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屏结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5483发布日期:2021-08-03 13:22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屏结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不断创新,电子产品的显示屏结构不断推陈出新,抽拉式显示屏继折叠屏之后,成为了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发展趋势。

由于抽拉显示屏的屏幕会绕卷轴弯曲,卷轴转动带动屏幕展开或卷曲,因此,卷轴结构至关重要,影响抽拉式显示屏的整体功能和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结构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结构,所述显示屏结构包括固定部和相对所述固定部运动的展开部;

所述展开部包括转轴,所述显示屏结构还包括柔性屏幕,所述柔性屏幕的第一侧边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柔性屏幕的第二侧边与所述转轴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

所述转轴正转或反转,以带动所述柔性屏幕的卷曲区域卷绕于所述转轴或处于展开状态。

可选地,所述展开部包括抽拉部和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分别与所述抽拉部和所述固定部连接,其中,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抽拉部。

可选地,所述显示屏结构还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柔性屏幕的上侧和/或下侧;

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一阶滑轨和设置于所述展开部的滑动滑轨,所述滑动滑轨相对所述一阶滑轨滑动;

所述显示屏结构处于收紧状态下,所述滑动滑轨的至少部分结构隐藏于所述一阶滑轨中。

可选地,所述滑动滑轨包括设置于所述抽拉部的末阶滑轨和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上的连接滑轨组,所述连接滑轨组分别与所述一阶滑轨和所述末阶滑轨连接;

每个所述连接部均设置一个连接滑轨,相邻的连接滑轨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滑轨构成连接滑轨组。

可选地,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塔轮、拉线和多个滑轮,所述塔轮设置于所述抽拉部;

多个所述滑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末阶滑轨、所述连接滑轨和所述一阶滑轨,所述拉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一阶滑轨,所述拉线依次绕设于多个所述滑轮,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绕设于所述塔轮。

可选地,所述塔轮设置于所述转轴的端部,所述塔轮设置螺旋槽,所述拉线绕设于所述螺旋槽中,所述拉线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可选地,所述转轴的内部设置有转动马达,所述转动马达包括本体和输出轴,所述转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抽拉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马达的本体与所述转轴连接,带动所述转轴和塔轮共同转动。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支撑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撑组,所述抽拉部包括第三支撑组;

所述第一支撑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撑组和所述第三支撑组位于同一平面,其共同构成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幕的支撑部。

可选地,沿所述柔性屏幕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组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第一支撑筋,每个所述第二支撑组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三支撑组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第三支撑筋;

所述显示屏结构处于收紧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三支撑筋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筋并排设置形成支撑单元,多个所述支撑单元沿所述柔性屏幕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形成支撑面;和/或,

所述显示屏结构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筋、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筋和所述第三支撑筋错开设置。

可选地,所述显示屏结构还包括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抽拉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以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

沿显示屏结构的厚度方向,所述稳定组件设置于所述柔性屏幕的下侧;

所述抽拉部相对所述固定部运动时,所述稳定组件向所述抽拉部、所述连接部和/或所述固定部施加与运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可选地,所述稳定组件包括两根交叉设置的连杆,两根所述连杆铰接连接;

所述抽拉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固定部中的任意两个形成一组移动组,所述任意两个中的一个作为所述移动组的第一移动件,所述任意两个中的另一个作为所述移动组的第二移动件;

两根所述连杆中的第一根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移动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根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移动件铰接;

两根所述连杆中的第二根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移动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根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移动件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移动件和所述第二移动件分别设置有滑槽,所述连杆的第一根的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件的滑槽中并沿其滑动,所述连杆的第二根的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件的滑槽中并沿其滑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屏结构。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中的显示屏结构设置转轴,转轴正转或反转带动柔性屏幕的卷曲区域卷绕于转轴或处于展开状态,减少了卷曲区域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同时,由于卷曲区域卷绕于转轴上,其上可以缠绕更多的柔性屏幕,使得显示屏结构处于展开状态下可以获得更大屏幕展开面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屏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屏结构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屏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屏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屏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屏结构的爆照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屏结构的侧部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屏结构的支撑组件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屏结构的内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随着技术不断创新,电子产品的显示屏结构不断推陈出新,抽拉式显示屏继折叠屏之后,成为了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发展趋势。

由于抽拉显示屏的屏幕会绕卷轴弯曲,卷轴转动带动屏幕展开或卷曲,因此,卷轴结构至关重要,影响抽拉式显示屏的整体功能和使用效果。

相关技术中,抽拉式显示屏的屏幕为u型,利用动滑轮在屏幕展开和卷曲过程中进行支撑。上述结构在对卷曲的屏幕进行收纳时,占用了电子设备内部较大的空间,严重影响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整机内部布局。同时,由于需要为屏幕被卷曲的部分预留空间,造成抽拉式显示屏的电池容量普遍较小。

另外,采用上述结构的抽拉式显示屏,由于其屏幕采用了u型对折的结构,其屏幕即使处于展开状态下,屏幕展开面积也无法大于卷曲状态下屏幕面积的两倍,无法实现屏幕在展开状态下面积进一步扩展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结构,显示屏结构包括转轴,转轴正转或反转,显示屏结构的柔性屏幕的卷曲区域绕设于转轴或处于展开状态,减少了卷曲区域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同时,由于卷曲区域卷绕于转轴上,其上可以缠绕更多的柔性屏幕,使得显示屏结构处于展开状态下可以获得更大屏幕展开面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结构,显示屏结构包括固定部100和能够相对固定部100运动的展开部200,在第一外力作用下,比如用户用手抽拉展开部200,展开部200朝远离固定部100的方向运动,显示屏结构处于展开状态下进行显示。在第二外力作用下,比如用户用手推压展开部200,展开部200朝向固定部100的方向运动,显示屏结构由展开状态变为收紧状态,也可以认为是折叠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展开部200包括转轴230,显示屏结构还包括柔性屏幕300(参照图2),柔性屏幕300的第一侧边与固定部100固定连接,柔性屏幕300的第二侧边与转轴230连接,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相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为柔性屏幕300在其宽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个侧边。其中,柔性屏幕300的第二侧边与转轴230固定连接,比如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连接。转轴230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正转或反转,以带动柔性屏幕300的卷曲区域310(参照图2)卷绕于转轴230或处于展开状态。

显示屏结构还包括壳体400,壳体400中除了容纳转轴230等机构外,壳体400中还可以容纳比如电池、主板等显示屏结构的主体结构。壳体400包括属于固定部100的固定壳体410和属于展开部200的展开壳体420,柔性屏幕300的第一侧边与固定壳体410固定连接,固定壳体410的位于柔性屏幕300下侧的结构对柔性屏幕300进行支撑。展开部200的展开壳体420形成容置空间,转轴230安装于容置空间中,转轴230与展开壳体420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间,该空间用于在柔性屏幕300的卷曲区域310卷绕于转轴230上时对其进行容纳,由于卷曲区域310卷绕于转轴230上,显示屏结构处于展开状态下的显示面积可以大于显示屏结构处于收紧状态下的显示面积的两倍,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结构还包括滑动组件500,滑动组件500包括设置于固定部100的一阶滑轨510和设置于展开部200的滑动滑轨520,滑动滑轨520相对一阶滑轨510滑动。显示屏结构处于收紧状态下,滑动滑轨520的至少部分结构隐藏于一阶滑轨510中。柔性屏幕300包括固定区域320和卷曲区域310,无论显示屏结构处于收紧状态还是处于展开状态,固定区域320始终用于显示。显示屏结构处于收紧状态时,卷曲区域310不用于显示;显示屏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卷曲区域310被展开拉伸用于显示。

当显示屏结构处于收紧状态时,滑动滑轨520可以隐藏在一阶滑轨510中,以减小显示屏结构的整体大小。当显示屏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滑动滑轨520从一阶滑轨510中滑出,以增大显示屏结构的整体大小,进而增大显示区域的面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使用需求在小尺寸显示和大尺寸显示之间进行切换,提升用户使用自由度。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2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结构包括固定部100和相对固定部100运动的展开部200,展开部200包括抽拉部210和至少一个连接部220,至少一个连接部220分别与抽拉部210和固定部100连接。通过设置至少一个连接部220,可以进一步提升显示屏结构的展开面积,同时,连接部220还能够在显示屏结构处于展开状态下对柔性屏幕300提供有效支撑。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展开部200包括抽拉部210和一个连接部220,连接部220分别连接抽拉部320和固定部100,连接部220和抽拉部210均能够相对固定部100运动,抽拉部210包括展开壳体420,展开部200的转轴230设置在抽拉部210的展开壳体420中。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220的数量可以不止一个,比如可以是两个、三个等,当连接部220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保持不变时,增加连接部220的数量可以增加显示屏结构在展开状态下的显示区域的面积。当展开部200包括多个连接部220时,比如包括依次连接的三个连接部220,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上述三个连接部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部与固定部100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三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三连接部与抽拉部210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结构还包括滑动组件500,如图4和图6所示,滑动组件500设置于柔性屏幕300的上侧和/或下侧,本实施例中的上、下为显示屏结构的长度方向的上、下。可以仅在柔性屏幕300的上侧设置滑动组件500,也可以仅在柔性屏幕300的下侧设置滑动组件500,最好是在柔性屏幕300的上侧和下侧同时设置滑动组件500,以在柔性屏幕300的展开和收紧过程中提供足够的动力,提升滑动可靠性和稳定性。

滑动组件500包括设置于固定部100的一阶滑轨510和滑动滑轨520,滑动滑轨520包括设置于抽拉部210的末阶滑轨530和设置于至少一个连接部220上的连接滑轨组,连接滑轨组分别与一阶滑轨510和末阶滑轨530连接。其中,每个连接部220均设置一个连接滑轨540,相邻的连接滑轨540连接,至少一个连接滑轨540构成连接滑轨组。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至图9所示,该示例的展开部200包括一个连接部220,则连接滑轨组仅包括一个连接滑轨540,连接滑轨540分别与一阶滑轨510和末阶滑轨530连接,末阶滑轨530和连接滑轨540均能够相对一阶滑轨510运动。一阶滑轨510和连接滑轨540均包括空腔,当显示屏结构处于收紧状态时,末阶滑轨530的部分结构容置于连接滑轨540的空腔中,连接滑轨540的部分结构容置于一阶滑轨510的空腔中,以从整体上减小显示屏结构的体积。

该示例中,末阶滑轨530上设置有末阶本体531和末阶凸筋532,连接滑轨540上设置有连接本体541和连接凸筋542,末阶凸筋532和连接凸筋542在柔性屏幕300的厚度方向错开设置。显示屏结构处于收紧状态时,末阶本体531容置于连接滑轨540的空腔中,末阶凸筋532的外表面与连接滑轨540的外表面平齐;连接本体541容置于一阶滑轨510的空腔中,连接凸筋542的外表面与一阶滑轨510的外表面平齐,以避免一阶滑轨510、末阶滑轨530和连接滑轨540之间相互干扰。该示例中的固定部100还包括固定部本体110和侧盖120,侧盖120安装于固定部本体110上,以在显示屏结构处于收紧状态时,对滑动滑轨520进行遮挡。

在另一个示例中(该示例在图中未示出),该示例的展开部包括两个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滑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共同构成连接滑轨组。一阶滑轨与第一滑轨连接,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连接,第二滑轨与末阶滑轨连接。一阶滑轨、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和末阶滑轨均包括空腔,当显示屏结构处于收紧状态时,末阶滑轨的部分结构容置于第二滑轨的空腔中,第二滑轨的部分结构容置于第一滑轨的空腔中,第一滑轨的部分结构容置于一阶滑轨的空腔中,以从整体上减小显示屏结构的体积。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结构还包括塔轮600、拉线610和多个滑轮800,塔轮600设置于抽拉部210中,具体的,塔轮600设置于转轴230的端部,塔轮600设置螺旋槽。转轴230的内部设置有转动马达900,转动马达900包括本体和输出轴,转动马达900的输出轴与抽拉部210固定连接,转动马达900的本体与转轴230连接,带动转轴230和塔轮600共同转动。本实施例中,对转达马达900进行反向利用,使转动马达900的输出轴与抽拉部210固定连接,限制转动马达900的输出轴转动,同时,转动马达900的本体与转轴230固定连接,将转矩通过本体输出至转轴,带动转轴230自转转动。由于塔轮600固定在转轴230的端部,与转轴230同轴设置,转轴230转动时带动塔轮600同时绕转轴230的轴线自转转动。

如图4所示,多个滑轮800分别设置于末阶滑轨530、连接滑轨540和一阶滑轨510上,拉线610的一端固定于一阶滑轨510,拉线610依次绕设于多个滑轮800,拉线610的另一端绕设于塔轮600。拉线610绕设于螺旋槽中,拉线610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多个滑轮800分别设置在末阶滑轨530的末阶凸筋532上、连接滑轨540的连接凸筋542上以及一阶滑轨510的一阶凸筋511上。末阶凸筋532设置两个滑轮800,连接凸筋542设置两个滑轮800,一阶凸筋511上设置一个滑轮800,末阶凸筋532上的两个滑轮800沿柔性屏幕300的厚度方向上下错开设置,连接凸筋542上的两个滑轮800线下错开设置,一阶凸筋511上的滑轮800设置在固定部100的远离边缘的一端。

在另一个示例中(该示例在图中未示出),多个滑轮分别设置在末阶滑轨的末阶凸筋上、连接滑轨的连接凸筋上。末阶凸筋设置两个滑轮,连接凸筋设置三个滑轮。末阶凸筋上的两个滑轮沿柔性屏幕的厚度方向上下错开设置,连接凸筋上的三个滑轮中的两个滑轮位于同一直线,三个滑轮中的另一个滑轮与上述两个滑轮错开设置。

拉线固定设置于一阶凸筋上的滑轮上,拉线依次绕设于连接凸筋上的滑轮、末阶凸筋上的滑轮,最后,拉线的另一端绕设于塔轮上,并与塔轮固定连接。在固定时,可以通过粘接固定于塔轮上,也可以通过设置卡扣的方式使拉线卡接在塔轮上,以使拉线绕设于螺旋槽中,拉线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级滑轨、塔轮600和拉线610,拉线610螺旋的缠绕在塔轮600上,当显示屏结构由收紧状态转变为展开状态时,多级滑轨逐级分离,缠绕在塔轮600上的拉线610逐渐外放,拉线610始终处于张紧态。当显示屏结构由展开状态转变为收紧状态时,多级滑轨逐级收缩,拉线610螺旋缠绕塔轮600,拉线610依然处于张紧态,从而使得显示屏结构能够在其宽度方向稳定伸缩。

同时,由于设置了塔轮600和拉线610,拉线600螺旋的缠绕在塔轮610上,即便转动马达900在断电状态下,抽拉部210受到用户施加的推压力,使其朝向固定部100移动以收紧柔性屏幕300时,抽拉部210也不会快速地收缩并碰撞固定部100,而是在处于张紧态的拉线610和塔轮600的作用下,缓慢的朝向固定部100移动,实现断电状态手动开合的同时,还提升了显示屏结构的抽拉部210在运动过程中的伸缩稳定性和可靠性,屏幕不易出现明显折痕。

如图2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100包括第一支撑组130,至少一个连接部22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撑组230,抽拉部210包括第三支撑组240。第一支撑组130、至少一个第二支撑组230和第三支撑组240位于同一平面,其共同构成用于支撑柔性屏幕300的支撑部。下面以仅包括一个第二支撑组230的情况为例子,对本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沿柔性屏幕300的长度方向,第一支撑组130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第一支撑筋131,每个第二支撑组230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第二支撑筋231,第三支撑组240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第三支撑筋241。其中,为了使第一支撑筋131、第二支撑筋231和第三支撑筋241能够无间隙拼接,第三支撑筋241沿柔性屏幕300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筋231的长度。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筋131之间的距离、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筋231之间的区域以及相连的两个第三支撑筋241之间的距离基本相同,方便生产加工的同时,也提升了支撑可靠性。

显示屏结构处于收紧状态下,第一支撑筋131、第三支撑筋231和第二支撑筋141并排设置形成支撑单元,多个支撑单元沿柔性屏幕30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形成支撑面。固定部100的第一支撑组130除了包括第一支撑筋131外还包括辅助面132,在收紧状态下,第二支撑筋231和第三支撑筋241位于辅助面132的上方。

显示屏结构处于展开状态下,第一支撑筋131、至少一个第二支撑筋231和第三支撑筋241错开设置。第一支撑筋131、第二支撑筋231和第三支撑筋241分别在显示屏结构的宽度区域的不同区域对柔性屏幕300进行支撑,以使展开后的柔性屏幕300平整。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结构还包括稳定组件700,如图2至图9所示,稳定组件700分别设置于抽拉部210和连接部220之间,以及连接部210与固定部100之间,以在抽拉部210相对固定部100移动过程中提升显示屏显示机构的稳定性。沿显示屏结构的厚度方向,稳定组件700设置于柔性屏幕300的下侧,在一定程度对位于其上方的各个支撑组件提供支撑,进一步提升了显示屏机构的可靠性。

抽拉部210相对固定部100运动时,稳定组件700向抽拉部210、连接部220和/或固定部100施加与运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稳定组件700包括两根交叉设置的连杆710,两根连杆710铰接连接,以在接收到外力时,两根连杆710相对转动,随着相邻的抽拉部210与连接部220、相邻的两个连接部220、连接部220与固定部100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而改变两者之间的角度。

抽拉部210、连接部220和固定部100中的任意两个形成一组移动组,任意两个中的一个作为移动组的第一移动件,任意两个中的另一个作为移动组的第二移动件。比如,抽拉部210和连接部220组成一个移动组,该移动组中抽拉部210作为第一移动件,连接部220作为第二移动件。再比如,连接部220与固定部100组成一个移动组,该移动组中的连接部220作为第一移动件,固定部100作为第二移动件。再比如,抽拉部210和固定部100形成一个移动组,该移动组中抽拉部210作为第一移动件,固定部100作为第二移动件。

两根连杆710中的第一根的第一端部与第一移动件滑动连接,第一根的第二端部与第二移动件铰接;两根连杆710中的第二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移动件滑动连接,第二根的第二端部与第一移动件铰接。为了实现连杆710能够相对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滑动,在抽拉部210、连接部220和固定部100分别设置有滑槽720,连杆710中的第一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根的第一端部分别设置于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上的滑槽720中,并能够分别沿与其对应的滑槽720滑动。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至图9所示,抽拉部210与连接部220之间设置两个稳定组件700,沿显示屏结构的长度方向,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稳定组件701和第二稳定组件702。连接部220与固定部100之间设置两个稳定组件700,沿显示屏结构的长度方向,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三稳定组件703和第四稳定组件704。第一稳定组件701和第三稳定组件703沿显示屏结构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一稳定组件701包括呈x型的第一连杆711和第二连杆712,第一连杆711和第二连杆712分别在其中心位置铰接连接,第一连杆711的一端与抽拉部210铰接,第一连杆711的另一端设置于连接部220的连接滑槽221内与连接部220滑动连接。第二连杆712的一端与连接部220铰接,第二连杆712的另一端设置于抽拉部210的抽拉滑槽211内与抽拉部210滑动连接。第三稳定组件703包括呈x型的第三连杆713和第四连杆714,第三连杆713和第四连杆714分别在其中心位置铰接连接,第三连杆713的一端与连接部220和第一连杆711铰接,第三连杆713的另一端设置于固定部100的固定滑槽111中且沿固定滑槽111滑动。第四连接杆714的一端与固定部100铰接连接,第四连杆714的另一端设置于连接部220的连接滑槽221中并沿连接滑槽221滑动,且第四连杆714的另一端还与第一连杆711铰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稳定组件702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与第一稳定组件701相近,第三稳定组件703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与第四稳定组件704相近,在此不再赘述。当有多个连接部时,稳定组件的设置方式与上述设置方式基本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备,在此也不再赘述。

通过设置稳定组件,能够在抽拉部相对固定部移动过程中,在抽拉部和连接部上施加与作用在抽拉部上的作用力相反的力,以避免抽拉部相对固定部过快移动,提升了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比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显示屏的产品。该电子设备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显示屏结构。由于电子设备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结构,因此,电子设备的屏幕宽度可以调节,满足用户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比如,在手机上设置上述显示屏结构,当显示屏结构处于收紧状态时,电子设备的屏幕以小屏显示,方便用户单手操作。当用户想要使用手机看视频或玩游戏时,可以施加拉力作用在显示屏结构的抽拉部,使显示屏结构处于展开状态,以大屏幕状态显示,提升用户视觉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