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04879发布日期:2022-01-08 01:49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显示装置
1.本技术是2019年04月29日提出的发明名称为“一种显示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910357524.9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3.液晶电视一般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根据背光模组中入光方式的不同,背光模组可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目前,超薄、超窄、无边框等等都是液晶电视的发展趋势。其中,液晶电视中各个部件之间如何进行装配是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
5.一种显示装置,沿着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光学部件、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其中所述第一背板和所述第二背板之间通过转接支架固定连接。
6.根据以上内容,在该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之间通过转接支架固定连接在一起,实现了显示装置中两个背板的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圆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第一背板104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图;图4是显示装置100沿图1中所示的a-a'方向的剖面图;图5是光学部件102在粘结胶带处沿厚度方向的剖面图;图6是光学部件102的装配简易示意图;图7为显示装置100的后视图;图8为显示装置100去掉第二背板后的第一背板的后视图;图9为显示装置100去掉第二背板后的第一背板转接支架处的后视图;图10为定位支架30的立体结构图;图11为定位支架30的剖面图;图12为定位支架30与第一背板104、第二背板106装配后的剖面图;
图13为定位支架30与第一背板104、第二背板106装配后的放大图;图14为固定定位支架40的立体结构图;图15为固定定位支架30与第一背板104、散热部件105、第二背板106装配后的剖面图;图16为固定定位支架30与第一背板104、散热部件105、第二背板106装配后的放大图;图17为固定支架50的立体结构图;图18为固定支架50与第一背板104、第二背板106装配后的剖面图;图19为转接支架z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接触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圆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第一背板104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图,图4是显示装置100沿图1中所示的a-a'方向的剖面图,图5是光学部件102在粘结胶带处沿厚度方向的剖面图,图6是光学部件102的装配简易示意图。
13.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沿着显示装置100的厚度方向,显示装置100依次包括显示面板101、光学部件102、中框103,第一背板104、散热部件105、第二背板106以及位于一侧边的光源107、前框108和前壳109。
14.相比于显示装置100的其他部件,第二背板106位于最远离显示面板101的一侧,且第二背板106的面积小于第一背板104的面积,优选地,第二背板106的面积可为第一背板104的面积的1/2-1/5。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背板106为钢板或铝板,第二背板106上冲压有多个凸包,凸包用于安装固定电源板、扬声器等其他零部件(图中未示出)。
15.散热部件105包括主体部1051和与主体部1051相连、且与主体部1051成一定角度的弯折部105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弯折部1052与主体部成90度角,散热部件105为l型铝材。光源107为单根灯条,安装固定于弯折部1052。光源107发出的光线从一侧进入到光学部件102中,显示装置100为侧光显示装置。
16.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散热部件105的主体部1051位于第一背板104和第二背板106之间,且主体部1051的面积分别小于第二背板106和第一背板104的面积,即
散热部件105仅部分覆盖第一背板104和第二背板106,用于对光源107进行散热。
17.第一背板104整体呈平板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背板104采用复合板,沿第一背板104的厚度,如图3所示,第一背板104包括第一层1041、第三层1043以及位于第一层1041和第三层1043之间的第二层1042,第一层1041和第三层1043的组成材料相同,可采用钢板或铝板,第二层1042为pe层,因第一背板104采用三层复合而成,故相比于单层钢板或单层铝板,第一背板104的强度较高,故在满足对背板相同的强度要求的情况下,第一背板104的厚度较小。
18.中框103包括第一中框1031、与第一中框1031一端相连的第二中框1032、与第一中框1032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三中框1033,第二中框1032和第三中框1033相对设置,第一中框1031、第二中框1032和第三中框1033围成一端开口的四边形,第一中框1031、第二中框1032和第三中框1033之间可采用拼接的方式形成一端开口的四边形,也可三者一体成型为一端开口的四边形。第一中框1031、第二中框1032和第三中框1033三者除去两端的结构略有不同,其他部分的结构形态几乎相同。以下以第二中框1032的结构为例进行结构说明。
19.如图4所示,第二中框1032整体呈长条状,包括侧壁部10321和与侧壁部10321相连的承载部10322,侧壁部10321所在的平面和承载部10322所在的平面成几乎垂直状,承载部10322用于承载显示面板101;侧壁部10321远离显示面板101的一端形成有缺口部103211,第一背板104的端部位于缺口部103211内,侧壁部10321远离显示面板101的端部和第一背板104远离显示面板101的一侧平齐,侧壁部10321与第一背板104之间通过粘结胶带200粘结固定。如此,承载部10322与第一背板104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于放置光学部件102。本发明实施例中,承载部10322上不包括用于限制显示面板101沿着显示面板101所在平面运动的限位部, 当将显示面板101放置于承载部10322上时,显示面板101整体呈现悬浮状态,外观时尚美观。
20.第一中框1031、第二中框1032和第三中框1033三者除去两端的结构略有不同,其他部分的结构形态几乎相同,当将第一中框1031、第二中框1032和第三中框1033分别通过粘结方式固定在第一背板104上后形成如图6所示的三面围成的抽屉形状。
21.结合图4和图5所示,光学部件102依次包括靠近第一背板104的反射片1021,导光板1022、光学膜片1023以及粘结胶带102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光板1022采用玻璃导光板。玻璃导光板的厚度为1.6mm,相比于pmma的导光板,玻璃导光板具有更强的刚性,利于整个显示装置的强度。
22.相比于现有的反射片和光学膜片的结构形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反射片1021、光学膜片1023的边缘不包括用于挂接固定的凸耳结构。粘结胶带1024的第一端10241粘结于光学膜片1023,第二端10242粘结于反射片1021。粘结胶带1024可以位于导光板102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也可以位于导光板102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可以分段设置,也可以整段黏贴于一侧或两侧。反射片1021、导光板1022和光学膜片1023之间通过粘结固定在一起形成一独立整体,通过粘结固定在一起同时实现了对反射片1021和光学膜片1023的固定。
23.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中反射片1021、导光板1022和光学膜片1023之间通过粘结固定在一起,不需要在中框上增设额外的固定结构,能够适应较窄的bm区,实现了显示装置的窄边框。
24.以下结合图1-2、4-6所示,简单说明下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装配过程。
25.首先先将中框103粘结固定于第一背板104的边缘,中框的承载部和第一背板104之间形成如图6所示的三面围成的抽屉形状;反射片1021、的导光板1022和光学膜片1023之间通过胶带粘结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体的光学部件102;然后将光学部件102沿着图6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推进中框103和第一背板104形成的抽屉中,如此,实现光学部件102的安装。
26.而后在抽屉的开口侧顺次安装固定有灯条107的散热部件105,前框108、前壳109,最后在远离显示面板102的最外侧安装第二背板106。
27.当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显示装置的组装时,因第二背板106后安装于第一背板104上,故如图4所示,需按照图4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由外向内进行螺钉的锁付来实现第一背板104和第二背板106的固定连接,此时需在第一背板104上进行攻丝,而由于第一背板104由钢板或铝板和pe层的三层复合而成,无法在第一背板104上攻丝,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用于将第一背板104和第二背板106固定连接的转接支架。
28.图7为显示装置100的后视图,图8为显示装置100去掉第二背板后的第一背板的后视图,图9为显示装置100去掉第二背板后的第一背板转接支架处的后视图,图19是转接支架z的结构示意图。
29.从图7-9中可以看出,第一背板104远离显示面板10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面板106,第一背板104包括外观部1041和第一背板安装部1042,第二背板安装部1042上具有转接支架z,用于将第一背板104和第二背板106安装固定在一起。
3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转接支架z包括功能部z1以及与功能部相连的固定连接部z2、z3,根据功能部z1的不同,转接支架分为定位支架30、定位固定支架40和固定支架50。
31.显示装置100中包括至少一个定位支架30、定位固定支架40和固定支架5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两个定位支架30、一个定位固定支架40和多个固定支架50。
32.定位支架30、定位固定支架40位于第一背板安装部1042的中间部分,定位固定支架40靠近第一背板140的边缘,定位支架30位于第一背板安装部1042上与定位固定支架40相对的一侧;固定支架50位于第一背板安装部1042的边缘以及中间部分与边缘之间的连接部分。
33.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支架30、定位固定支架40和固定支架50中对应的固定连接部的结构相同,以下以定位支架30为例进行详细介绍,结构相同部分,定位固定支架40和固定支架50中不再赘述。
34.以下第一定位部、第一固定定位部、第一固定部为功能部,第二定位部、第三定位部为功能连接部。
35.图10为定位支架30的立体结构图,图11为定位支架30的剖面图,图12为定位支架30与第一背板104、第二背板106装配后的剖面图,图13为定位支架30与第一背板104、第二背板106装配后的放大图。
36.从图10-13中可以看出,定位支架30整体呈片状结构,包括第一定位部301、与第一定位部301的两端相连的第二定位部302和第三定位部303,以及分别连接于第一定位部301和第二定位部302之间、第一定位部301和第三定位部303之间的连接部304,第二定位部302
和第三定位部303相对于第一定位部301对称设置。
37.第一定位部301包括第一定位部本体3011、垂直于第一定位部本体3011所在平面、朝两端延伸的第一定位柱3012和第二定位柱3013以及位于第一定位部本体的自由端侧的卷边3014。第一定位柱3012的高度大于第二定位柱3013的高度。
38.第一定位部301分别与第二定位部302、第三定位部303不共面,连接部304为弯折结构。
39.第二定位部302包括第二定位部本体3021、形成于第二定位部本体3021上的第一螺纹孔3022以及与第二定位部本体相连的第一弯折部3023,相似的,第三定位部303也包括第三定位部本体3031、第二螺纹孔3032和第二弯折部3033。
40.其中,卷边3014、连接部304、第一弯折部3023、第二弯折部3033的存在能够增强定位支架30的强度。
41.结合图12所示,定位支架30安装于第一背板104和第二背板106之间,定位支架30的第一定位柱3012对应于第二背板106 上开设的第一定位孔1061,第一定位柱3012从第一定位孔1061上穿出;第二定位柱3013、第一螺纹孔3022、第二螺纹孔3032分别对应于第一背板104上开设的第二定位孔104-3、第三定位孔104-2、第四定位孔104-1,第二定位柱3013插入第二定位孔104-3,第二定位柱3013的自由端不外露,第一螺钉601和第二螺钉602分别穿过第四定位孔104-1、第三定位孔104-2进入到第二螺纹孔3032、第一螺纹孔3022实现固定。
42.其中,第二定位柱3013起到了定位支架30在第一背板104上的定位作用,第一定位柱3012实现了对第二背板106的定位作用。如图13所示,第一定位孔1061为沙拉孔,实现粗定位,后续将结合装配过程来解释沙拉孔的作用。
43.图14为固定定位支架40的立体结构图,图15为固定定位支架30与第一背板104、散热部件105、第二背板106装配后的剖面图,图16为固定定位支架30与第一背板104、散热部件105、第二背板106装配后的放大图。
44.与定位支架30的结构类似,固定定位支架40也包括三部分组成,因位于两端的部分的结构与定位支架30两端的结构相同,在此,只针对中间部分,即第一固定定位部401进行描述。
45.第一固定定位部401包括第一固定定位部本体4011,垂直于第一固定定位部本体4011所在平面、朝两端延伸的第三定位柱4012和第四定位柱4013以及形成于第一固定定位部4011上的第一固定孔4014。
46.结合图15所示,固定定位支架40设置于第一背板104和散热部件105之间,第二背板106位于散热部件105远离于第一背板104的一侧。与定位支架30不同的是,因固定定位支架40的设置位置处有散热部件105,故除了在第二背板106上开设有对应于第三定位柱4012的第二定位孔1062,相应的,在散热部件105上开设有第一过孔105-1;同时,对应于第一固定孔4014处,第二背板106和散热部件105上对应开设有第三定位孔1063和第二过孔105-2,第三螺钉603从第三定位孔1063侧插入到第一固定孔4014,由此将第二背板106、散热部件105和固定定位支架40固定连接在一起,进而实现了第一背板104和第二背板106之间的固定定位。
47.如图16所示,其中第二背板106上的第二定位孔1062为圆形孔,在装配时,起到精定位作用。
48.图17为固定支架50的立体结构图,图18为固定支架50与第一背板104、第二背板106装配后的剖面图。
49.与定位支架30的结构类似,固定支架50也包括三部分组成,因位于两端的部分的结构与定位支架30两端的结构相同,在此,只针对中间部分,即第一固定部501进行描述。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50.第一固定部501包括第一固定部本体5011以及形成在第一固定部本体上的第二固定孔5012.结合图18所示,对应于第二固定孔5012,第二背板106上开设有第四定位孔1064,第四螺钉604从第四定位孔1064侧处插入延伸到第二固定孔5012,由此实现第二背板106和固定支架50固定在一起,进而实现将第二背板106和第一背板104固定连接在一起。
51.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示出的是固定支架在不具有散热部件105处的示意图,对于位于具有散热部件105处的固定支架来说,当采用固定支架固定第一背板104和第二背板106时,类似的,对应于第二固定孔5012处,散热部件105上开设有过孔,用于第四螺钉穿过。
52.包含转接支架的显示装置的装配的过程如下:如图8-9、12-13、15-16、18,先分别利用定位支架30、定位固定支架40和固定支架50两端的螺纹孔,通过螺钉将定位支架30、定位固定支架40和固定支架50锁付于第一背板104上,形成如所示的情形;将中框103粘结固定于第一背板104的端部,中框103的承载部和第一背板104之间形成如图6所示的三面围成的抽屉形状;反射片1021、的导光板1022和光学膜片1023之间通过胶带粘结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体的光学部件102;然后将光学部件102沿着图6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推进中框103和第一背板104形成的抽屉中,如此,实现光学部件102的安装;而后在抽屉的开口侧顺次安装固定有灯条107的 散热部件105,前框108、前壳109;然后将已装配的模组反置,将第二背板106的沙拉孔1061挂在定位支架30的第一定位柱3012上,对第二背板106粗定位,放平第二背板106,向上推动第二背板106,直到定位固定支架40上的第三定位柱4012卡合在第二定位孔1062内,实现对第二背板的精定位,最后通过将螺钉打入固定支架50、定位固定支架40上的固定孔,实现第一背板104和第二背板106的固定连接。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