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稳定的简易型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79854发布日期:2021-06-22 15:5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稳定的简易型音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使用稳定的简易型音箱。



背景技术:

目前,音箱是一种人们经常使用的用于发出声音的设备,其应用范围广,包括家庭、会议室、ktv、歌舞厅等众多场合;现有的音箱在工作的时候,由于音箱喇叭震动产生的抖动,使得音箱容易出现失真现象,并导致音箱内其他的元器件出现松脱及损坏,这样将会大大地减少音箱的使用寿命。

后来,有人发明了一种减震音箱,其通过在音箱的底部放置硅胶类材料制成的脚垫来缓冲喇叭震动产生的强烈的高频震波,但是,其减震效果欠佳,导致音箱出现失真的现象,使用寿命短,实用性不强。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稳定的简易型音箱,其通过缓冲圈的设计,避免了喇叭单元在使用过程中与壳体之间出现共振现象,且,减震垫的设置,避免喇叭单元在使用过程中影响到其他元器件,使用稳定,提高了音箱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使用稳定的简易型音箱,包括有壳体及设置于壳体上的喇叭单元、缓冲圈、减震垫、网罩;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安装腔,所述喇叭单元、缓冲圈和减震垫均设置于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喇叭单元具有振动膜,所述缓冲圈套设于振动膜的外周并设置于安装部上,所述壳体的外侧对应安装部开设有出音口,所述减震垫设置于安装腔的内端面,所述减震垫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喇叭单元的凹位,所述喇叭单元的下端适配定位于凹位内,所述网罩设置于出音口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卡扣式设置于壳体的上、下端;

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的上端周缘设置有第一扣板,所述上盖具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适配定位于第一扣板上以形成上盖与壳体之间的组装连接;

所述壳体的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二卡扣部,所述下盖设置有第二扣板,所述第二卡扣部适配定位于第二扣板上以形成下盖与壳体之间的组装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盖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卡扣部沿开口的周缘间距式布置,所述凸柱于开口外露,所述第二卡扣部沿壳体的下端周缘间距式布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盖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下盖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壳体的上、下端对应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适配于第二限位部上,所述第二限位槽适配于第一限位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有前壳和后壳,所述安装腔形成于前壳和后壳之间组装所围构的区域内,所述出音口和安装部均设置于前壳上;所述前壳、后壳均具有向上延伸设置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呈半柱状结构设置,所述凸柱形成于前壳、后壳的延伸部相连接所组成的区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壳上设置有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沿后壳的前端边缘向前延伸设置,所述前壳的后端对应定位凸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凸部适配于定位槽以形成前壳和后壳之间的定位连接;且,所述前壳和后壳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柱具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若干夜光珠;还设置有封闭件,所述封闭件为透明封闭件,所述封闭件设置于凸柱的上端以封闭安装槽,所述封闭件的上端设置有装饰板;且,所述开口的下端抵设于封闭件的上端周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pcb板,所述pcb板设置于下盖与壳体之间所围构的区域内,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过线孔,所述pcb板透过过线孔连接于安装腔的喇叭单元;且,所述pcb板具有控制按钮,所述下盖对应控制按钮开设有让位口,所述控制按钮于相应的让位口外露。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cb板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设置于安装腔内并位于喇叭单元的后侧,所述喇叭单元与电源之间设置有隔板,且,所述pcb板上设置有充电接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盖的下端设置有若干间距式布置的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缓冲圈的设计,避免了喇叭单元在使用过程中与壳体之间出现共振现象,防止了音箱出现失真现象,且,减震垫的设置,避免喇叭单元在使用过程中影响到其他元器件,使用稳定,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减震效果佳,提高了音箱的使用寿命;

其次是,上盖、下盖的卡扣式设置,操作简单,组装方便,且,限位槽和限位部的设置,有利于上盖、下盖与壳体之间的定位,同时,定位凸部、定位槽的设置,方便了前壳和后壳之间的定位连接;

以及,夜光珠和封闭件的设置,使得音箱具备发光效果,方便了使用者在较暗的环境下找到音箱,同时,装饰板的设置,提高了音箱的观赏性及趣味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第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结构的第二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结构的第三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前壳、后壳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壳体101、安装腔

102、出音口103、凸柱

104、第一扣板105、第二卡扣部

106、第二限位部107、第二限位槽

108、延伸部109、安装槽

11、前壳111、安装部

112、定位槽12、后壳

121、定位凸部13、上盖

131、第一卡扣部132、开口

133、第一限位槽14、下盖

141、第二扣板142、防滑垫

143、第一限位部144、让位口

15、夜光珠16、封闭件

161、装饰板17、pcb板

171、控制按钮172、充电接口

18、电源181、隔板

19、网罩20、喇叭单元

21、振动膜22、缓冲圈

23、减震垫231、凹位。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使用稳定的简易型音箱,包括有壳体10及设置于壳体10上的喇叭单元20、缓冲圈22、减震垫23、网罩19;其中:所述壳体10具有安装腔101,所述喇叭单元20、缓冲圈22和减震垫23均设置于安装腔101内,所述安装腔101内设置有安装部111,所述喇叭单元20具有振动膜21,所述缓冲圈22套设于振动膜21的外周并设置于安装部111上,所述壳体10的外侧对应安装部111开设有出音口102,所述减震垫23设置于安装腔101的内端面,所述减震垫23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喇叭单元20的凹位231,所述喇叭单元20的下端适配定位于凹位231内,所述网罩19设置于出音口102上;如此,避免了喇叭单元在使用过程中与壳体之间出现共振现象,防止了音箱出现失真现象,且,减震垫的设置,避免喇叭单元在使用过程中影响到其他元器件,使用稳定,提高了音箱的使用寿命。

还包括有上盖13和下盖14,所述上盖13和下盖14分别卡扣式设置于壳体10的上、下端;所述壳体10的上端设置有凸柱103,所述凸柱103的上端周缘设置有第一扣板101,所述上盖13具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卡扣部131,所述第一卡扣部131适配定位于第一扣板104上以形成上盖13与壳体10之间的组装连接;所述壳体10的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二卡扣部105,所述下盖14设置有第二扣板141,所述第二卡扣部105适配定位于第二扣板141上以形成下盖14与壳体10之间的组装连接;优选地,所述下盖14的下端设置有若干间距式布置的防滑垫142。

如图3、图4所示,所述上盖13开设有开口132,所述第一卡扣部131沿开口132的周缘间距式布置,所述凸柱103于开口132外露,所述第二卡扣部105沿壳体10的下端周缘间距式布置。

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上盖13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33,所述下盖14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43,所述壳体10的上、下端对应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06、第二限位槽107,所述第一限位槽133适配于第二限位部106上,所述第二限位槽107适配于第一限位部143上;这样,方便了上盖、下盖与壳体之间的定位组装,定位准确,组装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包括有前壳11和后壳12,所述安装腔101形成于前壳11和后壳12之间组装所围构的区域内,所述出音口102和安装部111均设置于前壳11上;所述前壳11、后壳12均具有向上延伸设置的延伸部108,所述延伸部108呈半柱状结构设置,所述凸柱103形成于前壳11、后壳12的延伸部108相连接所组成的区域;此处,所述后壳12上设置有定位凸部121,所述定位凸部121沿后壳12的前端边缘向前延伸设置,所述前壳11的后端对应定位凸部121设置有定位槽112,所述定位凸部121适配于定位槽112以形成前壳11和后壳12之间的定位连接;且,所述前壳11和后壳12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接。

如图3、图4所示,所述凸柱103具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安装槽109,所述安装槽109内设置有若干夜光珠15;还设置有封闭件16,所述封闭件16为透明封闭件,所述封闭件16设置于凸柱103的上端以封闭安装槽109,所述封闭件16的上端设置有装饰板161;且,所述开口132的下端抵设于封闭件16的上端周缘。

还包括有pcb板17,所述pcb板17设置于下盖14与壳体10之间所围构的区域内,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过线孔,所述pcb板17透过过线孔连接于安装腔101的喇叭单元20;且,所述pcb板17具有控制按钮171,所述下盖14对应控制按钮171开设有让位口144,所述控制按钮171于相应的让位口144外露。

以及,所述pcb板17连接有电源18,所述电源18设置于安装腔101内并位于喇叭单元20的后侧,所述喇叭单元20与电源18之间设置有隔板181,且,所述pcb板17上设置有充电接口172。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缓冲圈的设计,避免了喇叭单元在使用过程中与壳体之间出现共振现象,防止了音箱出现失真现象,且,减震垫的设置,避免喇叭单元在使用过程中影响到其他元器件,使用稳定,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减震效果佳,提高了音箱的使用寿命;

其次是,上盖、下盖的卡扣式设置,操作简单,组装方便,且,限位槽和限位部的设置,有利于上盖、下盖与壳体之间的定位,同时,定位凸部、定位槽的设置,方便了前壳和后壳之间的定位连接;

以及,夜光珠和封闭件的设置,使得音箱具备发光效果,方便了使用者在较暗的环境下找到音箱,同时,装饰板的设置,提高了音箱的观赏性及趣味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