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79730发布日期:2021-06-15 20:33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扬声器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发声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扬声器通常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通常包括音圈、振膜以及骨架,音圈在磁路系统的作用下可以上下运动,并带动振膜和骨架一起运动,从而产生声音,但现有的扬声器在振动幅度较大时,振膜容易与骨架分离,影响产品可靠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扬声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以解决现有扬声器在振动幅度较大时振膜与骨架容易分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扬声器,包括:

盆架;

安装于所述盆架的磁路系统;

振动系统,包括与所述盆架固定连接的音膜组件、设于所述磁路系统内部并可相对所述磁路系统运动的音圈、以及与所述音圈固定连接的骨架;以及,

垫边组件,与所述骨架夹持所述音膜组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音膜组件包括环设于所述磁路系统外的第一音膜和环设于所述第一音膜外并与所述第一音膜相间隔的第二音膜,所述第一音膜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和所述第二音膜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都与所述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音膜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和所述第二音膜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都与所述盆架固定连接,所述垫边组件包括第一垫边和第二垫边,所述第一垫边与所述骨架夹持所述第一音膜,所述第二垫边与所述骨架夹持所述第二音膜。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骨架包括与所述音圈固定连接的固定部、环设于所述固定部外并与所述固定部相间隔的支撑部、以及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撑部的连接筋,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一音膜和所述第二音膜。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音膜包括环设于所述磁路系统外的第一边缘部、环设于所述第一边缘部外并与所述第一边缘部相间隔的第二边缘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边缘部与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的第一折环部,所述第一边缘部与所述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边缘部夹设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垫边之间。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边缘部的第一容纳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音膜包括环设于所述第一音膜外的第三边缘部、环设于所述第三边缘部外并与所述第三边缘部相间隔的第四边缘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三边缘部与所述第四边缘部之间的第二折环部,所述第三边缘部夹设于所述第二垫边与所述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三边缘部与所述盆架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三边缘部的第二容纳槽。

作为一种改进,第一垫边和所述第二垫边都呈圆环形,且所述第一垫边与所述第二垫边同轴。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盆架包括底板、围设于所述底板边缘的侧板、以及凸设于所述底板中部的围壁,所述磁路系统固定安装于所述围壁,所述第一音膜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与所述围壁连接,所述第二音膜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与所述侧板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安装于所述盆架的磁碗和收容于所述磁碗内并与所述磁碗之间形成磁间隙的的磁性件,所述音圈环设于所述磁性件外并通过所述骨架悬置于所述磁间隙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设置垫边组件,且垫边组件与骨架夹持音膜组件,从而增强了骨架与音膜组件的连接强度,避免了音膜组件在振幅较大时容易与骨架分离的问题,提升扬声器的可靠性,同时也延长了扬声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扬声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音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所示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所示盆架与磁碗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3中所示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所示磁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扬声器;10、盆架;20、振动系统;30、磁路系统;40、垫边组件;50、电路板;21、音膜组件;22、音圈;23、骨架;211、第一音膜;212、第二音膜;213、第一边缘部;214、第二边缘部;215、第一折环部;216、第三边缘部;217、第四边缘部;218、第二折环;41、第一垫边;42、第二垫边;231、固定部;232、支撑部;233、连接筋;234、第一容纳槽;235、第二容纳槽;11、底板;12、侧板;13、围壁;131、安装孔;132、通口;301、避让槽;14、固定块;141、固定孔;31、磁碗;302、磁间隙;32、磁性件;33、第一碗体;34、第二碗体;331、第一底壁;332、第一侧壁;333、第一安装块;334、第一连接孔;341、第二底壁;342、第二侧壁;343、第二安装块;344、第二连接孔;133、第一安装槽;134、第二安装槽;321、第一磁钢;322、极芯;323、第二磁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部、底部……)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请参阅图1-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100,包括盆架10、振动系统20、磁路系统30、垫边组件40以及电路板50,振动系统20和磁路系统30都安装在盆架10上,磁路系统30用于驱动振动系统20振动发声,垫边组件40叠设于振动系统20,电路板50安装于盆架10并与振动系统20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和图2,振动系统20包括音膜组件21、音圈22以及骨架23,音膜组件21与盆架10固定连接,音圈22设置在磁路系统30内部并与电路板50电性连接,骨架23与音圈22固定连接,垫边组件40与骨架23夹持音膜组件21。当通过电路板50往音圈22内通入交流电时,音圈22即可在磁路系统30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进行振动,并通过骨架23带动振膜和垫边组件40一起振动,从而产生声音,由于设置有与骨架23夹持音膜组件21的垫边组件40,从而增强了骨架23与音膜组件21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了音膜组件21在振动幅度较大时易与骨架23分离的问题,提升了扬声器100的可靠性,同时延长扬声器100的使用寿命。

音膜组件21与骨架23、垫边组件40与音膜组件21、以及音圈22与骨架23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音膜组件21与骨架23、垫边组件40与音膜组件21以及音圈22与骨架23都为胶合固定。

请参阅图2-图4,音膜组件21包括第一音膜211和第二音膜212,第一音膜211环设于磁路系统30外并与磁路系统30相间隔,第二音膜212环设于第一音膜211外并与第一音膜211相间隔,第一音膜211远离磁路系统30的一侧与骨架23固定连接、靠近磁路系统30的一侧与盆架10固定连接,第二音膜212远离磁路系统30的一侧与盆架10固定连接、靠近磁路系统30的一侧与骨架23固定连接。

第一音膜211和第二音膜212都优选为一体成型,从而保证了二者的整体强度。

第一音膜211包括环设于磁路系统30外并与磁路系统30相间隔的第一边缘部213、环设于第一边缘部213外并与第一边缘部213相间隔的第二边缘部214以及连接在第一边缘部213与第二边缘部214之间的第一折环部215,第一边缘部213弯折于第一折环部215靠近磁路系统30的一侧(也即内侧)且朝向磁路系统30延伸,并与盆架10固定连接,第二边缘弯折于第一折环部215远离磁路系统30的一侧(也即外侧)且朝远离磁路系统30的方向延伸,并与骨架23固定连接。

第二音膜212包括环设于第二边缘部214外并与第二边缘部214相间隔的第三边缘部216、环设于第三边缘部216外并与第三边缘部216相间隔的第四边缘部217、以及连接在第三边缘部216与第四边缘部217之间的第二折环218部,第三边缘部216弯折于第二折环218部的内侧且朝向磁路系统30延伸,并与骨架23固定连接,第四边缘部217弯折于第二折环218部的外侧且朝远离磁路系统30的方向延伸,并与盆架10固定连接。

第一边缘部213、第二边缘、第三边缘部216以及第四边缘部217都优选为圆环形,且从内至外依次间隔分布。

垫边组件40包括第一垫边41和第二垫边42,第一垫边41环设于磁路系统30外并与磁路系统30相间隔,第二垫边42环设于第一垫边41外并与第一垫边41相间隔,第一垫边41与骨架23夹持第一音膜211、第二垫边42与骨架23夹持第二音膜212。

具体地,第一垫边41和第二垫边42为圆环形,且第一垫边41与第二垫边42同轴,第一垫边41叠设于第二边缘,第二垫边42叠设于第三边缘,以使第一垫边41与骨架23夹持第二边缘部214,第二垫边42与骨架23夹持第三边缘部216。通过在第二边缘部214和第三边缘部216上分别设置第垫边和第二垫边42,增强了第二边缘部214与骨架23以及第三边缘部216与骨架23的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振动系统20在大振幅下第二边缘部214和第三边缘部216易与骨架23分离的风险。

第一垫边41和第二垫边42的材质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垫边41和第二垫边42为密度较小的塑料,因此第一垫边41和第二垫边42重量较轻,也即振动系统20重量较轻,从而有利于振动系统20振动。

请参阅图2、图4及图5,骨架23包括与音圈22固定连接的固定部231、环设于固定部231外并与固定部231相间隔的支撑部232、以及连接固定部231与支撑部232的连接筋233,支撑部232连接第一音膜211和第二音膜212。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231和支撑部232都呈圆环形,固定部231与音圈22的一端胶合固定,从而将音圈22悬置在磁路系统30的内部,以使音圈22能够相对磁路系统30运动,支撑部232靠近磁路系统30的一侧与第二边缘部214连接、远离磁路系统30的一侧与第三边缘部216连接。

连接筋233的数量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连接筋233共设有三个,且三个连接筋233沿固定部231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

支撑部232靠近磁路系统3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容纳槽234,第二边缘部214收容于第一容纳槽234内。支撑部232远离磁路系统3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容纳槽235,第二容纳槽235环设于第一容纳槽234外并与第一容纳槽234相间隔,第三边缘部216收容在第二容纳槽235内。通过将第二边缘部214收容在第一容纳槽234内、第三边缘部216收容在第二容纳槽235内,可增大第一音膜211和第二音膜212与支撑部232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了第一音膜211与支撑部232之间、以及第二音膜212与支撑部232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还能降低第一音膜211与支撑部232、第二音膜212与支撑部232连接部位的整体厚度。

请参阅图2、图5、图7及图8,盆架10包括底板11、围设于底板11外边缘的侧板12、以及凸设于底板11中部的围壁13,磁路系统30固定安装于围壁13,第一音膜211靠近磁路系统30的一侧与围壁13连接,第二音膜212远离磁路系统30的一侧与侧板12连接,也即,第一边缘部213与围壁13连接,第四边缘部217与侧板12连接。

本实施例中,侧板12环设在围壁13外并与围壁13相间隔,围壁13沿振动系统20的振动方向贯穿开设有安装孔131和与安装孔131连通的通口132,磁路系统30开设有与通口132相对设置的避让槽301,连接筋233依次穿过通口132和避让槽301后与固定部231连接,磁路系统30安装于安装孔131,底板11和侧板12上都开设有若干镂空区,以减轻盆架10的质量。

优选地,盆架10还包括若干个设于侧板12以用于将扬声器100固定至外部设置的固定块14,固定块14上贯穿开设有固定孔141。固定块14的数量优选为但不局限于四个,四个固定块14沿侧板12的周向间隔分布。更佳地,任意相邻两个固定块14之间的距离相同,也即,四个固定块14沿侧板12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

请参阅图3、图6、图7及图8,磁路系统30包括安装于盆架10的磁碗31和收容于磁碗31内并与磁碗31之间形成磁间隙302的磁性件32,音圈22通过骨架23悬置于磁间隙302内。

磁碗31包括第一碗体33和第二碗体34,第一碗体33包括第一底壁331和围设于第一底壁331边缘的第一侧壁332,第二碗体34包括第二底壁341和围设于第二底壁341边缘的第二侧壁342,第一底壁331与第二底壁341正对设置,第一侧壁332与第二侧壁342相向延伸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间距,磁性件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底壁331和第二底壁341连接并与第一侧壁332和第二侧壁342围合形成磁间隙302,避让槽301设于第一侧壁332和/或第二侧壁342,音圈22环设于磁性件32外并位于磁性件32与第一侧壁332和第二侧壁342之间,骨架23的固定部231位于第二碗体34内,并与音圈22靠近第二底壁341的一端固定连接,从而将音圈22悬置在磁间隙302内。

通过设置第二碗体34,第二碗体34可以将磁性件32靠近音膜组件21一侧的磁力线导回至磁间隙302内,使磁路系统30的磁力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有效提升扬声器100的灵敏度。

第一碗体33还包括凸设于第一侧壁332的第一安装块333,第二碗体34还包括凸设于第二侧壁342的第二安装块343,第一安装块333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34,第二安装块343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344,围壁13上设有用于供第一安装块333插入的第一安装槽133和用于供第二安装块343插入的第二安装槽134。

第一安装块333和第二安装块343的数量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块333和第二安装块343都设有三个,三个第一安装块333沿第一侧壁332的周向间隔分布,三个第二安装块343沿第二侧壁342的周向间隔分布,且第一安装块333和第二安装块343沿振动系统20的振动方向交错设置。较佳地,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安装块333之间的距离都相同,任意相邻两个第二安装块343之间的距离都相同。

磁性件32包括沿振动方向依次叠设的第一磁钢321、极芯322以及第二磁钢323,第一磁钢321位于第一碗体33内并与第一底壁331连接,第二磁钢323位于第二碗体34内并与第二底壁341连接。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