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无线骨传导蓝牙耳机的卡接式弹性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6391发布日期:2021-08-03 13:2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无线骨传导蓝牙耳机的卡接式弹性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牙耳机,尤其涉及一种真无线骨传导蓝牙耳机的卡接式弹性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的声波可穿过空气介质进行传导,即声波以空气为介质依次传导至外耳、中耳以及到达耳蜗内耳。此外,声波还可以通过头骨的直接振动传到耳蜗内耳,因此出现了一些骨传导耳机。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骨传导耳机除了要满足弹性夹持要求之外,还需要满足高效装配要求,然而现有的骨传导耳机中,其梁臂部分和耳机主体部分一般是采用螺丝固定等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存在组装效率低下,容易松脱等情况,难以满足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装配效率、避免松脱的真无线骨传导蓝牙耳机的卡接式弹性夹持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无线骨传导蓝牙耳机的卡接式弹性夹持机构,所述真无线骨传导蓝牙耳机包括有振动腔体和驱动腔体,所述弹性夹持机构包括有弹性梁臂,所述弹性梁臂连接于所述振动腔体和所述驱动腔体之间,所述弹性梁臂的至少一端设有锁扣机构,所述锁扣机构与所述振动腔体或所述驱动腔体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振动腔体包括有相对拼合的振动腔外壳和贴耳面壳,所述驱动腔体包括有相对拼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优选地,所述弹性梁臂的两端分别设有锁扣机构,两个锁扣机构分别与所述振动腔外壳和所述第一壳体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振动腔外壳的侧部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振动腔外壳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勾扣,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部开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勾扣,所述锁扣机构包括有插接头,两个插接头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弹性梁臂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插接头的第二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所述插接头的侧部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勾扣和所述第二勾扣分别卡设于两个插接头的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振动腔外壳的内壁形成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形成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分别与两个插接头的端部抵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弹性梁臂和所述插接头均呈中空管状,且所述弹性梁臂和所述插接头内穿设有引线。

优选地,所述插接头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弹性梁臂的端部开口内,且所述插接头与所述弹性梁臂之间密封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孔的开口处和所述第二插孔的开口处分别与所述弹性梁臂的两端密封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勾扣和所述第二勾扣均是截面为梯形的勾扣。

优选地,所述弹性梁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弹性梁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锁扣机构连接于所述振动腔外壳。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真无线骨传导蓝牙耳机的卡接式弹性夹持机构中,在所述弹性梁臂的端部设置了锁扣机构,在锁扣机构的作用下,能够更加方便地与所述振动腔体或所述驱动腔体进行卡接配合,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能避免所述弹性梁臂与所述振动腔体或所述驱动腔体发生松脱,较好地满足了生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左耳机本体的立体图;

图2为右耳机本体的立体图;

图3为左耳机本体的分解图;

图4为右耳机本体的分解图;

图5为振动腔体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替换方式下的振动腔体剖视图;

图7为左耳机本体佩戴于人耳之后的结构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方式下的左耳机本体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应用方式下的左耳机本体剖视图;

图10为图8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1为图8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2为弹性夹持机构的剖视图一;

图13为弹性夹持机构的剖视图二;

图14为图12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本实用新型一种替换方式下的局部分解图;

图16为左耳机本体佩戴于人耳之后的结构图二;

图17为用户佩戴左耳机本体和右耳机本体之后的示意图一;

图18为用户佩戴左耳机本体和右耳机本体之后的示意图二;

图19为用户佩戴左耳机本体和右耳机本体之后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真无线骨传导蓝牙耳机的卡接式弹性夹持机构,结合图1、图2、图9至图12所示,所述真无线骨传导蓝牙耳机包括有振动腔体10和驱动腔体11,所述弹性夹持机构12包括有呈c形的弹性梁臂125,所述弹性梁臂125连接于所述振动腔体10和所述驱动腔体11之间,所述弹性梁臂125的至少一端设有锁扣机构13,所述锁扣机构13与所述振动腔体10或所述驱动腔体11卡接配合。

上述结构中,在所述弹性梁臂125的端部设置了锁扣机构13,在锁扣机构13的作用下,能够更加方便地与所述振动腔体10或所述驱动腔体11进行卡接配合,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能避免所述弹性梁臂125与所述振动腔体10或所述驱动腔体11发生松脱,较好地满足了生产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振动腔体10包括有相对拼合的振动腔外壳101和贴耳面壳102,所述驱动腔体11包括有相对拼合的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

作为一种应用方式,所述弹性梁臂125的两端分别设有锁扣机构13,两个锁扣机构13分别与所述振动腔外壳101和所述第一壳体111卡接配合。

本实施例优选采用所述弹性梁臂125均具有锁扣机构13的应用方式,在此应用方式下,所述弹性梁臂125的两端均可通过插接和卡接的方式与所述振动腔体10和所述驱动腔体11进行组装。

为了满足卡接要求,所述锁扣机构13可以参考如下优选结构:所述振动腔外壳101的侧部开设有第一插孔1015,所述振动腔外壳101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勾扣1016,所述第一壳体111的侧部开设有第二插孔1115,所述第一壳体111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勾扣1116,所述锁扣机构13包括有插接头130,两个插接头130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弹性梁臂125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插接头130的第二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1015和第二插孔1115内,所述插接头130的侧部开设有卡槽1301,所述第一勾扣1016和所述第二勾扣1116分别卡设于两个插接头130的卡槽1301内。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腔外壳101的内壁形成有第一挡块1017,所述第一壳体111的内壁形成有第二挡块1117,所述第一挡块1017和所述第二挡块1117分别与两个插接头130的端部抵接配合。

上述结构中,通过所述第一挡块1017和所述第二挡块1117与所述插接头130的抵接配合,对所述插接头130起到了抵挡作用,使得所述插接头130在插接到位后,更加紧密地卡固于所述振动腔外壳101和所述第一壳体111之内。

为了方便走线,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梁臂125和所述插接头130均呈中空管状,且所述弹性梁臂125和所述插接头130内穿设有引线107。

为了满足密封防水要求,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头130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弹性梁臂125的端部开口内,且所述插接头130与所述弹性梁臂125之间密封固定。

相应地,所述第一插孔1015的开口处和所述第二插孔1115的开口处分别与所述弹性梁臂125的两端密封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勾扣1016和所述第二勾扣1116均是截面为梯形的勾扣。上述形状的勾扣能够使得卡接关系更加可靠,从而防止松脱情况发生。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替代方案,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弹性梁臂12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1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弹性梁臂125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锁扣机构13连接于所述振动腔外壳101。该方案下,所述弹性梁臂125仅一端具有所述锁扣机构13,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1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该方案同样可以满足提高装配效率以及避免松脱等生产要求。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替代方案,请参见图15,所述弹性梁臂125的一端设有壳套1251,所述壳套1251与所述弹性梁臂125一体成型,所述壳套1251包覆于所述第一壳体111的外侧且二者紧密配合,所述第二壳体112向所述壳套1251的外侧伸出。上述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包覆所述驱动腔体11,由此一步提高了所述驱动腔体11内部控制单元110的防水密封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真无线骨传导蓝牙耳机,结合图1至图7以及图16至图19所示,其包括有左耳机本体1和右耳机本体2且二者之间建立无线通信,其中:

所述左耳机本体1包括有振动腔体10和驱动腔体11,所述振动腔体10内设有骨传导振动发生器100,所述驱动腔体11内设有于用于驱动所述骨传导振动发生器100产生振动的控制单元110,所述振动腔体10和所述驱动腔体11之间连接有弹性夹持机构12,所述弹性夹持机构12跨设于人耳的内外两侧,借由所述弹性夹持机构12施加的弹力驱使所述振动腔体10和所述驱动腔体11夹紧于人耳软骨位置;

所述右耳机本体2的结构与所述左耳机本体1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对称设置。

上述结构中,将左耳机本体1和右耳机本体2分别配置为具有振动腔体10和驱动腔体11的结构,且所述振动腔体10和所述驱动腔体11之间通过一弹性夹持机构12连接,基于上述结构特征,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佩戴时,只需将振动腔体10和驱动腔体11分设于人耳软骨位置的内外两侧,在所述弹性夹持机构12的弹性夹持作用下,可驱使所述振动腔体10和所述驱动腔体11夹紧于人耳软骨位,当所述振动腔体10中的所述骨传导振动发生器100在音源作用下产生振动时,振动波可通过人耳软骨向人体的听觉感应器官传导,由于人耳软骨距耳内更近,所以用户能够更加清晰地获取到骨传导声波信号,相比通过颅骨传导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声波传导效果更佳,用户所能获得的声音保真度更高。同时,基于所述弹性夹持机构12的弹性夹持作用,不仅易于佩戴、不易掉落,还使得左耳机本体1和右耳机本体2可独立地佩戴于用户两耳,不依赖头套、头箍等构件,真正具备了真无线蓝牙耳机性能,较好地满足了用户需要和市场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夹持机构12既可以是图1、图2中所示的c形结构,也可以扩展为弹性夹子、基于机械结构的可调节夹子等等现有技术中的一切可用手段,而无论采用哪一种夹持方式,只要能够驱使振动腔体10和驱动腔体11夹持于人耳内外两侧的技术手段,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关于所述振动腔体10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振动腔体10包括有振动腔外壳101和贴耳面壳102,所述贴耳面壳102与所述振动腔外壳101相对拼合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骨传导振动发生器100安装于所述振动腔外壳101与所述贴耳面壳102形成的密闭空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骨传导振动发生器100的接线焊点105朝向所述贴耳面壳102。

本实施例中,所述贴耳面壳102的内壁开设有避让凹槽103,所述避让凹槽103与所述骨传导振动发生器100的接线焊点105相对设置。上述避让凹槽103为接线焊点105提供了一定的容纳空间,使得所述振动腔体1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但是这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应用方式,请参见图6,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还可以将所述骨传导振动发生器100设置为:所述接线焊点105朝向所述振动腔外壳101,同时令所述骨传导振动发生器100的振动发生端朝向所述贴耳面壳102。基于上述两种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并不局限于唯一一种,即使选用其他具有同等功能的实现方式,也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精神指导之下作出的等同替换,因此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便于组装所述贴耳面壳102,本实施例中,所述贴耳面壳102的边缘形成有插接筒104,所述插接筒104插设于所述振动腔外壳101内且二者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插接筒104与所述振动腔外壳101可通过但不限于胶水、螺丝、过盈配合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穿过引线,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筒104的侧部开设有用于穿过引线107的l形槽孔106。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骨传导振动发生器100与所述振动腔外壳101的内壁之间具有0.5mm~5mm的间距。

上述间距为所述骨传导振动发生器100提供了较大的振动空间,不仅能保证所述骨传导振动发生器100的换能效果,还可以避免其在振动时接触所述振动腔外壳101而产生噪音,进而提高耳机的振动发生效率。

关于所述驱动腔体11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腔体11包括有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一壳体111与所述第二壳体112相对拼合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10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形成的密闭空腔内。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110包括有pcba板113、电池114和按键115,所述pcba板113上设有蓝牙模块,所述pcba板113与所述骨传导振动发生器100之间通过引线107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115嵌设于所述驱动腔体11的端面,且所述按键115朝向人耳外侧。所述按键115优选是触摸按键,但是这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却不局限于触摸按键,即使替换为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按键形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此外,所述按键115可以是多功能按键,按压可以实现开关机、拨打挂断电话、播放暂停音乐、双击激活智能语音、连接蓝牙移动设备、蓝牙通讯等多种功能。

实施例三

实际应用中,对于骨传导耳机而言,如何使振动发生部分能够更加可靠地贴紧人体,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对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真无线骨传导蓝牙耳机的c形弹性夹持机构,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7所示,所述真无线骨传导蓝牙耳机包括有振动腔体10和驱动腔体11,所述弹性夹持机构12包括有呈c形的定型弹性臂120,所述定型弹性臂120的外侧包覆有软胶套121,所述定型弹性臂1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振动腔体10和所述驱动腔体11固定连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弹性夹持机构12由定型弹性臂120构成,并且该定型弹性臂120呈c形结构,所述定型弹性臂120主要起到弹性夹持作用,通过为所述振动腔体10和所述驱动腔体11提供弹性夹持力,使得所述振动腔体10和所述驱动腔体11更加稳固地夹持于人耳软骨位置的内外两侧,有助于提高骨传导耳机的夹持稳定性、可靠性,进而帮助蓝牙耳机实现真无线功能,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定型弹性臂120的外侧包覆有软胶套121,该软胶套121不仅能提高所述弹性夹持机构12的手感、质量,还能对所述定型弹性臂120起到保护作用,进而提高所述弹性夹持机构12以及蓝牙耳机的整体性能。

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适用人群、夹持力度要求等因素,将所述定型弹性臂120设计为具有不同尺寸以及不同夹持力度的多种款型,进而满足多种组装要求。

根据制造需要,所述定型弹性臂120可以为单质金属;可以用多种材料的合金,例如弹簧钢、铝合金、镁合金、镍合金、钛合金、钛镍合金等弹性金属丝;也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复合金属等等。所述定型弹性臂120的截面可以是圆形,规格为直径大于0.3mm、小于2mm;也可以采用类似规格的扁丝,扁丝的剖面长度大于0.3mm、小于30mm,宽度大于0.3mm、小于30mm。所述定型弹性臂120的长度根据需要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长度,长度范围为大于5mm、小于70mm。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腔体10包括有相对拼合的振动腔外壳101和贴耳面壳102,所述驱动腔体11包括有相对拼合的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

为了更好地与所述振动腔体10和所述驱动腔体11进行匹配,本实施例中,所述定型弹性臂12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卡勾122和第二卡勾123,所述第一卡勾122和第二卡勾123分别与所述振动腔外壳101和所述第一壳体111固定连接。

为了较好地固定所述第一卡勾122,同时防止所述第一卡勾122在受力时脱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振动腔外壳101内形成有第一弧形挡板1011,所述第一弧形挡板1011的内侧形成有第一螺丝孔位1012,所述第一螺丝孔位1012内螺合有第一螺丝1013,所述第一卡勾122卡设于所述第一螺丝1013与所述第一弧形挡板1011之间,借由所述第一螺丝1013与所述第一弧形挡板1011的配合将所述第一卡勾122固定于所述振动腔外壳101内。

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卡勾、螺丝与弧形挡板的配合方式进行组装,这种组装方式的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同时能使得所述振动腔体10和所述驱动腔体11更加稳定、可靠地安装于所述定型弹性臂120两端,有助于c形的所述定型弹性臂120较好地施加弹性夹持力。

为了提高结构紧凑度以及密封防水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振动腔外壳101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一锥状过渡套1014,所述第一锥状过渡套1014套设于所述软胶套121的外侧且二者密封配合。

其中,所述软胶套121可以为单一材质的软性材料,例如硅胶、橡胶、乳胶、tpe、tpu、pp等材料;也可以为复合材料,例如硅橡胶、复合塑料、改性软塑胶等。

为了较好地固定所述第二卡勾123,同时防止所述第二卡勾123在受力时脱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11的内侧形成有第二弧形挡板1111,所述第二弧形挡板1111的内侧形成有第二螺丝孔位1112,所述第二螺丝孔位1112内螺合有第二螺丝1113,所述第二卡勾123卡设于所述第二螺丝1113与所述第二弧形挡板1111之间,借由所述第二螺丝1113与所述第二弧形挡板1111的配合将所述第二卡勾123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11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111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二锥状过渡套1114,所述第二锥状过渡套1114套设于所述软胶套121的外侧且二者密封配合。具体还可以通过打胶等方式进行密封。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卡勾122和第二卡勾123均为“l”形的卡勾。但是这仅是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根据安装要求,还可以将所述第一卡勾122和第二卡勾123设置为圆环状、s形或者其他异形结构,而无论采用哪种结构,只要满足上述安装固定要求,则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软胶套121内穿设有引线107,所述引线107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振动腔体10和所述驱动腔体11内。

进一步地,所述引线107为fpc排线或者多芯导线。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