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继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2048发布日期:2021-07-06 21:0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继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继电路。


背景技术:

2.在电力系统及其他工程维护,项目对接等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厂家,不同通讯协议甚至不同通讯方案的产品需要对接到一起。传统解决方式是由一方更改自身产品的通讯协议或通讯方案,完成不同产品间的对接。或经由dtu采集器,转换成其他通讯模式后统一上传至后台。
3.但是这两种方案都需要被对接,要么更改自己的通讯协议及相应程序,要么连通讯方式都要一起随之变更,为实际使用造成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继电路。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中继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接口电路、lora无线电路、gprs电路、控制电路和地址设置电路;
7.所述接口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控制电路、lora无线电路和地址设置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gprs电路、lora无线电路、控制电路和地址设置电路电连接,所述lora无线电路与所述地址设置电路电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接口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21、压敏电阻rt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稳压二极管vp1、接插件jp1、连接器con1、连接器con4、连接器con7、连接器con12和芯片u2,所述接插件jp1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芯片u2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第十六引脚、第十七引脚、第十八引脚、第十九引脚和第二十引脚;
9.所述芯片u2的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第三引脚、电容c2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和连接器con1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四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与连接器con7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五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和芯片u2的第六引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con12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七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3与连接器con4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八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和连接器con1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九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第十引脚、电容c11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十一引脚分别所述电容c8的一端和电容c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十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容c3
的一端和芯片u2的第十九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十三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第十八引脚、稳压二极管vp1的一端和压敏电阻rt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t1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插件jp1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1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稳压二极管vp1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第十七引脚和芯片u2的第十五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二十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1的第三引脚、芯片u2的第十一引脚、芯片u2的第十四引脚、芯片u2的第十六引脚、芯片u2的第二十引脚、芯片u2的第一引脚和芯片u2的第十引脚均接地。
10.进一步的,所述lora无线电路包括电容c5、电容c6、电容c7、接插件jp2、连接器con2、连接器con3、连接器con5、连接器con6和芯片u1,所述接插件jp2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芯片u1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和第十三引脚;
11.所述芯片u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二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三引脚分别与所述连接器con3、电容c7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四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6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五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5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六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2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2的第一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九引脚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2的第二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十引脚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2的第三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十一引脚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2的第四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一引脚、芯片u1的第二引脚、芯片u1的第七引脚、芯片u1的第八引脚、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连接器con3分别与所述接口电路和电源电路电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阻r6、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二极管ds7和芯片u4,所述芯片u4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
13.所述芯片u4的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和二极管ds7的阴极电连接,所述芯片u4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和接口电路电连接,所述芯片u4的第三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gprs电路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s7的阳极电连接,所述芯片u4的第一引脚、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和二极管ds7的阴极均接地。
14.进一步的,所述gprs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7、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二极管ds1、二极管ds2、连接器con8、连接器con9、连接器con10、连接器con11和芯片u3,所述芯片u3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和第十引脚;
15.所述芯片u3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s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s1的阳极与所述连接器con9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二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11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三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10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s2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s2的阳极与所述连接器con9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七引脚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八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8电连接,所述芯片u3
的第九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和芯片u3的第十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和电容c17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五引脚、芯片u3的第六引脚、电容c19的另一端、电容c18的另一端和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通过设置电源电路为接口电路、控制电路、gprs电路和lora无线电路供电,设置接口电路连接在lora无线电路和控制电路之间,能够用于数据收发方之间的rs485协议通信。
附图说明
18.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继电路的整体电路框图;
19.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继电路的接口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0.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继电路的lora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1.图4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继电路的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2.图5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继电路的gprs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3.图6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继电路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4.图7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继电路的地址设置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25.标号说明:
26.1、电源电路;2、接口电路;3、lora无线电路;4、gprs电路;5、控制电路;6、地址设置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8.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29.一种中继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接口电路、lora无线电路、gprs电路、控制电路和地址设置电路;
30.所述接口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控制电路、lora无线电路和地址设置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gprs电路、lora无线电路、控制电路和地址设置电路电连接,所述lora无线电路与所述地址设置电路电连接。
31.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32.通过设置电源电路为接口电路、控制电路、gprs电路和lora无线电路供电,设置接口电路连接在lora无线电路和控制电路之间,能够用于数据收发方之间的rs485协议通信。
33.进一步的,所述接口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21、压敏电阻rt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稳压二极管vp1、接插件jp1、连接器con1、连接器con4、连接器con7、连接器con12和芯片u2,所述接插件jp1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芯片u2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第十六引脚、第十七引脚、第十八引脚、第十九引脚和第二十引脚;
34.所述芯片u2的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第三引脚、电容c2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和连接器con1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四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与连接器con7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五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和芯片u2的第六引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con12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七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3与连接器con4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八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和连接器con1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九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第十引脚、电容c11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十一引脚分别所述电容c8的一端和电容c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十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和芯片u2的第十九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十三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第十八引脚、稳压二极管vp1的一端和压敏电阻rt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t1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插件jp1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1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稳压二极管vp1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第十七引脚和芯片u2的第十五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二十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1的第三引脚、芯片u2的第十一引脚、芯片u2的第十四引脚、芯片u2的第十六引脚、芯片u2的第二十引脚、芯片u2的第一引脚和芯片u2的第十引脚均接地。
35.进一步的,所述lora无线电路包括电容c5、电容c6、电容c7、接插件jp2、连接器con2、连接器con3、连接器con5、连接器con6和芯片u1,所述接插件jp2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芯片u1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和第十三引脚;
36.所述芯片u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二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三引脚分别与所述连接器con3、电容c7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四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6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五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5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六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2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2的第一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九引脚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2的第二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十引脚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2的第三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十一引脚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2的第四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一引脚、芯片u1的第二引脚、芯片u1的第七引脚、芯片u1的第八引脚、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连接器con3分别与所述接口电路和电源电路电连接。
37.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阻r6、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二极管ds7和芯片u4,所述芯片u4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
38.所述芯片u4的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和二极管ds7的阴极电连接,所述芯片u4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和接口电路电连接,所述芯片u4的第三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gprs电路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s7的阳极电连接,所述芯片u4的第一引脚、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和二极管ds7的阴极均接地。
39.进一步的,所述gprs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7、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二极管
ds1、二极管ds2、连接器con8、连接器con9、连接器con10、连接器con11和芯片u3,所述芯片u3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和第十引脚;
40.所述芯片u3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s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s1的阳极与所述连接器con9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二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11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三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10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s2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s2的阳极与所述连接器con9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七引脚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八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8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九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和芯片u3的第十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和电容c17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五引脚、芯片u3的第六引脚、电容c19的另一端、电容c18的另一端和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
41.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42.请参照图1,一种中继电路,包括电源电路1、接口电路2、lora无线电路3、gprs电路4、控制电路5和地址设置电路6;
43.所述接口电路2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1、控制电路5、lora无线电路3和地址设置电路6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1分别与所述gprs电路4、lora无线电路3、控制电路5和地址设置电路6电连接,所述lora无线电路3与所述地址设置电路6电连接。
44.请参照图2,所述接口电路2包括电阻r1(电阻值为1kω)、电阻r2(电阻值为1kω)、电阻r3(电阻值为1kω)、电阻r21(电阻值为1kω)、压敏电阻rt1(电阻值为30

60ω)、电容c1(电容值为0.1uf)、电容c2(电容值为10uf,电压值为16v)、电容c3(电容值为0.1uf)、电容c4(电容值为0.01uf)、电容c8(电容值为0.1uf)、电容c9(电容值为10uf,电压值为16v)、电容c10(电容值为0.1uf)、电容c11(电容值为0.01uf)、稳压二极管vp1(型号为p6smb6.8ca)、接插件jp1、连接器con1、连接器con4、连接器con7、连接器con12和芯片u2(型号为adm2587),所述接插件jp1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芯片u2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第十六引脚、第十七引脚、第十八引脚、第十九引脚和第二十引脚;
45.所述芯片u2的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第三引脚、电容c2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和连接器con1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四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与连接器con7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五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和芯片u2的第六引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con12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七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3与连接器con4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八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和连接器con1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九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第十引脚、电容c11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十一引脚分别所述电容c8的一端和电容c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十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和芯片u2的第十九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十三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第十
八引脚、稳压二极管vp1的一端和压敏电阻rt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t1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插件jp1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1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稳压二极管vp1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芯片u2的第十七引脚和芯片u2的第十五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二十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1的第三引脚、芯片u2的第十一引脚、芯片u2的第十四引脚、芯片u2的第十六引脚、芯片u2的第二十引脚、芯片u2的第一引脚和芯片u2的第十引脚均接地。
46.请参照图3,所述lora无线电路3包括电容c5(电容值为10uf)、电容c6(电容值为104nf)、电容c7(电容值为105nf)、接插件jp2、连接器con2、连接器con3、连接器con5、连接器con6和芯片u1,所述接插件jp2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芯片u1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和第十三引脚;
47.所述芯片u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二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三引脚分别与所述连接器con3、电容c7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四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6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五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5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六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2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2的第一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九引脚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2的第二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十引脚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2的第三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十一引脚电连接,所述接插件jp2的第四引脚与所述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一引脚、芯片u1的第二引脚、芯片u1的第七引脚、芯片u1的第八引脚、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连接器con3分别与所述接口电路2和电源电路1电连接。
48.请参照图4,所述电源电路1包括电阻r6(电阻值为4.7kω)、电容c13(电容值为10uf,电压值为25v)、电容c14(电容值为10uf)、电容c15(电容值为104nf)、电容c16(电容值为104nf)、二极管ds7和芯片u4(型号为lm1086

3.3),所述芯片u4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
49.所述芯片u4的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和二极管ds7的阴极电连接,所述芯片u4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和接口电路2电连接,所述芯片u4的第三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gprs电路4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s7的阳极电连接,所述芯片u4的第一引脚、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和二极管ds7的阴极均接地。
50.请参照图5,所述gprs电路4包括电阻r5(电阻值为4.7kω)、电阻r7(电阻值为4.7kω)、电容c17(电容值为1uf,电压值为16v)、电容c18(电容值为104nf)、电容c19(电容值为104nf)、二极管ds1、二极管ds2、连接器con8、连接器con9、连接器con10、连接器con11和芯片u3(型号为usr

gprs232

7s3),所述芯片u3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和第十引脚;
51.所述芯片u3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s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s1的阳极与所述连接器con9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二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11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三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10电连接,
所述芯片u3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s2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s2的阳极与所述连接器con9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七引脚与所述控制电路5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八引脚与所述连接器con8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九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和芯片u3的第十引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和电容c17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五引脚、芯片u3的第六引脚、电容c19的另一端、电容c18的另一端和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
52.请参照图6,为控制电路5的具体电路结构图,所述控制电路5包括电阻r8(电阻值为10mω)、电阻r9(电阻值为1kω)、电阻r10(电阻值为10kω)、电阻r18(电阻值为10kω)、电阻r20(电阻值为10kω)、电容c20(电容值为22pf)、电容c21(电容值为22pf)、电容c22(电容值为105nf)、电容c23(电容值为104nf)、电容c24(电容值为104nf)、y电容y1(频率为22.1184mhz)、接插件jp4、接插件jp5、连接器con14、芯片u5(型号为c8051f340或c8051f341或c8051f344或c8051f345)和连接器con13,其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参照图6。
53.请参照图7,为地址设置电路6的具体电路结构图,所述地址设置电路6包括电阻r12(电阻值为10kω)、电阻r13(电阻值为10kω)、电阻r14(电阻值为10kω)、电阻r15(电阻值为10kω)和开关s2(型号为sw

dpst),其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参照图7。
5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继电路,通过设置电源电路为接口电路、控制电路、gprs电路和lora无线电路供电,设置接口电路连接在lora无线电路和控制电路之间,能够用于数据收发方之间的rs485协议通信。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