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采集线速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6706发布日期:2021-05-28 11:1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采集线速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速分流装置,涉及信息分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采集线速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网络数据流量进行处理的时候,为了将流量分解到单台处理机能够处理的范围,常利用路由器的简单规则处理能力来进行分发,将流量均分到不同的路由器端口。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网络数据流量在进行处理时,往往容易接近最大负载,使得流量难以进行合理分配,使得连接的输出设备不易发挥最大功效,导致设备的运营成本增加,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

2、设备在采集数据时,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线路的接入速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采集设备不能混用且不具备自适应性,导致设备的使用成本增高,适用性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采集线速分流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分流的能力,解决网络数据流量在进行处理时,往往容易接近最大负载,使得流量难以进行合理分配,使得连接的输出设备不易发挥最大功效,导致设备的运营成本增加,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设备在采集数据时,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线路的接入速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采集设备不能混用且不具备自适应性,导致设备的使用成本增高,适用性下降的问题,以达到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提高适用性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适应采集线速分流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输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输出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口与数据输入模块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所述数据输入模块输出端口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口与数据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口信号连接有网络处理模块,所述网络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口信号连接有数据交换模块,所述数据交换模块的输出端口与数据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数据输入模块之间设置有专用采集过滤设备和分类模块,所述专用采集过滤设备的输入端口与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口信号连接,所述专用采集过滤设备的输出端口与分类模块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所述分类模块的输出端口与数据输入模块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口均与网络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所述数据交换模块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数据交换模块的输入端口均与网络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口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网络处理模块包括有分流模块和处理组,所述分流模块的输入端口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口信号连接,所述分流模块的输出端口与处理组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所述处理组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处理组的输出端口分别与数据交换模块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有应用程序系统、数据存储系统、数据分析预处理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所述应用程序系统的输出端口与数据存储系统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所述数据存储系统的输出端口与数据分析预处理系统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所述数据分析预处理系统的输出端口与数据采集系统输入端口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数据输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输出模块、专用采集过滤设备、分类模块、网络处理模块和数据交换模块的输入端口均电性连接有电源模块及控制面板模块。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采集线速分流装置,采用数据处理模块、数据输出模块、网络处理模块和数据交换模块的配合,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将数据分流到网络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再配合数据交换模块进行数据交换,利用数据输出模块输出,避免了网络数据流量在进行处理时,往往容易接近最大负载,使得流量难以进行合理分配,使得连接的输出设备不易发挥最大功效,导致设备的运营成本增加,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从而达到了境地设备的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采集线速分流装置,采用数据采集模块、数据输入模块、专用采集过滤设备和分类模块的配合,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将数据采集,利用专用采集过滤设备进行过滤,再配合分类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分类,再利用数据输入模块输入进行处理,避免了设备在采集数据时,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线路的接入速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采集设备不能混用且不具备自适应性,导致设备的使用成本增高,适用性下降的问题,从而达到了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提高适用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示意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数据采集模块与数据输入模块传输连接示意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数据采集模块内部原理传输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数据输入模块与数据输出模块传输连接示意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网络处理模块系统原理示意框图。

图中:1、数据采集模块;11、应用程序系统;12、数据存储系统;13、数据分析预处理系统;14、数据采集系统;2、数据输入模块;3、数据处理模块;4、数据输出模块;5、专用采集过滤设备;6、分类模块;7、电源模块及控制面板模块;8、网络处理模块;81、分流模块;82、处理组;9、数据交换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采集线速分流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1、数据输入模块2、数据处理模块3和数据输出模块4,数据采集模块1的输出端口与数据输入模块2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数据输入模块2输出端口与数据处理模块3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数据处理模块3的输出端口与数据输出模块4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数据处理模块3的输出端口信号连接有网络处理模块8,网络处理模块8的输出端口信号连接有数据交换模块9,数据交换模块9的输出端口与数据输出模块4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数据处理模块3、数据输出模块4、网络处理模块8和数据交换模块9的配合,通过数据处理模块3将数据分流到网络处理模块8进行处理,再配合数据交换模块9进行数据交换,利用数据输出模块4输出,避免了网络数据流量在进行处理时,往往容易接近最大负载,使得流量难以进行合理分配,使得连接的输出设备不易发挥最大功效,导致设备的运营成本增加,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从而达到了境地设备的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数据处理模块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数据处理模块3的输出端口均与网络处理模块8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数据交换模块9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数据交换模块9的输入端口均与网络处理模块8的输出端口信号连接,网络处理模块8包括有分流模块81和处理组82,分流模块81的输入端口与数据处理模块3的输出端口信号连接,分流模块81的输出端口与处理组82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处理组82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处理组82的输出端口分别与数据交换模块9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通过若干个数据处理模块3与数据交换模块9的设计,对数据进行分流,使得数据处理的进程加快,大大提升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如图1-5所示,优选的,数据采集模块1与数据输入模块2之间设置有专用采集过滤设备5和分类模块6,专用采集过滤设备5的输入端口与数据采集模块1的输出端口信号连接,专用采集过滤设备5的输出端口与分类模块6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分类模块6的输出端口与数据输入模块2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采用数据采集模块1、数据输入模块2、专用采集过滤设备5和分类模块6的配合,通过数据采集模块1将数据采集,利用专用采集过滤设备5进行过滤,再配合分类模块6进行自适应性分类,再利用数据输入模块2输入进行处理,避免了设备在采集数据时,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线路的接入速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采集设备不能混用且不具备自适应性,导致设备的使用成本增高,适用性下降的问题,从而达到了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提高适用性的效果。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数据采集模块1包括有应用程序系统11、数据存储系统12、数据分析预处理系统13和数据采集系统14,应用程序系统11的输出端口与数据存储系统12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数据存储系统12的输出端口与数据分析预处理系统13的输入端口信号连接,数据分析预处理系统13的输出端口与数据采集系统14输入端口信号连接,通过数据存储系统12对数据进行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配合数据分析预处理系统13,对数据进行分析过滤,减少对后续进程的干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实施例3

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数据采集模块1、数据输入模块2、数据处理模块3、数据输出模块4、专用采集过滤设备5、分类模块6、网络处理模块8和数据交换模块9的输入端口均电性连接有电源模块及控制面板模块7,通过电源模块及控制面板模块7的设计,对设备的每一步进程进行控制,确保设备进程的有效进行,保障设备的实用性。

下面具体说一下该自适应采集线速分流装置的工作原理。

如图1-5所示,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应用程序系统11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存储系统12,由数据存储系统12对数据进行存储,然后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分析预处理系统13,进行预处理过滤分析,然后将筛选后的数据传输至专用采集过滤设备5,采集真正需要的数据,通过分类模块6进行分类,然后传输到数据输入模块2,通过数据输入模块2分流到若干个数据处理模块3中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传输至网络处理模块8,由分流模块81进行二次分流,传输至处理组82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至数据交换模块9进行交互,最后通过数据输出模块4输出到各个操作设备内即可。

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