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ANC降噪方法、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8320314发布日期:2022-01-04 22:2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ANC降噪方法、系统与流程
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anc降噪方法、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耳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anc降噪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2.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
3.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开号为cn11215350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一种蓝牙耳机,包括耳塞部和耳柄部,耳塞部设有听筒模组,耳柄部包括与耳塞部相接的连接段、及位于连接段两侧的顶段和底段,耳柄部的底段设有电池;蓝牙耳机包括天线和柔性电路板,天线自耳柄部的连接段延伸至耳柄部的顶段;柔性电路板包括馈电部分和连接馈电部分的第一延伸部分,馈电部分位于耳柄部的连接段且耦合天线,第一延伸部分延伸至耳塞部。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用户在使用耳机打电话时,当外界环境嘈杂时,用户打电话的声音会被遮盖,从而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用户打电话时的体验感,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anc降噪方法、系统。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anc降噪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anc降噪方法,包括:获取耳机使用模式;判断耳机使用模式是否处于通话模式;若判断是,获取前段环境声音信号,所述前段环境声音信号为通话状态时且用户在发出声音之前采集的环境声音信号;判断前段环境声音信号是否大于预设环境声音信号;若判断为是,形成降噪指令,所述降噪指令用于控制降噪芯片动作以去除前段环境声音信号,所述降噪芯片设置在耳机的听筒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耳机的使用模式,并判断耳机的模式是否为通话模式,如果判断为是,则获取前段环境声音信号,通过比较前段环境声音信号与预设环境声音信号之间的大小,即判断前段环境声音信号是否大于预设环境声音信号,如果判断为是,则形成降噪指令,通过降噪指令控制降噪芯片动作,以去除前段环境声音信号,从而提高用户打电话时的音质,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8.可选的,包括:获取用户发出声音与电话连通之间的时间,形成时间差值;判断时间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时间;
若判断为是,采集当前环境声音信号、采集用户发出声音时的实时声音信号;判断当前环境声音信号是否大于实时声音信号;若判断为是,增大通话音量。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时间差值的获取,判断时间差值是否超过预设时间,如果超过预设时间则直接采集当前环境声音信号和用户的实时声音信号,通过判断当前环境声音信号与实时声音信号之间的关系,以进行后续操作,如果当前环境声音信号大于实时声音信号,则说明用户的通话音量较小或者当前环境声音太大,则增大通话音量,以保证通话质量,进而提高用用户的体验感。
10.可选的,判断为是,增大通话音量包括:获取音量数据库;根据音量数据库,获取增大音量子数据库;根据增大音量子数据库,调取增大音量控制指令,所述增大音量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增大通话音量。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前环境声音信号大于实时声音信号时,获取音量数据库,从音量数据库中调取增大音量子数据库,在增大音量子数据库中调取增大音量控制指令,从而控制音量键动作增大通话音量,保障通话的顺畅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12.可选的,包括:获取接收通话音量信号,所述接收通话音量信号通过对方与用户说话时接收到的音量信号;判断接收通话音量信号是否大于当前环境声音信号;若判断为否,形成扩音指令,所述扩音指令用于控制扩音器动作以将接收通话音量信号增大后传输至用户耳朵内,所述扩音器安装在耳机的听筒内。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在打电话时,获取接收通话音量信号,比较接收通话音量信号与当前环境声音信号之间的关系,如果接收通话音量信号小于当前环境声音信号,说明用户在打电话时的无法准确的听清对方说的话,则形成扩音指令,以放大接收通话音量信号,便于用户听清。
14.可选的,还包括:获取当前环境声音信号对应的噪音分贝;根据噪音分贝,划分用户的通话质量等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当前环境声音信号对应的噪音分贝,从而划分用户的通话质量等级,便于用户知晓当前的通话质量。
16.可选的,根据噪音分贝,划分用户的通话质量等级之后,包括:根据噪音分贝和通话质量等级绘制曲线图;发送曲线图至用户终端。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绘制的曲线图发送至用户终端,便于用户直观的看到当前的通话质量。
1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anc降噪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模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耳机的使用模式;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耳机使用模式是否处于通话模式;前段环境声音信号获取模块,用于判断为是后获取;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前段环境声音信号是否大于预设环境声音信号;降噪指令形成模块,用于判断为是后形成。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模式获取模块获取耳机的使用模式,第一判断模块判断耳机的使用模式是否处于通话模式,若判断为是后,进入到前段环境声音信号获取模块,再利用第二判断模块,判断前段环境声信号是否大于预设环境声音信号,如果判断为是后,形成降噪指令模块,其去除前段环境声音信号,从而保障通话质量,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20.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其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所述的一种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anc降噪方法。
21.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所述的一种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anc降噪方法。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获取耳机的使用模式,并判断耳机的模式是否为通话模式,如果判断为是,则获取前段环境声音信号,通过比较前段环境声音信号与预设环境声音信号之间的大小,即判断前段环境声音信号是否大于预设环境声音信号,如果判断为是,则形成降噪指令,通过降噪指令控制降噪芯片动作,以去除前段环境声音信号,从而提高用户打电话时的音质,提高用户的体验感;2.利用模式获取模块获取耳机的使用模式,第一判断模块判断耳机的使用模式是否处于通话模式,若判断为是后,进入到前段环境声音信号获取模块,再利用第二判断模块,判断前段环境声信号是否大于预设环境声音信号,如果判断为是后,形成降噪指令模块,其去除前段环境声音信号,从而保障通话质量,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方法中的形成降噪指令的流程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方法中的增大通话音量的流程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方法中的调取增大音量控制指令的流程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方法中的绘制曲线图的流程示意图。
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方法中的形成扩音指令的流程示意图。
2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系统中的流程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00、模式获取模块;200、第一判断模块;300、前段环境声音信号获取模块;400、第二判断模块;500、降噪指令形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anc降噪方法、系统。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anc降噪方法。
33.参照图1,其方法包括:s1:获取耳机使用模式。
34.具体的,耳机使用模式包括通话模式和音乐模式两种,当耳机与用户终端配对连接后,用户终端可为手机,若使用终端放音乐,用户通过佩戴耳机能够听音乐,耳机处于音乐模式;当用户利用耳机接听电话时,耳机处于通话模式。
35.s2:判断耳机使用模式是否处于通话模式。
36.若判断为是,跳转至s3。
37.若判断为否,停止流程。
38.具体的,判断耳机使用模式是否为通话模式,若判断为是,则跳转至s3,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若判断为否,则停止流程。
39.s3:获取前段环境声音信号。
40.具体的,如果判断耳机处于通话模式,则获取前段环境声音信号,前段环境声音信号在耳机处于通话模式时,且用户在发出声音之前自动采集的环境声音信号。其中,在获取前段环境声音信号时,可以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软件进行自动采集,此处不做赘述。
41.s4:判断前段环境声音信号是否大于预设环境声音信号。
42.若判断为是,跳转至s5。
43.若判断为否,停止流程。
44.具体的,前段环境声音信号采集完成后,将前段环境声音信号与预设环境声音信号作比较,判断前段环境声音信号是否大于预设环境声音信号,若判断为是,则跳转至s5,进行下一步操作,若判断为否,则结束流程。其中,预设环境声音信号通过涉及该耳机时录入。
45.s5:形成降噪指令。
46.具体的,当判断前段环境声音信号大于预设环境声音信号时,自动形成降噪指令,通过降噪指令控制降噪芯片动作,通过降噪芯片去除前段环境声音信号,降噪芯片设置在耳机的听筒内,降噪芯片采用anc降噪技术实现降噪目的。
47.参照图2,s1还包括:s6:获取用户发出声音与电话连通之间的时间,形成时间差值。
48.具体的,耳机接通电话后控制计时器开始计时,计时截止到用户发出声音,该段时间设置为时间差值。其中,计时器安装在耳机内,当用户实用耳机接听电话时自动响应。
49.s7:判断时间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时间。
50.若判断为是,跳转至s8。
51.若判断为否,停止流程。
52.具体的,预设时间通过设计该耳机时通过设计人员录入,将时间差值与预设时间进行比对,判断时间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时间,如果判断为是,跳转至s8,继续下一步的操作,若判断为否,则停止流程。举例说明,预设时间为15秒,当用户接听电话至用户发出声音的
时间为20秒,则时间差值为20秒,时间差值大于预设时间,则跳转至s8;若时间差值为10秒,则停止流程。
53.s8:采集当前环境声音信号、采集用户发出声音时的实时声音信号。
54.具体的,如果时间差值大于预设时间为,采集当前环境声音信号、采集用户发出声音时的实时声音信号,信号在采集时,通过安装在终端上的软件自动采集。其中,当前环境声音信号为用户在打电话时的周围环境,实时声音信号为用户在打电话时说话的声音。
55.s9:判断当前环境声音信号是否大于实时声音信号。
56.若判断为是,跳转至s10。
57.若判断为否,继续执行s8。
58.具体的,当前环境声音信号大于实时声音信号时,说明用户打电话时的通话质量较差,跳转至s10,执行下一步的操作,若判断为否,则继续执行s8。
59.s10:增大通话音量。
60.具体的,当判断当前环境声音信号小于实时声音信号时,说明当前用户通话的声音小于外界环境的声音,通话质量较差,则自动增大通话音量,以保障通话的质量,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61.参照图3,s10具体包括:s101:获取音量数据库。
62.具体的,当前环境声音信号小于实时声音信号时,获取音量数据库信息,音量数据库信息中存储有增大音量子数据库和减小音量子数据库。其中增大音量子数据库存储有用于控制增大通话音量的指令,减小音量子数据库中存储有用于控制减小通话音量的指令。
63.s102:获取增大音量子数据库。
64.具体的,根据音量数据库调取增大音量数据库。
65.s103:调取增大音量控制指令。
66.具体的,根据增大音量子数据库调取增大音量控制指令,增大音量控制指令用于控制音量键动作以增大通话音量。
67.参照图4,s11:获取当前环境声音信号对应的噪音分贝。
68.具体的,当前环境声音信号对应的噪音分贝可以根据噪音标准进行划分。其中,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的噪音分贝为30

40,噪音分贝为40

70,会影响休息,噪音分贝超过70会影响正常谈话。噪音标准的划分此处不做赘述。
69.s12:划分用户的通话质量等级。
70.具体的,根据噪音分贝划分用户的通话质量等级,当采集到当前环境声音信号时,将当前环境声音信号与噪音分贝比较,判断当前环境声音信号所处的噪音分贝的范围,从而划分用户的通话质量。当当前环境声音信号处于30

40分贝之间时,通话质量等级为优,当当前环境声音信号处于40

70分贝之间时,通话质量等级为中,当当前环境声音信号大于70分贝时,通话质量等级为差。
71.s13:根据噪音分贝和通话质量等级绘制曲线图。
72.具体的,根据噪音分贝和通话质量等级绘制曲线图,曲线图的横坐标为当前环境声音信号,单位为分贝,间距为10,曲线图的纵坐标为通话质量等级,原点处设为优,沿着纵坐标向上依次为中和差,且优、中、差,三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73.s14:发送曲线图至用户终端。
74.具体的,曲线图绘制完成后,将曲线图发送至用户终端,便于用户直观的看到当前的通话质量。
75.参照图5,s15:获取接收通话音量信号。
76.具体的,用户在接听电话时,获取接收童虎按音量信号,接收通话音量信号通过对方与用户说话时接收到的对方的音量信号。
77.s16:判断接收通话音量信号是否大于当前环境声音信号。
78.若判断为是,停止流程。
79.若判断为否,跳转至s17。
80.具体的,将接收通话音量信号与当前环境声音信号比较,判断接收通话音量信号是否大于当前环境声音信号,如果判断接收通话音量信号小于当前环境声音信号时,则说明对方的声音不足以让用户听清楚,则跳转至s17,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果判断接收通话音量信号大于当前环境声音信号时,则说明对方的声音能够让用户听清楚,则停止流程。
81.s17:形成扩音指令。
82.具体的,当判断接收通话音量信号小于当前环境声音信号时,形成扩音指令,通过扩音指令控制扩音器动作,以将声音在进入到用户耳朵内之前放大音量,便于用户听清楚。其中扩音器安装在耳机的听筒内,在接收到扩音指令时自动响应以扩大音量。
83.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anc降噪系统。
84.参照图6,一种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anc降噪系统,包括模式获取模块100、第一判断模块200、前段环境声音信号获取模块300、第二判断模块400、降噪指令形成模块500,其中:模式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耳机的使用模式;第一判断模块200,用于判断耳机使用模式是否处于通话模式;前段环境声音信号获取模块300,用于判断为是后获取;第二判断模块400,用于判断前段环境声音信号是否大于预设环境声音信号;降噪指令形成模块500,用于判断为是后形成。
85.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智能终端。
86.一种智能终端,其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所述的一种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anc降噪方法。
87.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8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所述的一种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anc降噪方法。
8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