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系统、用户终端及网络侧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32476发布日期:2021-05-28 14:4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系统、用户终端及网络侧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系统、用户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在新空口(newradio,nr)协议中,ue(用户终端,userequipment)有两种运行模式:连接态(rrc_connected)和空闲态(rrc_idle)。在连接态(rrc_connected)和空闲态(rrc_idle)的基础上,新引入了一种新的rrc态,即非激活态(rrc_inactive)。基站根据自身应用场景的需要,可通过带有suspend释放信令,让ue进入非激活态,并携带此状态下特有的无线网络标识(i_rnti),后续ue根据此标识恢复上下文(context)等信息从非激活态进入连接态。

从非激活态进入连接态,核心网(5gc)可以是无感知的,只需少数的几条信令即可完成连接,大大减少了信令开销,同时由于此状态下,只能接收寻呼(paging)消息和小区广播,降低ue功耗且改善了接入延迟。

目前,新空口(newradio,nr)协议规定i_rnti的全长度一般为40比特(bit),且其组成一般为ue标识、基站设备标识或plmn标识(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landmobilenetwork),例如38.300annexc协议提供了三种组成,其中第一种是20比特ue标识,20比特基站设备标识;第二种是20比特ue标识(支持100万ue接入)、16比特基站设备标识(支持100万个设备id布网)、4位plmn标识;第三种是24比特ue标识(支持1600万ue接入),16基站设备标识(支持65535个设备id布网);这样的i_rnti的组成是固定和不灵活的,可能造成网络资源浪费,如某种现网布网的应用场景,最大接入ue数最多只有十万个,ue标识只需要17比特就足够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及系统,根据网络侧设备的配置自适应获取不同的标识符,实现用户终端在非激活态下的快速智能、跨站恢复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用户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所述用户终端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自适应获取标识符,所述标识符至少包括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原小区标识;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释放信令,从连接态进入非激活态,所述用户终端执行小区重选,从原网络侧设备的原小区移动到新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寻呼信令,从非激活态恢复连接态,且所述用户终端的新小区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中的原小区,并根据所述标识符从所述原小区中获取到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

本发明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当用户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根据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原网络侧设备的不同配置能够实现自适应获取对应的标识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化的标识符构成造成的网络资源浪费问题,提高了用户终端的可配灵活性;并且标识符包括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原小区标识,使得用户终端在恢复连接态和请求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检索到原网络侧设备,并且根据原小区标识快速检索到原小区,在原小区中快速找到标识符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缺失原小区标识而需要遍历原网络侧设备的多个小区查找上下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和加快了查找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标识符用多种标识的比特表示。

进一步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包括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所述标识符包括用户终端标识、原小区标识、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plmn标识,其中,所述用户终端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自适应获取标识符,包括:

根据所述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对应获取用户终端标识、原小区标识、原网络侧设备标识、plmn标识。

本发明中的标识符用多种标识的比特(bit)来表示,标识符由多种标识组成,每种标识的表示形式为比特,标识符的表示形式即为多种标识比特的总和。其中,本发明中的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包括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标识符包括用户终端标识、原小区标识、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plmn标识,并根据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对应获取用户终端标识、原小区标识、原网络侧设备标识、plmn标识组成的标识符。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对应的配置不同,由此用户终端可根据不同的配置自适应获取到不同的用户终端标识、原小区标识、原网络侧设备标识、plmn标识,其获取到的标识符的组成和长度都是灵活且不固定的,提高了用户终端的动态可配性,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场景,解决了网络资源浪费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对应获取用户终端标识、原小区标识、原网络侧设备标识、plmn标识,包括:

将所述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转换为二进制比特数,并将所述二进制数的每个位数取值为1,对应获取所述用户终端标识比特、原小区标识比特、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比特;

根据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确定是否获取每个位数取值为1的4位plmn标识。

本发明标识符用多种标识的比特bit来表示,并且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可动态获取不同的标识符,其中,最大用户终端数决定用户终端标识比特、支持的最大小区数决定原小区标识比特、最大设备标识决定原网络设备标识,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决定是否需要plmn标识,将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转换为用户终端标识比特、原小区标识比特、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比特的方法为:将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对应转换为二进制比特数,得到每个位数取值均为1的用户终端标识比特数、原小区标识比特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比特数;根据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来决定标识符是否获取位数取值均为1的4位plmn标识,通过以上获取的比特数依次组合成标识符。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终端的新小区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中的原小区,并根据所述标识符从所述原小区中获取到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的新小区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并向所述原网络侧设备发起检索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请求信令,将所述标识符发送至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以使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解析出所述标识符的各个标识,并根据其中的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小区,获取所述原小区中各个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

当用户终端接收到寻呼信令,用户终端从非激活态恢复连接态,在恢复连接态的过程中,用户终端执行小区重选后在新小区中找不到用户终端上下文,新小区会根据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快速检索到原网络侧设备,新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向原网络侧设备发起检索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请求信令,以获取用户终端上下文,新小区向原网络侧设备发送请求信令过程中同时将标识符发送至原网络侧设备,以使原网络侧设备根据自身的配置解析出不同的标识符,并根据标识符中的原小区标识快速检索到原小区,在原小区中查找解析后的标识符各个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本发明用户终端在非激活态恢复连接态的过程中需完成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获取,并且通过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快速检索到原网络侧设备,通过原小区标识快速检索到原小区,使得用户终端在恢复连接态和请求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过程中,在原小区中快速找到标识符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缺失原小区标识而需要遍历原网络侧设备的多个小区查找上下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和加快了查找速度;并且原网络侧设备能够根据自身不同的配置解析出不同的标识符组成,适应于不同的布网和不同的应用场景。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终端通过xn口发起检索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请求信令。

本发明中用户终端执行小区重选到新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新网络侧设备为原网络侧设备的邻站,当新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发现找不到用户终端上下文时,会根据原网络侧设备标识通过xn口检索到对应的原网络侧设备,并通过xn口向原网络侧设备发起检索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请求信令,完成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获取。

本发明采取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用户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为所述用户终端自适应分配标识符,所述标识符至少包括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原小区标识;

发送释放信令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从连接态进入非激活态,且控制所述用户终端执行小区重选,从原网络侧设备的原小区移动到新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

发送所述寻呼信令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从非激活态恢复连接态,且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中的原小区,将所述原小区中所述标识符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发送至所述新小区。

本发明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网络侧设备包括原网络侧设备和新网络侧设备,当用户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根据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原网络侧设备的不同配置能够实现自适应分配对应的标识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化的标识符构成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提高了用户终端的可配灵活性;并且标识符包括原网络侧设备和原小区标识,使得用户终端在恢复连接态和请求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检索到原网络侧设备,并且根据原小区标识快速检索到原小区,在原小区中快速找到标识符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缺失原小区标识而需要遍历原网络侧设备的多个小区查找上下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和加快了查找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中的原小区,将所述原小区中所述标识符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发送至所述新小区,包括:

控制所述用户终端的新小区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并向所述原网络侧设备发起检索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请求信令,将所述标识符发送至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标识符,根据自身的配置解析出所述标识符的各个标识,并根据其中的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小区,以及将原小区中各个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发送至所述新小区。

当用户终端接收到寻呼信令,以使用户终端从非激活态恢复连接态,在恢复连接态的过程中,控制用户终端执行小区重选后,在新小区中找不到用户终端上下文,新小区会根据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快速检索到原网络侧设备,新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向原网络侧设备发起检索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请求信令,以获取用户终端上下文,新小区向原网络侧设备发送请求信令过程中同时将标识符发送至原网络侧设备,原网络侧设备根据自身的配置解析出不同的标识符,并根据标识符中的原小区标识快速检索到原小区,在原小区中查找解析后的标识符各个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本发明用户终端在非激活态恢复连接态的过程中需完成用户终端上下文的查找发送,并且通过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快速检索到原网络侧设备,通过原小区标识快速检索到原小区,使得用户终端在恢复连接态和请求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过程中,在原小区中快速找到标识符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缺失原小区标识而需要遍历原网络侧设备的多个小区查找上下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和加快了查找速度;并且原网络侧设备能够根据自身不同的配置解析出不同的标识符组成,适应于不同的布网和不同的应用场景。

本发明采取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标识符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所述用户终端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自适应获取标识符,所述标识符至少包括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原小区标识;

执行小区重选模块,用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释放信令,从连接态进入非激活态,所述用户终端执行小区重选,从原网络侧设备的原小区移动到新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

获取上下文模块,用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寻呼信令,从非激活态恢复连接态,且所述用户终端的新小区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中的原小区,并根据所述标识符从所述原小区中获取到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

本发明一种用户终端,当用户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标识符获取模块根据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原网络侧设备的不同配置能够实现自适应获取对应的标识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化的标识符构成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提高了用户终端的可配灵活性;并且标识符包括原网络侧设备和原小区标识,使得用户终端在恢复连接态和请求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过程中,获取上下文模块能够根据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检索到原网络侧设备,并且根据原小区标识快速检索到原小区,在原小区中快速找到标识符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缺失原小区标识而需要遍历原网络侧设备的多个小区查找上下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和加快了查找速度。

本发明采取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标识符分配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为所述用户终端自适应分配标识符,所述标识符至少包括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原小区标识;

控制小区重选模块,用于发送释放信令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从连接态进入非激活态,且控制所述用户终端执行小区重选,从原网络侧设备的原小区移动到新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

发送上下文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寻呼信令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从非激活态恢复连接态,且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中的原小区,将所述原小区中所述标识符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发送至所述新小区。

本发明一种网络侧设备,网络侧设备可包括原网络侧设备和新网络侧设备,当用户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标识符分配模块根据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原网络侧设备的不同配置能够实现自适应分配对应的标识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化的标识符构成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提高了用户终端的可配灵活性;并且标识符包括原网络侧设备和原小区标识,使得用户终端在恢复连接态和请求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过程中,发送上下文模块能够根据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检索到原网络侧设备,并且根据原小区标识快速检索到原小区,在原小区中快速找到标识符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缺失原小区标识而需要遍历原网络侧设备的多个小区查找上下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和加快了查找速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系统、用户终端、网络侧设备,当用户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根据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原网络侧设备的不同配置能够实现自适应获取对应的标识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化的标识符构成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提高了用户终端的可配灵活性;并且标识符包括原网络侧设备和原小区标识,使得用户终端在恢复连接态和请求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检索到原网络侧设备,并且根据原小区标识快速检索到原小区,在原小区中快速找到标识符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缺失原小区标识而需要遍历原网络侧设备的多个小区查找上下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和加快了查找速度;并且原网络侧设备能够根据自身不同的配置解析出不同的标识符组成,适应于不同的布网和不同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5gnr(newradio)系统中,为了满足新的业务特性,并考虑ue的省电,定义了一种新的uerrc状态,即非激活态((rrc_inactive),处于非激活态的ue,具有以下的特性:

1、移动性通过小区重选实现;

2、ue的无线接入网(nrran)侧到核心网(cn-nrran)的控制面和用户面连接已建立;

3、至少有一个基站存储有该ue的接入层的上下文信息,即至少保持有ue的无线接入网侧到核心网的控制面和用户面连接的基站存储有该ue的接入层上下文信息,ue也保存有接入层的上下文信息;

4、定义了网络侧通知区域,由无线接入网可以初始化给ue发送paging(寻呼消息),因此网络侧通知区域由无线接入网来管理,并且无线接入网知道ue属于哪个网络侧通知区域。

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移动上网装置或可穿戴式设备等终端侧设备,网络侧设备可以是基站、传输接收点或接入点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用户终端、网络侧设备的具体类型。

标识符是指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标识符具体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中的i-rnti,对于连接到5gc核心网的nr来说,5g无线接入网(ng-ran)侧会使用i-rnti来识别非激活态(rrc_inactive态)的ue上下文。标识符可以用比特或比特数为36bit或40bit等来表示,标识符的比特组成和长度是灵活不固定的。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用户终端,其方法步骤包括:

s101、当所述用户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所述用户终端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自适应获取标识符,所述标识符至少包括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原小区标识;

具体地,所述标识符用多种标识的比特表示。

具体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包括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所述标识符包括用户终端标识、原小区标识、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plmn标识,其中,所述用户终端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自适应获取标识符,包括:根据所述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对应获取用户终端标识、原小区标识、原网络侧设备标识、plmn标识。

具体地,将所述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转换为二进制比特数,并将所述二进制数的每个位数取值为1,对应获取所述用户终端标识比特、原小区标识比特、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比特;根据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确定是否获取每个位数取值为1的4位plmn标识比特。

步骤s101中,当ue建立rrc连接态时,ue可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自适应获取i-rnti,让ue进入挂起状态,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包括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i-rnti包括用户终端标识、原小区标识、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plmn标识,其中,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动态获取i-rnti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对应转换为二进制比特数,得到每个位数取值均为1的用户终端标识比特数、原小区标识比特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比特数;根据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来决定标识符是否获取位数取值均为1的4位plmn标识,通过以上获取的比特数依次组合成标识符。

以下采用具体的例子对i-rnti的获取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假设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为: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65535万、最大小区支持数为8、最大基站设备标识为65535、支持多运营商共站,则对应获取到i-rnti的组成为:

假设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为: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10万,最大小区支持数为6、最大基站设备标识为65535、支持多运营商共站,则对应获取到i-rnti的组成为:

假设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为: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10万,最大小区支持数为6、最大基站设备标识为65535、不支持多运营商共站,则对应获取到i-rnti的组成为:

s102、所述用户终端接收释放信令,从连接态进入非激活态,所述用户终端执行小区重选,从原网络侧设备的原小区移动到新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

在步骤s102中,处于非激活态的ue,其移动性是通过小区重选实现的,因此ue接收到网络发起的带有suspend的rrc释放信令后,从连接态进入非激活态,此时ue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小区,也就是新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新网络侧设备为原网络侧设备的邻站,成功重选到新小区后,触发网络发起寻呼信令,并使用i-rnti进行寻呼;

s103、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寻呼信令,从非激活态恢复连接态,且所述用户终端的新小区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中的原小区,并根据所述标识符从所述原小区中获取到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

具体地,所述用户终端的新小区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中的原小区,并根据所述标识符从所述原小区中获取到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新小区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并将所述标识符发送至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以使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解析出所述标识符的各个标识,并根据其中的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小区,获取所述原小区中所述标识符各个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

在步骤s103中,ue收到步骤s102的寻呼信令后,会发起rrc恢复请求信令,rrc恢复请求信令可以使ue从非激活态恢复连接态,由于ue小区重选到新小区,因此需要重新完成rrc的连接建立,在完成rrc连接建立之前,需要先完成ng接口的建立,也就是需要收到5gc的ue上下文信息,当ue需要从非激活态转换到连接态状态时,由上层发起挂起(suspend)的rrc恢复,或由rrc层执行rna更新或通过从ng-ran的ran寻呼来启动,并且网络可以恢复挂起的rrc连接并使ue处于连接态。

其中,获取ue上下文的具体过程为:当ue接收寻呼信令并发起恢复请求信令时,ue新原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发现找不到ue上下文,则会根据i_rnti中的原网络侧设备标识,通过xn口检索到对应的原网络侧设备,并向原网络侧设备发起检索ue上下文的请求,并将此i_rnti发送给原网络侧设备;然后,原网络侧设备根据自身配置,解析出i_rnti的组成和各自标识的值,根据i_rnti中的原小区标识快速查找原小区,并在原小区中查找到i_rnti解析后各个标识对应的ue上下文,完成新网络侧设备的恢复请求操作。具体地,原网络侧设备收到获取ue上下文xn请求信令后,会分别根据当前最大ue数、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最大设备标识、支持的最大小区数等四个配置解析出收到的i_rnti各标识的组成顺序及其各自的比特数,然后取出各个标识的对应值,从而实现快速的找到对应的ue上下文。

在现网中,微站布网i_rnti一般都能支持同时包含这四种标识,因为微站布网所要支持最大ue数一般少于10万个,且比较轻量级的组网,且i_rnti中带有小区标识,会大大加快xn请求信令的响应速度,不用遍历原基站的每个小区的每个ue标识的去查找其对应的ue上下文,如有8个小区,解析出带有小区标识为4的i_rnti,即可到小区4查找其ue上下文即可,大大简化了信令处理流程。

在另外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其方法步骤包括:

s201、当所述用户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为所述用户终端自适应分配标识符,所述标识符至少包括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原小区标识;

s202、发送释放信令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从连接态进入非激活态,且控制所述用户终端执行小区重选,从原网络侧设备的原小区移动到新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

s203、发送所述寻呼信令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从非激活态恢复连接态,且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中的原小区,将所述原小区中所述标识符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发送至所述新小区。

具体地,在步骤s201中,当ue建立rrc连接态时,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自适应获取i-rnti,让ue进入挂起状态,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包括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i-rnti包括用户终端标识、原小区标识、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plmn标识,其中,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动态获取i-rnti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对应转换为二进制比特数,得到每个位数取值均为1的用户终端标识比特数、原小区标识比特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比特数;根据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来决定标识符是否获取位数取值均为1的4位plmn标识,通过以上获取的比特数依次组合成标识符。

具体地,在步骤s202中,处于非激活态的ue,其移动性是通过小区重选实现的,因此ue接收到网络发起的带有suspend的rrc释放信令后,从连接态进入非激活态,此时ue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小区,也就是新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新网络侧设备为原网络侧设备的邻站,成功重选到新小区后,触发网络发起寻呼信令,并使用i-rnti进行寻呼;

具体地,在步骤s203中,ue收到步骤s202的寻呼信令后,会发起rrc恢复请求信令,rrc恢复请求信令可以使ue从非激活态恢复连接态,由于ue小区重选到新小区,因此需要重新完成rrc的连接建立,在完成rrc连接建立之前,需要先完成ng接口的建立,也就是需要收到5gc的ue上下文信息,当ue需要从非激活态转换到连接态状态时,由上层发起挂起(suspend)的rrc恢复,或由rrc层执行rna更新或通过从ng-ran的ran寻呼来启动,并且网络可以恢复挂起的rrc连接并使ue处于连接态。

其中,获取ue上下文的具体过程为:当ue接收寻呼信令并发起恢复请求信令时,ue新原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发现找不到ue上下文,则会根据i_rnti中的原网络侧设备标识,通过xn口检索到对应的原网络侧设备,并向原网络侧设备发起检索ue上下文的请求,并将此i_rnti发送给原网络侧设备;然后,原网络侧设备根据自身配置,解析出i_rnti的组成和各自标识的值,根据i_rnti中的原小区标识快速查找原小区,并在原小区中查找到i_rnti解析后各个标识对应的ue上下文,完成新网络侧设备的恢复请求操作。具体地,原网络侧设备收到获取ue上下文xn请求信令后,会分别根据当前最大ue数、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最大设备标识、支持的最大小区数等四个配置解析出收到的i_rnti各标识的组成顺序及其各自的比特数,然后取出各个标识的对应值,从而实现快速的找到对应的ue上下文。

在现网中,微站布网i_rnti一般都能支持同时包含这四种标识,因为微站布网所要支持最大ue数一般少于10万个,且比较轻量级的组网,且i_rnti中带有小区标识,会大大加快xn请求信令的响应速度,不用遍历原基站的每个小区的每个ue标识的去查找其对应的ue上下文,如有8个小区,解析出带有小区标识为4的i_rnti,即可到小区4查找其ue上下文即可,大大简化了信令处理流程。

在另外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一种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标识符获取模块100,用于当所述用户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所述用户终端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自适应获取标识符,所述标识符至少包括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原小区标识;

执行小区重选模块200,用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释放信令,从连接态进入非激活态,所述用户终端执行小区重选,从原网络侧设备的原小区移动到新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

获取上下文模块300,用于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寻呼信令,从非激活态恢复连接态,且所述用户终端的新小区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中的原小区,并根据所述标识符从所述原小区中获取到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

在另外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网络侧设备包括原网络侧设备和新网络侧设备,其结构包括:

标识符分配模块100’,用于当所述用户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为所述用户终端自适应分配标识符,所述标识符至少包括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原小区标识;

控制小区重选模块200’,用于发送释放信令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从连接态进入非激活态,且控制所述用户终端执行小区重选,从原网络侧设备的原小区移动到新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

发送上下文模块300’,用于发送所述寻呼信令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从非激活态恢复连接态,且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中的原小区,将所述原小区中所述标识符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发送至所述新小区。

由此可见,以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系统、用户终端、网络侧设备,当用户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根据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原网络侧设备的不同配置能够实现自适应获取对应的标识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化的标识符构成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提高了用户终端的可配灵活性;并且标识符包括原网络侧设备和原小区标识,使得用户终端在恢复连接态和请求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检索到原网络侧设备,并且根据原小区标识快速检索到原小区,在原小区中快速找到标识符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缺失原小区标识而需要遍历原网络侧设备的多个小区查找上下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和加快了查找速度;并且原网络侧设备能够根据自身不同的配置解析出不同的标识符组成,适应于不同的布网和不同的应用场景。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