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1980发布日期:2020-05-12 19:2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新媒体教学中,老师电脑端接受来自学生端采集笔的信息是采用并行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多位数据一起传输,老师可以与多位学生一起互动,但是却会导致传输存在延迟,老师电脑端和学生端信息不同步,严重影响新媒体教学的效果。

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具有构思巧妙、人性化设计的特性,能够实时检测新媒体教学设备控制终端中的数据信号频率,利用补偿信号的方式解决信号传输延迟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信号频率采集电路、延时调频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所述信号频率采集电路接收新媒体教学设备控制终端中的数据信号频率,该数据信号为新媒体教学设备控制终端中信号传输通道输入端的信号,运用二极管d1、二极管d2组成的钳位电路将信号钳位在0-+5v内,所述延时调频电路分两路接收信号频率采集电路输出信号,一路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极性电容c2组成延时电路对信号延时,二路运用运放器ar1和电容c3、电容c4组成调频电路对信号调频,最后两路信号一起输入滤波输出电路内,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运用运放器ar2同相放大信号,同时运用电感l1和电容c5组成lc电路滤波后输出,也即是为新媒体教学设备控制终端中数据信号的补偿信号;

所述延时调频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接极性电容c2的正极和电阻r4、电阻r5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接极性电容c2的负极,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8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3、电阻r7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和运放器ar1的输出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两路信号可以对信号分别校准,提高校准信号的精度,防止直接对信号校准会使信号跳频,因此一路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极性电容c2组成延时电路对信号延时,电阻r5和极性电容c2延时信号,信号的延时时间取决于电阻r5阻值和极性电容c2的电容大小,延时信号再于二路信号结合可以消除信号杂波,二路运用运放器ar1和电容c3、电容c4组成调频电路对信号调频,电容c3为旁路电容,滤除高频信号噪声,电容c4为去耦电容,滤除低频信号噪声,实现了对信号的调频;

2.运用运放器ar2同相放大信号,同时运用电感l1和电容c5组成lc电路滤波后输出,也即是为新媒体教学设备控制终端中数据信号的补偿信号,利用补偿信号的方式解决信号传输延迟的问题,因为信号的延迟往往是由于信号本身的功率不足,因此需要根据信号频率的大小补偿相应的同频率的信号,克服信号的延时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模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实施例一,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信号频率采集电路、延时调频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所述信号频率采集电路接收新媒体教学设备控制终端中的数据信号频率,该数据信号为新媒体教学设备控制终端中信号传输通道输入端的信号,运用二极管d1、二极管d2组成的钳位电路将信号钳位在0-+5v内,所述延时调频电路分两路接收信号频率采集电路输出信号,一路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极性电容c2组成延时电路对信号延时,二路运用运放器ar1和电容c3、电容c4组成调频电路对信号调频,最后两路信号一起输入滤波输出电路内,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运用运放器ar2同相放大信号,同时运用电感l1和电容c5组成lc电路滤波后输出,也即是为新媒体教学设备控制终端中数据信号的补偿信号;

所述延时调频电路分两路接收信号频率采集电路输出信号,两路信号可以对信号分别校准,提高校准信号的精度,防止直接对信号校准会使信号跳频,因此一路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极性电容c2组成延时电路对信号延时,电阻r5和极性电容c2延时信号,信号的延时时间取决于电阻r5阻值和极性电容c2的电容大小,延时信号再于二路信号结合可以消除信号杂波,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为保护三极管,防止信号过大破坏电路,二路运用运放器ar1和电容c3、电容c4组成调频电路对信号调频,电容c3为旁路电容,滤除高频信号噪声,电容c4为去耦电容,滤除低频信号噪声,实现了对信号的调频,为了保证信号的一致性,最后两路信号一起输入滤波输出电路内,三极管q1的基极接极性电容c2的正极和电阻r4、电阻r5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接极性电容c2的负极,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8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3、电阻r7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和运放器ar1的输出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运用运放器ar2同相放大信号,同时运用电感l1和电容c5组成lc电路滤波后输出,也即是为新媒体教学设备控制终端中数据信号的补偿信号,利用补偿信号的方式解决信号传输延迟的问题,因为信号的延迟往往是由于信号本身的功率不足,因此需要根据信号频率的大小补偿相应的同频率的信号,克服信号的延时问题,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9、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运放器ar2的输出端接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稳压管d4的负极,稳压管d4的正极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容c5、电阻r10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接信号输出端口。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信号频率采集电路选用型号为sj-adc的信号频率采集器j1采集新媒体教学设备控制终端中的数据信号频率,该数据信号为新媒体教学设备控制终端中信号传输通道输入端的信号,运用二极管d1、二极管d2组成的钳位电路将信号钳位在0-+5v内,信号频率采集器j1的电源端接电阻r1、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电容c1的另一端接电源+5v和二极管d1的负极,信号频率采集器j1的接地端接地,信号频率采集器j1的输出端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的负极和二极管d1的正极、三极管q1的基极,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信号频率采集电路、延时调频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所述信号频率采集电路接收新媒体教学设备控制终端中的数据信号频率,该数据信号为新媒体教学设备控制终端中信号传输通道输入端的信号,运用二极管d1、二极管d2组成的钳位电路将信号钳位在0-+5v内,所述延时调频电路分两路接收信号频率采集电路输出信号,两路信号可以对信号分别校准,提高校准信号的精度,防止直接对信号校准会使信号跳频,因此一路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极性电容c2组成延时电路对信号延时,电阻r5和极性电容c2延时信号,信号的延时时间取决于电阻r5阻值和极性电容c2的电容大小,延时信号再于二路信号结合可以消除信号杂波,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为保护三极管,防止信号过大破坏电路,二路运用运放器ar1和电容c3、电容c4组成调频电路对信号调频,电容c3为旁路电容,滤除高频信号噪声,电容c4为去耦电容,滤除低频信号噪声,实现了对信号的调频,为了保证信号的一致性,最后两路信号一起输入滤波输出电路内,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运用运放器ar2同相放大信号,同时运用电感l1和电容c5组成lc电路滤波后输出,也即是为新媒体教学设备控制终端中数据信号的补偿信号。

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