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卫星数据中继系统

文档序号:26046405发布日期:2021-07-27 13:5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卫星数据中继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具体是指一种具有激光链路的双层星座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对地高分辨率遥感器和新的卫星数据业务的发展,各类用户卫星的数据中继传输速率需求越来越高。星间激光通信具有高传输速率、高可靠性、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还在终端体积、重量和功耗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未来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将大范围采用基于微波与激光混合链路的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现有技术中,由于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earthorbit,geo)卫星轨道高,具有星间、星地传播时延大、链路传播损耗大的不足,限制了数据传输速率,且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传输业务服务质量不高。另外,由于激光链路的接入需要较长时间的atp过程,此过程减少了有限的geo链路资源数据传输时间,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中继能力。针对此问题,目前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目前缺少一种可以弥补具有激光链路的单层geo卫星中继系统的不足,增强系统中继能力的双层卫星数据中继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弥补具有激光链路的单层geo卫星中继系统的不足,增强系统中继能力的双层卫星数据中继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层卫星数据中继系统,它包括第一层geo卫星中继系统和第二层低轨(lowearthorbit,leo)卫星星座层;所述的第一层geo卫星由至少三颗geo卫星组成,所述的第二层leo星座层包括至少6个星座单元;每个星座单元包括至少6颗近邻轨道卫星,每个geo和leo卫星即是数据包的转发节点,又是用户星的接入节点;leo星座层为共地面轨迹星座,且每个卫星采用地球回归轨道,即leo星座层为“回归-共地面轨迹”星座;所述的leo卫星之间通过激光通信形成第一激光链路;所述的leo卫星与geo卫星之间通过激光通信形成第二激光链路、所述的geo卫星之间通过激光通信形成第三激光链路;所述的第一激光链路、第二激光链路和第三激光链路组成双层卫星数据中继系统的数据中继骨干链路。

作为优选,leo星座层的卫星轨道回归周期为1/13天,即地球自转一圈卫星运转的圈数为13。

作为优选,leo星座层相同星座单元内卫星轨道升交点赤经相同,各轨道间真近点角差大于等于59.6°,小于等于63°;6个星座单元之间卫星轨道间升交点赤经差为55.384615°。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leo卫星建设成本较geo低,且轨位申请较geo容易,因此在单层geo卫星基础上发展leo星座作为用户星的接入节点,可实现geo卫星与leo卫星的优势互补,从根本上提高系统的数据中继能力。

提供的leo星座结构中,leo星座中第2卫星单元至第5卫星单元每个leo卫星可其与前后左右的leo卫星建立4条稳定的激光链路,如附图3中所示。

leo星座卫星轨道回归周期为1/13天,此时轨道高度大于1200km,可覆盖大部分低轨的遥感和通信等数据用户卫星。

当单层geo卫星中继系统发展成双层卫星光网络的中继系统后,每个geo和leo卫星即是数据包的转发节点,又是用户星的接入节点,系统的接入能力大幅提高。尤其是leo卫星对数据用户星的接入可根据需要选择激光与微波混合链路接入,因此leo星座层可完成大量用户卫星的数据汇聚,再由双层星座中继卫星系统的激光骨干链路完成数据转发,实现数据中继效率的大幅提高。

此时,用户星的接入冲突降低,提高系统中继能力的另一关键是对系统的路由资源进行调度,即采用高效的路由策略实现用户星数据的可靠回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弥补单层geo卫星中继系统的不足,增强系统中继能力的具有激光链路的双层卫星数据中继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双层卫星数据中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双层卫星数据中继系统的具体实施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leo光网络逻辑联结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到附图3,一种双层卫星数据中继系统,它包括第一层geo卫星中继系统和第二层低轨(lowearthorbit,leo)卫星星座层;所述的第一层geo卫星由至少三颗geo卫星组成,所述的第二层leo星座层包括至少6个星座单元;每个星座单元包括至少6颗近邻轨道卫星,每个geo和leo卫星即是数据包的转发节点,又是用户星的接入节点;leo星座层为共地面轨迹星座,且每个卫星采用地球回归轨道,即leo星座层为“回归-共地面轨迹”星座;所述的leo卫星之间通过激光通信形成第一激光链路;所述的leo卫星与geo卫星之间通过激光通信形成第二激光链路、所述的geo卫星之间通过激光通信形成第三激光链路;所述的第一激光链路、第二激光链路和第三激光链路组成双层卫星数据中继系统的数据中继骨干链路。

作为优选,leo星座层的卫星轨道回归周期为1/13天,即地球自转一圈卫星运转的圈数为13。

作为优选,leo星座层相同星座单元内卫星轨道升交点赤经相同,各轨道间真近点角差大于等于59.6°,小于等于63°;6个星座单元之间卫星轨道间升交点赤经差为55.384615°。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leo卫星建设成本较geo低,且轨位申请较geo容易,因此在单层geo卫星基础上发展leo星座作为用户星的接入节点,可实现geo卫星与leo卫星的优势互补,从根本上提高系统的数据中继能力。

提供的leo星座结构中,leo星座中第2卫星单元至第5卫星单元每个leo卫星可其与前后左右的leo卫星建立4条稳定的激光链路,如附图3中所示。

leo星座卫星轨道回归周期为1/13天,此时轨道高度大于1200km,可覆盖大部分低轨的遥感和通信等数据用户卫星。

当单层geo卫星中继系统发展成双层卫星光网络的中继系统后,每个geo和leo卫星即是数据包的转发节点,又是用户星的接入节点,系统的接入能力大幅提高。尤其是leo卫星对数据用户星的接入可根据需要选择激光与微波混合链路接入,因此leo星座层可完成大量用户卫星的数据汇聚,再由双层星座中继卫星系统的激光骨干链路完成数据转发,实现数据中继效率的大幅提高。

此时,用户星的接入冲突降低,提高系统中继能力的另一关键是对系统的路由资源进行调度,即采用高效的路由策略实现用户星数据的可靠回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弥补单层geo卫星中继系统的不足,增强系统中继能力的具有激光链路的双层卫星数据中继系统。

具体实施时,geo卫星轨位根据可申请到的轨位设置,数量至少三颗卫星以上,且能实现全球覆盖;leo星座层卫星轨道倾角相同,具体角度选择根据本土可建设地面站的位置而设置,要求能实现leo卫星与本土地面站的稳定激光通信,即要求地面站光通信终端对leo卫星通信的仰角要求不低于30°。同时系统需要结合调度算法一起使用,算法有很多种,业内技术人员人在上述结构上可以选择已经公开的常规算法,也可以进一步发明更加高效的算法。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