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较佳振幅稳定性的微型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22588发布日期:2022-06-15 13:4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具有较佳振幅稳定性的微型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微型扬声器,特别是指一种能够提升内部的一音圈在通电产生上下振幅时,能够更为稳定并能防止产生偏斜碰撞的微型扬声器。


背景技术:

2.微型扬声器,主要是应用在电子产品,用于安装于电子产品内部以通过该微型单体喇叭进行电声转换而释放出声音。
3.传统的微型单体喇叭,主要是利用一音圈围绕在一磁性元件的周围并就由通电后使该音圈与该磁性元件彼此产生激磁效果,进而使该音圈在该磁性元件的外缘上方处带动一膜片形成上下振幅,从而令该膜片拍打空气而发出声音。而传统的微型扬声器,由于该音圈主要是与该膜片连结,再通过一上悬臂与一外框体连结,使得该音圈在产生上下振幅效果时,该膜片会通过该上悬臂而在该外框体的中央产生上下振幅的效果,如此一来当该音圈在进行上下振幅时,该音圈围绕在该磁性元件外缘的下半部容易产生摆动的现象,使得该音圈的下半部容易与该磁性元件产生碰撞,造成该微型扬声器产生杂音。
4.为了改善该音圈的下半部在上下振幅时与该磁性元件产生碰撞的现象,改良式的微型扬声器(如美国发明专利公告第10448167及10299045号等),会在该音圈的下半部利用一下悬臂连结至该外框体,使该音圈可以通过该上悬臂及该下悬臂而在该磁性元件的外缘处产生较小的摆动现象,令该音圈不会与该磁性元件发生碰撞。这些专利前案中,都是将该下悬臂设置在该音圈的两个短边上,且该下悬臂与一柔性电路板是分别以黏着的方式固定在外框体与该音圈之间。
5.如此一来,由于该微型扬声器的体积较小,造成该音圈与该外框体之间的空间受限,当该下悬臂设置在短边上时,该下悬臂的宽度不足,会造成该音圈无法产生较大的上下振幅效果。此外,该下悬臂是设置在该短边上,造成整体该下悬臂的体积过大,也会造成该下悬臂的重量过重,同时也会影响该音圈的上下振幅效果。再者,由于该下悬臂与该柔性电路板采用分离设计,在相互黏着在该音圈与该外框体之间,当该音圈在产生上下振幅时,容易对该柔性电路板产生拉扯,长期使用下,容易对该柔性电路板造成损坏,而影响该微型扬声器的使用寿命。
6.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提升音圈在通电产生上下振幅时,能够更为稳定并能防止产生偏斜碰撞的微型扬声器,即为本案所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扬声器,特别是指一种能够提升内部的一音圈在通电产生上下振幅时,能够更为稳定并能防止产生偏斜碰撞的微型扬声器。
8.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较佳振幅稳定性的微型扬声器,至少包含有一振膜单元、一磁性单元以及一电路单元。该振膜单元由一上壳体、一膜片、一上悬臂及一音圈所组成,该膜片位于该上壳体的中心位置,该上悬臂连接在该上壳体与该膜片之间,该
音圈具有一与该膜片相互接合的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磁性单元设置在该振膜单元下方,该磁性单元由一下壳体及至少一磁性元件所组成,该磁性元件设置在该下壳体上,且该音圈的该第二端环绕在该磁性元件的外部并相互间隔。该电路单元设置在该振膜单元与该磁性单元之间,该电路单元由一中壳体、一对柔性电路板及一对下悬臂所组成,该中壳体设置于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之间,且该音圈与该中壳体的一内壁相互间隔,使该音圈与该内壁之间形成有一该呈长方状的间隔区间,每一该柔性电路板包含有一嵌入在该中壳体内部且部分暴露在该中壳体的底部表面上的第一电性连接部、两个分别延伸至该中壳体内部并与该音圈的该第二端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性连接部及两个分别连接该第一电性连接部与两个该第二电性连接部的电性连接部,每一该电性连接部位在该间隔区间中,且每一该电性连接部包含有一嵌入该中壳体内的一连接区段以及一凸露在该连接区段的弯曲部,而每一该下悬臂包含有一形成在该中壳体的该内壁上的接合部、两个分别用以承载这些第二电性连接部的承载部及两个分别连接在该接合部与两个该承载部之间的弹性连接臂,且每一该弹性连接臂分别包覆一该弯曲部,当一外部电源与该第一电性连接部通电后,使该膜片与该音圈能够通过该上悬臂与该下悬臂而在该上壳体与该中壳体内部沿着该磁性元件的高度延伸方向稳定的产生振幅。
9.在一实施例中,该间隔区间是由两个长边、两个短边以及四个转角边所组成,每一该转角边位在每一该长边与每一该短边之间,而每一该转角边包含有一内转角以及一外转角,该内转角由该音圈所形成,该外转角由该中壳体的该内壁所形成,而每一该柔性电路板的每一该弯曲部分别位在每一该转角边,而每一该下悬臂的每一该弹性连接臂位在每一该转角边处,并包覆每一该弯曲部。
10.在一实施例中,每一该弯曲部是分别朝向该下壳体的方向弯曲形成有一曲率,而每一该弹性连接臂分别与每一该弯曲部形成有相同的曲率。
11.在一实施例中,当每一该内转角的半径越大且每一该外转角的内径越小,该转角边的面积越大,且每一该弹性连接臂的面积越大,当该弹性连接臂的面积越大该音圈所产生的振幅稳定性越高。
12.在一实施例中,每一该下悬臂的该接合部进一步还包含有一自该接合部下方延伸并沿该中壳体的该底部表面延伸而嵌入该中壳体内部用以提升该接合部与该中壳体之间的黏着强度的补强接着部。
13.在一实施例中,每一该弹性连接臂的底部相对于每一该弯曲部的位置处形成分别形成有一补强肋,且该补强肋凸出于该弹性连接臂的底部表面。
14.在一实施例中,该中壳体是以射出成型方式直接在该对柔性电路板的该对第一电性连接部上,以将每一该电性连接部与每一该连接区段包覆在该中壳体之间,并使部分的该第一电性连接部暴露在该中壳体的该底部表面。
15.在一实施例中,该下悬臂是以射出成型方式直接形成在该中壳体与每一该第二电性连接部之间。
16.在一实施例中,该下悬臂是利用硅胶材料以射出成型方式所形成。
17.在一实施例中,该磁性单元进一步还包含有两个辅助磁性元件,两个该辅助磁性元件分别设置在该磁性单元的两侧并分别与该磁性单元相互间隔设置。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的背部平面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中该电路单元的背部立体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中该电路单元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中该下悬臂的立体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中该柔性电路板的立体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电路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27.图10为图9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28.图11为本发明间隔区间的示意图。
29.【附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0.10
ꢀꢀꢀꢀ
微型扬声器
31.20
ꢀꢀꢀꢀ
振膜单元
32.21
ꢀꢀꢀꢀ
上壳体
33.22
ꢀꢀꢀꢀ
膜片
34.23
ꢀꢀꢀꢀ
上悬臂
35.24
ꢀꢀꢀꢀ
音圈
36.241
ꢀꢀꢀ
第一端
37.242
ꢀꢀꢀ
第二端
38.30
ꢀꢀꢀꢀ
磁性单元
39.31
ꢀꢀꢀꢀ
下壳体
40.32
ꢀꢀꢀꢀ
磁性元件
41.33
ꢀꢀꢀꢀ
辅助磁性元件
42.40
ꢀꢀꢀꢀ
电路单元
43.41
ꢀꢀꢀꢀ
中壳体
44.411
ꢀꢀꢀ
容置空间
45.412
ꢀꢀꢀ
底部表面
46.413
ꢀꢀꢀ
上表面
47.42
ꢀꢀꢀꢀ
柔性电路板
48.421
ꢀꢀꢀ
第一电性连接部
49.422
ꢀꢀꢀ
第二电性连接部
50.423
ꢀꢀꢀ
电性连接部
51.424
ꢀꢀꢀ
第一电性接点
52.425
ꢀꢀꢀ
第二电性接点
53.426
ꢀꢀꢀ
连接区段
54.427
ꢀꢀꢀ
弯曲部
55.43
ꢀꢀꢀꢀ
下悬臂
56.431
ꢀꢀꢀ
接合部
57.432
ꢀꢀꢀ
承载部
58.433
ꢀꢀꢀ
弹性连接臂
59.434
ꢀꢀꢀ
补强接着部
60.435
ꢀꢀꢀ
辅助接着部
61.436
ꢀꢀꢀ
补强肋
62.44
ꢀꢀꢀꢀ
间隔区间
63.441
ꢀꢀꢀ
长边
64.442
ꢀꢀꢀ
短边
65.443
ꢀꢀꢀ
转角边
66.444
ꢀꢀꢀ
内转角
67.445
ꢀꢀꢀ
外转角
具体实施方式
68.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69.如图1至11所示,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具有较佳振幅稳定性的微型扬声器10,该微型扬声器10包含有一振膜单元20、一磁性单元30及一电路单元40。
70.该振膜单元20具有一上壳体21、一位在该上壳体21中央位置处并与该上壳体21相互间隔的膜片22、一环绕在该上壳体21与该膜片22之间的上悬臂23及一连接在该膜片22下方并朝向该磁性单元30方向延伸的音圈24,该音圈24具有一连接在该膜片22上的第一端241以及一朝向该磁性单元30延伸的第二端242,令该膜片22及该音圈24能够通过该膜片22而在该上壳体21的中央位置处而具有一上、下振幅的效果。
71.该磁性单元30设置在该振膜单元20的下方,该磁性单元30由一下壳体31、一设置在该下壳体31上的磁性元件32及两个同时设置在该下壳体31上并分别位于该磁性元件32两侧的辅助磁性元件33。该音圈24围绕在该磁性元件32的外侧,并且在该磁性元件及两个该辅助磁性元件33之间,而两个该辅助磁性元件33分别设置在该下壳体31的两个长边的方向上。
72.该电路单元40设置在该振膜单元20及该磁性单元30之间,该电路单元40的体积与该振膜单元30的投影面积大致相同,而该磁性单元30的投影面积小于该电路单元40的面积。该电路单元40具有一设置在该上壳体21与该下壳体31之间的中壳体41、一对柔性电路板42及一对下悬臂43。该中壳体41大致呈长方状中央形成有一容置空间411,该对柔性电路板42及该对下悬臂43分别设置在该中壳体41的两个短边上且彼此相对应,其中一该柔性电路板42对应其中一该下悬臂43,另一该柔性电路板42对应另一该下悬臂43。而每一该柔性电路板42分别具有一第一电性连接部421、两个第二电性连接部422及两个分别自该第一电性连接部421延伸并分别连接至一该第二电性连接部422上的电性连接部42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性连接部421嵌入在该中壳体41内,且有一侧曝露在该中壳体41的一底部表面412上,使该第一电性连接部421上的多个第一电性接点424而暴露在该中壳体41的该底部表面412上,每一该第二电性连接部422则是凸露在该容置空间411内,使每一该第二电性连接部422上的至少一第二电性接点425暴露在该容置空间411内,并通过该第二电性接点425
分别与该音圈24的该第二端242相互电性连结。每一该电性连接部423分别则具有一自该第一电性连接部421延伸并嵌设在该中壳体41内的连接区段426及一延伸至该容置空间411内部的弯曲部427,每一该弯曲部427朝向该磁性单元30方向延伸形成有一曲率。每一该下悬臂43则是包含有一连接在该中壳体41的一内壁上的接合部431、两个分别支撑两个该第二电性连接部422的承载部432及两个分别自该接合部431延伸并分别与一该承载部432连接同时包覆该弯曲部427的弹性连接臂433,使该弹性连接臂433完全包覆该弯曲部427,并使该弹性连接臂433与该弯曲部427具有相同的曲率。
73.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路单元40主要是先成型有该对柔性电路板42后,再将该对柔性电路板42分别置入一第一模具(附图中未表示)内,接着再于该对柔性电路板上42利用一成型材料(如塑料材料等)以射出成型方式而形成该中壳体41,如此一来可以使该对柔性电路板42上的每一该第一电性连接部421的部分与每一该连接区段426被该中壳体所包覆,并使该第一电性连接部42的部分暴露在该中壳体41的底部表面412上,使该第一电性连接部421能够从而与一外部电源(附图中未表示)相互电性连结,如此一来可以避免该柔性电路板42与该中壳体41产生脱离的现象。该对下悬臂43同样的是采用射出成型方式直接形成在该中壳体41与该柔性电路板42上,主要是当该中壳体41成型后,再将该中壳体42及两个该柔性电路板42置入一第二模具(附图中未表示)内,再利用呈液态的硅胶材料注入该第二模具内,待该硅胶材料在该第二模具内凝固成型后即可形成该下悬臂43,如此一来能够使每一该弹性连接臂433确实的包覆每一该弯曲部427,如此一来能够避免每一该弹性连接臂433与每一该弯曲部427产生脱离的现象,同时能够皆由该承载部432来支撑该第二电性连接部422,使该第二电性连接部42能够通过这些第二电性接电425有效的与该音圈24的该第二端242进行电性连结。
74.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每一该下悬臂43与该中壳体41之间的结合效果,每一该下悬臂43的该接合部431的下方分别形成有一延伸至该中壳体41的底部表面412并嵌入该中壳体41内部的补强接着部434,而在每一该接合部431的上方则分别形成有一延伸至该中壳体41的一上表面的辅助接着部435,从而通过该接合部431、该补强接着部434及该辅助接着部435能够令该下悬臂41稳固的接着在该中壳体41上。
75.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该振膜单元20、该磁性单元30与该电路单元40相互组装后,该音圈24与该中壳体41的该内壁面之间会形成有一呈长方状的间隔区间44,该连接区间44由两个长边441、两个短边442及四个转角边443所形成,每一该转角边443设置在每一该长边441与每一该短边442之间,而每一该转角边443包含有一内转角444及一外转角445,该内转角444是由该音圈24所形成,该外转角445是由该中壳体41的内壁所形成。而每一该第二电性连接部422及每一该承载部432分别位在每一该内转角444处,而每一该弯曲段427与每一该弹性连接臂433则是位在该外转角445与该内转角444的之间。如此一来,当该内转角444的半径越大,该外转角445的半径越小,每一该内转角444与每一该外转角445之间的距离将会越大,因此,该每一该弹性连接臂433的面积可以随着该内转角444与该外转角445的半径变化来调整,进而可依据该膜片22的振幅摆动大小的需求,在产品开发设计时间,通过改变该内转角444及该外转角445的半径而达到改变这些弹性连接臂433的面积大小,使得每一该弹性连接臂433能够在该音圈24长度及宽度不变之下,而具有更良好的振幅效果。
76.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其中每一该柔性电路板42的每一该连接区段426则是通过该中壳体41的每一该外转角445处延伸而出,并在每一该外转角445延伸至该内转角444的方向上与每一该弯曲部427连结。因此,当每一该弹性连接臂433在该外转角445与该内转角444处成型时,能够使每一该弹性连接臂433确实的包覆每一该弯曲部427。且每一该弹性连接臂433的下方外部相对于每一该弯曲部427的位置处,朝向外侧凸设有一补强肋436,以通过每一该补强肋436支撑每一该弯曲部427,同时能够增加该弹性连接臂433的结构强度。此外,每一该下悬臂43的两个该弹性连接臂433在每一短边上彼此不相连,从而能够减轻每一该弹性连接臂433的重量。
77.因此,当该振膜单元20、该磁性单元30及该电路单元40组装后组装后即可形成该微型扬声器10。当该微型扬声器10通过暴露在该中壳体41的该底部表面412上的这些第一电性接点424与该外部电源电性连结后,该音圈24会通过两个该柔性电路板42而与该磁性元件32及两个该辅助磁性元件33产生激磁反应,而使该音圈24沿着该磁性元件42的高度方向产生上下振幅,同时该音圈24会带动该膜片22振动而发出声响。当该音圈24在进行上下振幅时,该音圈会24受到该上悬臂23与下悬臂43的拉引,而在该磁性元件32的外缘处更为稳定的进行上下振幅,进而避免该音圈24在进行上下振幅的时后产生歪斜而与磁性元件32发生碰撞,从而提高了该微型扬声器10在运作上的稳定性。
78.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中的该连接弹性臂433,分别是延伸在该内转角444与该外转角445处之间,能够使该音圈24与该中壳体41之间保持良好的间距,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这些下悬臂43的重量,而令该音圈24能够在该磁性元件42的外缘产生更大的振幅效果,从而提升整体该微型扬声器10的发声效果。
79.综上所述,本发明确已符合发明专利的要件,遂依法提出专利申请。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的权利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做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涵盖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