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折叠功能的可无线非接触充电的防摔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41169发布日期:2021-03-27 01:3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折叠功能的可无线非接触充电的防摔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摔手机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备折叠功能的可无线非接触充电的防摔手机壳。


背景技术:

2.随着防摔手机壳的不断创新发展,防摔手机壳随着各项功能性的需要,已经在制作工艺的水平上逐步提升,给防摔手机壳的功能性带来了很大的提升,各类防摔手机壳产品都在不断发展更新,防摔手机壳在结构上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防摔手机壳在使用发展阶段需要创新,需要能够对原来的防摔手机壳进行改进,以提升防摔手机壳的使用便捷度。
3.传统的防摔手机壳存在不便捷对手机壳进行折叠收纳,不便捷对手机进行无线非接触充电续航,不便捷用户对手机壳进行防摔避震设计的问题,需要具有便捷对手机壳进行折叠收纳,便捷对手机进行无线非接触充电续航,便捷用户对手机壳进行防摔避震设计的防摔手机壳。
4.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防摔手机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折叠功能的可无线非接触充电的防摔手机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便捷对手机壳进行折叠收纳,不便捷对手机进行无线非接触充电续航,不便捷用户对手机壳进行防摔避震设计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折叠功能的可无线非接触充电的防摔手机壳,包括第一壳体、镂空块与卡块,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镶嵌有电磁感应块,且第一壳体的端部设置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壳体,且第二壳体的端部开设有信号孔,所述信号孔的边侧设置有挡板,且挡板的中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镂空块设置于第一壳体的边侧,且镂空块的内部设置有手动杆,所述手动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开设有定位槽,且连接块的内侧贯穿有固定钉,所述卡块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内壁,且卡块的边侧设置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底部预留有插孔槽,且插孔槽的外侧设置有防尘板,并且防尘板的端部设置有滑动座,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镂空管,且镂空管的内部设置有弹性簧,并且弹性簧的端部设置有减震块。
7.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与电磁感应块之间为紧密贴合设置,且第一壳体通过活动轴与第二壳体构成转动结构。
8.优选的,所述挡板通过转动轴与信号孔构成转动结构,且信号孔关于挡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
9.优选的,所述连接块通过手动杆与镂空块构成滑动结构,且连接块与定位块通过固定钉构成可拆卸结构。
10.优选的,所述防尘板通过滑动座与第一壳体构成滑动结构,且防尘板的面积大于插孔槽的面积。
11.优选的,所述减震块通过弹性簧与镂空管构成弹性结构,且减震块关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底部矩形阵列分布。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便捷对手机壳进行折叠收纳,便捷对手机进行无线非接触充电续航,便捷用户对手机壳进行防摔避震设计;
13.1、用户可以通过电磁感应块的设置,能够帮助该手机壳与移动设备进行电磁传输,并可以通过活动轴的设置能够能够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活动折叠,便捷用户的操作,结构简单,接着,用户可以通过转动转动轴,能够对挡板的角度进行调节,并可以以此对信号孔进行遮蔽,以提升手机壳对移动设备的防水及防尘;
14.2、用户可以通过滑动镂空块内部的手动杆,以此使得连接块与定位块相卡合固定,并在合适的定位槽的内部穿插固定钉,实现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衔接,便捷用户对装置的操作使用;
15.3、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滑动座内部的防尘板,能够有效对插孔槽进行遮蔽,以此提升手机壳体的防尘防水性能,最后,通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底端减震块的设置,能够有效对手机壳体的减震性效果进行进一步提升,从而减少用户跌落手机对手机的损伤。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顶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底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镂空块与定位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第一壳体;2、电磁感应块;3、活动轴;4、第二壳体;5、信号孔;6、挡板;7、转动轴;8、镂空块;9、手动杆;10、连接块;11、定位块;12、定位槽;13、固定钉;14、卡块;15、橡胶块;16、插孔槽;17、防尘板;18、滑动座;19、镂空管;20、弹性簧;21、减震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备折叠功能的可无线非接触充电的防摔手机壳,包括第一壳体1、电磁感应块2、活动轴3、第二壳体4、信号孔5、挡板6、转动轴7、镂空块8、手动杆9、连接块10、定位块11、定位槽12、固定钉13、卡块14、橡胶块15、插孔槽16、防尘板17、滑动座18、镂空管19、弹性簧20与减震块21,第一壳体1的外壁镶嵌有电磁感应块2,且第一壳体1的端部设置有活动轴3,活动轴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壳体4,且第二壳体4的端部开设有信号孔5,信号孔5的边侧设置有挡板6,且挡板6的中部设置有转动轴7,镂空块8设置于第一壳体1的边侧,且镂空块8的内部设置有手动杆9,手动杆9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块10,且连接块10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块11,连接块10的外壁开设有定位槽12,且连接块10的内侧贯穿有固定钉13,卡块14设置于第一壳体1的内壁,且卡块14的边侧设置有橡胶块
15,橡胶块15的底部预留有插孔槽16,且插孔槽16的外侧设置有防尘板17,并且防尘板17的端部设置有滑动座18,第一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镂空管19,且镂空管19的内部设置有弹性簧20,并且弹性簧20的端部设置有减震块21;
22.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与电磁感应块2之间为紧密贴合设置,且第一壳体1通过活动轴3与第二壳体4构成转动结构,用户可以通过电磁感应块2的设置,能够帮助该手机壳与移动设备进行电磁传输,并可以通过活动轴3的设置能够能够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进行活动折叠,便捷用户的操作,结构简单;
23.进一步的,挡板6通过转动轴7与信号孔5构成转动结构,且信号孔5关于挡板6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用户可以通过转动转动轴7,能够对挡板6的角度进行调节,并可以以此对信号孔5进行遮蔽,以提升手机壳对移动设备的防水及防尘;
24.进一步的,连接块10通过手动杆9与镂空块8构成滑动结构,且连接块10与定位块11通过固定钉13构成可拆卸结构,用户可以通过滑动镂空块8内部的手动杆9,以此使得连接块10与定位块11相卡合固定,并在合适的定位槽12的内部穿插固定钉13,实现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之间的衔接,便捷用户对装置的操作使用;
25.进一步的,防尘板17通过滑动座18与第一壳体1构成滑动结构,且防尘板17的面积大于插孔槽16的面积,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滑动座18内部的防尘板17,能够有效对插孔槽16进行遮蔽,以此提升手机壳体的防尘防水性能;
26.进一步的,减震块21通过弹性簧20与镂空管19构成弹性结构,且减震块21关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4的底部矩形阵列分布,通过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4底端减震块21的设置,能够有效对手机壳体的减震性效果进行进一步提升,从而减少用户跌落手机对手机的损伤。
27.工作原理:在用户对该具备折叠功能的可无线非接触充电的防摔手机壳进行使用和操作的时候,用户可以通过电磁感应块2的设置,能够帮助该手机壳与移动设备进行电磁传输,并可以通过活动轴3的设置能够能够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进行活动折叠,便捷用户的操作,结构简单,接着,用户可以通过转动转动轴7,能够对挡板6的角度进行调节,并可以以此对信号孔5进行遮蔽,以提升手机壳对移动设备的防水及防尘;
28.接着,用户可以通过滑动镂空块8内部的手动杆9,以此使得连接块10与定位块11相卡合固定,并在合适的定位槽12的内部穿插固定钉13,实现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之间的衔接,便捷用户对装置的操作使用;
29.然后,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滑动座18内部的防尘板17,能够有效对插孔槽16进行遮蔽,以此提升手机壳体的防尘防水性能,最后,通过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4底端减震块21的设置,能够有效对手机壳体的减震性效果进行进一步提升,从而减少用户跌落手机对手机的损伤。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