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提供了触控式的区块链交易签名解决方案,让使用者可以简单且直观地交换信息,同时保护使用者的私钥,有效防止私钥因触网而泄漏。
附图说明
22.图1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区块链交易签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与签名请求设备的交互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10,其至少包括以下模块:
28.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1,用于获取外部设备的待签名信息;将签名数据传输至所
述外部设备,以供所述外部设备对所述签名数据进行验证后广播至区块链;待签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交易对手账户地址信息、签名详细内容、交易对手其他身份信息、备注信息。
29.签名模块12,用于对所述待签名信息进行签名,以生成所述签名数据。
30.其中,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1优选为nfc模块。nfc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签名模块12则采用能够实现签名功能的处理器,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
3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没有对现有区块链交易设备的签名功能进行改进,签名模块12可采用现有任一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的实现签名功能的电路结构,且本实施例也没有对签名功能本身的软件方法进行改进,签名模块12可采用现有任一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的实现签名功能的方法逻辑。
3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1实施例中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或多个物理实体上。
33.较佳的,在一实施例中,签名模块12还用于:根据所述待签名信息中交易对手身份信息验证交易对手的身份,并在验证通过后使用私钥对所述待签名信息进行签名。
34.较佳的,在一实施例中,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始终处于非触网状态。由于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则主要完成交易签名,设备本身始终不触网可以有效避免私钥的泄漏,将私钥被窃取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3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区块链交易签名系统,包括:前述实施例介绍的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请求签名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
36.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从请求签名设备获取待签名信息;随后,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对获取的待签名信息进行验证、签名;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将签名数据传输至请求签名设备;随后,签名设备对签名数据进行验证,广播至区块链。
37.详细而言,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所执行的签名方法及与请求签名设备的交互过程如下:
38.步骤101:请求签名设备准备待签名信息;
39.步骤102: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通过其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获取待签名信息;
40.步骤103: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对所述待签名信息进行签名,以生成签名数据;较佳的,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在获取所述待签名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待签名信息中交易对手身份信息验证交易对手的身份,并在验证通过后使用私钥对所述待签名信息进行签名;
41.步骤104: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通过其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将所述签名数据传输至请求签名设备;
42.步骤105:请求签名设备对所述签名数据进行验证后广播至区块链。
43.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相关的硬件来完
成。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44.综上,本发明的区块链交易签名设备、系统及应用的签名方法、存储介质,基于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提供了触控式的区块链交易签名解决方案,让使用者可以简单且直观地交换信息,同时保护使用者的私钥,有效防止私钥因触网而泄漏,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45.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