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式对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8879发布日期:2021-02-09 18:1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式对讲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讲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式对讲机。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手持式对讲机需要透过一个ptt按键启动发话功能,在启动发话功能后才能将麦克风收到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送出去。这种操控方式对于一些户外运动者或者是处于运动教学场景中的教学人员并不适用。例如:骑自行车双手握住自行车扶把时;游泳教练在水下手把手指导学生游泳动作时;舞蹈、瑜伽等教练亲自演示动作时,在上述情况下,手持式对讲机存在诸多的使用不便。然而,上述的情境也都有通讯的需求。现有的手持式对讲机尚无法满足这些场景下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式对讲机,该耳机式对讲机可解放使用者的双手,自动触发,使用方便。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耳机式对讲机,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耳机体,及连接两个所述耳机体的环形连接体,还包括至少设置于一所述耳机体上用于接收声音的麦克风;用于声音传递的骨传导喇叭;连接所述麦克风与所述骨传导喇叭的对讲系统。
[000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对讲系统包括用于在目标频道内收声的收声单元,用于佩戴者发声的发声单元,及连接所述收声单元与所述发声单元并在两者间进行信号交换的微处理单元。
[0006]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收声单元包括:用于接收目标频道内射频讯号的天线单元,与所述天线单元相连,并将所述射频讯号降频为调变讯号的射频接收单元,连接所述射频接收单元与所述微处理单元的信号调变单元。
[0007]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声单元包括:与所述麦克风相连的声音讯号处理单元,用于将声音讯号处理单元处理后的声音讯号转换为调变讯号的信号调变单元,及用于将所述调变讯号转换为射频讯号发射的射频发射单元。
[0008]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对讲系统还包括用于判断是否佩戴的光学感测单元,用于向对讲系统供电的电池单元。
[0009]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对讲系统还包括与外界设备蓝牙连接的蓝牙单元。
[001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麦克风包括四个,在每一所述耳机体内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麦克风,在所述环形连接体与所述耳机体相对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麦克风。
[0011]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2]
1.本实用新型中对讲机为耳挂式无线耳机型,其直接佩戴于使用者的头部,对讲系统可自行判断是否有进行佩戴,从而触发对讲系统,解放使用者的双手,使使用更为便捷。
[0013]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对讲机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对讲系统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发话流程图。
[0018]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耳机体;2、环形连接体;3、麦克风;4、骨传导喇叭;5、微处理单元;6、天线单元;7、射频接收单元;8、信号调变单元;9、声音讯号处理单元;10、光学感测单元;11、电池单元;12、蓝牙单元;13、固定片;14、射频发射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
实施例一:参见图1~3所示,一种耳机式对讲机,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耳机体1,及连接两个所述耳机体1的环形连接体2,还包括至少设置于一所述耳机体1上用于接收声音的麦克风3;用于声音传递的骨传导喇叭4;连接所述麦克风3与所述骨传导喇叭4的对讲系统。
[0021]
参见图2所示,所述对讲系统包括用于在目标频道内收声的收声单元,用于佩戴者发声的发声单元,及连接所述收声单元与所述发声单元并在两者间进行信号交换的微处理单元5。
[0022]
所述收声单元包括:用于接收目标频道内射频讯号的天线单元6,与所述天线单元6相连,并将所述射频讯号降频为调变讯号的射频接收单元7,连接所述射频接收单元7与所述微处理单元5的信号调变单元8。
[0023]
所述发声单元包括:与所述麦克风3相连的声音讯号处理单元9,用于将声音讯号处理单元9处理后的声音讯号转换为调变讯号的信号调变单元8,及用于将所述调变讯号转换为射频讯号发射的射频发射单元14。
[0024]
所述对讲系统还包括用于判断是否佩戴的光学感测单元10,用于向对讲系统供电的电池单元11。
[0025]
所述对讲系统还包括与外界设备蓝牙连接的蓝牙单元12。如通过蓝牙单元12与手机进行配对,利用手机控制该对讲机启动发话、切换频道、调整音量大小及其它对讲机相关的各种功能操作。
[0026]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麦克风3包括包括四个,参见图1所示,在每一所述
耳机体1内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麦克风3,在所述环形连接体2与所述耳机体1相对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麦克风3。设置于耳机体1内的麦克风3主要用于接收佩戴者的说话声。设置于环形连接体2内的麦克风3主要用于接收环境音。
[0027]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将所述声音讯号处理单元9、微处理单元5、蓝牙单元12设置于第一pcb上。所述第一pcb设置于其中一所述耳机体1内。将光学感测单元10设置于第二pcb上。所述第二pcb设置于另一所述耳机体1内。将信号调变单元8、射频接收单元7、射频发射单元14、天线单元6设置于第三pcb上。所述第三pcb设置于所述环形连接体2上的固定片13内。
[0028]
该对讲机自动发话流程为:
[0029]
在对讲机处于开机状态时,光学感测单元10会透过光发射到肌肤计算反射时间的方式来判断是否有使用者佩戴耳机式对讲机。
[0030]
如果有使用者佩戴耳机,微处理单元5会先通过天线单元6接收目标频道内的讯号,检查目标频道内是否有人发话。
[0031]
如果在目标频道内有人发话,天线单元6将接收到的讯号通过射频接收单元7转换为调变讯号,微处理单元5将其通过信号调变单元8转换为音频讯号,再利用骨传导喇叭4播放目前频道内的音频讯号。
[0032]
如果在目标频道内没有人发话,微处理单元5会控制麦克风3开始进行收音,通过设置于四个不同方位的麦克风3获取四组不同方位的声音讯号,再由声音讯号处理单元9对声音讯号执行声音辨识,判断目前声音是人声还是噪声。如果是噪声或无声,则微处理单元5不会传送声音讯号,藉此达到抗噪的效果,并循环上述判断过程。如果侦测到佩戴者在发话,则启动发话模式,将声音讯号通过信号调变单元8转换为调变讯号,再经由射频发射单元14将调变讯号升频为射频讯号,再通过天线单元6将射频讯号传送出去。
[0033]
微处理单元5会控制对讲系统重复上述判断过程。
[0034]
其中声音讯号处理单元9对人声或噪声的判断方法为:
[0035]
基于梅尔倒频谱算法,提取声音特征,并将其转换成频谱图片做人声特征判别;
[0036]
将人声频谱作为正样本,动物声音和杂音等非人声作为负样本,交由神经网络模型训练;
[0037]
基于训练产生的文件,生成端上可运行的预测模型。
[0038]
其中,人声特征判别的实施方式为:
[0039]
第一步:输入声音文件,解析成原始的声音数据(时域信号);
[0040]
第二步:通过短时傅立叶变换,加窗分帧将时域信号转变为频域信号;
[0041]
第三步:通过梅尔频谱变换,将频率转换成人耳能感知的线性关系;
[0042]
第四部:通过梅尔倒谱分析,采用dct变换将直流信号分量和正弦信号分量分离;
[0043]
第五步:提取声音频谱特征向量,将向量转换成图像。
[0044]
其中,模型训练实施方式为:
[0045]
将样本分成独立的三部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其中训练集用来估计模型,验证集用来确定网络结构或者控制模型复杂程度的参数,而测试集则检验最终选择最优的模型的性能如何。具体定义如下:
[0046]
训练集:学习样本数据集,通过匹配一些参数来建立一个分类器。建立一种分类的
方式,主要是用来训练模型。
[0047]
验证集:对学习出来的模型,调整分类器的参数,如在神经网络中选择隐藏单元数。验证集还用来确定网络结构或者控制模型复杂程度的参数,用来防止模型过拟合现象。
[0048]
测试集:主要是测试训练好的模型的分辨能力。
[0049]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