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空分部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613970发布日期:2021-06-25 15:39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空分部署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空分部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空分部署方法。


背景技术:

2.室内覆盖场景是移动通信覆盖的重要场景,室内覆盖系统即提供了信号的延伸也为用户提供了流量,降低了宏站的负荷。由于带宽的需求变大,移动通信的频段逐渐往更高的频率扩展,如果按照常规的微站部署,一栋楼会部署很多的微站,建设成本非常高,而且微站之间的干扰也会增多。所有这些因素将导致传统无源室分不太适用于高频段多流mimo的室内覆盖应用。天线之间的空间隔离度是衡量和评估平台内天线布局是否合理、系统是否能够实现兼容性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兼容性预测、分析的理论基础。
3.空分多址通常与智能天线技术存在紧密联系。空分多址根据不同移动终端信号的空间传播特性,利用空间选择性,为相应移动终端调度和分配不同的空间信道,以实现时间、频率、码道等系统资源复用,从而达到增加系统容量和传输速率、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等目的。
4.现有技术中,利用空分多址技术实现码道资源的复用,但是在多径角谱扩展较大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地判断移动终端间的空间隔离度,可能会造成簇划分困难甚至错误,从而导致系统干扰增加和系统网络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室内空分部署方法。
6.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室内空分部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一个密闭空间,并以此作为测试空间,根据空间大小设定部署成本最低的空间隔离度值r并根据空间隔离度预设出四组隔离度门限值q1、q2、q3、q4并记录数值;s2:将选取的密闭空间均匀等分,并在各等分空间内架设天线,选取其中一根天线作为标准点,并通过此天线的gp时隙发送正交序列,并以此计算出每两根天线之间的空间隔离度,计算出空间隔离度均值r平均,且天线作为信息采集点,信息处理装置将信息采集点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s3:将记录的空间隔离度值取平均值r平均与设定的空间隔离度值r进行比较,同时将获得的空间隔离度值r平均分别与预设的隔离度门限值q1、q2、q3、q4、分别进行比较;s4:依次调整天线位置与数量,再将获得的空间隔离度均值r平均分别与预设的空间隔离度值r进行比较,同时将r平均分别与q1、q2、q3、q4进行比较,并记录比较数据,多次比较观测空间隔离度均值r平均变化规律,根据此规律调整天线位置,以此获取成本最低,干扰最小的空分部署方案。
7.优选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计算机与数据采集器。
8.本发明中,数据采集器将每两根天线之间的空间隔离度值r进行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空间隔离度均值r平均,将r平均分别与r、q1、q2、q3、q4进行比较,接着
改变天线距离再次进行采集,从而得到r平均随着天线距离变化规律,根据规律测算出天线的最佳布置点,从而达到降低部署成本、减少微站之间的干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的效果。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室内空分部署方法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1.参照图1,一种室内空分部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一个密闭空间,并以此作为测试空间,根据空间大小设定部署成本最低的空间隔离度值r并根据空间隔离度预设出四组隔离度门限值q1、q2、q3、q4并记录数值;s2:将选取的密闭空间均匀等分,并在各等分空间内架设天线,选取其中一根天线作为标准点,并通过此天线的gp时隙发送正交序列,并以此计算出每两根天线之间的空间隔离度,计算出空间隔离度均值r平均,且天线作为信息采集点,信息处理装置将信息采集点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计算机与数据采集器;s3:将记录的空间隔离度值取平均值r平均与设定的空间隔离度值r进行比较,同时将获得的空间隔离度值r平均分别与预设的隔离度门限值q1、q2、q3、q4、分别进行比较;s4:依次调整天线位置与数量,再将获得的空间隔离度均值r平均分别与预设的空间隔离度值r进行比较,同时将r平均分别与q1、q2、q3、q4进行比较,并记录比较数据,多次比较观测空间隔离度均值r平均变化规律,根据此规律调整天线位置,以此获取成本最低,干扰最小的空分部署方案。
12.本发明中,数据采集器将每两根天线之间的空间隔离度值r进行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空间隔离度均值r平均,将r平均分别与r、q1、q2、q3、q4进行比较,接着改变天线距离再次进行采集,从而得到r平均随着天线距离变化规律,根据规律测算出天线的最佳布置点,从而达到降低部署成本、减少微站之间的干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的效果。
1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