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79706发布日期:2021-06-15 20:33阅读:52来源:国知局
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为适应各种音响设备与信息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多功能化发展,要求该类设备中所使用的发声器件对应更加趋于小型化,使所述发声器件与周边其他元件的配合更加紧凑。特别随着移动电话轻薄化发展的需求,对其中所使用的发声器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关技术中,发声器件包括盆架以及分别固持于盆架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固持于盆架的振膜、驱动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以及骨架,骨架包括固定于振膜的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远离振膜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音圈包括一对第一侧边及连接于第一侧边之间的一对第二侧边,第一侧边设有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的一端固定于盆架,其另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部,弹性支撑件与第一侧边围合形成收容空间,磁路系统包括主磁体和环绕主磁体设置并与主磁体之间形成磁间隙的副磁体,副磁体设有四个,分别为与第一侧边间隔设置并位于收容空间内的第一副磁体以及与第二侧边间隔设置的第二副磁体。然而,这种磁路系统无法充分利用发声器件的内部空间。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器件,该发声器件不仅可以增加磁路系统体积以增大bl值,而且能有效降低振动系统重量以有利于提高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器件,包括盆架以及分别固持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持于所述盆架的振膜、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以及骨架,所述骨架包括固定于所述振膜的骨架主体以及自所述骨架主体向远离所述振膜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所述音圈包括一对第一侧边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的一对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设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盆架,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弹性支撑件与所述第一侧边围合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主磁体和环绕所述主磁体设置并与所述主磁体之间形成磁间隙的副磁体,所述副磁体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边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第一磁部以及与所述第二侧边间隔设置的第二磁部,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辅助振膜,所述辅助振膜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一磁部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延伸至所述避让槽内的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避让所述延伸部的槽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部和所述第二磁部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部和所述第二磁部分别为两个间隔设置的永磁体。

优选地,所述辅助振膜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折环部,所述避让槽自所述第二固定部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侧延伸至所述折环部上。

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撑件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的固持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结合部以及连接所述固持部和所述结合部的弹性臂,所述折环部的开口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且所述弹性臂在所述辅助振膜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折环部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辅助振膜和所述振膜之间。

优选地,所述骨架还包括自所述骨架主体向远离所述振膜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部,所述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形成有多个豁口,多个所述豁口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分隔为多个间隔设置的隔离岛,所述音圈固定于所述隔离岛上。

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副磁体上并固定于所述盆架的上夹板以及盖设于所述主磁体上的极芯,其中,所述上夹板具有通孔,所述极芯位于所述通孔内。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器件通过在所述辅助振膜上开设避让槽以及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槽口,以使得所述第一磁部延伸至所述避让槽内;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磁路系统体积以增大bl值,而且弹性支撑件的支撑作用还可以减轻振动系统摇摆程度。同时,去掉骨架上槽口区域的材料还能有效降低振动系统重量以有利于提高发声器件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器件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中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发声器件沿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发声器件沿b-b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4所示发声器件去磁轭后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中弹性支撑件与音圈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中上夹板、副磁体及骨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盆架1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盆架1的振动系统3及磁路系统5,所述磁路系统5驱动所述振动系统3振动发声。

所述振动系统3包括固持于所述盆架1的振膜31以及驱动所述振膜31振动发声的音圈33以及骨架35,所述骨架35包括固定于所述振膜31的骨架主体351以及自所述骨架主体351向远离所述振膜31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353。其中,所述音圈33与外部电路连接,所述音圈33通电后,所述音圈33在所述磁路系统5磁场的作用下振动,与此同时,所述音圈33驱动所述振膜31振动发声,而所述振膜31带动所述骨架35一同振动。

所述音圈33包括一对第一侧边331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331之间的一对第二侧边333。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侧边331位于发声器件的长轴方向上,所述第二侧边333位于发声器件的短轴方向上。

所述第一侧边331设有弹性支撑件7,所述弹性支撑件7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盆架1,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53,且所述弹性支撑件7与所述第一侧边331围合形成收容空间8。其中,所述音圈33振动时还带动所述弹性支撑件7一同振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架35还包括自所述骨架主体351向远离所述振膜31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部355,所述音圈33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5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355上形成有多个豁口357,多个所述豁口357将所述第二连接部355分隔为多个间隔设置的隔离岛359,所述音圈33固定于所述隔离岛359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骨架也可以不包括第二连接部,相应地,所述音圈固定于振膜或所述骨架的骨架主体上。

所述弹性支撑件7包括沿所述振膜31的振动方向叠设的柔性电路板71和辅助振膜73。

如图5所示,所述柔性电路板71位于所述辅助振膜73和所述振膜31之间。

所述柔性电路板71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固持部711、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53的结合部713及连接所述固持部711和所述结合部713的弹性臂715。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所述柔性电路板71还包括自所述结合部713向所述振膜31方向弯折延伸的焊盘部717,所述焊盘部717上设有与所述音圈33的引线电连接。一方面,所述柔性电路板71起支撑固定所述振动系统3的作用,另一方面所述柔性电路板71的所述固持部711和所述焊盘部717上均设有焊盘(图未示),所述弹性臂715和所述结合部713内设有导电路径以电性连接所述固持部711和所述焊盘部717上的焊盘,其中,所述焊盘部717上的焊盘与所述音圈33的引线连接起电性连接所述音圈33的作用,所述固持部711上的焊盘与外部电路连接,以使得所述音圈33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71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发声器件工作时,外部电路的电信号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71传输至所述音圈33。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电路板71还可以不包括焊盘部,相应地,与所述音圈33的引线电连接的焊盘设置在所述结合部上。

所述辅助振膜73包括固设于所述固持部711远离所述盆架1一侧的第一固定部731、固定于所述结合部71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353一侧的第二固定部733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73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733的折环部735,所述折环部735的开口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且所述弹性臂715在所述辅助振膜73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折环部735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所述辅助振膜73的第一固定部731通过所述固持部711固定于所述盆架1,所述辅助振膜73的所述第二固定部733通过所述结合部713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53。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件还可以设置成,所述辅助振膜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振膜之间,相应地,所述折环部的开口应当背离所述振膜;或者,所述弹性支撑件仅包括辅助振膜。

所述磁路系统5包括磁轭51、固定在所述磁轭51上的主磁体53和副磁体55、盖设于所述副磁体55上的上夹板57以及盖设于所述主磁体53上的极芯59,所述副磁体55环绕所述主磁体53设置并与所述主磁体53之间形成磁间隙5a,所述上夹板57固持在所述盆架1上以实现所述磁路系统5固持在所述盆架1上,所述音圈33插入所述磁间隙5a中,以使得所述音圈33通电后,所述音圈33会在所述磁路系统5磁场的作用下振动。其中,所述上夹板57具有通孔571,所述极芯59位于所述通孔57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板57和所述极芯59均由导磁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增强所述磁间隙5a内的磁通量。

所述副磁体55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边331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8内的第一磁部551以及与所述第二侧边333间隔设置的第二磁部553。

所述辅助振膜73上开设有避让槽73a,所述第一磁部551包括主体部555及自所述主体部555远离所述第一侧边331的一侧延伸至所述避让槽73a内的延伸部557,所述第一连接部353上设有避让所述延伸部557的槽口35a。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磁部551和所述第二磁部553分别为两个间隔设置的永磁体。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部551和所述第二磁部553还可以一体成型,即所述副磁体55设置成为连续的环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磁体53、所述第一磁部551和所述第二磁部553均为磁钢。当然,作为所述主磁体53、所述第一磁部551和所述第二磁部553的其他实施方式,所述主磁体53也可以包括两个主磁钢,两个所述主磁钢沿所述振膜31的振动方向堆叠设置,且两个所述主磁钢的极性相反,相应的,所述第一磁部551和所述第二磁部553也均可以包括两个副磁钢,两个所述副磁钢沿所述振膜31的振动方向堆叠设置,且两个所述副磁钢的极性相反;或者,也可以在两个所述主磁钢以及两个所述副磁钢之间夹设由导磁材料制成的导磁板。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磁路系统5还可以不包括极芯和上夹板,相应的,所述第二磁部固定于所述盆架以实现所述磁路系统固定于所述盆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