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

文档序号:26671387发布日期:2021-09-17 22:5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

1.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可靠性的多维复 杂网络自治愈系统。


背景技术:

2.网络自治愈作为移动通信领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能够自主检测 网络中的突发故障,减少维护成本,通过一系列调整措施消除该故障 带来的影响,从而维持网络提供的各项功能,它的性能好坏与服务质 量及终端用户体验息息相关。现阶段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自治愈技术的 研究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由于自治愈系统需要知道其它网络 节点的信息,因此相关判决模块首先需要收集所有临近网络节点的信 息,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时延。其次,随着异构网络节点的不断加 入,现有的自治愈系统没有自动进化能力,存在着可行性差等问题, 设计一个高效可行的网络自治愈系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由于多维通 信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如网络条件、终端状态以及用户偏好等,每一 个因素都对网络切换起着重要影响,因此,自治愈判决需要综合考虑 众多因素。
3.网络自治愈往往涉及到网络切换技术,网络切换是移动通信系统 中的关键技术,在通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终端节点通过异构 网络覆盖重叠区时,性能良好的网络切换方案能够保障通信业务的可 靠性、实时性和连续性。如果切换失败,将会导致通信中断现象,对 用户体验造成不利影响;切换频繁,假设单一网络覆盖半径为3km, 重叠区长度为1.2km,对于某些高速终端节点而言,平均每48s就需 要切换,在重叠区驻留的时间仅为12s,而对于中低速节点,驻留时 间较长,因此所以要优化自治愈流程中的切换方案及流程,设计符合 各类移动节点的快速切换方案;接受群切换,在同时处理多个设备的 切换请求时,产生大量的信令交互,从而容易引起“信令风暴”,带 来巨大的系统开销;qos保证,移动通信系统中,各种移动业务的 qos由于频繁切换而降低,例如,语音通信的分组时延应小于100ms, 而切换时间通常需要150ms。如果通信在切换期间中断,则无法满足 语音通信的qos要求。
4.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管理指的是终端正在进行的呼叫或者会 话从一个物理信道转移到另一个物理信道的过程。切换管理主要分三 步。第一步是切换发起。当终端节点发生移动或网络条件发生了变化, 无线信号强度的下降通常是切换发生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还需要 考虑网络的载均衡、qos等因素,切换可以由终端、网络发起。第二 步是建立新的连接。在终端控制的切换中,是由移动终端来发现新的 资源,在网络允许的条件下建立新的连接。第三步是数据流控制。在 这个阶段,根据协定的服务质量保证,数据从旧的连接通道转移到新 的连接通道。
5.随着终端设备数量的增长,为满足某些高速、高海拔终端节点的 通信需求,考虑将现有的天基、空基网络作为地基网络的补充。基于 目前复杂的通信网络,现有的方法存在网络节点间平滑切换难度大、 切换频繁、切换时延长、管理困难、网络质量差等问题,无法保证通 信系统服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 网络自治愈系统。
7.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包括:终 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在小区的网络状态信息;网络端检测模块, 用于接收终端检测模块发送的网络异常结果,并再次确定终端所在小 区的中断情况;网络切换预测模块,用于将终端业务所需通信时长划 分为多个时隙,根据终端在每个时隙内的运动速度和方向,确定每个 时隙中网络节点对终端的覆盖状态,根据覆盖状态确认是否会出现由 于节点覆盖范围有限造成的网络切换;网络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接收 到的网络端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进行网络补偿;网络切换模块,用 于根据网络端检测模块的异常检测结果,或者网络切换预测模块的预 测结果,进行网络预切换准备,在收到网络补偿模块的补偿无效结果 后,或者满足预设切换条件时,进行网络切换。
8.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 所述终端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周期性检测链路质量指标值,且检测到 链路质量指标值小于预设阈值后,向网络端检测模块发送异常检测结 果,同时启动终端自检测,用于排除自身故障。
9.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 所述网络端检测模块,具体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异常结果;根 据预设条件判断所述终端是否为网络中断,若为网络中断,则触发网 络补偿模块进行网络补偿,同时触发网络切换模块进行网络预切换准 备。
10.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 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终端在每个时隙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以及各覆盖节点的分布,建立时间演进图;确定待切换时隙的网络节 点和连接弧,根据不同连接弧的预设权重,基于最小路径法获得切换 路径的预测结果;对于每次切换,以最大化累积信道质量为目标,确 定切换时间,作为所述预设切换条件;其中,所述连接弧为终端路径 在两节点覆盖重叠区域的部分。
11.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 所述网络补偿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到网络端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后, 根据终端周围网络节点的状态,调整网络配置参数,以补偿终端所属 小区中断带来的影响。
12.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 所述网络补偿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各网络节点的位置,筛选出当前 节点周围临近而非重覆盖的网络节点集合;根据集合中节点反馈回的 信道质量指示,选择最优节点,调整网络配置参数,接入移动终端。
13.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 所述网络切换预测模块,根据高斯

马尔可夫模型,确定终端在每个 时隙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14.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 所述网络端检测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本小区邻近的多个用户,提取用 户对本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若用户对应被检测小区的rsrp存储值 小于预设阈值时,将中断计数增加1,否则将非中断计数增加1;根 据中断计数和非中断计数确定中断用户的比例,若中断用户比例大于 预设阈值,则判定该网络发生中断。
15.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 所述时间演进
图中弧上的权重,根据卫星节点仰角大小或多模网络节 点的距离远近、覆盖时长、节点负载大小以及资源开销大小确定。
16.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 所述网络切换模块还用于,在切换之前与将要切换的网络节点进行握 手,以预留信道资源。
17.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通过时隙内 终端接入节点的覆盖时长与时隙时进行比较,预测网络节点发生中断 的可能性,及时触发网络预切换,可提前与预测切换的节点进行握手, 实现资源预留,有效保证了终端用户通信的连续性。另一方面,采用 了双端检测,以及网络补偿与切换准备并行的方案,保证了通信的连 续性,大大减小网络恢复时延。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的附图。
19.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的应 用场景图;
20.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的结 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时间演进图的切换预测流程图;
22.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的流 程示意图;
23.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的信 令图;
24.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时间演进图的预切换流程示意图;
25.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网络节点分布图;
26.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时隙内时间演进图;
27.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第i时隙内具体切换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 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下面结合图1

图9描述本发明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 愈系统。本发明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可应用于空天地融合网络 中。如图1所示,基于空天地网络节点分布图,为减小复杂网络的各 异构网元之间的复杂交换信息和协调成本,该实施方式可基于一种基 于sdn的集中式空天地融合网络架构而实现,sdn作为一种新型的、 实现控制面与数据面相分离的网络技术,该架构通过利用sdn技术 部署区域内控制器和中心控制器,利用链路发现协议获取全局的网络 节点状态并存放至网络信息数据库中,通过南、北向开放型接口将应 用层的请求转化到网络设备,以集中的方式进行数据流管理,在逻辑 集中控制器上实现转发节点的控制逻辑,从根本上提高了资源管理和 调度能力。
30.总的来说,通过将sdn技术应用于空天地异构网络,根据各区 域网络分布的差异
性,实现地基网络的补充,保障了数据的可靠传输。
31.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的结 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 系统,包括:终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在小区的网络状态信息;网 络端检测模块,用于接收终端检测模块发送的网络异常结果,并再次 确定终端所在小区的中断情况;网络切换预测模块,用于将终端业务 所需通信时长划分为多个时隙,根据终端在每个时隙内的运动速度和 方向,确定每个时隙中网络节点对终端的覆盖状态,根据覆盖状态确 认是否会出现由于节点覆盖范围有限造成的网络切换;网络补偿模块, 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网络端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进行网络补偿;网络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网络端检测模块的异常检测结果,或者网络切换 预测模块的预测结果,进行网络预切换准备,在收到网络补偿模块的 补偿无效结果后,或满足预设切换条件时,进行网络切换。
32.一方面,网络切换预测模块设置在网络端,针对空天地多维复杂 网络系统中某个终端节点,对终端移动速度和方向进行预测,得到第 i个时隙终端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其中,网络切换模块,包括网络预 切换子模块和网络切换子模块。网络预切换子模块,进行切换准备, 如和其它节点进行握手,预留信道资源。
33.根据终端速度,设终端所需通信时长为t,区域分布有n个异构 网络节点其中卫星节点集合为s,地面基站节点集 合为bs,第k个网络节点对应的最大覆盖时长为τ
k
=(τs
k
,τe
k
),其中p
k
表 示发射功率,l
k
表示负载状态,c
k
表示切换开销,根据终端运行方向 和运行速度,考虑将终端通信时间t分为m个时隙,每个时隙时长为δt, 时隙内终端运行方向和运行速度固定不变,在第i个时隙中,设终端 的速度为v
i
,其运动方向为θ
i
,终端接收卫星信号对应仰角的阈值为 即若终端对卫星仰角小于该值,接收不到该信号。终端可连接k
i
个异构网络节点,包括地面节点与卫星节点,定义可连接的节点集合 为
34.通过查找星历信息以及地面基站位置覆盖信息,获得第i时隙的 各覆盖节点以及各节点的覆盖时长,即覆盖状态。可以此建立时间演 进图,表示终端在不同时间所覆盖的网络节点。其中的网络节点,可 以是卫星节点、临近空间节点和基站节点等。
35.若终端当前接入节点的覆盖时长小于时隙时长δt,则表明预测结 果为当前时隙内会出现切换,启动网络预切换流程;若终端当前接入 节点的覆盖时长大于时隙时长δt,则表明当前时隙内未出现切换,继 续监测,周期性更新时隙图,如图3所示。
36.可通过区域控制节点周期性更新当前时隙的时间演进图,从覆盖 时长的角度判定该时隙是否会发生切换,若预测结果表明不发生切换, 则保持当前网络连接,继续检测更新,若预测结果表明发生切换,则 触发网络切换模块中的网络预切换子模块。预设切换条件,可以根据 用户业务的qos需求设置,如满足切换延迟最小的时间或位置时进 行切换。作为可选的一种较优方案,可以最大化累积信道质量为目标, 确定最佳切换时间进行切换,下述实施例会具体说明。
37.另一方面,设置在终端节点的终端检测模块,通过周期性监测当 前通信链路的状态,获取相关信息,根据预设的阈值判定算法链路是 否出现故障,若出现故障,则启动网络端检测模块检测和终端节点自 检测,若未出现故障,则持续监测。其中,网络信息数据库是
如sdn 技术部署各网络节点的相互协作,统一维护的数据库,并非实现本申 请技术方案的必需内容。
38.网络端检测模块,根据接入该终端节点的用户信息获取到该节点 中用户正常通信的信息,根据预设的阈值从网络端判定链路是否出现 故障,若出现故障,首先进行网络节点自检,自动判定是否可通过更 换网络节点的板卡或清除堆积数据来实现恢复,若可恢复,则自动进 行恢复,若不可恢复,则启动网络切换模块进行网络预切换,以及网 络补偿模块进行网络补偿;若判定未出现故障,则等待终端的修复。
39.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通过时隙 内终端接入节点的覆盖时长与时隙时进行比较,预测网络节点发生中 断的可能性,及时触发网络预切换,可提前与预测切换的节点进行握 手,实现资源预留,有效保证了终端用户通信的连续性。另一方面, 采用了双端检测,以及网络补偿与切换准备并行的方案,保证了通信 的连续性,大大减小网络恢复时延。
4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周期性检测链路 质量指标值,且检测到链路质量指标值小于预设阈值后,向网络端检 测模块发送异常检测结果,同时启动终端自检测,用于排除自身故障。
41.检测链路质量指标值的一种实施方式如下:
42.将某一时刻的可靠传输概率定义为该时刻的信噪比大于阈值κ 的概率,由于终端的运动轨迹可预测,因此,设t0时刻,终端处于两 个网络节点υ
p
、υ
q
重覆盖区,即τs
q
≤t0≤τe
p
,依据全网卫星分布图,选 择距离t0时刻终端位置周围前近的用户,从网络信息数据库中提取 出其连接到υ
p
、υ
q
的通信链路的信噪比sinr,将前近的用户的sinr 作为终端t0时刻连入υ
p
或υ
q
的链路信噪比sinr的预测值,即 43.终端在行进过程中,对当前连接网络的链路通信质量进行周期性 实时监测,包含接收信号强度的绝对值(rsrp)i
rsrp
(t),在参考信号 信道上测量的信噪比(rs

sinr)i
rs

sinr
(t)以及终端与当前连接的网 络节点端到端通信时延信息i
delay
(t),基于通信业务的特性,对上述通 信指标的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的权重,分别表示为α
rsrp
,α
rs

sinr
,α
delay
, 计算当前时刻通信质量的参考值 r(t)=i
rsrp
(t)α
rsrp
+i
rs

sinr
(t)α
rs

sinr
+i
delay
(t)α
delay
,设定终端判定阈值r
min
, 当r(t)<r
min
时,则认为网络质量差,发生中断,停止相关参数的上传, 区域控制端设置有定时器,当终端未能及时上传相关信息至网络信息 数据库,则触发网络端中断监测和终端设备自检,当r(t)≥r
min
时,则 表示当前无异常,持续上报通信质量相关指标信息,包含用户终端与 所有相邻小区的信息,同时对相关指标信息进行持续监测。
4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端检测模块,具体用于:接收终端发 送的网络异常结果;根据预设条件判断所述终端是否为网络中断,若 为网络中断,则触发网络补偿模块进行网络补偿,同时触发网络切换 模块进行网络预切换准备。
45.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的流 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采用双端检测、网络预测、边补偿边切换的 流程,通过自动检测、参数调整与优化来快速诊断并修复网络故障、 提升网络性能。本发明将自治愈技术总流程分为时间触发与事件触发 两个部分。时间触发部分主要是检测部分与预测部分组成:终端检测 部分是由终
端周期性检测链路状态并上报测量报告,通过分析测量结 果判定网络故障与否,从而触发终端设备自检与网络端检测,网络端 检测基于所有测量报告进一步确定网络是否出现不可修复的问题,从 而触发网络补偿、激活网络预切换步骤;此外,网络端周期性根据终 端速度与网络节点分布状态建立时间演进图,预测当前周期内是否需 要进行网络切换从而触发网络预切换。事件触发部分主要是网络补偿 部分、网络预切换部分以及网络切换部分:网络补偿部分是由网络检 测部分触发,通过调整周围网络节点的参数,尽量补偿网络故障产生 的影响;网络预切换可由网络检测部分或网络切换预测部分触发,更 新时间演进图,获取最佳切换节点,提前预留切换节点的信道资源, 等待切换;网络切换部分由网络补偿部分触发,当补偿效果不佳时, 启动网络切换。
46.检测部分包含由时间周期性触发的终端自检测,一旦检测出异常 或中断,则终端上报告警信息,触发网络端检测,可参见图5,对应 信令如下:
47.[步骤1.1]终端检测模块对当前通信链路进行周期性监控,并通过 阈值判断其是否达到网络端检测的触发条件,若达到网络端检测的触 发条件,同时触发步骤2.2、2.3,若未达到网络端检测的触发条件, 则启动步骤2.1。
[0048]
[步骤2.1]若未达到网络端检测的触发条件,则终端上传测量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服务节点以及相邻节点的通信指标测量信息。
[0049]
[步骤2.2]若达到网络端检测的触发条件,则触发终端设备故障 自检测。
[0050]
[步骤2.3]若达到网络端检测的触发条件,同时触发区域控制节点 进行网络端中断检测,通过内置算法判断是否出现网络中断,若判定 结果表明出现网络中断,通过步骤3.1向源节点发送网络节点自检查 命令,启动步骤4.1,若判定结果表明未出现中断,则返回步骤1.1。
[0051]
[步骤3.1]由区域控制节点向源节点下发网络自检命令,触发步 骤4.1,进行源节点设备的自检查。
[0052]
[步骤4.1]源节点进行通信设备自检查,判断是否可以通过切换设 备或清除缓存数据进行直接恢复,若不能直接恢复,则触发步骤5.1, 若可直接恢复,则实施恢复,并保持当前网络连接模式。
[0053]
[步骤5.1]源节点向控制器节点发送不可恢复信息,触发步骤6.1.
[0054]
双重中断检测具体流程如下:
[0055]
(1)终端节点通过周期性监测当前通信链路的状态,获取相关 信息,根据预设的阈值判定算法链路是否出现故障,若出现故障,则 启动网络端中断检测(2)和终端节点自检测,若未出现故障,则持 续监测。
[0056]
(2)从接入该节点的用户信息获取到该节点中用户正常通信的 比值,根据预设的阈值从网络端判定链路是否出现故障,若出现故障, 首先进行网络节点自检,自动判定是否可通过更换网络节点的板卡或 清除堆积数据来实现恢复,若可恢复,则自动进行恢复,若不可恢复, 则启动网络预切换与网络补偿;若判定未出现故障,则等待终端的修 复。
[0057]
网络侧实施预切换与网络补偿,对应信令如下。
[0058]
[步骤6.1]控制器节点做出最优切换与补偿决策。
[0059]
[步骤7.1]控制器节点依据做出的决策向补偿节点发送补偿请求。
[0060]
[步骤8.1]控制器节点依据做出的决策向切换节点发送切换请求。
[0061]
[步骤8.2]补偿节点实施网络补偿措施,弥补由源节点中断造成的 覆盖空洞等影响。
[0062]
[步骤9.1]补偿节点修改参数,并告知控制器节点。
[0063]
[步骤9.2]切换节点为终端预留网络资源,并告知控制器节点。
[0064]
[步骤9.3]控制器节点对补偿结果进行判定,若终端的通信链路可 恢复,则保持参数的修改,若终端的通信链路不可恢复,则启动步骤 11.1,进行补偿节点的参数恢复。
[0065]
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可靠性的多维复杂网络自治愈系统,能够在网 络通信质量不佳时,快速准确的检测网络节点是否发生中断并及时触 发网络补偿和切换以缓解网络性能恶化,保证了终端用户通信的连续 性,大大减小网络恢复时延。
[006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终端在每个时 隙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以及各覆盖节点的分布,建立时间演进图;确 定待切换时隙的网络节点和连接弧,根据不同连接弧的预设权重,基 于最小路径法获得切换路径的预测结果;对于每次切换,以最大化累 积信道质量为目标,确定切换时间,作为所述预设切换条件;其中, 所述连接弧为终端路径在两节点覆盖重叠区域的部分。
[0067]
如图6所示,可将网络预切换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基于大时隙做 出切换路径预测,其次基于小时隙做出最佳切换时间预测。最大化累 积信道质量(信噪比)。
[0068]
如图7所示,在多维复杂网络中,由于低轨卫星运转速度快,对 于一般中高速终端节点,其覆盖时长约在5

6分钟左右,而地面基站 的覆盖时长则不到1分钟,为避免正在进行的主动通信中断,需要提 前预知由于单一小区范围有限造成的网络切换,及时预测出最优切换 节点,提前预留资源准备切换,因此,在已知终端运行状况以及周边 节点分布状态的条件下,考虑建立时间演进图,将最优切换节点的选 择简化为利用时间演进图的方法预测多维复杂网络中切换路径以及 最佳切换时刻。
[0069]
第i个时隙中,通过查找卫星星历以及地面基站分布可得到该时 隙中,终端可接入的节点集每个节点对应着一 段覆盖时长τ
k
=(τs
k
,τe
k
),对于节点p与节点q,若τs
p
≤τs
q
≤τe
p
,则两节 点之间存在一段联通弧,即终端可实现从节点p到节点q的无缝切换, 由此,可建立弧集终端的切换需要考虑多维 因素,考虑建立弧上的权重集
[0070]
切换预测的周期与时隙相同,假设某时隙目前终端连接的网络节 点为υ
u
,时间演进图如图8所示,通过时间演进图获取υ
u
节点该时隙 最大覆盖时长τe
u

τs
u
,若当前时隙τe
u

τs
u
≤δt,则表明所在的时隙将会 出现切换,需要及时触发网络预切换,提前预留资源,否则,持续执 行切换预测,按周期更新时间演进图,并将时间演进图存放至网络信 息数据库中。
[0071]
首先,判断触发预切换机制的来源,若是根据当前时隙内终端接 入节点的覆盖时长小于时隙时长而确定切换,则执行a机制,若是 由网络中断检测触发切换,则执行b机制。
[0072]
a机制:首先利用迪杰斯特拉算法广度优先遍历来获取第i时隙 图内的最短切换路径该时隙需要进行的切换次数为 o
n

1,对于其中第j次切换,需要进
一步确定具体的切换时间如 图9所示,将可切换时间段的预测sinr以δt
ho
时间进行抽样,为了 使得整个切换中累积通信链路可靠性概率最大化,即每次节点覆盖的 时间重叠区中的累积sinr最高,本发明设计了优化问题nr最高,本发明设计了优化问题其 中可通过迭代算法进行求解。
[0073]
预测具体切换时间的步骤举例如下:
[0074][0075][0076]
b机制:若在t时刻,网络端检测表明该节点出现问题,以该节 点为起点,截取时间演进图,则基于截取后的时间演进图,执行a 机制。
[0077]
根据切换路径提前与切换节点握手,预留切换资源。第i时隙内 具体切换时间如图9所示。
[007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补偿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到网络端 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后,根据终端周围网络节点的状态,调整网络配 置参数,以补偿终端所属小区中断带来的影响。
[0079]
其中,网络补偿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各网络节点的位置,筛选 出当前节点周围临近而非重覆盖的网络节点集合;根据集合中节点反 馈回的信道质量指示,选择最优节点,调整网络配置参数,接入移动 终端。
[0080]
根据各网络节点的位置,筛选出当前节点周围临近而非重覆盖的 网络节点集合,根据中断针对上述节点反馈回的信道质量指示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选择最优节点接入,逐步调整网 络节点的发射功率,评估补偿结果,若补偿结果不佳,则基于网络预 切换结果实施网络切换。
[0081]
当网络端检测出中断结果时,假设中断节点为υ
o
,根据网络信息 数据库,可筛选
出周围临近而非重覆盖的n”个网络节点集合控制器根据终端对上述节点反馈回的cqi, 选择最优的节点接入,若该节点已达到最大连接数,无空闲信道,则 选择次优的节点接入,逐步调整节点的发射功率,若补偿结果未达到 终端的速率需求,则恢复网络节点的初始发射功率,同时依据网络预 切换机制得到的切换节点与切换时间进行切换,若补偿结果达到要求, 则更新网络状态以及时间演进图,登记修改的参数,同时将终端检测 以及网络切换预测的计时器恢复为0,重新进行自治愈流程。
[0082]
三、网络切换,具体信令如下:
[0083]
[步骤10.1]控制节点通知源节点即将进行切换。
[0084]
[步骤11.1]控制节点通知补偿节点进行参数的恢复。
[0085]
[步骤11.2]源节点向控制节点转发传输状态,例如已完成传输的 数据序号和未完成传输的数据序号等等。
[0086]
[步骤11.3]控制器节点下发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给终端,命令终 端执行切换。
[0087]
[步骤12.1]控制器节点向切换节点转发终端数据传输状态。
[0088]
[步骤12.2]终端向切换节点发送指示表明已切换成功。
[0089]
[步骤13.1]切换节点通知控制节点:终端的接入节点已经改变。
[0090]
[步骤14.1]控制节点触发源节点释放资源。
[0091]
[步骤14.2]源节点释放资源完毕。
[009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切换预测模块,根据高斯

马尔可夫 模型,确定终端在每个时隙内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0093]
考虑使用高斯马尔可夫模型来描述终端的运动,假设v
i
和θ
i
为第i 个时隙终端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其表达式如下:
[0094][0095][0096]
其中分别代表终端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和角度,{δ
i
‑1}和 {γ
i
‑1}分别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的高斯分布,可以通过调整参数α和 v1、θ1来区分终端运动情况:当终端高速定向运动时,α为1;当随 机游走时,α为0;当终端静止时,α为1,且v1和θ1均为0,根据每 一时隙终端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可获得地心赤道惯性坐标系中第 i时隙中终端t时刻所处的地理位置:
[0097]
x
i,t
=x
i
‑1+v
i
·
t
·
cosθ
i
[0098]
y
i,t
=y
i
‑1+v
i
·
t
·
sinθ
i
[009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端检测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本小区邻 近的多个用户,提取用户对本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若用户对应被检 测小区的rsrp存储值小于预设阈值,将中断计数增加1,否则将非 中断计数增加1;根据中断计数和非中断计数确定中断用户的比例, 若中断用户比例大于预设阈值,则判定该网络发生中断。
[0100]
区域内控制器从网络信息数据库中获取该区域内所有终端用户 上传的历史数据和相邻小区的信息,筛选出距离该小区较近的一些用 户,提取用户对该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设立中断计数l1与非中断计 数l2,当用户对应被检测小区的rsrp存储值为0或为空时,
将中断 计数l1增加1,否则将非中断计数l2增加1,最后,获取中断用户数的 比例设定判定阈值η,若则判定该网络发生中断,启 动小区内通信设备的自检,判定该类情况是否可以通过更换小区网络 的备用板卡等直接恢复故障的手段进行恢复,若可以,则直接恢复, 否则,启动网络补偿与网络预切换措施,若则判定该网络未 出现故障,保持该网络的连接模式,等待终端的自检与修复结果。
[010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权重,根据卫星节点仰角大小或多模 网络节点的距离远近、覆盖时长、节点负载大小以及资源开销大小确 定。
[0102]
其中,本技术应用于地面基站、卫星网络节点、飞行器网络节点 等多模节点构成的多模网络,多模网络节点为包括地面基站、卫星网 络节点、飞行器网络节点等在内的网络节点。
[0103]
上述连接弧上的权重集分别由以下因 素组成:
[0104]
强度因素,为保证通信链路的可靠性,因此倾向于仰角大的卫星 节点或者距离较近的地面基站节点:
[0105][0106]
时间因素,为保证较少的切换次数,倾向于选择覆盖时长较长的 节点:
[0107][0108]
空闲信道因素,也称负载因素,倾向于选择负载较轻的节点实施 切换:
[0109][0110]
开销因素,为节约系统能力,偏向于选择开销较少的切换路径:
[0111][0112]
因此,总权重定义为其中α1,α2, α3,α4为各权重的重要程度,可根据业务的需求调整不同的切换准则。
[0113]
本发明实施例,考虑到通信系统中存在多种时延敏感性业务,为 减少快速无缝切换的切换时延,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各网络节点覆盖时 长、网络切换开销、接收信号强度等方面,并根据不同类型节点的通 信业务需求适当调整各因素的权重。
[011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切换模块还用于,在切换之前与将要 切换的网络节点进行握手,以预留信道资源。具体可请参见上述实施 例。
[0115]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 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 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 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 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 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 述的方法。
[011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 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 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 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