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4556发布日期:2021-05-11 17:0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音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



背景技术:

音响指可将音频信号变换为声音的一种设备,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如演唱会以及音乐节等场合。

而在演唱会以及音乐节等场合使用音响时,为保证播放效果,音响一般都采用阵列式布置,即将音响按照音频大小叠放或悬挂在一起,同时为了方便调节音响的朝向,音响一般呈前大后小的弧形设置,相邻的两个音响前端一般通过位于音响前后两端的连接件彼此相连,在叠放或悬挂时,先将两个音响的前端通过连接件连接,然后,抬起位于上方的音响的后端,将位于两音响后端的插孔对齐,然后插入插销以将两音响连接,而由于现有音响体积及重量较大,在抬动时较为费力,且需要将两音响后端的插孔对齐后方可插入插销将两音响连接,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在将两音响连接时,无需抬动位于上方的音响,以对准两音响上的插孔插入插销,使用时较为省力。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与连接件,所述第一调节件及所述第二调节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与连接孔,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连接孔内形成有卡扣部,所述连接杆适于沿与所述连接孔内壁抵接或与所述卡扣部卡持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件上,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件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调节件与第一插销,所述第三调节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调节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件上,所述第二调节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调节孔,所述连接杆适于穿过所述连接孔以及任一所述第二调节孔,以将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第一调节件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四调节件,所述第四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内形成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连接孔内壁围成所述卡扣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内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连接孔内壁围成所述卡扣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件侧面设置有把手。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通过设置的连接孔与连接杆配合,

相较于原来使用者需要将抬起音响,然后将两音响的连接孔对应插入插销,将两音响卡持固定方式而言,本申请采用连接杆与卡扣部配合,使用者在堆叠两音响更为省力,而在悬挂使用时,则需要将连接杆与卡扣部分离,然后将位于上方的音响挂起,此时连接杆将与连接孔孔壁抵接,从而悬挂另一音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堆叠使用时的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实施例一中第二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实施例二中第二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实施例三中第二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实施例五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实施例六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1、第一调节件;2、第二调节件;21、第一安装孔;22、第二调节孔;23、把手;3、连接杆;4、连接孔;41、第一挂钩;42、第二挂钩;5、第三调节件;51、第一调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与图2所示,本申请发明了一种音响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1、第二调节件2与连接件,第一调节件1及第二调节件2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包括连接杆3与连接孔4,连接杆3设置在连接孔4内,连接孔4内形成有卡扣部,连接杆3适于沿与连接孔4内壁抵接或与卡扣部卡持固定。

本申请中第一调节件1及第二调节件2是分别安装在两个安装在两个相邻的音响,即音响a与音响b上,音响a置于音响b上方,两音响的前端通过设置的连接组件铰接,以使的两音响前端能够以连接组件为中心进行摆动,而本申请音响角度调节组件设置音响后端,第一调节件1设置在音响a或音响b上,第二调节件2设置在另一音响上;在堆叠使用时,使用者可将连接杆3卡入卡扣部中,此时,连接杆3可为卡扣部提供支撑或者卡扣部为连接杆3提供支撑,从而将音响a顶起,相较于原来使用者需要将抬起音响a,然后将音响a上的连接孔4与音响b上的连接孔4对应插入插销,将音响a与音响b卡持固定,采用连接杆3与卡扣部配合,使用者在堆叠音响a与音响b更为省力,而在悬挂使用时,则需要将连接杆3与卡扣部分离,然后将音响a挂起,连接杆3将与连接孔4孔壁抵接,从而悬挂音响b。

实施例1

如图3与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1设置在音响b后端,第二调节件2设置在音响a后端,第一调节件1及第二调节件2通过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连接杆3设置在第一调节件1上,连接孔4设置在第二调节件2上,连接孔4内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第二挂钩42,第二挂钩42与连接孔4内壁围成卡扣部。

在堆叠使用时,可将连接杆3卡入卡扣部中,从而使得卡扣部能够为连接杆3提供支撑,从而为第二调节件2提供支撑以将音响a顶起,以调节音响b与音响a之间的角度,而在悬挂使用时,只需将连接杆3与卡扣部分离,将音响a挂起,连接杆3将与连接孔4下部抵接,以通过第一连接件将音响b悬起。

此外,为了能够根据使用需要调节悬挂时音响a与音响b之间角度,还包括第三调节件5与第一插销,第三调节件5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调节孔51,此时,第三调节件5将安装于音响a后端,而第二调节件2将位于第一调节件1与第三调节件5之前作为连接结构,其不安装于音响a上。在悬挂使用时,可将第三调节件5上任一第一调节孔51与连接孔4对应然后插入插销,第三调节件5与第一调节件1卡持固定,选定不同的第一调节孔51能够改变第三调节件5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位置,从而第三调节件5与第一调节件1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音响a与音响b之间的角度。

同时,为方便堆叠时调节音响a与音响b之间的角度,第二调节件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1,在堆叠使用时,将任一第一调节孔51与第一安装孔21对应,然后将插销插入,然后将第二调节件2抬起,并使得位于第一调节孔51内的连接杆3能够卡入卡接部中,从而能够为第二调节件2提供支撑,进而支撑起第三调节件5,设置的多个第一调节孔51,使得使用者可以控制与第一安装孔21对应的第一调节孔51,以调节第二调节件2与第三调节件5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调节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堆叠时调节音响a与音响b之间的角度;且在调节距离时,第二调节件2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使用者可以随意摆动第二调节件2,将第一安装孔21与任一第一调节孔51对应然后将插销插入,以使第三调节件5与第二调节件2卡持固定,然后在抬起音响a,将连接杆3卡入卡持部中,相对于原来需要将音响a抬起,再将音响a上调节孔与音响b上调节孔对应插入插销的方式相比,本申请通过连接杆3与第二连接件上的连接孔4及卡持部的配合,更为省力。

实施例2

如图5与图6所示,本申请中是安装在音响上的,具体地,是分别安装在两个堆叠在一起的音响a与音响b上,两音响的前端通过设置的连接组件铰接,以使的两音响前端能够以连接组件为中心进行摆动,而本申请音响角度调节组件设置音响后端,且第一调节件1设置在音响b后端,第二调节件2设置在音响a后端,具体地第二调节件2一端与音响a铰接。

连接孔4设置在第一调节件1上,第二调节件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调节孔22,连接杆3适于穿过连接孔4以及任一第二调节孔22,以将第二调节件2与第一调节件1连接,连接孔4内形成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挂钩41,第一挂钩41与连接孔4内壁围成卡扣部。

在堆叠使用时,将任一第二调节孔22与连接孔4对齐将连接杆3插入,然后抬起音响a,连接杆3能够连接孔4内运动,然后将连接杆3卡入卡扣部中,此时第二调节件2与第一调节件1卡持固定,即可为音响a提供支撑,可以通过选择与连接孔4对应的第二调节孔22不同,来调节第二调节件2与第一调节件1之间的位置,进而调节音响a与音响b的倾斜角度,在悬挂使用时,只需将卡入卡扣部中的连接杆3取出即可,悬挂时连接杆3可与连接孔4的孔壁连接,音响a与音响b的倾斜角度可以通过选择与连接孔4对应的第二调节孔22不同来调节。

实施例3

如图7与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1设置在音响a后端,第二调节件2设置在音响b后端,第一调节件1及第二调节件2通过连接件连接。

连接杆3设置在第一调节件1上,连接孔4设置在第二调节件2上,连接孔4内形成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挂钩41,第一挂钩41与连接孔4内壁围成卡扣部。

在堆叠使用时,可将连接杆3卡入卡扣部中,从而使得卡扣部能够为连接杆3提供支撑,从而为第一调节件1提供支撑以将音响a顶起,以调节音响b与音响a之间的角度,而在悬挂使用时,只需将连接杆3与卡扣部分离,将音响a挂起,连接杆3将与连接孔4下部抵接,以通过第一连接件将音响b悬起。

此外,为了能够根据使用需要调节悬挂时音响a与音响b之间角度,还包括第三调节件5与第一插销,第三调节件5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调节孔51,此时,第三调节件5将安装于音响b后端,而第二调节件2将位于第一调节件1与第三调节件5之前作为连接结构,其不安装于音响b上。在悬挂使用时,可将第三调节件5上任一第一调节孔51与连接孔4对应然后插入插销,第三调节件5与第一调节件1卡持固定,选定不同的第一调节孔51能够改变第三调节件5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位置,从而第三调节件5与第一调节件1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音响a与音响b之间的角度。

同时,为方便堆叠时调节音响a与音响b之间的角度,第二调节件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1,在堆叠使用时,将任一第一调节孔51与第一安装孔21对应,然后将插销插入,然后将第一调节件1抬起,并使得位于第一调节孔51内的连接杆3能够卡入卡接部中,从而能够为第一调节件1提供支撑,设置的多个第一调节孔51,使得使用者可以控制与第一安装孔21对应的第一调节孔51,以调节第二调节件2与第三调节件5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调节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堆叠时调节音响a与音响b之间的角度;且在调节距离时,第二调节件2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使用者可以随意摆动第二调节件2,将第一安装孔21与任一第一调节孔51对应然后将插销插入,以使第三调节件5与第二调节件2卡持固定,然后在抬起音响a,将连接杆3卡入卡持部中。

实施例4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1设置在音响a后端,第二调节件2设置在音响b后端,第一调节件1及第二调节件2通过连接件连接。

连接孔4设置在第一调节件1上,第二调节件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调节孔22,连接杆3适于穿过连接孔4以及任一第二调节孔22,以将第二调节件2与第一调节件1连接,连接孔4内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第二挂钩42,第二挂钩42与连接孔4内壁围成卡扣部。

在堆叠使用时,将任一第二调节孔22与连接孔4对齐将连接杆3插入,然后抬起音响a,连接杆3能够连接孔4内运动,然后将连接杆3卡入卡扣部中,此时第二调节件2与第一调节件1卡持固定,即可为音响a提供支撑,可以通过选择与连接孔4对应的第二调节孔22不同,来调节第二调节件2与第一调节件1之间的位置,进而调节音响a与音响b的倾斜角度,在悬挂使用时,只需将卡入卡扣部中的连接杆3取出即可,悬挂时连接杆3可与连接孔4的孔壁连接,音响a与音响b的倾斜角度可以通过选择与连接孔4对应的第二调节孔22不同来调节。

实施例5

如图10与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1设置在音响a后端,第二调节件2设置在音响b后端,第一调节件1及第二调节件2通过连接件连接。

连接孔4设置在第二调节件2上,第一调节件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调节孔22,连接杆3适于穿过连接孔4以及任一第二调节孔22,以将第二调节件2与第一调节件1连接,连接孔4内形成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挂钩41,第一挂钩41与连接孔4内壁围成卡扣部,其使用方式可参照实施例3中堆叠使用方式。

为了能够根据使用需要调节悬挂时音响a与音响b之间角度,还包括第三调节件5,第三调节件5将安装于音响b后端,而第二调节件2将位于第一调节件1与第三调节件5之前作为连接结构,其不安装于音响b上,其使用方式可参照实施例3中堆叠使用方式。

实施例6

如图12与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1设置在音响b后端,第二调节件2设置在音响a后端,第一调节件1及第二调节件2通过连接件连接。

连接孔4设置在第二调节件2上,第一调节件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调节孔22,连接杆3适于穿过连接孔4以及任一第二调节孔22,以将第二调节件2与第一调节件1连接,连接孔4内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第二挂钩42,第二挂钩42与连接孔4内壁围成卡扣部,其使用方式可参照实施例3中堆叠使用方式。

同时,为了能够根据使用需要调节悬挂时音响a与音响b之间角度,还包括第三调节件5,第三调节件5将安装于音响a后端,而第二调节件2将位于第一调节件1与第三调节件5之前作为连接结构,其不安装于音响b上,其使用方式可参照实施例3中堆叠使用方式。

本申请中卡扣部的开口也可朝向左侧或右侧,不影响使用即可。

优选地,本申请中第二调节件2侧面设置有把手23,以方便使用者推动第二调节件2。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