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线输出电路和共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57221发布日期:2021-10-09 08:5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线输出电路和共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共线输出电路和共线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tws耳机日益小型化,传统的充电接口已无法满足tws耳机的发展要求。目前tws耳机大多采用pogo

pin接触点来作为充电接口,与充电盒配套使用。为了更好的提升tws用户体验,充电盒除了给耳机充电外,还需与耳机进行通讯,管理耳机充电过程及耳机开关机、蓝牙配对等过程。现有的tws耳机大多将充电触点和通讯触点分开,导致tws耳机触点数量过多,影响耳机体积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共线输出电路和共线系统。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共线输出电路,包括第一mcu、第一模拟开关及第一触点;所述第一模拟开关与充电端、第一mcu电性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模拟开关用于切换与充电端连接的充电电压和与第一mcu连接的通讯信号,以使第一触点输出充电电压或通讯信号。
6.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模拟开关包括用于与充电端连接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mcu来连接的第二输入端,及与第一触点连接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输入端或第二输入端切换,以使第一触点输出充电电压与通讯信号。
7.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模拟开关的第一输入端依次与设有的升压电路、第一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升压电路受控于第一mcu。
8.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模拟开关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mcu的数据发送引脚tx及数据接收引脚rx电性连接,以用于信号传输。
9.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模拟开关控制端与第一mcu电性连接,以使第一mcu控制第一模拟开关的切换。
10.一种共线系统,包括第一元器件及第二元器件;所述第一元器件设有上述的共线输出电路;所述第二元器件设有用于与共线输出电路电性连接的共线输入电路;所述共线输出电路输出充电电压以对第二元器件进行充电,或共线输出电路输出通讯信号以对第二元器件进行控制
11.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共线输入电路包括第二mcu,与第二mcu电性连接的第二模拟开关,及与第一模拟开关电性连接的第二触点;所述第二模拟开关受控于第二mcu,以控制第二模拟开关的切换;其中,在使用时,所述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电性连接,以使第一元器件与第二元器件通过第一触点及第二触点实现充电与通信。
12.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触点包括第一触点正极及第一触点负极;所述第二触点包括第二触点正极及第二触点负极;所述第一触点负极及第二触点负极均接地;其中,在使用时,所述第一触点正极与第二触点正极电连接。
13.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共线输入电路还包括充电管理电路及第二电池;所述第二模拟开关通过充电管理电路与第二电池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受控于第二mcu,以控制第二模拟开关的切换。
14.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共线输入电路还包括连接在第二模拟开关与第二mcu之间的电平转换电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与第二mcu的数据发送引脚tx及数据接收引脚rx电性连接,以用于信号传输。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接触点和第二触点可以用来充电和通讯,两个接触点就能实现共线系统的充电与通讯,显著减少触点数量,有利于降低设计成本,改善产品整体用户体验。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共线输出电路的方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共线输出电路和共线系统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1.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图。
22.本实施提供了一种共线输出电路10,请参阅图1,包括第一mcu11、第一模拟开关12及第一触点13。第一模拟开关12与充电端、第一mcu11电性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触点13电性连接。第一模拟开关12用于切换与充电端连接的充电电压或与第一mcu11连接的通讯信号,以使第一触点13输出充电电压或通讯信号。经过第一模拟开关12的模拟作用,第一触点13不仅作为充电连接点,也可以作为通讯的连接线。
23.第一模拟开关12包括用于与充电端连接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mcu11 来连接的第二输入端,及与第一触点13连接的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输入端或第二输入端切换,以使第一触点13输出充电电压与通讯信号。
24.第一模拟开关12的第一输入端依次与设有的升压电路14、第一电池15 电性连接。升压电路14受控于第一mcu11。第一电池15通过升压电路14从第一触点13的第一输出端输出充电电压,并且升压电路14在何时、何种情况下输出充电电压完全受控于第一mcu11。
25.第一模拟开关12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mcu11的数据发送引脚tx及数据接收引脚rx电性连接,以用于信号传输。第一mcu11的控制信号通过引脚tx、引脚rx输出至第一模拟开
关12。第一mcu11输出对第一模拟开关12控制信号,以使第一输出端在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之间切换。
26.第一模拟开关12控制端与第一mcu11电性连接,以使第一mcu11控制第一模拟开关12的切换。第一mcu11内的程序控制第一模拟开关12动作,以使充电和通讯的相互切换。其中,第一模拟开关12的工作电压为5v。
27.本电路应用在充电盒中,第一触点13的为充电盒的pogo

pin。pogo

pin 可以用来对耳机的充电点、对耳机的通讯点。
28.一种共线系统,请参阅图1、2,包括第一元器件及a第二元器件b。第一元器件设有权利上述的共线输出电路10。第二元器件b设有用于与共线输出电路10电性连接的共线输入电路20。共线输出电路10输出充电电压以对第二元器件进行充电,或共线输出电路10输出通讯信号以对第二元器件b 进行控制。
2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元器件及a为充电盒,第二元器件b为无线耳机,充电盒与无线耳机配合使用,不仅充电盒能对无线耳机充电而且还能对无线耳机进行通讯。
30.共线输入电路20包括第二mcu21,与第二mcu21电性连接的第二模拟开关22,及与第一模拟开关12电性连接的第二触点23。第二模拟开关22受控于第二mcu21,以控制第二模拟开关22的切换,进而控制来自共线输出电路 10对第二mcu21的控制或对第二电池25的充电。其中,在使用时,第一触点 13与第二触点23电性连接,以使第一元器件a与第二元器件b通过第一触点 13及第二触点23实现充电与通信。
31.具体的,第一触点13包括第一触点正极及第一触点负极。第二触点23 包括第二触点正极及第二触点负极。第一触点负极及第二触点负极均接地;其中,在使用时,所述第一触点正极与第二触点正极电连接。第一触点正极与第一mcu11的引脚tx、引脚rx电性连接。
32.共线输入电路20还包括充电管理电路24及第二电池25。第二模拟开关 22通过充电管理电路24与第二电池25连接。充电管理电路24受控于第二 mcu21,以控制第二模拟开关22的切换。
33.所述共线输入电路20还包括连接在第二模拟开关22与第二mcu21之间的电平转换电路26。电平转换电路26与第二mcu21的数据发送引脚tx及数据接收引脚rx电性连接,以用于信号传输。
34.第二模拟开关22包括与第二触点23的第二触点正极连接的第三输入端,与电平转换电路26连接的第二输出端,及与充电管理电路24连接的第三输出端。第二mcu21控制输出对第二模拟开关22控制信号,以使第三输入端在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之间切换。
35.其中,第二触点23为耳机的pogo—pin,耳机的pogo—pin与充电盒的 pogo—pin相互对应。第二电池25给第二模拟开关22供电。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第一接触点13和第二触点23可以用来充电和通讯,两个接触点就能实现tws耳机系统(共线系统)的充电与通讯,显著减少充电盒与耳机之间的触点数量,有利于降低设计成本,改善产品整体用户体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