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可操作的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54476发布日期:2021-10-09 03:0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双面可操作的手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移动通讯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面可操作的手机。


背景技术:

2.手机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子设备,其不只是局限于移动通讯,还包括其他娱乐等功用。
3.目前,大多非翻盖、折叠的手机,其均为单面操作,然而,随着手机体积的减小,其正面的软键盘等对应缩小,对部分用户而言操作相对不便。
4.申请号为cn201420709532.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面触控的智能手机,包括触摸屏、显示屏、主板、保护壳和边框架,所述显示屏贴覆于所述触摸屏上且两者嵌入所述边框架内,所述主板上设置有包括多个预置接口且通过所述多个预置接口连接相应的预置设备的主处理器,所述主板固定于所述边框架内,所述保护壳用于保护所述主板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边框架,其中,所述预置接口中包括预置触摸板接口,智能手机还包括:预设尺寸的触摸板,所述触摸板贴覆于所述保护壳上且通过预置连接线连接于所述预置触摸板接口以连接于所述主板。
5.上述内容提供了一种对手机双面利用的技术方案,可满足更多用户的操作需求,但是其存在以下缺陷:对于手机的背面,受用户视野限制,其实际为“盲”操作,因此除了少许特定按键外,过多的按键还导致存在误操作的情况,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使用户能更好的对手机背面操作,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面可操作的手机。
7.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面可操作的手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双面可操作的手机,包括机壳、机壳内的主板以及嵌设于机壳的触控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机壳的前部面和后部面;
9.位于前部的所述触控显示屏被配置为:用于显示ui交互信息并感应用户手指的触控动作输出信号至主板;其中,所述交互信息包括软键盘以及背面启用按键;
10.位于后部的所述触控显示屏被配置为:用于正投影显示前部的触控显示屏所显示的软键盘,并感应用户手指的触控动作输出信号至主板;
11.所述主板被配置为:用于在背面启用按键触发后响应用户相对后部的触控显示屏的触控动作。
12.可选的,前部的所述触控显示屏被配置为:用于在后部的触控显示屏显示软键盘时同步显示软键盘,且根据用户手指相对后部的软键盘的触控动作,于前部的软键盘上高亮标记。
13.可选的,所述主板还被配置为:用于响应预设的分割指令并控制后部显示屏所显示的软键盘分割、组合和移动;其中,分割指令包括由触控动作触发输出的信号所对应的指令。
14.可选的,所述主板还被配置为:用于响应预设的背部显示指令,并控制背部的触控显示屏或两个触控显示屏同时对ui交互信息显示;其中,背部显示指令包括单一显示指令和双面显示指令。
15.可选的,还包括用于配合后部的触控显示屏操作的背面操作辅助装置,所述背面操作辅助装置包括活动功能板,所述活动功能板沿机壳侧部设置,且远离机壳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适配手指的稳定指槽。
16.可选的,所述稳定指槽的槽壁呈倾斜设置且下端倾斜朝向机壳一侧。
17.可选的,所述背面操作辅助装置还包括两个对称的分布于机壳上下侧的护板,所述护板的端头沿机壳的侧边弯折并沿机壳的侧边延伸形成连接筋条,所述活动功能板的长边铰接于连接筋条。
18.可选的,所述活动功能板远离连接筋条的一侧有中间连接条,两个所述活动功能板上的中间连接条相互活动连接。
19.可选的,所述护板和连接筋条包覆机壳的边部,且所述护板于机壳的背面延伸形成包覆非触控显示屏的区域。
20.可选的,所述活动功能板配置用于驱使其朝向后部的触控显示屏的转动的回复件。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双屏显示软键盘,背面的软键盘正投影显示前面的软键盘,而非正常的随视角转换,减小正持手机的用户的认知、记忆转换需求,提高操作性;前部的触控显示屏配置背面启用按键,只有当其触动后,背面的软键盘才会得到响应,从而减小误触发等影响;
23.2、配置背面操作辅助装置,以活动连接的功能板借力,使用户双手托持操作时,手指可脱离背面的触控显示屏,减小按键设计要求和可操作性;同时,背面操作辅助装置还被配合用于在必要时对手机做防护。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视图;
25.图2是本技术的背面视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机壳;2、活动功能板;21、稳定指槽;3、护板;4、连接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双面可操作的手机。
29.参照图1,双面可操作的手机包括机壳1、主板以及触控显示屏,其中,主板内置安装于机壳1内;触控显示屏为两个,均电信号连接于主板且分别嵌设安装于机壳1的前、后部。
30.关于前部的触控显示屏,其被配置为:用于执行实现触控手机的正常功能,即显示ui交互信息并感应用户手机的触控动作输出信号至主板。
31.关于后部的触控显示屏,其被配置为:用于正投影显示前部的触控显示屏所显示的软键盘,并感应用户手指的触控动作输出信号至主板。
32.具体的,主板配置为:用于在前部的触控显示屏显示软键盘时,同步控制后部的触控显示屏显示软键盘;
33.此时,背部的软键盘的显示后结果,其并非常规的以背面作为“手机正面”,做正常的软键盘显示,而是:前部触控显示屏上的软键盘正投影于背面得到,即正面的按键q靠近手机的左边,那么背面的案件q靠近手机同样的一边,或可称为镜像键盘,而非顺应视角,q靠近手机的另一边。
34.根据上述设置,用户握持,尤其是双手配合托持手机时,其可通过置于手机背面的8个手指(除大拇指外)对背面的软键盘操作,配合打字等;同时,因为背面在此情景下不做其他显示,所以背面的软键盘可以以更大地尺寸进行显示,提高可操作性;同时,因为上述背面软键盘的显示形式,用户以常规对软键盘的认知、记忆进行“盲打”即可,所以操作性更佳,更不易出错。
35.为了避免背面软键盘非正常启用,而影响体验,本技术做以下设置:上述的ui交互信息还包括背面启用按键,该功能按键同样以软体实现于ui界面显示,且其配合ui交互信息中的软键盘使用。
36.此时,主板被配置为:用于在背面启用按键触发后响应用户相对后部的触控显示屏的触控动作。
37.根据上述内容,背面的软键盘并非一直都是触动有效,而是只在用户于前部的触控显示屏上触动对应的启用按键后,主板才会对后部的触控显示屏响应,从而可避免用户的误操作等。
38.对于部分用户而言,于背面的软键盘“盲打”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本技术还设置为:
39.触控显示屏被配置为:用于在后部的触控显示屏显示软键盘时同步显示软键盘,且根据用户手指相对后部的软键盘的触控动作,于前部的软键盘上高亮标记。
40.可以理解是,两个触控显示屏同步显示软键盘,同时,背面软键盘的触控状态被以高亮的形式于前部的软键盘显示,因此,用户操作本技术时,实际并非为盲打,而是背面的按键情况被前部软键盘高亮同步显示,从而可操作性更高,误操作几率降低。
41.在上述情景下,前部的软键盘主要用于方便用户观察,而不用实际对其触控,为此可将其显示面积减小,为其他显示内容让出更多的空间。
42.由于每个用户的手掌尺寸大小不一,操作习惯不同,所以为了更为方便用户对背面的软键盘操作,主板还被配置为:用于响应预设的分割指令并控制后部显示屏所显示的软键盘分割、组合和移动。
43.其中,分割指令包括由触控动作触发输出的信号所对应的指令,例如:于背部触控显示屏画“十”字,即触发分割、组合和移动指令,此时,可沿各个按键的边沿划线,即画“o”围出所需分割出的按键,再对其拖动即可实现移动;后续,再次画“十”字,表示本次分割结束。
44.对于背面的触控显示屏而言,若只是单一的用于显示软键盘,较为浪费,为此,主板还被配置为:用于响应预设的背部显示指令,并控制背部的触控显示屏或两个触控显示屏同时对ui交互信息显示;其中,背部显示指令包括单一显示指令和双面显示指令。
45.可以理解的是,单一显示指令和双面显示指令均可为:通过软体实现显示于ui界
面的功能按键,其触发后输出的信号所对应。
46.对于本技术的背面软键盘而言,操作时存在一个缺陷,即上述手机双手托持操作时,手机背面直接落于手指,使得背面的触控显示屏始终存在至少一个静态的触控动作等,为此需要设计更为灵活的,动态触控响应的程序等,为了缓解,甚至避免上述情况。
47.参照,1和图2,本技术做出以下设置:设置用于配合后部的触控显示屏操作的背面操作辅助装置,背面操作辅助装置包括活动功能板2、护板3和连接筋条4。
48.其中,护板3为两个,分别位于机壳的上下侧(顶部+底部),护板的端头沿机壳1的侧边弯折并沿机壳1的侧边延伸形成上述连接筋条4,两个护板3通过连接筋条4连接,形成“口”结构。
49.活动功能板2通过铰接轴与连接筋条4(实际为护板3)实现铰接,活动功能板2沿机壳1侧部设置,且远离机壳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适配手指的稳定指槽21。
50.活动功能板2为两个,对称的设置于机壳1的两侧,且两个活动功能板2贴合于背面的触控显示屏时,非稳定指槽21部分相互靠近,以遮挡触控显示屏,用于在必要时起到防护作用。为提高两活动功能板2的连接稳定性,在活动功能板2远离连接筋条4的一侧有中间连接条,如嵌设的软磁条。
51.当需要对背面的显示屏操作时,手指扣入稳定指槽21,将两个活动功能板2翻转180
°
左右做平展,接着手指中段,或是根卡于稳定指槽21;此时,手指托持活动功能板2,实现对手机托持,而不必再直接施力于触控显示屏;同时,手指可继续对背面的触控显示屏触控操作。
52.为保障用户手指对两个触控触控显示屏的同时可操作性,活动功能板2远离机壳1的侧部内凹适配托持态的手掌,且稳定指槽21位于内凹区内。
53.考虑到托持姿态,将稳定指槽21的槽壁设为倾斜,且其下端倾斜朝向机壳1一侧(平展姿态时)。
54.又为了保证平展效果,防止翻转过度等,为活动功能板2配置用于驱使其朝向后部的触控显示屏的转动的回复件,回复件可选择扭簧,其安装于活动功能板2的铰接转轴上。
55.可以理解的是,护板3仅仅为了形成连接筋条4连接活动功能板2,相对浪费,为此进一步的,护板3和连接筋条4设置为包覆机壳1的边部,且护板3于机壳1的背面延伸形成包覆非触控显示屏的区域,同样也对摄像头区域不做包覆。
56.根据上述设置,背面操作辅助装置不单单只是用于配合背面的软键盘操作使用,还被可对背面的触控显示屏做一定的防护。
5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