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装置及其相关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92202发布日期:2021-07-23 21:0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装置及其相关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网络连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装置及其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为满足用户的需求,现有的电子设备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提供的支持,以实现各种功能。比如,越来越多的厂商选择把数据以及数据处理功能的模块置于服务端中,电子设备通过数据连接与服务端建立通信连接,电子设备可以向服务端发送数据及获取服务端的数据,由此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配置需求。

因此,随着接入服务端的电子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对服务端的功能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致使电子设备与服务端之间的信息输送更加频繁,所以对于服务端信息处理及信息输送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基于以上情况,致使服务端的稳定性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服务端也时常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出现无法正常运行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装置及其相关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服务端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应用于包括负载均衡器和接入层的网络服务系统,该连接智能管理方法包括:当接收到智能终端的接入请求时,获取智能终端的请求信息;基于请求信息与智能终端建立数据连接,数据连接包括智能终端、接入层以及负载均衡器共同形成的连接;获取与请求信息关联的记录信息,记录信息包括在建立数据连接之前与请求信息关联的历史连接,历史连接表征接入层与负载均衡器形成的连接;若根据记录信息确定历史连接处于连通状态,则断开历史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装置,应用于包括负载均衡器和接入层的网络服务系统,该连接智能管理装置包括信息获取模块、数据连接建立模块、记录信息获取模块和历史连接断开模块。其中,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智能终端的接入请求时,获取智能终端的请求信息。数据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基于请求信息与智能终端建立数据连接,数据连接包括智能终端、接入层以及负载均衡器共同形成的连接。记录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请求信息关联的记录信息,记录信息包括在建立数据连接之前与请求信息关联的历史连接,历史连接表征接入层与负载均衡器形成的连接。历史连接断开模块用于若根据记录信息确定历史连接处于连通状态,则断开历史连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的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其中,在程序代码运行时执行上述的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装置及其相关设备,通过该连接智能管理方法的实施,可以在智能终端与接入层成功建立数据连接后,基于智能终端的请求信息查询与该智能终端关联的历史连接是否处于连通状态,若是,则可以断开负载均衡器与接入层之间的连接,由此,可以避免在智能终端与负载均衡器、接入层建立数据连接后,负载均衡器与接入层仍然存在连通的历史连接,消除了网络服务系统中的接入层被重复占用,从而降低接入层的负载,提高网络服务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由于是在建立新的数据连接后再对历史连接进行查询及断开,因此,网络服务系统无需实时处于对历史连接进行监控的状态,占用的计算资源较少。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一种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种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方法中基于配置利用率确定负载信息是否符合接入条件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所示的方法中基于与接入层连接的智能终端的数量确定负载信息是否符合接入条件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4所示的方法中基于接入频次确定负载信息是否符合接入条件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4所示的方法中基于请求频次确定负载信息是否符合接入条件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装置的功能模块框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功能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近些年,随着信息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性能及通信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了降低智能终端处理数据的成本,智能终端通常会将需要处理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基于该数据进行应答,生成反馈信息发送至智能终端,由此,服务器可以作为智能终端的数据处理的重心枢纽。虽然目前通过服务器处理数据,智能终端主要负责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方式可以降低对智能终端数据处理性能的要求,但是,该种方式对服务器与智能终端之间的通信质量以及服务器处理数据的能力要求较高,使服务器的稳定性较弱。

基于此,本发明发明人进行大量的研究发现,在服务器应答智能终端发送的数据时,服务器中的接入层、负载均衡器、智能终端通常处理连接状态,由此构成完整的连接通路,当智能终端与负载均衡器断开后,负载均衡器与接入层之间还有可能处理连接状态,由此会增加连接服务器中接入层的连接数量,从而增大了服务器的负载。由此,发明人发现通过服务器实时检测某智能终端与负载均衡器之间的连接状态,当智能终端与负载均衡器之间处于断开状态时,可以切断服务器中接入层与负载均衡器之间形成的历史数据连接,由此降低服务器的负载。虽然该种检测方式可以实时监控和切断服务器中接入层与负载均衡器之间的连接,但是,该种方式需要服务器在与智能终端建立数据连接时,实时监控智能终端与负载均衡器之间形成的数据连接的连接状态,在实际应用时会进一步服务器中的数据处理资源。

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上述描述的问题,本发明发明人继续投入研发,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服务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发明人提出了本发明的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该连接智能管理方法应用于包括负载均衡器和接入层的网络服务系统,该连接智能管理方法包括:当接收到智能终端的接入请求时,获取智能终端的请求信息;基于请求信息与智能终端建立数据连接,数据连接包括智能终端、接入层以及负载均衡器共同形成的连接;获取与请求信息关联的记录信息,记录信息包括在建立数据连接之前与请求信息关联的历史连接,历史连接表征接入层与负载均衡器形成的连接;若根据记录信息确定历史连接处于连通状态,则断开历史连接。通过该连接智能管理方法的实施,可以在智能终端与接入层成功建立数据连接后,基于智能终端的请求信息查询与该智能终端关联的历史连接是否处于连通状态,若是,则可以断开负载均衡器与接入层之间的连接,由此,可以避免在智能终端与负载均衡器、接入层建立数据连接后,负载均衡器与接入层仍然保持连通,避免网络服务系统中的接入层被占用,从而降低接入层的负载,提高网络服务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由于是在建立新的数据连接后再对历史连接进行查询及断开,因此,网络服务系统无需实时处于对历史连接进行监控的状态,占用的计算资源较少。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的应用环境进行介绍。

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该连接智能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服务系统100,该网络服务系统100可以包括负载均衡器120和接入层110。

在本实施例中,当智能终端300与服务器200建立数据连接时,智能终端300可以依次与负载均衡器120、接入层110连接,从而可以使智能终端300与服务器200建立连接。负载均衡器120可以将智能终端300的请求进行平衡,从而拓展服务器200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其中,负载均衡器120可以是基于软件负载均衡方案形成,也可以是基于硬件负载均衡方案形成,此处对负载均衡器120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制。比如,当负载均衡器120为基于软件负载均衡方案形成时,可以在服务器200相应的操作系统上安装一个或多个附加软件来实现负载均衡。如图1所示,当负载均衡器120为基于硬件负载均衡方案形成时,可以在服务器200和外部网络之间安装硬件负载均衡器120,此时,负载均衡器120独立于服务器200的操作系统,可以在该负载均衡器120加上多样化的负载均衡策略,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接入层110可以承载接收智能终端300发送的数据请求,并将数据请求发送至对应的业务层,从而使业务层能够按照设定的业务逻辑处理该数据请求。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服务器200或者服务器200集群中,接入层1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此处对接入层110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终端300可以通过负载均衡器120与接入层110连接,从而使智能终端300与服务器200能够进行交互通信。智能终端300可以实现系统信息的采集、信息输入、信息中继、信息输出、集中控制、远程控制、联动控制等功能。智能终端300还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智能交互终端等产品进行数据交互。智能终端300还具备有无线路由功能、优良的无线性能、网络安全和覆盖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图1只是示例性地展示一种应用环境,图中的智能终端300的数量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或者减少。

其中,请参见图2,智能终端300可以是能够通过无线通信或/及有线通信方式与服务器200进行信息输送的设备。例如,智能终端300可以包括智能家居控制面板、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device,mid)、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各类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智能终端300所运行的操作系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symbian(塞班)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qnx操作系统、blackberry(黑莓)操作系统、windowsphone8操作系统等。

在一些示例中,智能终端300可以包括控制设备主体,其中,控制设备主体可以为圆柱体、规则框体、不规则框体等,可选地,作为一种方式,控制设备主体为规则框体,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且该控制设备主体的一侧可以设置固定部,以通过该固定部将控制设备主体固定于目标物体上,例如,将控制设备主体固定于墙体、固定于门上、或固定于地面等。

进一步地,智能终端3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物理按键,至少一个物理按键设置于控制设备主体上。智能终端3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虚拟按键,至少一个虚拟按键设置于控制设备主体上。具体地,控制设备主体可以包括触摸屏,至少一个虚拟按键设置于触摸屏上,其中,触摸屏用于显示智能终端300所输出的画面信息以及用于供用户触控操作,例如,触控至少一个虚拟按键。上述物理按键以及虚拟按键可以与不同的操作指令关联,以实现不同的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200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另外,服务器200可以是云端服务器,还可以是传统机房服务器。

根据上述网络服务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该连接智能管理方法应用于上述网络服务系统,该网络服务系统可以包括负载均衡器和接入层。下面对具体的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进行介绍。基于上面介绍的应用环境以及系统,下面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应用于包括负载均衡器和接入层的网路服务系统,其一旦被触发,则实施例中方法的流程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系统自动运行,其中,各个步骤在运行的时候可以按照如流程图中的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个步骤同时进行,在此并不作限定。该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1至步骤s14。

步骤s11:当接收到智能终端的接入请求时,获取智能终端的请求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入层接收到请求字段时,可以视为接收到智能终端的接入请求。关于判断该请求字段是否属于接入请求的方式,具体可以基于预先设定的数据连接协议确定,比如,可以基于请求字段中的请求头部、统一资源定位地址等判断是否接收到智能终端的接入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请求信息可以包括用于与接入层建立数据连接的信息。其中,当智能终端发送接入请求时,该接入请求中可以携带有请求信息,也就是说,判断是否接收到智能终端的接入请求以及获取智能终端的请求信息可以同步执行。

步骤s12:基于请求信息与智能终端建立数据连接,数据连接包括智能终端、接入层以及负载均衡器共同形成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可以通过负载均衡器与接入层建立连接。在一些示例中,请求信息还可以包括智能终端的设备信息。该设备信息可以用于表征智能终端的身份。例如,该设备信息可以为智能终端的设备标识,也可以为在智能终端运行的程序所登录的账号,还可以为服务器为智能终端自动分配的账号。当请求信息中包含设备信息时,服务器可以基于该设备信息验证智能终端是否为可连接的设备;若是,则确定智能终端处于可登陆状态;若否,则确定智能终端处于无法登陆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请求信息中的设备信息与智能终端建立数据连接,为智能终端配置与设备信息对应的会话进程。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基于设备信息的类型,为智能终端配置与设备信息的类型对应的会话进程。例如,设备信息的类型包含类型a、类型b、类型c,与类型a对应的会话进程的类型为a、与类型b对应的会话进程的类型为b、与类型c对应的会话进程的类型为c,当获取到设备信息的类型为类型b时,为与该设备信息对应的智能终端配置类型为b的会话进程。

在另一些示例中,还可以基于设备信息以及服务器中的预存信息,为智能终端配置与该设备信息对应的会话进程。例如,可以先获取服务器中的预存信息,在该预存信息中查询获取该设备信息;若在该预存信息中查询到该设备信息,则为该智能终端配置会话进程;若在该预存信息中未查询到该预存信息,则确定无法为该智能终端配置会话进程。

在一些示例中,若无法为智能终端配置会话进程,可以向智能终端反馈指引信息,该指引信息用于指示用户操作以使智能终端发送的请求信息符合智能终端与接入层建立数据连接的条件。

在一些示例中,当有多个智能终端同时发出接入请求,且获取到多个智能终端的设备信息时,可以基于各个设备信息为与设备信息对应的各个智能终端配置对应的会话进程。

步骤s13:获取与请求信息关联的记录信息,记录信息包括在建立数据连接之前与请求信息关联的历史连接,历史连接表征接入层与负载均衡器形成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历史连接可以为在基于当前的请求信息与智能终端建立数据连接之前,接入层与负载均衡器遗留的连接,与该历史连接对应的智能终端与负载均衡器之间的连接处于断开状态。例如,现有智能终端f,智能终端f在10:00与网络服务系统建立新的数据连接,可以将在10:00之前,智能终端f、负载均衡器、接入层形成数据连接,在智能终端f与负载均衡器之间的连接断开后,负载均衡器基于该智能终端f与网络服务系统建立的连接还处于连接状态,此时,将该负载均衡器基于该智能终端f与网络服务系统建立的连接视为历史连接。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某一个智能终端,与该智能终端对应的历史连接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查询与请求信息中设备信息关联的记录信息,该记录信息可以包括以往智能终端、接入层以及负载均衡器共同形成的数据连接的记录。例如,可以在服务器中用于存储接入层与负载均衡器的连接的历史记录。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查询到与请求信息关联的记录信息,基于该记录信息获取负载均衡器与接入层之间形成的历史连接,并对该历史连接进行标记。当接入层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分别获取多个接入层与负载均衡器之间的历史连接,并对与历史连接相关的接入层进行标记。当接入层中接入接口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分别获取多个接入接口与负载均衡器之间的历史连接,并对与历史连接相关的接入接口进行标记。由此,可以基于标记的结果对历史连接进行处理。

步骤s14:若根据记录信息确定历史连接处于连通状态,则断开历史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记录信息获取到历史连接,并根据该记录信息查询该历史连接是否仍处于连通状态,当该历史连接仍处于连通状态,可以断开该历史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s11至步骤s14的实施,可以在智能终端与接入层成功建立数据连接后,基于智能终端的请求信息查询与该智能终端关联的历史连接是否处于连通状态,若是,则可以断开负载均衡器与接入层之间的连接,由此,可以避免在智能终端与负载均衡器、接入层建立数据连接后,负载均衡器与接入层仍然存在连通的历史连接,消除了网络服务系统中的接入层被重复占用,从而降低接入层的负载,提高网络服务系统的稳定性,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尤其适用于网络服务系统与智能终端大量产生新的数据连接的场景,避免智能终端历史遗留的历史连接重复占用服务器资源,造成服务器无法正常运行;同时,由于是在建立新的数据连接后再对历史连接进行查询及断开,因此,网络服务系统无需实时处于对历史连接进行监控的状态,占用的计算资源较少。

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服务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基于网络服务系统的负载信息确定智能终端当前是否符合与接入层连接的条件,为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该连接智能管理方法应用于包括负载均衡器和接入层的网络服务系统,如图4所示,该连接智能管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1至步骤s26。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中,可以包括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步骤,对于相同或相似步骤的执行,可参考前文介绍,本说明书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21:当接收到智能终端的接入请求时,获取智能终端的请求信息。

步骤s22:获取网络服务系统的负载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负载信息可以用于表征网络服务系统的负荷程度。比如,负载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的占有率、内存占有率、数据传输速率等。

步骤s23:若负载信息符合预设的接入条件,则执行基于请求信息与智能终端建立数据连接的步骤。

进一步地,负载信息可以包括配置参数,可以基于配置参数确定负载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其中配置参数可以包括为网络服务系统配置的资源被利用的情况。比如,配置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闪存数据占用量、硬盘存储的占用量、传输的速率等。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s23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31至步骤s233。

步骤s231:根据配置参数确定当前的配置利用率。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预先获知网络系统配置的资源的极限参数,比如,该极限参数可以为闪存最大数据量、硬盘存储的最大数据量、可利用的最大传输速率等。可以基于配置参数与极限参数的比值得到配置利用率。例如,闪存最大数据量为4gb、闪存数据占用量为2gb,此时配置利用率可以为50%。

步骤s232:若配置利用率小于预设的配置利用率阈值,则确定负载信息符合接入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配置利用率阈值可以根据经验确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配置参数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参数,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参数设置对应的阈值。例如,当配置利用率用于表征闪存的利用率时,配置利用率阈值可以为80%,当配置利用率用于表征硬盘的利用率时,配置利用率阈值可以为90%。

步骤s233:若配置利用率大于或等于配置利用率阈值,则关闭接入该接入层的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若配置利用率大于或等于配置利用率阈值,可以通过关闭接入层的通道的方式,限制负载均衡器接入该接入层,从而使发送接入请求的智能终端无法与接入层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s231至步骤s233的实施,可以在网络服务系统的配置利用率超过配置利用率阈值时,避免新的智能终端与接入层连接,防止网络服务系统过负荷运行,进一步提高了网络服务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避免接接入网络服务系统中某接入层的智能终端的数量过多,可以基于接入该接入层的数量确定负载信息是否满足接入条件;智能终端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负载信息可以包括接入该接入层的智能终端的数量,如图6所示,上述步骤s23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34步骤s235。

步骤s234:若接入该接入层的智能终端的数量小于预设的终端阈值,则确定负载信息符合接入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接入该接入层的智能终端的数量可以为智能终端、负载均衡器、接入层形成的数据连接的连接数。终端阈值可以根据经验确定,例如,终端阈值可以为接入层所能够形成的数据连接的最大连接数。

在一些示例中,接入该接入层的智能终端的数量还可以为接入层与负载均衡器形成的连接的连接数。此时,终端阈值可以根据经验确定,例如,终端阈值可以为接入层所能够接入的负载均衡器的最大连接数。

步骤s235:若接入该接入层的智能终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终端阈值,则关闭接入该接入层的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若接入该接入层的智能终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终端阈值,可以通过关闭接入层的通道的方式,限制负载均衡器接入接入层,从而使发送接入请求的智能终端无法与接入层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s234至步骤s235的实施,可以在接入该接入层的智能终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终端阈值时,避免新的智能终端与接入层连接,防止网络服务系统过负荷运行,进一步提高了网络服务系统的稳定性。

步骤s24:基于请求信息与智能终端建立数据连接,数据连接包括智能终端、接入层以及负载均衡器共同形成的连接。

步骤s25:获取与请求信息关联的记录信息,记录信息包括在建立数据连接之前与登录信息关联的历史连接,历史连接表征接入层与负载均衡器形成的连接。

步骤s26:若根据记录信息确定历史连接处于连通状态,则断开历史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接入层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可以获取与每个接入层对应的负载信息,当出现过载的接入层时,可以对接入层进行切换。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服务系统的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负载信息从多个接入层中确定过载接入层,其中,与过载接入层对应的负载信息不符合接入条件;从多个接入层中确定目标接入层,其中,与目标接入层对应的负载信息符合接入条件;关闭接入过载接入层的通道,并向智能终端发送连接资源,以使智能终端能够基于连接资源与网络服务系统建立连接。在一些示例中,连接资源可以包括智能终端与目标接入层连接的资源。当智能终端响应该连接资源时,可以与目标接入层建立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负载信息判断是否符合接入条件的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23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服务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基于网络服务系统的负载信息确定智能终端当前是否符合与接入层连接的条件,为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该连接智能管理方法应用于包括负载均衡器和接入层的网络服务系统,该连接智能管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1至步骤s36。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中,可以包括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步骤,对于相同或相似步骤的执行,可参考前文介绍,本说明书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31:当接收到智能终端的接入请求时,获取智能终端的请求信息。

步骤s32:获取网络服务系统的负载信息。

步骤s33:若负载信息符合预设的接入条件,则执行基于请求信息与智能终端建立数据连接的步骤。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负载信息可以包括接入层的接入参数,如图7所示,上述步骤s33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31至步骤s333。

步骤s331:根据接入参数确定当前接入该接入层的接入频次。

在本实施例中,接入参数可以包括在不同时刻通过负载均衡器向接入层发送访问接入信息的数量。例如,可以通过网络服务系统中的日志数据确定该数量,进而基于该数量计算获取到在某时间段内接入接入层的接入频次。在一些示例中,接入频次可以是单位时间内接入该接入层的频率,还可以是单位时间内接入该接入层的连接数的增量。

步骤s332:若接入频次小于接入频次阈值,则确定负载信息符合接入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接入频次阈值可以根据经验确定。例如,接入频次阈值可以为500qps(每秒请求数,querypersecond)、600qps等。

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在不同时间段设置对应的接入频次阈值。例如,在时间段x,设置接入频次阈值x,在时间段y,设置接入频次阈值y,在时间段z,设置接入频次阈值z。通过在不同时间段设置对应的接入频次阈值,可以使接入频次阈值的设置更加符合接入该接入层的接入规律。例如,在凌晨三点至四点的接入频次阈值可以小于在上午十点至十一点的接入频次阈值。

步骤s333:若接入频次大于或等于接入频次阈值,则对智能终端进行限流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对智能终端进行限流处理可以包括:向智能终端发送预设的地址信息,以使智能终端能够访问地址信息,地址信息包括使智能终端与网络服务系统建立连接失败的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地址信息可以包括智能终端无法与网络服务系统进行信息输送的地址。例如,该地址信息可以为空地址、用于指引无效信息的地址等。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预先设置限流处理的时限,该时限可以为5s、8s、10s等。当对智能终端的限流处理的时间超过该时限时,若再次接收到该智能终端的接入该接入层的请求时,可以再次对接入频次进行分析,若该接入频次小于接入频次阈值,则确定负载信息符合接入条件,否则再次对该智能终端进行限流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接入频次阈值,在接入该接入层的接入频次大于或等于接入频次阈值时,可以对智能终端进行限流处理,防止网络服务系统过负荷运行,进一步提高了网络服务系统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负载信息可以包括智能终端的请求记录数据,如图8所示,上述步骤s33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34至步骤s336。

步骤s334:根据请求记录数据确定请求频次。

在本实施例中,请求频次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智能终端通过负载均衡器向接入层发送的请求信号的频率。其中,该请求信号用于表征智能终端为获得网络服务系统提供的特定信息所发出的信号。

步骤s335:若请求频次小于请求频次阈值,则确定负载信息符合接入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请求频次阈值可以根据经验确定。例如,请求频次阈值可以为200qps、500qps等。

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在不同时间段设置对应的请求频次阈值。例如,在时间段d,设置请求频次阈值d,在时间段e,设置请求频次阈值e,在时间段f,设置请求频次阈值f。通过在不同时间段设置对应的请求频次阈值,可以使请求频次阈值的设置更加符合智能终端的请求规律。

步骤s336:若请求频次大于或等于请求频次阈值,则对智能终端进行限流处理。

在一些示例中,当请求频次大于或等于请求频次阈值时,可以视为达到访问接入层的极限,由此可以避免出现因网络攻击、访问异常等现象导致的网络服务系统的异常。

另外,关于对智能终端进行限流处理的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333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请求频次阈值,在请求频次大于或等于请求频次阈值时,可以对智能终端进行限流处理,防止网络服务系统过负荷运行,进一步提高了网络服务系统的稳定性。

步骤s34:基于请求信息与智能终端建立数据连接,数据连接包括智能终端、接入层以及负载均衡器共同形成的连接。

步骤s35:获取与请求信息关联的记录信息,记录信息包括在建立数据连接之前与登录信息关联的历史连接,历史连接表征接入层与负载均衡器形成的连接。

步骤s36:若根据记录信息确定历史连接处于连通状态,则断开历史连接。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装置,该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装置与上述提供的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大致一一对应。

请参阅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装置的功能模块框图,该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装置应用于包括负载均衡器和接入层的网络服务系统,该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装置包括信息获取模块41、数据连接建立模块42、记录信息获取模块43和历史连接断开模块44。其中,信息获取模块41用于当接收到智能终端的接入请求时,获取智能终端的请求信息。数据连接建立模块42用于基于请求信息与智能终端建立数据连接,数据连接包括智能终端、接入层以及负载均衡器共同形成的连接。记录信息获取模块43用于获取与请求信息关联的记录信息,记录信息包括在建立数据连接之前与请求信息关联的历史连接,历史连接表征接入层与负载均衡器形成的连接。历史连接断开模块44用于若根据记录信息确定历史连接处于连通状态,则断开历史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装置还可以包括负载信息获取模块和数据连接执行模块。其中,负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络服务系统的负载信息。数据连接执行模块用于若负载信息符合预设的接入条件,则执行基于请求信息与智能终端建立数据连接的步骤。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负载信息包括配置参数,数据连接执行模块可以包括配置利用率确定单元、第一接入条件确定单元和第一通道关闭单元。其中,配置利用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配置参数确定当前的配置利用率。第一接入条件确定单元用于若配置利用率小于预设的配置利用率阈值,则确定负载信息符合接入条件。第一通道关闭单元用于若配置利用率大于或等于配置利用率阈值,则关闭接入接入层的通道。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智能终端的数量为多个,负载信息包括接入接入层的智能终端的数量,数据连接执行模块可以包括第二接入条件确定单元和第二通道关闭单元。其中,第二接入条件确定单元用于若接入该接入层的智能终端的数量小于预设的终端阈值,则确定负载信息符合接入条件。第二通道关闭单元用于若接入该接入层的智能终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终端阈值,则关闭接入该接入层的通道。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负载信息可以包括接入层的接入参数;数据连接执行模块可以包括接入频次确定单元、第三接入条件确定单元和限流单元。其中,接入频次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入参数确定当前接入该接入层的接入频次。第三接入条件确定单元用于若接入频次小于接入频次阈值,则确定负载信息符合接入条件。限流单元用于若接入频次大于或等于接入频次阈值,则对智能终端进行限流处理。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负载信息可以包括智能终端的请求记录数据;数据连接执行模块可以包括请求频次确定单元、第四接入条件确定单元和限流单元。其中,请求频次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请求记录数据确定请求频次。第四接入条件确定单元用于若请求频次小于请求频次阈值,则确定负载信息符合接入条件。限流单元用于若请求频次大于或等于请求频次阈值,则对智能终端进行限流处理。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限流单元可以包括地址发送子单元。其中,地址发送子单元用于向智能终端发送预设的地址信息,以使智能终端能够访问地址信息,地址信息包括使智能终端与网络服务系统建立连接失败的地址。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显示或讨论的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请参阅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10、通信模块820、存储器830和总线。处理器810、通信模块820和存储器830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总线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其中:

存储器830,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存储器83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83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除了存放程序之外,存储器830还可以暂存通信模块820需要发送的消息等。存储器830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810用于执行存储器830存放的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实施例的网络服务系统的连接智能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权限的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