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桌面式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30754发布日期:2022-03-05 01:12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桌面式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子外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桌面式麦克风。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桌面式麦克风,其主体与底座之间通过具有一定的自由量,以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使用习惯进行转动以调整角度。而基于现有技术的缺陷,这种调节角度的方式通常是具有一定行程的,即主体与底座之间转动的角度有限制,无法实现全角度的转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桌面式麦克风,能够实现主体与底座之间全角度的转动。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桌面式麦克风,包括底座以及主体,所述主体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底座与所述主体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定位盘、定位件以及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用于防止所述主体脱离所述底座,所述定位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防脱结构进行让位的第一让位孔;所述定位盘上围绕所述第一让位孔设置有若干个定位部,相邻的定位部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件用于插入定位槽内实现定位。
6.进一步的,若干个定位部以所述第一让位孔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定位件设置有多个定位块,定位块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插入定位槽的定位齿。
7.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防脱结构进行让位的第二让位孔,多个定位块以所述第二让位孔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定位件靠近所述定位盘的一端;定位齿的表面为光滑的弧形结构。
8.进一步的,定位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盘,定位部的另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弧面。
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推动所述定位件往所述定位盘的方向移动。
10.进一步的,所述防脱机构包括螺母以及螺杆,所述螺母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螺杆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定位件以及所述让位孔后螺接于所述螺母。
11.更进一步的,所述防脱结构还包括固定帽,所述固定帽设置于所述螺杆,所述固定帽用于迫使所述定位盘与定位件进行抵触以实现所述底座与所述主体的锁住。
12.优选的,所述固定帽设置有至少两个卡勾,所述底座设置有用于装配所述防脱结构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卡槽,卡勾穿过卡槽后勾住卡槽以实现对所述固定帽的限位。
13.更进一步的,所述防脱结构还包括螺帽,所述螺杆的一端螺接于所述螺母,所述螺帽固定设置于所述螺杆的另一端,所述螺帽与所述螺杆之间设置有轴承。
14.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收音结构,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孔,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孔,所述定位盘装设于所述第一容孔内,所述定位件装设于所述第二容孔内。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定位盘与定位件配合,由定位件插入定位槽的方式实现主体与底座之间的定位,即主体相对底座之间可转动任意角度后依然能够进行定位,从而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隐去音频线后的剖视图。
18.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19.图4为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的定位盘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的定位件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的固定帽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容孔处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底座,2—主体,3—调节机构,4—定位盘,5—定位件,6—防脱结构,7—复位件,11—第二容孔,12—安装孔,13—卡槽,21—外壳,22—收音结构,23—第一容孔,41—第一让位孔,42—定位部,43—定位槽,44—定位弧面,51—第二定位孔,52—定位块,53—定位齿,61—螺母,62—螺杆,63—固定帽,64—螺帽,65—轴承,631—卡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2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桌面式麦克风,包括底座1以及主体2,所述主体2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所述底座1与所述主体2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定位盘4、定位件5以及防脱结构6,所述防脱结构6用于防止所述主体2脱离所述底座1,所述定位盘4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防脱结构6进行让位的第一让位孔41;所述定位盘4上围绕所述第一让位孔41设置有若干个定位部42,相邻的定位部42之间形成定位槽43;所述定位件5用于插入定位槽43内实现定位。
27.本发明的定位盘4与定位件5需要分别设置在底座1与主体2,本实施例以以下结构进行展述:所述主体2包括外壳21和设置于所述外壳21内的收音结构22,所述外壳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孔23,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孔11,所述定位盘4装设于所述第一容孔23内,所述定位件5装设于所述第二容孔11内。
28.在不需要转动主体2时,通过定位件5插入定位槽43内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相对固定;在需要转动主体2时,只需使用者抓住主体2并进行转动,通过使用者施加至主体2的力迫使定位盘4与定位件5之间以防脱结构6为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让定位件5自一个定位槽43脱离并沿着定位部42划入下一个定位槽43,通过这种状态直至使用者调整完毕以后,定位件5会插入当前的定位槽43而不再动,从而达到了转动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定位
盘4与定位件5配合,实现了主体2相较于底座1的全角度转动,从而提升了调节角度的便利性。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3还包括复位件7,所述复位件7用于推动所述定位件5往所述定位盘4的方向移动。该复位件7优选为弹簧,即在不需要转动主体2时,复位件7通过弹力始终迫使定位件5往定位盘4方向移动,以保证定位件5始终插入定位槽43内,避免主体2在重力作用下自行发生转动,从而保证了本发明的稳定性。
30.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定位部42以所述第一让位孔41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定位件5设置有多个定位块52,定位块52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插入定位槽43的定位齿53。即每个定位槽43的宽度和形状基本相同,由多个定位齿53分别插入不同的定位槽43,保证了对于主体2与底座1之间的定位效果。
31.具体的,所述定位件5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防脱结构6进行让位的第二让位孔,多个定位块52以所述第二让位孔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定位件5靠近所述定位盘4的一端;定位齿53的表面为光滑的弧形结构。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51彼此对准,然后经防脱结构6进行穿过以实现底座1与主体2之间不发生脱离;在转动时,由于定位盘4与定位件5均被防脱结构6穿过,因此两者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因偏移而发生错位,保证了稳定性。
32.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4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盘4,定位部42的另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弧面44。具体的,定位弧面44与定位齿53的弧形结构配合,使得在转动主体2时,定位齿53能够流畅地沿着定位弧面44滑动,保证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卡壳;此外,在调整角度完毕以后,若定位齿53恰好与定位部42的表面抵触,则能够通过弧形结构与定位弧面44配合,在复位件7所施加的力的作用下,让定位齿53滑入最近的定位槽43内,保证了定位的稳定性。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脱机构包括螺母61以及螺杆62,所述螺母61安装于所述主体2,所述螺杆62设置于所述底座1,所述螺杆62穿过所述定位件5以及所述让位孔后螺接于所述螺母61。
34.即生产时,螺母61固定在主体2上,螺杆62安装至底座1且与底座1之间具有一定的自由度,螺杆62穿过第二定位孔51与第一定位孔后螺接于螺母61,从而让主体2与底座1之间不发生分离;在转动主体2时,螺母61与螺杆62随着主体2一并转动,从而在不影响角度调整的前提下保证了主体2与底座1之间不发生分离。
35.具体的,所述防脱结构6还包括固定帽63,所述固定帽63设置于所述螺杆62,所述固定帽63用于迫使所述定位盘4与定位件5进行抵触以实现所述底座1与所述主体2的锁住。
36.实际安装时,复位件7设置在固定帽63与定位件5之间,且复位件7包围在螺杆62外侧;通过固定帽63迫使复位件7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从而对定位件5施加一个力以保证定位件5的定位齿53始终具有插入定位槽43的运动趋势;而在转动主体2时,使用者施加的转动的力经转换以后大于复位件7的力,即可通过定位件5反向迫使复位件7形变以后与定位盘4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达到了转动的效果;在转动完毕以后,若此时定位齿53与定位部42抵触并正对,则由复位件7施加的力破坏该平衡状态而让定位齿53滑入相近的定位槽43内。
37.优选的,所述固定帽63设置有至少两个卡勾631,所述底座1设置有用于装配所述防脱结构6的安装孔12,所述安装孔12内设置有卡槽13,卡勾631穿过卡槽13后勾住卡槽13
以实现对所述固定帽63的限位。
38.即当需要锁住主体2与底座1以防止两者发生相对转动时,可通过拧动螺杆62的方式驱动固定帽63向着靠近定位件5的方向移动,通过不断压缩复位件7而增加其对定位件5施加的力,以达到锁住效果;此外,在方向拧动螺杆62而使得固定帽63往远离定位件5的方向移动时,通过卡勾631勾住卡槽的方式实现固定帽63的形成限位效果,从而避免拧动行程过大而导致螺母61与螺杆62发生分离。
39.具体的,所述防脱结构6还包括螺帽64,所述螺杆62的一端螺接于所述螺母61,所述螺帽64固定设置于所述螺杆62的另一端,所述螺帽64与所述螺杆62之间设置有轴承65。该螺帽64表面可设置有对应的防滑纹,便于使用者拧动螺杆62以实现锁柱或者解锁主体2。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