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数字信号播出的中波调配网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7840发布日期:2020-06-20 16:02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用于数字信号播出的中波调配网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发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数字信号播出的中波调配网络。



背景技术:

天线是一种变换器,它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调配网络是馈线与发射天线连接的关键环节,天线发射机的稳定性和发射效果与调配网络有着直接的关系。

传统的中波匹配网络,一般为有t型г型和π型,现有的匹配网络对于数字信号播出的驻波比、带宽已经无法满足数字信号的播出技术要求;因为传统的中波匹配网络其驻波比、带宽一般要求为正负4.5,而数字信号需要的驻波比、带宽要求更宽,因此在传统基础上,研发调配网络进行改进带宽是值得研究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数字信号播出的中波调配网络,以期望优化传统的中波匹配网络,其带宽无法满足数字信号的播出技术要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数字信号播出的中波调配网络,包括初级回路、次级回路和末端回路,用于由末端回路接入发射机的输出信号,用于由初级回路输出端输出信号至中波天线,所述末端回路并联设有l1,所述次级回路并联设有l2,所述初级回路并联设有电感l3,所述末端回路输出端设有电容c4,用于由次级回路输入端耦合末端回路,所述次级回路输出端设有电容c5,用于由初级回路输入端耦合次级回路。

作为优选,所述末端回路还包括第一电容组,所述第一电容组与电感l1并联设置,用于由第一电容组和电感l1形成谐振回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电容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组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且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并联设置,用于由第一电容组进行并联谐振选频。

作为优选,所述次级回路还包括第二电容组,所述第二电容组与电感l2并联设置,用于由第二电容组和电感l2形成谐振回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电容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组包括电容c6、电容c7、电容c8,且电容c6、电容c7、电容c8并联设置,用于由第二电容组进行并联谐振选频。

作为优选,所述电感l1、电感l2、电感l3一端接地,用于由电感l1、电感l2、电感l3形成磁耦合,用于由电感l3将天线阻抗变换成发射机输出阻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本实用新型通过初级回路输出信号至中波天线,并耦合次级回路和末端回路,将末端回路接入的发射器输出工作频率f0进行多次谐振,在保障工作频率损耗可忽略不计,并增加信号带宽至20khz,通过电容c4与电感l1、电感l2形成电耦合,通过电容c5与电感l2、电感l3形成电耦合,进而形成l1到l3之间的信号传递基础;通过电感l3将天线阻抗r±jx变换成发射机输出阻抗,从而满足数字信号输出带宽,使数字信号顺利播出。

本实用新型初级回路、次级回路和末端回路设计结构简约,通过电容的并联方式,可根据所需阻抗大小进行适配调整,能够保证回路稳定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数字信号播出的中波调配网络,包括初级回路、次级回路和末端回路,用于由末端回路接入发射机的输出信号,用于由初级回路输出端输出信号至中波天线,其中,末端回路作为用于接入发射机输出的工作频率为f0的初始信号,该工作频率的带宽一般为9khz,经过初级回路输入端耦合次级回路再耦合末端回路输出端,以增大工作频率为f0的带宽,最后经过初级回路的工作频率为f0的输出信号带宽至20khz,以满足数字信号播出所需。

所述末端回路并联设有l1,所述次级回路并联设有l2,所述初级回路并联设有电感l3,所述末端回路输出端设有电容c4,用于由次级回路输入端耦合末端回路,所述次级回路输出端设有电容c5,用于由初级回路输入端耦合次级回路。通过电容c4使电感l1与电感l2形成信号传递;再通过电容c5使电感l2与电感l3形成信号传递;通过电感作为信号的传输通道,将能量和信号分开传输;其中电感l1、电感l2、电感l3为中型电感,其热点在于电感值相对较大,通过增大电感值以增大互感,从而保证传输效果,保证电磁耦合后的信号谐振到工作频率f0上。

众所周知,并联的电感形成的线圈作为发射线圈,其电感大于串联线圈的电感,首端回路和末端回路中的电感电容的取值需要根据整个传输系统性能进行适配,通过调节电感电容的取值,以便于在系统低频能量传输时,为了更好的传输性能;而传统带宽工作频率是低频传输。

必要时,初级回路在接入中波天线之前,其输出部分还可以适配一个隔直流电容,并在经过隔直流电容后,串联石墨放电球、将石墨放电球接地,必要时,可以在石墨放电球上串联磁环,从而在雷击时,以提高短路射频阻抗,利用隔直流电容起隔离保护作用。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首端回路还包括第一电容组,所述第一电容组与电感l1并联设置,用于由第一电容组和电感l1形成谐振回路;从而经过首端回路扩大输出信号带宽。

其中,第一电容组与电感l1并联设置能够对输入的反馈频率进行谐振,同时该频率的信号产生一定的阻抗,通过调整抗阻,从而优化调配网络的阻抗匹配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组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且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并联设置,第一电容组进行并联谐振选频。

通过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并联,使首端回路电压外加电压,其中,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的并联设置,能够补偿首端回路的感性负荷的无功功率,从而提高功率因数,改善首端回路的电压质量,降低整体线路的损耗。

需要注意的是,阻抗匹配时信号耦合到双谐振系统的功率最大,考虑到增加源内阻产生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采用并联的电容的方式,有益于对阻抗匹配与减小反应阻抗之间平衡。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末端回路还包括第二电容组,所述第二电容组与电感l2并联设置,用于由第二电容组和电感l2形成谐振回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容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组包括电容c6、电容c7、电容c8,且电容c6、电容c7、电容c8并联设置,用于由第二电容组进行并联谐振选频。采用电容c6、电容c7、电容c8并联,其电容总容量上升,同时减少分布电感,且总电荷量明显提高;由此形成多次谐振,再次扩大输出信号的带宽。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电感l1、电感l2、电感l3一端接地,用于由电感l1、电感l2、电感l3形成磁耦合。通过电磁感应耦合的方式,能够将电能以无线的方式传输给负载,避免物理上的连接,避免了摩擦,消除了触电风险,由此利用磁耦合传输电能及信息。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