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2643发布日期:2021-07-06 18:5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手机的摄像头以光学防抖为主,其原理是采用音圈马达移动镜头或者感光芯片,尽量消除在使用过程中因抖动造成的影像不稳定现象。采用音圈马达进行防抖,主要通过霍尔传感器对磁场的感应进行定位,利用通电线圈在永磁体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矫正位置,达到防抖的目的。

由于音圈马达主要通过磁场感应进行定位,其结构复杂,容易受到外界磁场或自身磁场的干扰。另外,手机上的空间一般都较为狭小,采用音圈马达防抖,其驱动力、防抖行程、角度和防抖轴数均不太理想,防抖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至少解决音圈马达结构复杂、磁场干扰、驱动力、防抖角度、防抖轴数等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外壳;镜头,部分设于外壳内;第一电路板,设于外壳内,并位于镜头的一侧;感光芯片,设于第一电路板上,并位于第一电路板靠近镜头的一侧;第一变形组件,沿第一电路板的周向设置,第一变形组件内设有流体;和/或第二变形组件,设于第一电路板远离感光芯片的一侧,第二变形组件内设有流体;其中,在通电时,第一变形组件通过流体的流动发生变形,驱动第一电路板沿其平面方向运动,带动感光芯片进行防抖,和/或第二变形组件通过流体的流动发生变形,驱动第一电路板倾斜运动,带动感光芯片进行防抖。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主板;如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摄像模组,摄像模组的第二电路板与主板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利用第一变形组件、第二变形组件的形变力来推动第一电路板,带动感光芯片防抖,即第一变形组件或第二变形组件只要通电就可以实现感光芯片防抖的目的,相对于音圈马达防抖而言,不需要设置传动部件等结构,因此这种防抖的结构形式更为简单。另外,第一变形组件和第二变形组件是通过形变产生驱动力,其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过程简单,不需要额外的部件,因此也有利于简化摄像模组的结构,而且通过形变力进行驱动,也不会产生磁场干扰。第一变形组件和第二变形组件通过形变驱动第一电路板带动感光芯片防抖,本身不需要位移,又不需要额外部件,占用空间小,适于在电子设备的狭小空间中设置。另外,通过流体驱动第一变形组件和第二变形组件变形实现防抖,因此防抖行程可以根据变形程度来调节,也就是可以通过电流的大小来调节,从而提升防抖行程的多样性。另外,第一变形组件、第二变形组件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其形状、数量不受限制,相对于音圈马达而言,位置、尺寸和数量的设置也更为灵活,因此可以在感光芯片、第一电路板的不同位置设置不同数量、不同形状的第一变形组件、第二变形组件,从而实现更多的防抖角度,增加防抖轴数,从而提升防抖效果。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防抖过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立体分解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变形块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变形块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变形块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防抖过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感光电路板底部的变形块的变形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防抖过程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附图标记:

10摄像模组,100第一电路板,102感光芯片,110变形块,112第一侧壁,114第二侧壁,116第三侧壁,118电致伸缩杆,1180正极,1182负极,120第一走线,122第二走线,130镜头,140第一支架,142第二支架,150底座,152正极焊点,154负极焊点,160第二电路板,162驱动电路,164第一弹性件,166第二弹性件,168滤光件,170滤光座,172第三支架,174外壳,180流体,20电子设备,200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1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如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10。摄像模组10包括外壳174、镜头130、第一电路板100、感光芯片102、第一变形组件和第二变形组件。

具体地,镜头130部分地部分设于外壳174内。第一电路板100同样设于外壳174内,并位于镜头130的一侧。感光芯片102,设于第一电路板100上靠近镜头130的一侧。

第一变形组件内设有流体180。第一变形组件沿第一电路板100的周向设置。第二变形组件内同样设有流体180。第二变形组件设于第一电路板100远离感光芯片102的一侧。在通电时,第一变形组件通过流体180的流动发生变形,驱动第一电路板100沿其平面方向运动,或者说沿第一电路板100的板面方向运动,带动感光芯片102进行防抖。同样,第二变形组件通过流体180的流动发生变形,驱动第一电路板100倾斜运动,带动感光芯片102进行防抖。第一电路板100倾斜运动,是指第一电路板100相对于镜头130的光轴而言倾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模组10,通过第一变形组件、第二变形组件的形变力来推动第一电路板100,带动感光芯片102防抖,即第一变形组件或第二变形组件只要通电就可以实现感光芯片102防抖的目的,相对于音圈马达防抖而言,不需要设置传动部件等结构,因此这种变形块110防抖的结构形式更为简单。另外,第一变形组件和第二变形组件是通过形变产生驱动力,其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过程简单,不需要额外的部件,因此也有利于简化摄像模组10的结构,而且通过形变力进行驱动,也不会产生磁场干扰。第一变形组件和第二变形组件通过形变驱动第一电路板100带动感光芯片102防抖,本身不需要位移,又不需要额外部件,占用空间小,适于在电子设备20的狭小空间中设置。另外,通过流体180驱动第一变形组件和第二变形组件变形实现防抖,因此防抖行程可以根据变形程度来调节,也就是可以通过电流的大小来调节,从而提升防抖行程的多样性。另外,第一变形组件、第二变形组件可大可小,其形状、数量不受限制,相对于音圈马达而言,位置、尺寸和数量的设置也更为灵活,因此可以在感光芯片102、第一电路板100的不同位置设置不同数量、不同形状的第一变形组件、第二变形组件,从而实现更多的防抖角度,增加防抖轴数,从而提升防抖效果。

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中,仅有第一变形组件。另一些实施例中,仅有第二变形组件。

进一步地,第一变形组件包括多个变形块110。同样地,第二变形组件也包括多个变形块110。第一变形组件中的变形块110和第二变形组件中的变形块110的数量、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内部结构相同。多个变形块110用于驱动第一电路板100,以实现防抖。

具体而言,变形块110包括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4和多个第三侧壁116。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4相对设置,多个第三侧壁116设于第一侧壁112和第二侧壁114之间,并与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4合围出变形块110。每个第一侧壁112位于第二侧壁114和第一电路板100之间。第一侧壁112为弹性壁。第二侧壁114中空设置,并填充有流体180。第二侧壁114内还设有多个电致伸缩杆118。在通电时,多个电致伸缩杆118发生形变,向靠近第一侧壁112的方向弯曲,带动第二侧壁114向第一侧壁112方向起拱,从而挤压流体180,驱动第一侧壁112相应地起拱,从而推动第一电路板100移动,实现防抖。在反向通电时,多个电致伸缩杆118向远离第一侧壁112的方向弯曲,带动第二侧壁114反向起拱,或者说是反向弯曲,使第二侧壁114吸引流体180,从而驱动第一侧壁112也反向弯曲,避让第一电路板100,实现第一电路板100的防抖或者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侧壁116为刚性壁。在电致伸缩杆118通电变形弯曲,推动液体时,由于第三侧壁116为刚性壁,则液体只能驱动第一侧壁112变形,而无法驱动第三侧壁116变形。这样有利于将形变全部转移到第一侧壁112上,为第一电路板100提供最大的防抖驱动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侧壁116也可以是柔性壁,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地提升变形块110的形状、位置设计的灵活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模组10,通过利用变形块110的形变力来推动第一电路板100,带动感光芯片102防抖,这样,每个变形块110都可以通过变形来驱动第一电路板100,多个变形块110组合成第一变形组件或第二变形组件,则可以在不同的角度驱动第一电路板100产生不同方向的运动,从而实现多轴多角度的防抖。另外,变形块110可大可小,其形状不受限制,相对于音圈马达而言,位置、尺寸和数量的设置也更为灵活,因此可以在第一电路板100的不同位置设置不同数量、不同形状的变形块110,从而实现更多的防抖角度,增加防抖轴数,从而提升防抖效果。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变形块110内填充了流体180,在驱动第一电路板100移动以进行防抖时,变形块110的第一侧壁112,也就是弹性壁和第一电路板100接触,由于流体180的流动性,以及弹性壁的弹性,在驱动第一电路板100移动以防抖的同时,还不会有刚性力作用在第一电路板100上,从而有利于保护第一电路板100。在流体180为液体时,又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使得因为形变产生的驱动力较大。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4和第三侧壁116,三者合围出变形块110,便于容纳流体180,避免流体180泄漏而引起电子设备20故障。第一侧壁112设置为弹性壁,便于在随流体180的推动而变形,从而推动第一电路板100。第二侧壁114设置为中空结构,便于容纳电致伸缩杆118,从而可以阻隔电致伸缩杆118和流体180接触,避免发生漏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中空设置的第二侧壁114容纳多个电致伸缩杆118,可以使多个电致伸缩杆118的形变力转移到第二侧壁114上,从而以面推动流体180,而不是以杆推动流体180,而且变形块110密封,因此能够将形变力通过流体180转移到第一侧壁112上,最终实现推动第一电路板100的目的。

需要指出,电致伸缩指的是有些多晶材料如锆钛酸铅陶瓷等,存在着自发形成的分子集团即所谓电畴,它具有一定的极化,并且沿极化方向的长度往往与其他方向的不同。当有外加电场作用时,这种电畴就会发生转动,使其极化方向尽量转到与外电场方向一致,因此这种材料沿外电场方向的长度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电致伸缩效应。由上可知,电致伸缩,是沿着外电场方向的长度会发生变化,不是指材料本身的长度方向。而电致伸缩杆118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通电时,使电致伸缩杆118在外电场方向的长度发生变化,而不是电致伸缩杆118本身的长度方向上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多个电致伸缩杆118能够向靠近第一侧壁112的方向弯曲,或者向远离第一侧壁112的方向弯曲。

如图3所示,在第一变形组件中,变形块110可以是长方体性的外形。第一电路板100的周向的每一侧设有一个长方体形的变形块110。四个变形块110合围在第一电路板100四周。这样安装方便,结构简单,第一电路板100可以向四个方向运动。当然,第一变形组件内的变形块110也可以是正方体形或其它形状。例如在第一电路板100的周向一侧间隔设置多个正方体形的变形块110,这样可以为第一电路板110提供更多的运动方向,或者还可以通过多个变形块110的配合,实现旋转,从而实现更多角度的防抖。

具体地,对于第一变形组件而言,变形块110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00的周向上,或者说在镜头130的径向上。在周向上设置变形块110,可以驱动第一电路板100发生左右方向上的平移,或者前后方向上的平移。由于变形块110都是第一侧壁112设置在第二侧壁114和第一电路板100之间,因此,电致伸缩杆118都设置在外侧。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00的两侧,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变形块110。相对设置的变形块110,有利于使第一电路板100能够在两个方向上进行防抖。例如左右相对的变形块110,使第一电路板100能够在左右方向上都可以平移防抖。前后相对的变形块110,使第一电路板100能够在前后两个方向上都可以平移。平移之后,又可以通过对侧的变形块110推动第一电路板100复位。

需要注意,当相对的两侧都设有变形块110时,两侧的变形块110的通电方向不同。如图7所示,左侧的变形块110的第一侧壁112设置于其右侧,而右侧的变形块110的第一侧壁112则设置于其左侧,这样可以保证始终是第一侧壁112推动第一电路板100。当需要第一电路板100右平移时,左侧的变形块110的电致伸缩杆118通电,使其第一侧壁112向右侧起拱,推动第一电路板100向右平移;同时,右侧的变形块110的电致伸缩杆118通反向电,使其第一侧壁112向右侧凹陷,避让向右平移的第一电路板100。

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变形块110均匀地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00的周向上,并将第一电路板100围设在内。

更进一步地,在第一电路板100的同一侧设置有多个变形块110时,通过对多个变形块110的通电方向的控制,可以使得第一电路板100发生一定旋转,从而实现旋转防抖。

第二变形组件中,变形块110则为正方体形,第二变形组件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00远离感光芯片102的一侧,也就是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00的底部,可以推动第一电路板100向镜头130方向移动。进一步地,第二变形组件包括多个变形块110,一方面可以提升驱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多个变形块110各自独立地控制,有利于使第一电路板100发生倾斜,或者说摇摆,从而实现第一电路板100的倾斜防抖。例如,如图7所示,控制左侧的变形块110中电致伸缩杆118通电,使左侧的变形块110向靠近镜头130的方向起拱,而给右侧的变形块110中的电致伸缩杆118同反向电,使右侧的变形块110的方向和左侧相反,也就是右侧的变形块110向远离镜头130的方向凹陷,从而使得第一电路板100发生左高右低的倾斜防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变形组件中的多个变形块110成单排分散设置,则可以实现单方向的倾斜防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变形块110阵列状分散设置,例如设置为一个矩阵。通过对不同位置的变形块110中的电致伸缩杆118通入不同方向的电流,则可以使其发生不同方向的变形,从而可以任意地调节第一电路板100的倾斜方向、倾斜角度,从而增加了第一电路板100的防抖角度和防抖轴数,提升防抖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变形组件内的分散设置的多个变形块110与第一电路板100间隔设置,以便于为第一电路板100提供防抖移动的空间和变形块110的变形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00仅仅底部设置有多个变形块110。

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00仅仅周向上设有多个变形块110。

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00底部和周向上,各自设有多个变形块110。

可以理解,要对多个变形块110进行各自的单独控制,就需要通入不同方向的电流,这就需要在摄像模组10上设置驱动电路162。

具体而言,摄像模组10还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150和第二电路板160。摄像模组10还包括支架组件,支架组件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00和底座150之间,或者说支架组件设于第一电路板100远离镜头130的一侧。底座150用于支撑支架组件。支架组件用于支撑多个变形块110。驱动电路162设置在底座150上。驱动电路162和多个变形块110相连,驱动电路162通过对电流方向的控制,控制各个变形块110的变形情况。

可以理解,每个电致伸缩杆118的两端分别设有正极1180和负极1182。或者说,每个电致伸缩杆118的一端设有正极1180,另一端设有负极1182。每个变形块110还包括第一走线120和第二走线122。其中,第一走线120连接多个电致伸缩杆118的正极1180。第二走线122连接多个电致伸缩杆118的负极1182。第一走线120和第二走线122均用于通电。通过控制第一走线120和第二走线122中的电流方向,就可以控制每个变形块110中的电致伸缩杆118的变形方向。这样的结构简单,只要通电即可发生变形。

更具体地,驱动电路162和第一走线120连接。驱动电路162用于周期性供电,以控制变形块110的变形情况。

可以理解,驱动电路162可以有多个接口,从而可以通过多个接口连接多个不同变形体的第一走线120,并通过控制每个接口电流方向、通电与否来单独控制每个与其连接的不同变形体的形变方向。形变的大小,通过电流控制,而且其行程也可以通过电流大小来控制,不需要利用磁场定位,有利于减少或避免磁场干扰,提升了电子设备20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驱动电路16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驱动电路162中,可以每个驱动电路162各自控制一个或者多个变形块110。

第二电路板160与底座150连接,底座150和驱动电路162连接。第二电路板160用于连接电子设备20的主板200,以便于通过第二电路板160将主板200的控制信号传递给驱动电路162,从而控制各个变形块110的变形情况。也就是说,第一走线120和第二走线122通过底座150、驱动电路162与第二电路板160相连。

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50上设有正极焊点152和负极焊点154,第一走线120还与正极焊点152连接,第二走线122与负极焊点154连接,从而还实现了第一走线120、第二走线122和底座150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140和第二支架142。其中,第一支架140用于支撑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00周向上的变形块110,也就是支撑第一变形组件。第二支架142用于支撑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00远离镜头130一侧的变形块110,即对第二变形组件进行支撑。通过支架组件的设置,便于变形块110和第一电路板100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从而既能有利于变形块110具有一定的变形空间,又便于第一电路板100进行一定的移动。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摄像模组10还包括多个第一弹性件164。第一弹性件16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路板100和底座150连接。这样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164对第一电路板100进行支撑。同时,由于第一弹性件164具有弹性,因此在第一电路板100发生抖动进行防抖操作后,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164辅助其复位,提升复位效率。

多个第一弹性件164的设置,有利于均衡第一电路板100的受力。可以理解,多个第一弹性件164分散设置,以便于进一步地提升第一电路板100受力的均匀性。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64为电导体,这样可以时底座150和第一电路板100实现电连接,也就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164传递电信号。这样第一弹性件164同时实现了支撑和电连接两项功能,既能节省部件和材料,又可以节省空间,简化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10还包括滤光件168和滤光座170。滤光件168设于镜头130和第一电路板100之间,以便于过滤光线,提升第一电路板100的成像效果。滤光件168设置在滤光座170上。

进一步地,滤光座170上还连接有第二弹性件166。第二弹性件166的另一端与第一电路板100连接,以便于更进一步地支撑第一电路板100。

一些摄像模组10还包括第三支架172。第三支架172用于固定镜头130。第三支架172设于滤光座170远离第一电路板100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感光芯片102设于第一电路板100上,并与第一电路板100相连。

如图11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0。电子设备20包括主板200和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的摄像模组10。摄像模组10的第二电路板160与主板200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通过采用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摄像模组10,从而具有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摄像模组10的第二电路板160和主板200电连接,便于接收主板200的控制信号对各个变形块110的变形进行控制。

电子设备20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无人机、云台摄像机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其摄像模组10的防抖结构,重点解决音圈马达防抖的结构复杂、易受外界磁场干扰、行程范围窄的问题。其主要改进点是在第一电路板100的四周设置有变形块110,变形块110内填充有液体。变形块110变形时能够带动第一电路板100偏移,实现xy位移防抖功能。其中,x方向可以是左右方向;y方向可以是前后方向。同时在第一电路板10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微小的变形块110,通过驱动芯片控制单独形变,实现不同程度的摇摆防抖。同时,第一电路板100的四周的变形块110也可由多个微小变形块110组成,从而实现旋转防抖功能。此结构可以实现五轴防抖功能。

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现摄像模组10的第一电路板100的防抖结构,在第一电路板100四周及底部设置多个有变形块110。变形块110包括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4、第三侧壁116和内部液体。其中,第一侧壁112为弹性壁。第二侧壁114为中空的变形片。第三侧壁116为刚性壁。驱动电路162向第二侧壁114通电控制形变,推动内部液体流动,挤压第一侧壁112,使得第一侧壁112突起或者凹陷,从而带动第一电路板100发生偏移,实现防抖功能。驱动电路162停止供电或者加载反向电压时,第二侧壁114恢复形变,从而变形块110恢复到初始状态,带动第一电路板100回到原始位置。通过此结构能实现多轴防抖。

具体地,摄像模组10包括:

第二电路板160,与手机的主板200连接,传输图像和控制信号。

镜头130,将外界光线汇聚到感光芯片102上。

摄像头外壳,保护摄像头内部元件,起到支撑作用。

感光芯片102和第一电路板100,镜头130汇聚的光线通过第一电路板100转化成电信号,然后通过第二电路板160传输到手机主板200进行进一步处理。

底座150,承载摄像头元器件,其内部有走线,与第二电路板160相连,传输信号。其上设有第一支架140和多个变形块110。

第一支架140,承载第一电路板100周向上的变形块110,具有一定高度,便于在其内部放置第一电路板100底部的变形块110。

第一电路板100周向上的变形块110,呈长方体形,数量为四个。每个变形块110均有底变形片,也就是第二侧壁114。内部液体和第一侧壁112、第三侧壁116。其中,第二侧壁114为嵌有电致伸缩杆118的柔性包膜。通电时,电致伸缩杆118发生变形,第二侧壁114突出于表面,挤压内部液体,内部液体进而挤压第一侧壁112,使得变形块110突起,从而对第一电路板100施加一个与变形方向相同的作用力,使得第一电路板100发生偏移。控制电压或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第一电路板100偏移的程度。停止通电时,变形回复。液态变形块110的变形方向均朝着第一电路板100。

滤光座170,承载红外滤光件168,起到滤光作用。

第三支架172,固定镜头130。

感光芯片102,对镜头130汇聚的光线感光。

第一电路板100,与感光芯片102固定连接,传递信号。

第一弹性件164,与底座150固定连接,设置在四个角落,支撑第一电路板100,处于平衡状态,对第一电路板100起到固定、支撑、限位与回复的作用。变形完成后能够使第一电路板100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一弹性件164由导电材料构成,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164传递电信号。

设于第一电路板100底部的变形块110,其组成与设于第一电路板100周向上的变形块110相同,其变形方向朝上,也就是朝向第一电路板100。可实现电路板在z轴方向,也即是上下方向,或者说是镜头130的轴向的偏移。在底座150上设置有多个液体变形块110,可实现不同位置的z轴变化。

第二支架142,固定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00底部的变形块110,使得底部的变形块110与第一电路板100和摄像头底座150之间都留有一定距离,方便变形。

更具体地,一种实现摄像模组10第一电路板100防抖的结构,变形块110包括第二侧壁114、内部液体、第三侧壁116和第一侧壁112构成。其中,第二侧壁114中嵌入电致伸缩杆118,通电时能够产生形变,提供变形能力。第一电路板100周向上的变形块110的内部示意如图4和图5所示,此处以单个变形块110为例。内部变形原理图示意如图6所示,以正视图与侧视图说明变形情况。

部分部件说明如下:

驱动电路162,控制单个变形块110的变形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周期性供电。

第一走线120,起到导通作用,第一走线120与驱动电路162连接,可控制通电情况。第一走线120最终连入到底座150的焊点处。第一走线120和第二走线122可根据运动情况相应设置。

第二走线122,起到导通作用,第二走线122相互连接。第二走线122最终连入到底座150的焊点处。第一走线120和第二走线122可根据运动情况相应设置。

电致伸缩杆118的正极1180,与第一走线120连接,第一走线120在第二侧壁114内与各电致伸缩杆118的正极1180连接。

电致伸缩杆118,提供第二侧壁114的变形,设置在第二侧壁114的中间。在通电时能够发生变形,通正向电时,电致伸缩杆118朝同一方向发生形变,通反向电时,电致伸缩杆118朝反方向发生形变。断电时,电致伸缩杆118也将回复到初始位置。

电致伸缩杆118的负极1182,与第二走线122连接,在第二侧壁114内与各电致伸缩杆118的正极1180连接。

内部液体,也就是流体180,密封在变形块110内部,可以是非腐蚀性、无毒性液体,其体积固定,充满整个变形块110,起到填充的作用。

第二侧壁114,柔性包膜构成,其内部嵌入电致伸缩杆118,电致伸缩杆118可以变形,挤压内部液体,进而使得顶部覆膜,也就是第一侧壁112突起。

第一侧壁112,柔性材料,具有一定弹性,能够变形,可向上凸起或向下凹陷。

第三侧壁116,为刚性壁,变形块110四周由一定厚度的刚性的第三侧壁116构成,其材料可以采用玻璃、塑胶等,无法变形,从而使得电致伸缩杆118的变形只能引起第一侧壁112的变形。第三侧壁116所用材料不与液体反应。

注: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4、第三侧壁116和内部液体共同构成变形块110,密封处理,其四周的第三侧壁116为刚性薄壁,无法变形。通电时,第二侧壁114产生变形,挤压内部液体,从而使第一侧壁112突起。变形块110反向变形时,密闭空间会吸引内部液体,从而使第一侧壁112凹陷。

摄像模组10的防抖结构,其xy位移防抖原理如下,防抖示意图如图5(仅表现防抖示意图,去掉部分元器件)所示:

(1)系统给出抖动补偿的信号,一变形块110的驱动电路162通过控制正/反向电流,驱动第二侧壁114内的电致伸缩杆118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其形变通过电流大小控制;

(2)第二侧壁114突起,挤压内部液体,使得第一侧壁112突起,推动第一电路板100发生一定的偏移。四周的第三侧壁116为刚性薄膜壁,无法变形。

(3)与此同时,相对侧的变形块110的驱动电路162通过控制反/正向电流,驱动底第二侧壁114内的电致伸缩杆118发生反向的变形。第二侧壁114反向变形,大气压力会挤压内部液体,使得第一侧壁112凹陷,从而给第一电路板100留出偏移空间。

(4)通过两个变形块110的配合,实现芯片的位移防抖。

一种实现摄像模组10第一电路板100的防抖结构,其第一电路板100的底部的变形块110设置与周向上的变形块110类似,而变形方向不同,如图8所示。通电时,底部的变形片将向上变形,使得第一侧壁112突起,从而使得第一电路板100在z轴上翘起,实现摇摆防抖。

一种实现摄像模组10第一电路板100的防抖结构,其第一电路板100底部的变形块110可通过驱动电路162控制,从而实现不同程度的摇摆防抖。底部的变形块110的排布与走线的连接图可如图10所示。

需要指出,驱动电路162,通过控制电流大小,单独控制变形块110,实现不同程度的摇摆防抖。正极焊点152,变形块110的第一走线120,均可通过此焊点连接,起到导通作用。负极焊点154,变形块110的第二走线122,均可通过此焊点连接,起到导通作用。

一种实现摄像模组10的感光芯片102的防抖结构,其z位移防抖原理类似。例如,一侧的变形块110朝上突起,另一侧的变形块110朝下凹陷,相互配合实现防抖。其防抖示意图如图9所示:

一种实现摄像模组10的感光芯片102的防抖结构,其第一电路板100周向上的变形块110,也可由多个微小变形块110组成,与第二侧壁114的排布方式相同,仍然可通过驱动电路162控制,实现特定程度的变形,从而实现旋转防抖效果。

一种实现摄像模组10的感光芯片102的防抖结构,其第一弹性件164也可放置在其他位置,能够支撑第一电路板100,同时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偏移过度。并且在变形完成后,能够快速回复到初始位置。

本具体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利于摄像模组10的减重。

2防抖范围大,利于提升摄像品质。

3可实现多轴防抖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其他构成例如镜片、电池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