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及其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5878056发布日期:2021-07-16 18:0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终端及其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终端及其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1.本发明申请为申请日为2018年02月12日,申请号为201810146291.3,发明创造名称为“终端及其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及其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3.为了在某些应用场景下获取极致的视觉体验和操作体验,用户对全面屏终端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各终端厂商也在逐渐推出超高屏占比的终端,以供用户有类似屏占比为100%的全面屏的视觉体验和操作。使用终端的全面屏进行显示时,为了尽可能提升视觉体验,各终端厂商都是尽可能使用全面屏的所有显示区域进行显示,显示方式单一,会导致用户体验的满意度差。例如,且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使用全面屏的所有显示区域进行显示并不一定就是用户想要的,当用户想体验的非全面屏的普通显示模式就不能得以实现,例如用户使用一些容易发生误操作的界面时,就可能不想通过全面屏的所有显示区域对该显示界面进行显示,因为这种显示方式可能会提升误操作的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及其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全面屏显示方式单一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处理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屏占比为100%;
6.所述处理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显示屏的显示触发条件,根据检测到的显示触发条件和预设的显示模式与显示触发条件对应关系,匹配出所述第一显示屏当前的目标显示模式,并根据所述目标显示模式对所述第一显示屏进行显示控制;
7.所述显示模式与显示触发条件对应关系包括:全屏显示模式和其对应的全屏显示触发条件,小屏显示模式和其对应的小屏显示触发条件;所述全屏显示触发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8.接收到全屏显示指令;当前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中待显示内容所属应用为预设全屏显示应用集合中的一个;
9.所述小屏显示触发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0.接收到小屏显示指令;当前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中待显示内容所属应用为预设小屏显示应用集合中的一个。
1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12.检测所述第一显示屏的显示触发条件;
13.根据检测到的显示触发条件和预设的显示模式与显示触发条件对应关系,匹配出所述第一显示屏当前的目标显示模式;
14.根据所述目标显示模式对所述第一显示屏进行显示控制;
15.所述显示模式与显示触发条件对应关系包括:全屏显示模式和其对应的全屏显示触发条件,小屏显示模式和其对应的小屏显示触发条件;
16.所述全屏显示触发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7.接收到全屏显示指令;
18.当前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中待显示内容所属应用为预设全屏显示应用集合中的一个;
19.所述小屏显示触发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20.接收到小屏显示指令;
21.当前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中待显示内容所属应用为预设小屏显示应用集合中的一个。
2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总线和占屏比为100%的第一显示屏;
23.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以及所述处理器和所述第一显示屏之间的连接通信;
24.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的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的步骤。
2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的步骤。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及其显示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对于具有屏占比为100%的第一显示屏的终端,设有第一显示屏的显示模式与显示触发条件对应关系,其中显示模式至少包括全屏显示模式和小屏显示模式;全屏显示触发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接收到全屏显示指令、当前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中待显示内容所属应用为预设全屏显示应用集合中的一个;小屏显示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接收到小屏显示指令;当前在所述第一显示屏中待显示内容所属应用为预设小屏显示应用集合中的一个;在终端工作过程中检测第一显示屏的显示触发条件,根据检测到的显示触发条件和预设的显示模式与显示触发条件对应关系,匹配出第一显示屏当前的目标显示模式,进而根据得到的目标显示模式对第一显示屏进行显示控制;例如当匹配出的目标显示模式为全屏显示模式时,此时将第一显示屏的整个区域作为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区域(也即全屏显示),当匹配出的目标显示模式为小屏显示模式时,将第一显示屏的部分区域作为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区域(也即非全屏显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全面屏多显示模式的控制和切换,使得用户在能享受全面屏带来的极致体验的同时,也能供用户根据当前需求选择合适的全面屏的显示模式,提升全面屏显示控制的智能性和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28.本发明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发明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显示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单全面屏终端示意图;
3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另一单全面屏终端示意图;
3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双全面屏终端示意图;
33.图5为图2所示的终端折叠示意图;
34.图6为图2所示的终端另一折叠示意图;
35.图7为图2所示的终端中的第二显示屏结构意图;
36.图8为图2所示的终端内部连接示意图;
37.图9为图3所示的终端在双屏显示模式下的显示示意图;
38.图10为图3所示的终端在镜像显示模式下的显示示意图;
39.图11为图3所示的终端在扩展显示模式下的显示示意图;
40.图12为图2所示的终端在单屏模式第一显示屏的显示示意图;
41.图13为图2所示的终端在单屏模式第二显示屏的显示示意图;
42.图14为图2所示的终端在单屏模式第二显示屏的另一显示示意图;
43.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第一显示屏有效显示区域示意图;
44.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另一第一显示屏有效显示区域示意图;
45.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第一显示屏主显示区域示意图;
46.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另一第一显示屏主显示区域示意图;
47.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第一显示屏在小屏显示模式下的显示示意图;
48.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根据第一显示屏显示模式确定有效显示区域的流程示意图;
49.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设置第一显示屏有效显示区域的流程示意图;
50.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显示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51.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52.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终端的软件框架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54.实施例一:
55.本实施例中的终端包括屏占比为100%的第一显示屏,且该终端可以仅有一块显示屏,也即第一显示屏,也可以还包括其他的显示屏。例如终端的正面和背面都设有显示屏,正面的为第一显示屏,背面的那一显示屏的屏占比可以为100%,也可以小于100%;当然也可以背面的为第一显示屏,正面的那一块显示屏的屏占比可以为100%,也可以小于100%。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置两块显示屏时,这两块显示屏可以设置于一个壳体的正面和背面,也可以设置于两个可以相对转动的壳体上。
56.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参见图1所示,包括:
57.s101:检测终端的第一显示屏的显示触发条件。
58.s102:根据检测到的显示触发条件和预设的显示模式与显示触发条件对应关系,匹配出第一显示屏当前的目标显示模式。
59.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式与显示触发条件对应关系可以预先设置好,且可选地,该对应关系还可支持动态更新。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式与显示触发条件对应关系至少包括:全屏显示模式和其对应的全屏显示触发条件,小屏显示模式和其对应的小屏显示触发条件,参见下表1所示。
60.表1
61.全屏显示模式全屏显示触发条件小屏显示模式小屏显示触发条件
62.本实施例中,在全屏显示模式下,终端第一显示屏的整个区域作为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区域,也即通过全屏显示待显示内容。在小屏显示模式下,终端第一显示屏的部分区域作为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区域,也即通过第一显示屏的部分区域显示待显示内容,具体通过第一显示屏的哪些区域显示待显示内容,以及第一显示屏其他区域的设置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灵活设定。
63.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可以设置终端的第一显示屏当前不管是处于竖屏状态还是横屏状态,只要采用全面屏显示模式,则都将第一显示屏的整个区域作为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区域,只要采用小屏显示模式,则都将终端第一显示屏的部分区域作为待显示内容的显示区域。
64.s103:根据目标显示模式对终端的第一显示屏进行显示控制。
65.在本实施例中,匹配出的目标显示模式可能是全屏显示模式,也可能是小屏显示模式。本实施例中根据目标显示模式对终端的第一显示屏进行显示控制的过程中,当第一显示屏当前未启动时,则可直接启动该第一显示屏并控制其按照目标显示模式进行显示。当第一显示屏当前已经启动时,可以直接设置第一显示屏的显示模式为该目标显示模式,或者先判断该第一显示屏当前采用的显示模式与该目标显示模式是否相同,如否,则将该第一显示屏的显示模式设置为目标显示模式,完成显示模式的切换,如相同,则可不对该第一显示屏的显示模式做更改。
66.例如,假设当前匹配出的目标显示模式为全屏显示模式,如果当前第一显示屏并未启动,则直接启动第一显示屏并控制第一显示屏按照全屏模式进行显示,如果当前第一显示屏已经启动,则判断该第一显示屏当前采用的是否是全屏显示模式,如是,则不对其显示模式进行更新;否则,将该第一显示屏的显示模式切换为全屏显示模式。相应的,对于目标显示模式为小屏显示模式时,其控制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67.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式与显示触发条件对应关系并不限于表1所示例的显示模式和触发条件,且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式以及各显示模式对应的触发条件可支持用户自定义以及动态更新。
68.另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各显示模式对应的触发条件可以灵活设定,一种显示模式对应的触发条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的集合,且只要检测到任意一个判定为满足触发对应的显示模式。例如,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全屏显示模式对应的全屏显示触发条件可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69.接收到全屏显示指令,该全屏显示指令可以是由用户手动下发,也可以在检测到满足设定的条件后自动生成下发;
70.当前在第一显示屏中待显示内容所属应用为预设全屏显示应用集合中的一个;例如可以预先设定全屏显示应用集合,该集合中的应用可以是适用于全屏显示的各种应用,且可支持用户自定义设置和动态更新;然后检测到当前在第一显示屏中待显示的内容属于该集合中某一应用的内容时,则可判定第一显示屏当前需要采用全屏显示模式。
71.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小屏显示模式对应的小屏显示触发条件可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72.接收到小屏显示指令,同样的,该小屏显示指令可以是由用户手动下发,也可以在检测到满足设定的条件后自动生成下发;
73.当前在第一显示屏中待显示内容所属应用为预设小屏显示应用集合中的一个;该小屏显示应用集合中的应用可以是适用于小屏显示的各种应用(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界面分辨率与全屏显示分辨率不匹配的各种应用、全屏显示时容易发生误操作的各种应用,还可包括用户自定义选择的各种应用),且也可支持用户自定义设置和动态更新;然后检测到当前在第一显示屏中待显示的内容属于该集合中某一应用的内容时,则可判定第一显示屏当前需要采用小屏显示模式。
74.本实施例中,终端的第一显示屏采用小屏显示模式进行显示时,根据小屏显示模式对第一显示屏进行显示控制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75.方式一:将第一显示屏的有效显示区域大小设置为预设的小屏显示区域大小,并设置第一显示屏的有效显示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不显示信息。例如假设第一显示屏的分辨率为2160x1080,预设的小屏显示区域大小为1920x1080,则此时将第一显示屏中1920x1080分辨率大小的显示区域设置为有效显示区域,将第一显示屏中剩余的240x1080分辨率大小的显示区域设置为不显示信息,此时可将这部分像素点设置为休眠状态,从而节省能耗。且本实施例中,具体将第一显示屏中哪个位置的1920x1080分辨率大小的显示区域设置为有效显示区域也可以灵活设定。
76.方式二:将第一显示屏划分为主显示区域和子显示区域,主显示区域用于显示待显示内容,子显示区域用于显示辅助信息。例如假设第一显示屏的分辨率为2160x1080,预设的主屏显示区域大小为1920x1080,则此时将第一显示屏中1920x1080分辨率大小的显示区域设置为主显示区域,将第一显示屏中剩余的240x1080分辨率大小的显示区域设置为子显示区域,子显示区域显示的辅助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状态栏信息(例如信号强度、系统时间、终端电量信息等)、即时通知信息(例如各种社交应用的动态信息通知)、按键栏信息(例如终端菜单界面的快捷键、应用界面的各种快捷键等等)。本实施例中主显示区域和子显示区域在第一显示屏中设置的具体位置也可以灵活设定。
77.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本实施例中有效显示区域或主显示区域的大小以及在第一显示屏中的位置可以灵活设定,例如可以根据用户的自定义设定,也可以根据统计的用户习惯进行设定。当终端包括多块显示屏时,还可根据第一显示屏与终端其他显示屏之间的协作关系灵活设定。
78.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针对具有全面屏的终端,可以实现该终端全面屏多显示模式的控制和切换,使得用户在能享受全面屏带来的极致体验的同时,也能供用户
根据当前需求选择合适的全面屏的显示模式,提升全面屏显示控制的智能性和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79.实施例二:
8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以包括两块显示屏的终端为示例进行说明,该终端包括相对转动连接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正面和第二壳体正面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具体可通过转动连接件实现转动连接,即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能相对转动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定,例如可以设定能相对转动的角度为0
°
至180
°
,0
°
至270
°
,甚至0
°
至360
°
等等。本实施例中,终端包括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中的至少一个的屏占比为100%,也即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屏占比为100%的全面屏。因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包括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因此当终端需要设置摄像头组件时,可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其中一个的正面设置摄像头组件,在另外一个壳体正面则可不设置摄像头组件(摄像头组件可以为单摄像头、双摄像头设置三颗以上的摄像头等),从而可以在该另外一个壳体正面设置屏占比为100%的显示屏,当不需要设置摄像头组件时,则还可实现在两个壳体正面都设置屏占比为100%的显示屏。
81.例如,一种示例参见图2所示的终端,其包括第二壳体11和第一壳体12,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二壳体11和第一壳体12正面的第二显示屏111和第一显示屏121,第二壳体11和第一壳体12通过转动连接件13实现转动连接。图2所示状态为第二壳体11和第一壳体12相对转动至二者的夹角为180
°
的状态,本实施例可称之为全展开状态。图2所示的终端还包括摄像头组件112,该摄像头组件112设置于第二壳体11正面,第二显示屏111在第二壳体正面的屏占比小于100%,但第一显示屏121在第一壳体正面的屏占比为100%,也即此时可以实现将第一显示屏121设置为严格意义上的全面屏。另外,在本示例中,在第二壳体11的正面还设置有听筒114,光线传感器113,但应当理解的是,本示例中的听筒114和光线传感器113也可以直接设置于屏下,而不额外占用显示屏的空间。例如听筒可以采用设置于屏下的悬臂梁式压电陶瓷声学系统或者屏下骨传导技术实现等等,图2中在第二壳体正面11还设置有按键115,该按键115为实体按键,其可以为home功能按键,也可以为其他功能按键。且应当理解的是,该按键115也可以通过虚拟按键实现,而不占用显示屏的空间。应当理解的是,图2中第一壳体12也可以连接于第二壳体11的左侧。
82.又例如,一种示例参见图3所示的终端,其包括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正面的第一显示屏211和第二显示屏221,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通过转动连接件23实现转动连接。图3所示状态为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相对转动至二者的夹角为180
°
的状态。图3所示的终端还包括摄像头组件222,该摄像头组件222设置于第二壳体22正面,第二显示屏221在第二壳体正面的屏占比小于100%,但第一显示屏211的在第一壳体正面的屏占比为100%,也即此时可以实现将第一显示屏设置为严格意义上的全面屏。另外,在本示例中,在第二壳体22内还可设置有听筒,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且可以采用各种屏下设置技术在屏下进行设置。但应当理解的是,也可以将听筒,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一壳体21内位于第一显示屏211下进行设置。应当理解的是,图3中第一壳体21也可以连接于第二壳体22的右侧。
83.又例如,一种示例参见图4所示的终端,其包括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正面的第一显示屏311和第二显示屏321,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通过转动连接件33实现转动连接。图4所示状态为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对转动至二者的夹角为180
°
的状态。图3所示的终端在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正面未设置摄像头组件,或者可以采用屏下技术设置摄像头组件而不占用显示屏的空间,因此图4中的第一显示屏311在第一壳体31正面的屏占比和第二显示屏321在第二壳体32正面的屏占比都可以设置为100%,此时终端包括两块屏占比为100%的全面显示屏。
84.应当理解的是,图2

4所示的各种器件的设置位置和方式都仅仅为了便于理解的示例说明,并不限于图2

4所示,例如图2中摄像头组件除了可设置于第二壳体正面上端,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壳体正面下端。且在本实施例中,还可选择性的在第一壳体背面和/或第二壳体背面设置摄像头组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定。
85.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形状、尺寸甚至材质、颜色等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图2

4所示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形状和尺寸是相协调适配的。另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终端的各种电性元件可以仅设置于一个壳体中,也可以在分布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都进行设置。例如,在一种示例中,在第一壳体内设置主板、并在主板上设置处理器,该处理器与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连接,还可设置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也与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连接。当然,本实施例中的主板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壳体内,或者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壳体内,一部分设置于第二壳体内。当在第一壳体正面或者第二壳体正面设置摄像头组件时,该摄像头组件也与处理器和电源管理电路连接。
86.如上分析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转动连接件转动的角度可以灵活设定。例如,在一种示例中,可以设置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以转动至第一状态(也可称为全展开状态),此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夹角为180
°
,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位于同一平面,参见图2

4所示,此时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可以组合为一个大的显示屏使用,也可以各自单独使用;当然在第一状态,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也可以不位于同一平面。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以转动至第二状态,此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夹角为0
°
(也可称为折叠状态),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背对背重叠,构成双面屏终端。下面以图2示例的终端为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5和图6所示,图5为图2所示的终端的第二壳体11和第一壳体12处于第二状态、且第二显示屏111正面朝上时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的终端的第二壳体11和第一壳体12处于第二状态、且第一显示屏121正面朝上时的示意图。在一种示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在全展开状态、折叠状态以及这两个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之间灵活切换,且该切换可以通过手动实现,也可以通过设置触发条件自动实现。
87.本实施例中的转动连接件可以为各种转轴连接件,或各种铰链连接件,也可以为转轴连接件和铰链连接件结合的各种复合连接件。
8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可以是触控显示屏,但应当理解的是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屏。下面以触控显示屏为示例对第一显示屏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触控感应面板层和第一显示面板层,终端还包括在第一壳体内位于第一显示面板层之下的第一触控感应面板层控制电路和第一显示面板层控制电路,第一触控感应面板层控制电路与第一触控感应面板层和处理器连接,第一显示面板层控制电路与第一显示面板层和处理器连接。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屏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触控感应面板
层之上的第一透明显示保护层(例如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层)。
89.相应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显示屏也可以是触控显示屏或者其他类型的显示屏,下面仍以触控显示屏为示例对第二显示屏的结构进行说明,此时的第二显示屏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二触控感应面板层和第二显示面板层,终端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壳体内位于第二显示面板层之下的第二触控感应面板层控制电路和第二显示面板层控制电路,第二触控感应面板层控制电路与第二触控感应面板层和处理器连接,第二显示面板层控制电路与第二显示面板层和处理器连接。应当理解的是,第二触控感应面板层控制电路和第二显示面板层控制电路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内。
90.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感应面板层控制电路和显示面板层控制电路可以通过集成电路实现。
91.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还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池组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采用单电池供电,此时的电池组件可以仅包括一颗电池,且该电池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内,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壳体内。本实施例中的终端也可以采用多电池供电,此时也可以将所有的电池设置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内,也可以将这些电池分为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
92.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仍以图2所示的终端为实例进行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对于图2

4所示例的终端的设置方式在图2所示的基础上进行适应的调整即可。参见图7所示,该图所示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壳体后壳123、位于同一层的电子器件设置域124和电池组设置区125、第一显示面板层1213、第一触控感应面板层1212以及第一透明显示保护层1211。其中第一显示面板层1213(包括但不限于lcd显示面板层)和第一触控感应面板层1212可以是两个独立的oncell方案,也可以是incell的方案。其中第一触控感应面板层控制电路和第一显示面板层控制电路可以设置于电子器件设置域124内,第一电池组则可以设置于电池组设置区125内,且在电子器件设置域124或电池组设置区125也可设置电源管理电路(可以通过各种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实现)。
93.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在第一壳体内设置传感器组件,该传感器组件与处理器和电源管理电路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的传感器组件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且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传感器组件设置于图6所示的电子器件设置域124内。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上述传感器组件的全部或部分设置于第二壳体内。
94.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仍以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为示例,对电子设备的内部连接关系进行示例说明。
95.参见图8所示,在第二壳体11内设置有处理器和电源管理芯片,且图7中第二壳体11作为终端主壳体,其内部还可设置其他电子元器件、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天线、音腔等器件。第一显示屏121作为屏占比为100%的全面屏,包括第一触控感应面板层和第一显示面板层,第一触控感应面板层和第一显示面板层的硬件走线通过fpc经过转动连接件连接到主板上的处理器(cpu)。经过转动连接件的fpc走线包括电源线、控制线、和数据线。
96.电源线(参见图8中a所示)用于给第一触控感应面板层、第一显示面板层的第一触控感应面板层控制电路和第一显示面板层控制电路进行供电。
97.控制线(参见图8中b所示)用于控制第一触控感应面板层控制电路和第一显示面板层控制电路的状态和上电时序,比较常用的是用不同的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gpio)口作为不同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第一触控感应面板层控制电路和第一显示面板层控制电路的reset信号和上下电时序、中断信号。
98.本实施例中数据线(参见图8中c所示)可包括两种: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和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总线,i2c总线用于第二显示屏111主板上处理器和第一显示屏121的第一触控感应面板层控制电路进行数据读写交互,进行触控感应面板的控制和触摸坐标点的读取。mipi总线用于第二显示屏111主板上处理器和第一显示屏121的第一显示面板层控制电路进行数据读写交互,进行显示刷新。
99.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总线并不限于上述示例的类型,例如处理器和第一触控感应面板层控制电路之间的数据线除了i2c总线外,还可采用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总线,处理器和第一显示面板层控制电路之间的数据线除了mipi总线外,还可以采用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rgb等总线。
100.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具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且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可以完全展开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可以折叠形成双面屏终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可以是普通显示屏,也可是柔性显示屏。且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还可以包括第三显示屏,该第三显示屏为柔性显示屏,位于转动连接件的正面,将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无缝连接,此时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则也可为柔性显示屏。
101.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至少一块屏占比为100%的终端,由于其具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两块屏幕,因此可以灵活的设定终端使用一块显示屏显示(本实施例称为单屏模式),或同时使用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进行显示(本实施例称为双屏模式)。在单屏模式,终端可以使用第一显示屏显示,也可以使用第二显示屏显示。本实施例中当使用了显示屏为屏占比为100%的第一显示屏时,可以使用该第一显示屏的整个屏幕显示区域进行显示(也即全屏显示模式),也可以使用该全面屏的部分屏幕显示区域进行显示(也即小屏显示模式)。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几种显示示例进行说明。
102.在终端处于双屏模式时,终端可以处于全展开状态,也可以处于折叠状态,或者处于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任一状态。在终端处于单屏模式时,终端也可以处于全展开状态,也可以处于折叠状态,或者处于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任一状态。当终端处于全展开状态且处于双屏模式时,终端的显示模式可以是双屏显示模式、镜像显示模式以及扩展显示模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折叠状态,或者处于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任一状态时,终端的显示模式可以是双屏显示模式、镜像显示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103.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在图3所示的终端基础上,以终端处于全展开状态时的显示示例进行说明。
104.参见图9所示,终端处于双屏显示模式,在双屏显示模式下,第一显示屏211和第二显示屏221相互独立的同时进行不同内容的显示,该不同内容可以是不同应用各自对应的内容,也可以是相同应用不同界面对应的内容;例如图9所示的同一个应用的两个不同图像界面在两个显示屏中进行显示。且应当理解的是,此时的第一显示屏211可以采用全屏显示
模式,也可以采用小屏显示模式。图9所示的第一显示屏211则是采用全屏显示模式。
105.参见图10所示,终端当前处于镜像显示模式,在镜像显示模式下,第一显示屏211和第二显示屏221相互独立的同时进行相同内容的显示。且应当理解的是,此时的第一显示屏221也可以采用全屏显示模式,或者采用小屏显示模式。图10所示的第一显示屏211则是采用小屏显示模式,以与第二显示屏221中显示的内容形成严格的镜像对应;此时第一显示屏中的212和213所示的区域可以不显示任何内容,也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设置其显示相应的内容。
106.参见图11所示,终端当前处于扩展显示模式;在扩展显示模式下,第一显示屏211和第二显示屏221组合为一个大的显示屏进行显示,此时这后的大显示屏可以显示一个界面的内容,也可以分屏显示不同界面的内容。图11所示为第一显示屏211和第二显示屏221联合显示菜单界面的应用图标。且此时的第一显示屏221也可以采用全屏显示模式,或者采用小屏显示模式。图11所示的第一显示屏211则是采用小屏显示模式,以与第二显示屏221中显示的内容协调适配,此时第一显示屏中的212和213所示的区域可以不显示任何内容,也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设置其显示相应的内容。
107.图9

图11所示的为终端处于全展开状态的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在图2所示的终端基础上,以终端处于折叠状态的显示示例进行说明。
108.参见图12所示,该图所示为折叠状态且第二显示屏111朝上,且当前仅使用第二显示屏进行显示的示意图。
109.参见图13所示,该图所示为折叠状态且第一显示屏121朝上,且当前仅使用第一显示屏121通过全屏显示模式进行显示的示意图。
110.参见图14所示,该图所示为折叠状态且第一显示屏121朝上,且当前仅使用第一显示屏121通过小屏显示模式进行显示的状态,此时图中122和123所示的区域可以不显示任何内容,也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设置其显示相应的内容。
111.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终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单屏显示,什么情况下使用双屏显示,什么情况下使用双屏显示模式、镜像显示模式以及扩展显示模式,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屏占比为100%的全面屏使用全面屏显示模式,什么情况下使用小屏显示模式都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灵活控制。
112.实施例三:
113.本实施例在终端除了包括第一显示屏,还包括第二显示屏的基础之上,对本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做进一步示例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示终端结构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二所示的终端结构,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包括上述第一显示屏之外,还包括第二显示屏的结构。
114.在本实施例中,全屏显示模式的触发条件可以包括:终端当前处于双屏显示模式,如上,在双屏显示模式下,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相互独立的同时进行不同内容的显示。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全屏显示模式的触发条件还可以包括实施例一所示例的全屏显示触发条件,当然也可以不包括实施例一所示的全屏显示触发条件。
115.在本实施例中,小屏显示触发条件可以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16.终端当前处于镜像显示模式,如上,在镜像显示模式下,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相互独立的同时进行相同内容的显示;
117.终端当前处于扩展显示模式,在扩展显示模式下,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组合为一个大的显示屏进行显示;
118.在本实施例中,小屏显示模式的触发条件也可以包括实施例一所示例的小屏显示触发条件,当然也可以不包括实施例一所示的小屏显示触发条件。
119.在本实施例中,当触发条件同时包括实施例一所示的触发条件时,一种示例的控制过程如下:检测到终端处于双屏显示模式时,则确定第一显示屏需要采用全屏显示模式;在双屏显示模式过程中,当检测到小屏模式显示指令时,和/或检测到当前在第一显示屏中待显示内容所属应用为预设全屏显示应用集合中的一个时,则可强制控制第一显示屏切换为小屏显示模式,尽管此时终端仍处于双屏显示模式。相应的,当检测到终端处于镜像显示模式或扩展显示模式时,则确定第一显示屏需要采用小屏显示模式;在镜像显示模式或扩展显示模式时过程中,当检测到全屏模式显示指令时,和/或检测到当前在第一显示屏中待显示内容所属应用为预设小屏显示应用集合中的一个时,则可强制控制第一显示屏切换为全屏显示模式。
120.以上控制过程仅仅是一种示例的控制过程,应当理解的是具体的控制过程也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设定。
121.如上分析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匹配出的目标显示模式为小屏显示模式时,根据目标显示模式对第一显示屏进行显示控制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122.将第一显示屏的有效显示区域大小设置为预设的小屏显示区域大小,有效显示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不显示信息,此时可以节能功耗;
123.将第一显示屏划分为主显示区域和子显示区域,主显示区域用于显示待显示内容,子显示区域用于显示辅助信息。
124.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显示屏的有效显示区域大小设置为预设的小屏显示区域大小包括:
125.获取小屏显示区域大小,该小屏显示区域大小可与第二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大小相同;
126.将自第一显示屏上边缘往下的小屏显示区域大小的区域作为有效显示区域,例如参见图15所示,图15中第一显示屏211中除215所示的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都为有效显示区域;当然也可以自第一显示屏下边缘往上的小屏显示区域大小的区域作为有效显示区域。
127.或,将第一显示屏上与第二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位置相适配、且大小为小屏显示区域大小的区域作为有效显示区域。例如参见图16所示,图16中第一显示屏211中除216和217所示的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都为有效显示区域,且该有效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屏中的显示区域大小相同,位置相适配。
128.图15和图16所示的方式可以通过将第一显示屏中不需要进行内容现实的区域的像素点设置为休眠状态,可以节省功耗。
129.例如,以第二显示屏为fhd屏幕分辨率1920x1080,第一显示屏为全面屏分辨率2160x1080为例,当第一显示屏设置为全面屏显示模式时,其显示的内容分辨率为2160x1080;当第一显示屏设置为小屏显示模式时,其显示的内容分辨率为1920x1080,和a屏保持一致。该控制过程参见图20所述,包括:
130.s2001:获取第一显示屏的显示模式。
131.s2002:判断第一显示屏的显示模式是否为全面屏显示模式,如是,转至s2003;否则,转至s2004。
132.s2003:设置第一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大小为2160x1080。
133.s2004:设置第一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大小为1920x1080。
134.在该实施例中,两个屏的分辨率分别是1920x1080(16:9)和2160x1080(18:9)组合。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是其他分辨率的组合,比如1920x1080(16:9)和2400x1080(20:9)。
135.其中,设置第一显示屏显示区域的大小,通过给第一显示屏的第一显示面板层控制电路(例如lcd ic)发送控制指令进行设定。一种示例的操作如下:
136.this command defines the page extent of the frame memory accessed by the host processor.—此命令定义了中央处理器访问的帧存储器的页面范围。
137.sp{n:0}and ep{n:0}values are referred when write_memory_start(2ch)is written.no status bits are changed.—当写存储器(2ch)被写入的时候,引用值sp{n:0}和ep{n:0}就会被提示,没有状态位被改变。其实现的流程框图参见图21所示,具体设置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138.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显示屏划分为主显示区域和子显示区域的方式可包括:
139.方式一:将自第一显示屏上边缘往下的预设显示区域大小的区域作为主显示区域,例如参见图17所示,图17中第一显示屏211中除218所示的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都为主显示区域,218所示的区域则为子显示区域,该子显示区域可用于显示各种辅助信息,且该子显示区域可以设置为一个显示窗口,或多个显示窗口。具体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灵活设定。例如,可以将该主显示区域之下子显示区域218设置为用于显示虚拟按键的按键栏子显示区域。当然也可以将自第一显示屏下边缘往上的预设显示区域大小的区域作为主显示区域。
140.方式二:将第一显示屏上与第二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位置相适配、且大小为预设显示区域大小的区域作为主显示区域,将第一显示屏的其他区域作为子显示区域;例如参见图18所示,图18中第一显示屏211中除219和210所示的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都为主显示区域,且该主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屏中的显示区域大小相同,位置相适配。219和210所示的显示区域则可作为子显示区域用于显示各种辅助信息。例如,可以将位于主显示区域以上的子显示区域219设置为状态栏子显示区域(此时可以显示信号强度、电量、时间等信息)、通知栏子显示区域(可以用于显示各种即时信息)或状态栏和通知栏结合显示的复用信息子显示区域(复用方式包括:方式一:在该子显示区域设置两个显示窗口,一个窗口显示状态栏信息,一个窗口显示即时信息;方式二:将该子显示区域设置为一个复用显示窗口,在没有即时信息到达时,则显示状态栏信息,在有即时信息达到时,切换为显示即时信息,并显示完毕后切换回状态栏信息的显示);将位于主显示区域以上的子显示区域210设置为按键栏子显示区域,按键栏子显示区域可以在不同的显示界面显示该界面对应的按键。还可根据具体需求在该按键栏子显示区域显示新的按键,例如新增一个全屏显示模式和小屏显示模式切换按键并在该按键栏子显示区域进行显示,用户需要进行切换时可直接通过该按键下发切换指令。
141.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目标显示模式对第一显示屏进行显示控制还可包括:
142.在终端当前为镜像显示模式或扩展显示模式时,且第一显示屏上包括状态栏子显示区域或复用信息子显示区域时,将第二显示屏显示区域上端的状态栏中显示的内容在状态栏子显示区域或复用信息子显示区域显示,和/或将第二显示屏显示区域下端的按键栏中显示的内容在按键栏显示子区域进行显示。将第二显示屏中的状态栏中的内容和/或按键栏中的信息转移至第一显示屏上对应的子显示区域进行显示,从而在第二显示屏上可不再对这些信息进行显示,从而可以在保证信息完整的情况下,有效提升第二显示屏的显示面积。
143.例如参见图19中的右图所示,在镜像显示模式或扩展显示模式,将二显示屏221中的状态栏中的内容和按键栏中的信息转移至第一显示屏211上对应的子显示区域209和210进行显示,右侧第二显示屏221中可用于对待显示内容(例如图片、网页、应用界面等)进行显示的区域相对左右第二显示屏就有所增加,且可进一步使得第一显示屏211和第二显示屏221中显示的内容更加对称协调,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144.实施例四:
14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显示控制装置,该终端可为上述实施例所示的终端,参见图22所示,显示控制装置包括:
146.检测模块2201,用于检测第一显示屏的显示触发条件,具体检测过程参见上述各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147.匹配模块2202,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显示触发条件和预设的显示模式与显示触发条件对应关系,匹配出第一显示屏当前的目标显示模式,其中显示模式与显示触发条件对应关系以及具体匹配过程参见上述各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148.控制模块2203,用于根据目标显示模式对所述第一显示屏进行显示控制,具体控制过程参见上述各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149.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各模块的功能可由显示控制装置所在的终端之处理器实现。
150.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的步骤。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设置于终端内。
151.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参见图23所示,包括处理器2301、存储器2302、通信总线2303和占屏比为100%的第一显示屏2304;
152.通信总线2303用于实现处理器2301和存储器2302,以及第一显示屏2304之间的连接通信。
153.处理器2301用于执行存储器2302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以实现如上各实施例所述的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的步骤。
154.参见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还可包括与处理器连接的电源系统2306(包括电池和电源管理芯片)、摄像头2307以及传感器2308(可包括各种传感器),当然还可包括各种通信模块、多媒体处理芯片等等。
155.基于图23所示的终端的硬件架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图23所示的终端的软件框架系统图,参见图24所示,其中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各自对应第一显存和第二显存,从而可灵活的实现显示屏各种模式的灵活控制和切换。
15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rom/ram、磁碟、光盘)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157.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