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用品穿脱监测设备、隔离病房及隔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99404发布日期:2021-03-17 00:50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用品穿脱监测设备、隔离病房及隔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用品穿脱监测设备、隔离病房及隔离系统。



背景技术: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

医疗机构是一个特殊的场所,是一个传染病及非传染病患者高度混杂的环境,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会直接或间接接触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等。医用防护用品可有效保护医务人员不受感染,因各病房和各岗位感染风险不同,一般将医疗机构感染风险分为低风险(对应一般防护或一级防护)、中风险(对应一级防护)、高风险(对应二级防护)、极高风险(对应三级防护),为后续的分级防护提供依据。根据风险级别为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不同的防护用品,以避免医务人员被感染。

防护用品穿脱有严格的要求和先后顺序,如人员防护用品穿或脱顺序出错,有可能使防护用品无法达到防护效果导致人员被感染。医疗机构中常常采用在隔离病房外张贴图片和文字的方法指导医务人员,但是面对人员穿脱防护用品出错时并没有有效的监测提醒方法。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监测人员防护用品穿或脱顺序有无错误的防护用品穿脱监测设备、隔离病房及隔离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护用品穿脱监测设备,用于隔离病房,包括位于所述隔离病房外的更衣区用以监视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情况的监测装置、与监测装置相连的显示装置和提醒装置,所述监测装置采集的信息在所述显示装置上成像并显示,所述提醒装置用以在所述显示装置前的监测人员发现所述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或脱有错误时发出信息提醒所述医务人员。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装置通过有线通讯或无线通讯的方式与显示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设有用以储存所述监测装置拍摄画面的储存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提醒装置为使所述更衣区的所述医务人员与所述监测人员能语音通话的语音通话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语音通话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更衣区用以收录声音的第一麦克风和用以向所述监测人员播放所述第一麦克风收录声音的第一播放器。

进一步地,所述语音通话装置包括用以收录所述监测人员声音的第二麦克风和位于所述更衣区用以向所述医务人员播放所述第二麦克风收录声音的第二播放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隔离病房,包括如上所述的防护用品穿脱监测设备和隔离病房主体,所述隔离病房主体包括可组装和移动的墙体,所述监测装置安装于所述墙体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病房主体还包括空气过滤器、手消装置、多个用以存放不同的清洁防护用品的储存柜和多个用以存放不同的被污染的防护用品的丢弃柜,所述储存柜、所述丢弃柜和所述手消装置均位于所述墙体外侧,所述空气过滤器用于过滤所述墙体内空气;所述更衣区设有用以临时安置脱防护用品时出错的所述医务人员的安置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隔离系统,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隔离病房和监控室,所述监控室内设有多个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数量与所述隔离病房外侧的所述监测装置一致且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病房按功能划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所述污染区、所述潜在污染区和所述隔离区均可布置所述监测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防护用品穿脱监测设备通过在更衣区设置监测装置拍摄画面并在显示装置显示出来,使人员可以远程监测防护用品穿脱情况,并在发现出错时通过提醒装置提醒医务人员。又通过语音通话装置来连通更衣区的医务人员和监测人员,使医务人员和监测人员远程也能顺畅交流,监测人员可语言指导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隔离病房通过聚丙乙烯墙体组建,轻便、结实、移动性强、搭建方便、方便收纳,利于病人快速入住,降低医疗机构对隔离病房的建设费用。隔离系统通过将显示多个更衣区画面的显示装置统一布置在监控室,使得更少的监测人员可以监测更多的隔离病房,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防护用品穿脱监测设备的连接原理图;

图2为本实施例隔离病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隔离系统中监控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防护用品穿脱监测设备,用于隔离病房,包括监测装置10、显示装置20和提醒装置30。监测装置10位于隔离病房外的更衣区,监测装置10用以监视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情况。显示装置20布置在与更衣区不在同一区域的监测区,显示装置20与监测装置10远程连接,监测装置10采集的信息在显示装置20上成像并显示,监测人员在监测区通过显示装置20监测更衣区内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情况。监测人员在发现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或脱有错误时通过提醒装置30发出信息提醒医务人员。

监测人员还可通过识别医务人员有无出现错误的动作、产生污染点,来判断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出错,例如,在医务人员脱防护用品时,用被污染的手套接触了裸露的面部皮肤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用品穿脱监测设备通过在更衣区设置监测装置10拍摄画面并在显示装置20显示出来,使人员可以远程监测防护用品穿脱情况,并在发现出错时通过提醒装置30提醒医务人员。

一般将医疗机构感染风险分为低风险(对应一般防护或一级防护)、中风险(对应一级防护)、高风险(对应二级防护)和极高风险(对应三级防护)。普通门诊、普通病区、急诊所属药房、收费、出入院手续办理等窗口工作人员,此类岗位有间接接触经过预检分诊患者的可能,暴露风险低,为低风险。发热门诊、隔离病区所属药房、收费、出入院手续办理等窗口工作人员,预检分诊,普通样本监测人员,普通透析室工作人员,普通产房工作人员,普通手术工作人员,普通病区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人员等,此类岗位有间接接触发热患者的可能,暴露风险中等。发热门诊医生、护士、护工,传染病产房,传染病血液透析工作人员,传染病患者转运人员,传染病尸体处理人员等,有可能直接接触患者,暴露风险高。传染病手术工作人员,传染样本监测人员,进入污染区的医生、护士、技术人员、护工、感控人员等,直接接触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及其周围物品,处置医疗废物及患者排泄物、分泌物,暴露风险极高。

针对上述医疗机构内不同的暴露风险,对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防护级别也有区别。一般防护要求: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认真执行手卫生。一级防护要求: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隔离区域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二级防护要求: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和/或医用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脱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结膜的卫生与保护。三级防护在二级防护基础上,加戴正压头套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防护级别不同,所需要的防护用品差异很大,医务人员熟悉各个防护级别防护用品穿脱顺序所需要的时间也很多。即使在熟悉防护用品穿脱顺序之后,随着时间变长,也有可能被遗忘,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时也有可能因不注意而穿错。在面对更高级防护情况,但错穿了防护级别不够的防护用品,将使医务人员暴露在被污染的环境中,使医务人员有被感染的风险。

医疗机构内按感染风险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缓冲区或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安置传染病人的病房、传染病人的手术室和化验室等均属于污染区。在本实施例中,为应对不同防护级别的防护用品穿脱情况的不同,在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更衣区内都布置有监测装置10,用以分别监测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防护用品穿脱情况。

显示装置20通过有线通讯或无线通讯或有线无线通讯结合的方式与监测装置10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监测装置10为监控摄像机,用以拍摄画面,显示装置20为led显示屏,用以实时显示监测装置10拍摄的画面。显示装置20还设有人机交互模块21和储存模块22,储存模块22可储存监测装置10拍摄到的画面,人机交互模块21可使监测人员能控制显示装置20播放储存模块22内储存的旧拍摄画面。

提醒装置30为使更衣区的医务人员与监测人员能语音通话的语音通话装置30’,包括第一麦克风31、第二麦克风32、第一播放器33、第二播放器34。第一麦克风31布置于更衣区,用以收录更衣区内的声音,第一播放器33与第一麦克风31相连,第一播放器33布置在显示装置20同一空间内用以向监测人员播放第一麦克风31收录的声音。第二麦克风32布置在显示装置20同一空间内用以收录监测人员的声音,第二播放器34与第二麦克风32相连,第二播放器34布置于更衣区内用以播放第二麦克风32所收录的声音。

通过语音通话装置30’来连通更衣区的医务人员和监测人员,使医务人员和监测人员远程也能顺畅交流,监测人员可语言指导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麦克风31和第二播放器34可集成在监测装置10上,第二麦克风32和第一播放器33可集成在显示装置20上。也可只设有第二麦克风32和第二播放器34,取消第一麦克风31和第一播放器33,使监测人员只能单方面向更衣区内的医务人员说话。提醒装置30还可为指示灯或蜂鸣器等结构,指示灯和/或蜂鸣器设置在更衣区,开关由监测人员远程控制,当监测人员通过显示装置20发现更衣区内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或脱错误时,按下开关使指示灯亮起和/或蜂鸣器发出声音,用以提醒更衣区内的医务人员。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隔离病房,包括如上所述的防护用品穿脱监测设备和隔离病房主体,隔离病房主体包括可组装可移动的墙体40,安装在墙体40外的hepa(highefficiencyparticulateair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设备50、储存柜60、丢弃柜70和手消装置80。墙体40材质为聚丙乙烯(ppe),墙体40上设有透明窗口41,墙体40下设滚轮42方便墙体40的移动。多个墙体40可组装为一密封空间,内置病床即可当做临时病房使用,外接hepa设备50后可做隔离病房使用,灵活轻便,降低医疗机构对隔离病房的建设费用。

监测装置10、储存柜60、丢弃柜70和手消装置80均可安装于墙体40外侧,即可成为更衣区。储存柜60储存清洁的防护用品,丢弃柜70收集被污染的防护用品,手消装置80为人员提供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等,监测装置10监测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情况。

更衣区还设有用以临时安置脱防护用品时出错的医务人员的安置区(未画出),安置区与清洁区不共用同一个出入口,当医务人员在脱防护用品出错产生了被污染的可能时可进入安置区临时安置,之后再按照标准处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护用品穿脱监测设备应用场景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离病房,也可布置于医疗相关机构中其他位置。

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隔离系统,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隔离病房和监控室,多个所述隔离病房可组成一个完整的隔离病区,按功能划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都可布置储存柜60、丢弃柜70和手消装置80用以形成更衣区来满足三种防护级别的需求。同时布置监测装置10来监测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情况,与多个监测装置10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的显示装置20均布置在监控室内。监测人员可在监控室内即可同时监测多个更衣区的情况,并通过提醒装置30与更衣区内的医务人员沟通。

隔离系统通过将显示多个更衣区画面的显示装置20统一布置在监控室,使得更少的监测人员可以监测更多的隔离病房,降低人工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用上述的可移动式隔离病房作为监控室,以应对临时搭建的隔离病区的情况,该隔离系统应用场景也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离病房,也可布置于医疗相关机构中其他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用品穿脱监测设备通过在更衣区设置监测装置10拍摄画面并在显示装置20显示出来,使人员可以远程监测防护用品穿脱情况,并在发现出错时通过提醒装置30提醒医务人员。又通过语音通话装置30’

来连通更衣区的医务人员和监测人员,使医务人员和监测人员远程也能顺畅交流,监测人员可语言指导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隔离病房通过聚丙乙烯墙体40组建,轻便、结实、移动性强、搭建方便、方便收纳,利于病人快速入住,降低医疗机构对隔离病房的建设费用。隔离系统通过将显示多个更衣区画面的显示装置20统一布置在监控室,使得更少的监测人员可以监测更多的隔离病房,降低人工成本。

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例如层、区域或基板被称作“形成在”、“设置在”或“位于”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形成在”或“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元件的序列形容词“第一”、“第二”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并不意味着这样描述的元件必须依照给定的顺序,或者时间、空间、等级或其它的限制。

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描述方便,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