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系统、记录方法以及程序与流程

文档序号:30236043发布日期:2022-06-01 17:1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记录系统、记录方法以及程序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记录系统、记录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2.当前存在对包含车辆驾驶员在内的乘客从车辆下车时车厢内的状态进行拍摄或摄像的技术。
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装置:基于在判定为处于驾驶员准备下车的状态时摄像到的基准图像、和在判定为处于上锁状态时摄像到的比较图像之间的比较结果,来判定在车厢内是否残留有乘客。
4.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装置:在乘客从车辆下车之前,使相机和显示器启动,使相机的拍摄图像显示于显示器。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11745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8795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9.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10.尽管存在上述技术,但在驾驶员暂时下车的期间,有时车厢内的同乘者不顾驾驶员的意愿而下车,导致驾驶员无法掌握同乘者的动向。不存在在发生这种事态的情况下用于供驾驶员掌握同乘者的动向的技术。
11.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提供了一种能够适当地掌握从处于停车当中的车辆下车的同乘者的动向的记录系统等。
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系统具有拍摄数据获取部、同乘者检测部、驾驶员检测部、判定部以及记录控制部。拍摄数据获取部从用于拍摄驾驶员和同乘者搭乘的车辆的车厢内和车厢外的图像的相机获取拍摄数据。同乘者检测部根据拍摄数据至少检测同乘者。驾驶员检测部检测预先设定的范围的驾驶员。判定部判定存在于车厢内的同乘者是否已下车。记录控制部当在驾驶员检测部曾检测到的驾驶员不再被检测到之后判定部判定为同乘者已下车时,指示记录装置记录车厢外的拍摄数据。
[0014]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方法具有拍摄数据获取步骤、同乘者检测步骤、驾驶员检测步骤、判定步骤以及记录控制步骤。拍摄数据获取步骤从用于拍摄驾驶员和同乘者搭乘的车辆的车厢内和车厢外的图像的相机获取拍摄数据。同乘者检测步骤根据拍摄数据至少检测同乘者。驾驶员检测步骤检测预先设定的范围的驾驶员。判定步骤判定存在于车厢内的同乘者是否已下车。记录控制步骤当在曾检测到的驾驶员不再被检测到之后判定为同乘者已下车时,指示记录装置记录车厢外的拍摄数据。
[0015]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具有拍摄数据获取步骤、同乘者检测步骤、驾驶员检测步骤、判定步骤以及记录控制步骤的方法。拍摄数据获取步骤从用于拍摄驾驶员和同乘者搭乘的车辆的车厢内和车厢外的图像的相机获取拍摄数据。同乘者检测步骤根据拍摄数据至少检测同乘者。驾驶员检测步骤检测预先设定的范围的驾驶员。判定步骤判定存在于车厢内的同乘者是否已下车。记录控制步骤当在曾检测到的驾驶员不再被检测到之后判定为同乘者已下车时,指示记录装置记录拍摄到已下车的同乘者的拍摄数据。
[0016]
发明效果
[0017]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掌握从处于停车当中的车辆下车的同乘者的动向的记录系统等。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搭载有实施方式1涉及的记录系统的车辆的俯视图。
[0019]
图2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记录系统的框图。
[0020]
图3是表示记录系统所进行的同乘者识别处理的流程图。
[0021]
图4是表示记录系统进行的下车记录处理的流程图。
[0022]
图5是表示记录系统所生成的拍摄数据的例子的第一图。
[0023]
图6是表示记录系统所生成的拍摄数据的例子的第二图。
[0024]
图7是表示记录系统所生成的拍摄文件的例子的第一图。
[0025]
图8是表示记录系统所生成的拍摄文件的例子的第二图。
[0026]
图9是搭载了实施方式2涉及的记录系统的车辆的俯视图。
[0027]
图10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记录系统的框图。
[0028]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下车记录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通过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不将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全部结构并不一定是作为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所必须的。为了说明的明确化,以下的记载以及附图适当地省略、以及简化。此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根据需要省略重复说明。
[0030]
(实施方式1)
[0031]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搭载有记录系统的车辆的俯视图。在车辆900中设置有记录系统10。记录系统10在作为运动物体的车辆900的驾驶室内固定于挡风玻璃上部。
[0032]
记录系统10具有相机,具有作为对相机拍摄到的拍摄数据进行记录和再现的所谓的行车记录仪的功能。记录系统10所具有的相机是全向相机。全向相机对记录系统10周围360度的风景进行摄像。因此,记录系统10能够拍摄车辆900的外部(即车辆900的车厢外)、车辆900的车厢内。
[0033]
作为一般的行车记录仪的功能,记录系统10在接收了预先设定的触发的情况下,将预先设定的期间的拍摄数据设为“事件记录数据”并以可再现的方式进行记录。接收了预先设定的触发的情况是指例如检测出预先设定的大小的突发性冲击的情况。车辆的驾驶员
等再现该事件记录数据,通过观察再现的事件记录数据的影像,能够掌握事件的状况。
[0034]
接着,参照图2对记录系统10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记录系统10的结构的框图。如图所示,记录系统10具有执行各结构元件的控制的控制部100、和与控制部100连接的多个结构元件。控制部100是具有安装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存储器以及多个接口等的电路基板的控制装置,执行所存储的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
[0035]
以下,对控制部10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控制部100的主要结构有:拍摄数据获取部120、缓冲存储器121、拍摄数据处理部122、记录控制部123、再现控制部124、操作控制部125、显示控制部126、事件检测部127、位置信息获取部128、同乘者检测部129、驾驶员检测部130、判定部131以及通信控制部132。记录系统10进行的处理通过控制部100执行的程序来实现。为了方便起见,这些结构分别表现为与总线110连接。
[0036]
拍摄数据获取部120获取从相机150提供的拍摄数据。相机150例如生成每秒30帧(30fps)的拍摄数据,将所生成的拍摄数据每60分之1秒提供给拍摄数据获取部120。拍摄数据获取部120经由总线110将拍摄数据提供给缓冲存储器121。
[0037]
缓冲存储器121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的存储器装置。缓冲存储器121依次接受经由拍摄数据获取部120而由相机150定期地生成的拍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拍摄数据暂时存储起来。缓冲存储器121暂时存储的拍摄数据是预先设定的期间量。缓冲存储器121依次删除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期间后的拍摄数据,或者用新接收到的拍摄数据依次覆盖。即,缓冲存储器121作为环形缓冲器发挥功能。
[0038]
拍摄数据处理部122根据缓冲存储器121存储的拍摄数据生成遵循预先设定的方式的拍摄文件。预先设定的方式例如是h.264、mpeg-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运动图像专家组)等方式。由拍摄数据处理部122生成的拍摄文件中包含报头和有效载荷。在拍摄文件的报头中包含生成文件的日期时间等,在有效载荷中包含拍摄数据。
[0039]
拍摄数据处理部122还可以与同乘者检测部129或驾驶员检测部130协作,实施用于检测车厢内的运动物体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车厢内的运动物体”是指车厢内的驾驶员或同乘者。另外,同乘者也可以包括宠物等动物。即,作为用于检测车厢内的运动物体的处理,拍摄数据处理部122例如也可以对拍摄数据实施规定的处理作为用于同乘者检测部129或驾驶员检测部130计算拍摄数据所包含的车厢内的运动物体的特征量的前处理。规定处理例如是根据诸如hog特征量(histograms of oriented gradients:梯度方向直方图)的计算、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支持向量机)等方法的图像识别处理等。
[0040]
记录控制部123进行用于使记录装置160记录拍摄数据处理部122生成的拍摄文件的控制。例如,在事件检测部127检测出事件的情况下,记录控制部123将根据事件的检测而预先设定的期间量的拍摄文件作为被禁止覆盖的事件记录文件记录在记录装置160中。另外,将记录控制部123使记录装置160记录事件记录文件的处理称为“事件记录”。
[0041]
记录控制部123将事件记录文件记录在记录装置160中的规定的记录区域中。规定的记录区域例如是被确定为禁止覆盖或禁止删除的保护区域。或者,由记录控制部123向记录装置160提供的事件记录文件也可以在文件内包含表示禁止覆盖或禁止删除的标志而被记录。
[0042]
记录控制部123除了上述的事件记录之外,还进行“下车记录”。“下车记录”是指如
下处理:在驾驶员检测部检测到的驾驶员不再被检测到之后,在同乘者下车的情况下,利用后述的同乘者检测部129检测同乘者的下车,将包含拍摄到移动了的同乘者的拍摄数据的车厢外的拍摄数据作为下车记录文件记录于记录装置160。
[0043]
下车记录的目的在于,在驾驶员离开车辆900的情况下,在驾驶员未识别的状况下同乘者从车辆900下车的时候,记录下车的同乘者的动向。通过进行下车记录,记录系统10能够使驾驶员识别下车的同乘者的动向。
[0044]
更具体而言,例如,在使车辆900停车的驾驶员暂时从车辆900脱离的情况下,在驾驶员不知道的期间,有时同乘者从车辆900下车而离开车辆900。在该情况下,返回到车辆900的驾驶员不知道同乘者的行踪。因此,驾驶员利用后述的便携终端查看通过下车记录而记录的拍摄数据,能够识别下车的同乘者去了哪个方向。
[0045]
再现控制部124管理记录装置160所记录的拍摄文件,进行用于再现所记录的拍摄数据的处理。再现控制部124例如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读取所选择的拍摄文件,为了再现所读取的拍摄文件而提供给显示控制部。
[0046]
操作控制部125获取操作部140接收的操作信息,并将基于操作信息的操作指示输出到各结构元件。例如,操作控制部125在从操作部140获取了作为再现对象的拍摄文件的选择指示的情况下,使再现控制部124选择记录在记录装置160中的拍摄文件。操作控制部125在从操作部140获取了与各种数据的再现有关的指示的情况下,使再现控制部124进行与再现有关的处理。与各种数据的再现有关的指示例如是再现开始、暂时停止、再现停止、放大显示等。
[0047]
显示控制部126对显示部141进行显示各种信息的控制。例如,显示控制部126使显示部141显示相机150正在拍摄的拍摄数据。此外,显示控制部126接收从再现控制部124提供的拍摄数据,并且在显示部141上显示所接收的拍摄数据。在作为操作部140的功能而在显示部141上重叠有触摸传感器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26使显示部141适当地显示与触摸传感器对应的图标等。
[0048]
事件检测部127接收与加速度传感器142检测出的加速度相关的信息,基于与接收到的加速度相关的信息,从表示加速度的信号的大小、信号模式检测是否发生了规定事件。从外部接受到的加速度是指,记录系统10从车辆900接受到的加速度,例如是由于车辆900与其他物体碰撞时产生的冲击等而产生的加速度。
[0049]
事件检测部127在检测到从加速度传感器142接收到的信号符合规定事件的发生的情况下,将表示检测出事件的发生的信号提供给拍摄数据处理部122。事件的发生例如是由紧急制动引起的冲击、物体与车辆碰撞的情况下的冲击等。
[0050]
位置信息获取部128接收定位信息接收部143接收到的来自定位卫星的信号,从接收到的信号获取与当前位置有关的信息即位置信息,并将获取的位置信息提供给记录控制部123。位置信息例如包括从定位卫星接收到信号的时刻的车辆的纬度以及经度。
[0051]
同乘者检测部129对拍摄数据进行解析,对搭乘于车厢内的副驾驶席或后部座位的乘客进行检测。乘客是指搭乘于车辆900的同乘者。同乘者也可以不仅包含人,还包含动物。同乘者检测部129与拍摄数据处理部122协作,提取拍摄数据所包含的车厢内的副驾驶席或后部座位上搭乘的物体的特征量,根据提取出的特征量,检测车厢内的人、动物等。特征量也可以是表征想要检测的物体的量。在该情况下,当是人时,特征量与拍摄眼睛的位
置、手的形状等的拍摄数据相关联,当是动物时,特征量与拍摄眼睛的位置、体毛等的拍摄数据相关联。
[0052]
同乘者检测部129与同乘者信息存储部144连接,作为与检测到的同乘者相关的信息,使同乘者乘坐车辆900时就座的座位位置存储在同乘者信息存储部144中。另外,同乘者检测部129能够读取与存储在同乘者信息存储部144中的同乘者相关的信息,并适当利用所读取的信息。由此,同乘者检测部129例如在检测到的同乘者是过去检测出的同乘者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与过去的信息建立关联的处理。例如,同乘者检测部129与判定部131协作,将与判定为已下车的同乘者相关的固有信息关联起来,能够确定下车的同乘者是谁。
[0053]
驾驶员检测部130识别驾驶席的位置和搭乘于驾驶席的驾驶员的外貌特征,并且检测预先设定的范围的驾驶员。驾驶员检测部130在由相机150拍摄的拍摄数据中预先存储哪个位置是驾驶席。而且,驾驶员检测部130将搭乘于驾驶席的人物判定为是驾驶员。预先设定的范围是预先设定在记录系统10中的范围,是比记录系统10能够识别驾驶员的一定距离近的范围。例如,预先设定的范围是拍摄数据中存在能够检测驾驶员的范围。
[0054]
预先设定的范围也可以是:估计为根据拍摄数据检测出的驾驶员存在于比预先设定的距离近的范围。为了实现这样的功能,例如驾驶员检测部130也可以根据驾驶中的驾驶员的图像数据存储头部的大小,并与离开驾驶席的驾驶员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由此估计驾驶员的位置。预先设定的范围也可以设定为车辆内。
[0055]
另外,驾驶员检测部130也可以取代根据拍摄数据检测驾驶员,而从设置于车辆900的传感器检测驾驶员。设置于车辆900的传感器的例子可以是设置于驾驶席的压力传感器、应变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等。另外,驾驶员检测部130所具有的传感器也可以是能够通过红外光检测驾驶员是否搭乘于驾驶席的人员感测传感器。驾驶员检测部130所具有的传感器也可以是检测驾驶员持有的发送机的电波强度的接收机。
[0056]
判定部131根据拍摄数据所包含的同乘者的位置,判定存在于车厢内的同乘者是否下车。拍摄数据预先设定有车厢内的范围。因此,判定部131能够检测出同乘者是存在于车厢内还是存在于车厢外。作为设定车厢内的范围的手段,判定部131也可以识别车厢内与车厢外的边界。由此,判定部131能够判定车厢内的同乘者是否越过边界走出车厢外。为了检测出同乘者是否下车,也可以在开门状态的车厢内的与车厢外的边界附近设置标记。由此,判定部131能够判定为超过标记而移动的同乘者已下车。
[0057]
另外,判定部131也可以检测车辆的车门是否从关门状态变化为开门状态,并且根据检测到关门状态的车门判定同乘者是否下车。在该情况下,判定部131也可以设定为能够根据拍摄数据来识别开门状态和关门状态。或者,在该情况下,记录系统10也可以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车辆900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连接,从车辆900获取与车门的开闭相关的信息。
[0058]
通信控制部132控制经由通信部170进行的与外部装置的通信(外部通信)。外部通信是记录系统10与记录系统10的外部进行的通信,例如是与远离车辆900的驾驶员持有的便携终端进行的通信。
[0059]
在判定出同乘者已下车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132将与同乘者的下车有关的信息(下车信息)通过外部通信发送到驾驶员所持有的便携终端。与同乘者的下车有关的信息例如包括同乘者下车的日期时间、下车的同乘者的固有信息、同乘者下车时的拍摄数据中的
至少一个。另外,通信控制部132发送的拍摄数据既可以是静止图像,也可以是规定长度的动态图像。
[0060]
接着,对与控制部100连接的各构成进行说明。记录系统10具有操作部140、显示部141、加速度传感器142、定位信息接收部143、同乘者信息存储部144、相机150、记录装置160以及通信部170。
[0061]
操作部140是接受驾驶员对记录系统10进行的操作的用户界面。用户界面例如可以是操作按钮,也可以是与显示部141重叠设置的触摸传感器。另外,用户界面也可以是红外线或无线通信的接收部,接受从遥控器等发送的信号。操作部140将与接收的操作相关的信息即操作信息经由规定的接口提供给控制部100。操作信息例如是开始进行事件记录的指示或再现事件记录数据的指示等。
[0062]
显示部141是通过显示控制部126的控制来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装置。显示部141例如至少具有液晶面板、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等显示面板。显示部141与显示控制部126连接,显示从显示控制部126提供的信号。显示部141例如构成为显示拍摄数据所包含的影像。
[0063]
加速度传感器142例如是3轴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142检测施加于加速度传感器142的加速度,并根据检测出的加速度,输出与检测出的加速度相关的信息。加速度传感器142与事件检测部127连接,将与检测到的加速度相关的信息输出到事件检测部127。另外,加速度传感器142也可以是1轴或2轴加速度传感器来代替3轴加速度传感器。
[0064]
定位信息接收部143通过被称为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或者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卫星定位系统接收与车辆的当前位置有关的信息。定位信息接收部143可以是用于接收定位信号的天线,也可以是用于接收车辆获取的位置信息的通信接口。定位信息接收部143将与接收到的当前位置有关的信号提供给位置信息获取部128。
[0065]
同乘者信息存储部144是包含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或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等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由这些组合构成的存储器的存储装置。同乘者信息存储部144存储与同乘者检测部129检测出的同乘者相关的信息,并且能够将所存储的信息提供给同乘者检测部129。
[0066]
相机150是具有物镜、摄像元件以及a-d(analog to digital:模数转换)转换元件等的摄像装置。相机150对包含作为移动体的车辆周围的景色的影像进行摄像,生成摄像所得的影像数据即拍摄数据。相机150将所生成的拍摄数据提供给拍摄数据获取部120。
[0067]
记录装置160是存储从相机150提供的拍摄数据的记录装置。记录装置160例如是包含闪存的存储卡、ssd或hdd(hard disc drive:硬盘驱动器)等非易失性的记录装置。记录装置160与记录控制部123连接,从记录控制部123接收规定的数据,并记录接收到的数据。另外,记录装置160根据再现控制部124的指示,对再现控制部124提供包含记录的事件记录数据的事件文件。记录装置160既可以构成为能够从记录系统10拆装,也可以为无法拆卸的结构。
[0068]
通信部170是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驾驶员持有的便携终端等连接的接口,例如由天线以及进行经由天线发送的信号的调制或者解调的电路等构成。通信部170可以与上述便携终端直接进行通信,也可以经由基站、中继器等进行通信。即,通信部170构成为能够从
通信控制部132接收下车信息,并将接收到的下车信息发送到便携终端。
[0069]
接着,参照图3说明记录系统10对同乘者进行识别的处理。图3是表示记录系统10进行的同乘者识别处理的流程图。图3所示的流程图表示记录系统10的控制部100的各构成进行的处理。图3所示的处理例如通过记录系统10启动而开始。
[0070]
首先,控制部100判定车辆900是否开始移动(步骤s10)。通过由位置信息获取部128获取的位置信息,能够检测车辆900是否开始移动。当车辆900从停车状态变化为移动状态时,控制部100判定为开始了移动。在未判定为车辆900开始移动的情况下(步骤s10:否),控制部100重复步骤s10。
[0071]
在判定为车辆900开始了移动的情况下(步骤s10:是),控制部100的拍摄数据获取部120开始获取由相机150生成的拍摄数据(步骤s11)。当拍摄数据获取部120开始获取拍摄数据时,拍摄数据被提供给缓冲存储器121。
[0072]
接着,同乘者检测部129根据所获取的拍摄数据来检测同乘者(步骤s12)。并且,同乘者检测部129使与检测到的同乘者相关的信息存储在同乘者信息存储部144中(步骤s13)。
[0073]
通过上述的处理,记录系统10存储与搭乘于开始移动的车辆900的同乘者相关的信息。由此,在车辆900停车时,能够检测出同乘者下车,并且能够通过相机150拍摄下车的同乘者。另外,上述的处理可以在每次车辆900从停车状态变化为移动状态时进行,也可以在检测车辆900的车门的开闭且在没有从关门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省略处理。另外,与搭乘的同乘者相关的信息的存储也可以以车辆900的发动机起动时作为触发来执行。
[0074]
接着,参照图4对记录系统10进行下车记录的处理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记录系统10进行的下车记录处理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与记录系统10进行的下车的记录相关的处理的流程图。图4所示的处理例如以车辆900停车为条件开始。
[0075]
控制部100判定是否存在同乘者(步骤s20)。在未判定为存在同乘者的情况下(步骤s20:否),控制部100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存在同乘者的情况下(步骤s20:是),控制部100进入步骤s21。
[0076]
在步骤s21中,控制部100的驾驶员检测部130判定是否检测到驾驶员(步骤s21)。在驾驶员检测部130判定为检测到驾驶员的情况下(步骤s21:是),控制部100重复步骤s21。另一方面,在驾驶员检测部130未判定为检测到驾驶员的情况下(步骤s21:否),控制部100进入步骤s22。
[0077]
在步骤s22中,控制部100的拍摄数据获取部120开始拍摄数据的获取(步骤s22)。所获取的拍摄数据被提供给缓冲存储器121,在作为环形缓冲器发挥功能的缓冲存储器121中,从追溯了预先设定的期间的时间点起储存后面的数据。由此,在检测出同乘者已下车的情况下,能够记录下车检测之前的时间点的同乘者的状况。
[0078]
接着,控制部100的判定部131判定同乘者是否下车(步骤s23)。在未判定为同乘者下车的情况下(步骤s23:否),控制部100进入步骤s28。
[0079]
在步骤s28中,控制部100的驾驶员检测部130判定是否检测到驾驶员(步骤s28)。在一次也检测不到的驾驶员返回到车辆900的情况下,驾驶员检测部130判定为检测到驾驶员(步骤s28:是)。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00停止拍摄数据的获取(步骤s29),返回到步骤s21。另一方面,在驾驶员检测部130依然未判定为检测到驾驶员的情况下(步骤s28:否),控制部
100返回到步骤s23。
[0080]
此外,当然,在步骤s21中驾驶员未被检测到的情况下的驾驶员检测部130的阈值、和在步骤s28中驾驶员再次被检测到的情况下的驾驶员检测部130的阈值不必相同。即,在驾驶员检测部130检测出驾驶员的头部大小的情况下,优选在步骤s28中驾驶员被再次检测到的情况下的驾驶员的头部大小比在步骤s21中驾驶员未被检测到的情况下的驾驶员的头部大小大。或者,驾驶员检测部130优选设定为驾驶员未被检测到的情况下的范围(例如,驾驶员与车辆900之间的距离为20米的范围)比驾驶员再次被检测到的情况下的范围(例如,驾驶员与车辆900之间的距离为15米的范围)宽。通过这样具有一定的迟滞,记录系统10能够实现顺畅的处理。
[0081]
返回步骤s23。在步骤s23中,在判定部131判定为同乘者已下车的情况下(步骤s23:是),判定部131将表示检测出同乘者下车的信号提供给记录控制部123,并且控制部100进入步骤s24。
[0082]
在步骤s24中,控制部100开始下车记录文件的生成(步骤s24)。具体而言,接收到表示检测出同乘者的下车的信号的记录控制部123对拍摄数据处理部122指示生成下车记录文件。
[0083]
接着,在步骤s25中,控制部100经由通信控制部132以及通信部170,对驾驶员持有的便携终端发送下车信息(步骤s25)。
[0084]
接着,在步骤s26中,控制部100判定所生成的下车记录文件是否能够记录于记录装置160(步骤s26)。在所生成的下车记录文件不超过记录装置160的可记录区域的容量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判定为能够记录下车记录文件(步骤s26:是)。在该情况下,记录控制部123进入步骤s30。
[0085]
在步骤s30中,控制部100的驾驶员检测部130判定是否检测到驾驶员(步骤s30)。在驾驶员检测部130未判定为检测到驾驶员的情况下(步骤s30:否),控制部100返回步骤s26。另一方面,在一次也检测不到的驾驶员返回到车辆900的情况下,驾驶员检测部130判定为检测到驾驶员(步骤s30:是)。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00进入步骤s27。
[0086]
返回步骤s26。在步骤s26中,在生成的下车记录文件有可能超过记录装置160的可记录区域的容量的情况下,控制部100不判定为能够记录下车记录文件(步骤s26:否)。在该情况下,记录控制部123结束下车记录文件的生成(步骤s27)。并且,拍摄数据获取部120在结束拍摄数据的获取时(步骤s31),控制部100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0087]
通过以上的处理,记录系统10在驾驶员离开车辆900的期间同乘者下车的情况下,拍摄同乘者的状况,并且迅速地向驾驶员发送下车信息。
[0088]
另外,在上述的处理中,示出了在步骤s22中开始获取拍摄数据,在步骤s29中停止获取拍摄数据的处理,但拍摄数据也可以始终持续获取。
[0089]
接着,参照图5~图8对记录系统10所生成的拍摄数据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记录系统10生成的拍摄数据的例子的第一图。图5示出拍摄数据与规定时刻之间的关系。在图中,横轴表示时刻,表示从时刻t00朝向时刻t10在箭头的方向(右方向)上经过时间。图6至图8也与图5同样,分别表示拍摄数据与规定的时刻的关系。
[0090]
图5示出时刻t10的拍摄数据的状态。在图5中,比时刻t10更靠前的时刻t00是记录系统10不再检测到驾驶员的时刻,与图4所示的处理的步骤s22对应。时刻t00之后的时刻
t01是记录系统10开始获取拍摄数据的时刻,与图4所示的处理的步骤s22对应。沿着时间轴示出的长条形状是在时刻t01之后的时刻t10的拍摄数据c10。拍摄数据c10是相机150生成的拍摄数据,存储于缓冲存储器121。拍摄数据c10是在从时刻t01到时刻t10的期间中的拍摄数据。
[0091]
接着,对图6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记录系统10生成的拍摄数据的例子的第二图。图6表示时刻t10之后的时刻t20的拍摄数据的状态。沿着时间轴示出的长条形状是时刻t20的拍摄数据c20。记录系统10被设定为始终存储预先设定的期间pn的拍摄数据。期间pn例如是60秒、120秒或者150秒等期间。对于时刻t20的拍摄数据c20,从时刻t20追溯了期间pn的时刻t11是比开始拍摄数据获取的时刻t01靠后的时刻。因此,时刻t20的拍摄数据c20为从时刻t11到时刻t20的期间pn中的拍摄数据。
[0092]
另外,缓冲存储器121中存储的拍摄数据随着时刻的经过,期间pn之前的拍摄数据被依次消除。因此,从时刻t01到时刻t11的拍摄数据被删除。
[0093]
接着,对图7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记录系统10生成的拍摄文件的例子的第一图。图7示出在时刻t20之后的时刻t30的拍摄数据的状态。时刻t30是判定部131判定出同乘者下车的时刻,与图4所示的处理的步骤s23对应。
[0094]
在时刻t30,存储于缓冲存储器121的拍摄数据c30是从时刻t30追溯了期间pn的时刻t21至时刻t30为止的数据。
[0095]
拍摄数据c30之下所示的施加了阴影的矩形是拍摄文件中包含的拍摄数据d30。拍摄数据d30以在时刻t30检测到下车为触发,由从时刻t30追溯了期间p1的时刻t22之后的拍摄数据生成。另外,期间p1也可以是零。
[0096]
接着,对图8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记录系统10生成的拍摄文件的例子的第二图。图8表示时刻t30之后的时刻t40的拍摄数据的状态。时刻t40是控制部100结束了生成下车记录文件的时刻,对应于图4所示的处理的步骤s27。
[0097]
在时刻t40存储于缓冲存储器121的拍摄数据c40是从时刻t40追溯了期间pn的时刻t31至时刻t40的数据。
[0098]
拍摄数据c40之下所示的施加了阴影的矩形是拍摄文件中包含的拍摄数据d40。拍摄数据d40从图7所示的时刻t22继续生成。控制部100在时刻t40结束拍摄文件的生成。作为结果,控制部100生成包含从时刻t22到时刻t40的拍摄数据的拍摄文件。另外,如上述那样生成的下车记录文件既可以是一个集中的文件,也可以是按规定的尺寸分割而生成的文件。
[0099]
以上,对实施方式1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系统10不限于上述构成。例如,记录装置160也可以不搭载于车辆900,而设置于经由通信部170而与车辆900分离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记录控制部123经由通信控制部132和通信部170发送拍摄数据。
[0100]
另外,在图4所示的流程图中,步骤s22所示的拍摄数据获取的触发除了不再检测到驾驶员之外,也可以将车辆900的车门从关门状态向开门状态变化作为条件。在该情况下,记录系统10可以根据拍摄数据检测开门状态,也可以根据从车辆900的ecu获取的车门的开闭信息检测开门状态。另外,在以检测到开门状态为触发而开始拍摄数据的获取的情况下,下车记录文件的开始时刻也可以是检测到开门状态的时刻。
[0101]
即,在记录系统10中,判定部131也可以检测车辆900的车门从关门状态变化为开
门状态,并且根据处于开门状态的车门来判定同乘者已下车。另外,记录控制部123也可以指示从检测到开门状态的时刻生成下车记录文件。
[0102]
图4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30不是必须的,也可以省略。在该情况下,下车记录文件既可以构成为记录预先设定的期间,也可以构成为记录能够以记录装置160所具有的可记录容量进行记录的期间。另外,与步骤s27对应的处理也可以通过驾驶员操作来进行。
[0103]
记录系统10不需要构成为一个产品,也可以通过多个产品的组合来实现。例如,记录系统10也可以通过行车记录仪与导航系统协作而构成。另外,记录系统10也可以通过与车辆900所具有的构成协作来实现。
[0104]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能够提供能够适当地掌握从停车当中的车辆下车的同乘者的动向的记录系统等。
[0105]
(实施方式2)
[0106]
接着,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记录系统在具有多个相机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系统10不同。
[0107]
参照图9以及图10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记录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搭载了实施方式2涉及的记录系统20的车辆的俯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记录系统20的框图。
[0108]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记录系统20具有相机250来代替全向相机。相机250由2个相机(第一相机251及第二相机252)构成。即,第一相机251拍摄车辆900的前方,第二相机拍摄车辆900的后方。第一相机251和第二相机252分别与拍摄数据获取部120连接,将生成的拍摄数据提供给拍摄数据获取部120。
[0109]
缓冲存储器121储存从第一相机251和第二相机252分别获取的拍摄数据,将储存的各个拍摄数据提供给拍摄数据处理部122。
[0110]
拍摄数据处理部122对从第一相机251以及第二相机252获取的拍摄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另外,记录系统20所涉及的拍摄数据处理部122也可以通过对从第一相机251获取的拍摄数据和从第二相机252获取的拍摄数据进行合成,从而以能够用规定的显示器暂时查看由第一相机251拍摄到的图像以及由第二相机252拍摄到的图像的方式进行处理。
[0111]
记录控制部123根据从判定部131接收的信号来判断下车的同乘者是否包含在从哪个相机获取的拍摄数据中。然后,记录控制部123在向拍摄数据处理部122指示下车记录文件的生成时,选择是利用从第一相机251及第二相机252分别获取的拍摄数据中的哪个相机获取的拍摄数据。
[0112]
同乘者检测部129通过对从第一相机251以及第二相机252分别获取的拍摄数据实施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处理,来检测同乘者。
[0113]
判定部131在检测出同乘者下车的情况下,检测从第一相机251以及第二相机252中的哪个相机获取的拍摄数据中是否包含下车的同乘者。判定部131在表示车门开闭后检测出同乘者下车的信号中包含在哪个相机中是否包含下车的同乘者这样的信息后提供给记录控制部123。
[0114]
接着,参照图11对记录系统20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下车记录处理的流程图。实施方式2涉及的下车记录处理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处理的不同点在于,进行选择第一相机251和第二相机252中的任一个相机的处理。以下,适当省略说明与实
施方式1所涉及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并对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处理不同的点进行说明。从步骤s20到步骤s22的处理与实施方式1相同。
[0115]
在步骤s23中,控制部100的判定部131判定同乘者是否下车(步骤s23)。在未判定为同乘者已下车的情况下(步骤s23:否),控制部100进入步骤s28。另一方面,在判定部131判定为同乘者已下车的情况下(步骤s23:是),判定部131将表示检测出同乘者下车的信号提供给记录控制部123,并且控制部100进入步骤s32。
[0116]
在步骤s32中,控制部100的记录控制部123选择记录由第一相机251和第二相机252中的哪个相机拍摄到的图像(步骤s32)。
[0117]
接下来,记录控制部123向拍摄数据处理部122指示利用由所选择的相机拍摄到的图像开始生成下车记录文件(步骤s24)。步骤s25以后的处理与实施方式1相同。
[0118]
以上,对实施方式2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记录系统20例如也可以具有3个以上的相机。相机也可以是车辆900所具有的相机,在该情况下,记录系统20也可以经由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区域网络)等车辆900的通信总线而获取拍摄数据。
[0119]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记录系统20通过上述的结构由从多个相机适当选择出的相机对下车的同乘者进行拍摄。由此,记录系统20能够高效地生成记录的拍摄数据。即,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提供能够适当且高效地掌握从处于停车当中的车辆下车的同乘者的动向的记录系统等。
[0120]
另外,上述的程序能够使用各种类型的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存储,并提供给计算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具有各种类型的实体的记录介质。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磁记录介质(例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器)、光磁记录介质(例如光磁盘)、cd-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cd-r、cd-r/w、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掩模rom、prom(programmable rom:可编程rom)、eprom(erasable prom:可擦除prom)、闪存rom、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另外,程序也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提供给计算机。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信号和电磁波。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经由电线以及光纤等有线通信路径或者无线通信路径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0121]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0122]
本技术要求以2019年10月31日申请的日本技术特愿2019-198606为基础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全部记载于此。
[012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24]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系统等例如能够用于记录车辆的室内以及室外的影像。
[0125]
符号说明
[0126]
10、20 记录系统
[0127]
100 控制部
[0128]
110 总线
[0129]
120 拍摄数据获取部
[0130]
121 缓冲存储器
[0131]
122 拍摄数据处理部
[0132]
123 记录控制部
[0133]
124 再现控制部
[0134]
125 操作控制部
[0135]
126 显示控制部
[0136]
127 事件检测部
[0137]
128 位置信息获取部
[0138]
129 同乘者检测部
[0139]
130 驾驶员检测部
[0140]
131 判定部
[0141]
132 通信控制部
[0142]
140 操作部
[0143]
141 显示部
[0144]
142 加速度传感器
[0145]
143 定位信息接收部
[0146]
144 同乘者信息存储部
[0147]
150、250 相机
[0148]
160 记录装置
[0149]
170 通信部
[0150]
251 第一相机
[0151]
252 第二相机
[0152]
900 车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