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组件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7151发布日期:2021-10-09 12:4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音响组件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响组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越来越追求简约的现代生活中,电视机已经不断地向越来越薄的方向发展。无论是超薄的机身,还是超窄的边框,都是为了能够让视觉显示效果更佳突出、震撼,满足用户的需求。
3.但是对于超薄机身的电视机,由于机身较薄,机身内部用于安装扬声器的空间随之较小,而发声系统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才能产生好的音质,则超薄电视机的超薄机身设计对中音、低音均有影响,整体音质较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超薄电视机音质较差,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响组件,用于与显示装置的显示主体配合使用,所述音响组件包括音响主体和连接支架,音响主体包括支撑盒体和低音炮;所述支撑盒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低音炮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支撑盒体的外侧表面设有安装位;连接支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支撑盒体的安装位处;所述连接支架用于与所述显示主体可拆卸地连接,以使所述音响主体倾斜支撑于所述显示主体的一侧。
6.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具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安装面,其中一所述安装面连接于所述支撑盒体的安装位处,另一所述安装面用于与所述显示主体连接;两所述安装面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且两所述安装面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7.可选地,所述支撑盒体包括盒体本体和外盖,所述安装位设置在所述盒体本体的外侧表面,所述外盖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盒体本体背离所述安装位的表面;所述盒体本体的安装位处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支架朝向所述音响主体的表面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连接孔位置对应,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和所述连接孔中,以使所述连接支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支撑盒体上。
8.可选地,所述盒体本体的安装位处设有定位孔,所述连接支架对应所述定位孔的位置处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适配穿设于所述定位孔中。
9.可选地,所述盒体本体的安装位处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连接支架设有导向孔,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安装位处,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安装孔的位置对应;所述导向孔贯通所述连接支架,所述导向孔在所述连接支架朝向所述音响主体的表面上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导向孔在所述连接支架用于连接所述显示主体的表面上的截面呈圆形。
10.可选地,所述盒体本体包括主盒体和内盖,所述主盒体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主盒体背离所述开口的表面设有所述安装位;所述内盖设置在所述主盒体的开口处,所述内盖
与所述主盒体之间构成所述支撑盒体的容置腔,所述外盖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内盖的表面。
11.可选地,所述音响主体还包括配重块,所述内盖朝向所述外盖的表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靠近所述内盖的底部设置,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
12.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上凸设有固定柱,所述配重块对应所述固定柱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柱适配穿设于所述通孔中。
13.可选地,所述盒体本体还包括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设置在所述主盒体的内部,所述支架组件为框架结构。
14.可选地,所述盒体本体还包括提手横梁,所述主盒体设有所述安装位的表面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靠近所述主盒体的顶部设置,所述提手横梁固定在所述安装腔中。
15.可选地,所述盒体本体还包括提手左角块和提手右角块,所述提手左角块、所述提手右角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提手横梁的两端,所述提手左角块和所述提手右角块均与所述支架组件固定。
16.可选地,所述主盒体、所述支架组件、所述提手横梁、所述提手左角块以及所述提手右角块为注塑一体成型的结构。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主体,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上述的音响组件,所述显示主体的外侧表面设有连接位,所述连接支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位处,以使所述音响主体倾斜支撑于所述显示主体的一侧。
18.可选地,所述支撑盒体的安装位处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贯通的导向孔,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安装位处,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安装孔的位置对应;所述显示主体的连接位处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与所述导向孔的位置对应;装配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导向孔以及所述装配孔,以使所述音响组件固定在所述显示主体的安装位处。
19.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背离所述音响主体的表面设有挂钩,所述显示主体的连接位处设有挂孔,所述挂钩挂接配合于所述挂孔。
20.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背离所述音响主体的表面凸设有连接柱,所述显示主体的连接位对应所述连接柱的位置处设有配合孔,所述连接柱适配穿设于所述配合孔中。
2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2.本实用新型的音响组件及显示装置中,音响主体功能多样化,其既具有低音炮的功能,又可以通过连接支架支撑在显示主体的后侧,作为显示装置的后底座支撑,从而实现了功能部件的整合,减少了空间的占用,并降低了整体的系统成本。同时,音响组件独立于显示主体存在,不会受限于显示主体内部的安装空间,因而音响组件可以根据音效需求设计相应的尺寸,以确保显示装置整体的音效,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连接支架与音响主体和显示主体均为可拆卸连接,显示主体和音响主体均可独立使用,使得显示主体能够座式安装和挂墙安装,以实现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的侧视图;
25.图3是图1的后视图;
26.图4是图3中支撑盒体的分解结构图;
27.图5是图2中音响组件的爆炸图;
28.图6是图2中音响组件的侧视图;
29.图7是图2中音响组件中盒体本体的分解结构图;
30.图8是图2中音响组件中盒体本体另一方向的分解结构图;
31.图9是图2中音响组件中音响主体独立使用的结构图。
3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显示装置;10、显示主体;11、显示面板;12、背板;13、前壳组件;131、前壳装饰面板;14、后壳;141、固定凹槽;142、装配孔;143、挂孔;144、配合孔;145、整机端电源插孔;1461、后壳扣手;1462、理线线夹;147、外接电源线插孔;1481、侧端子区;1482、后出端子区;149、五向按键;20、音响组件;21、音响主体;211、支撑盒体;2111、盒体本体;2111a、主盒体;2111b、内盖;2112、外盖;2113、底座端电源插孔;2114、连接孔;2115、定位孔;2116、安装孔;2117、支架组件;2118、电源转接板;2119、控制板;2120、蓝牙板;2121、蓝牙支架;2122、内出声孔;2123、卡扣支架;2124、容纳槽;2125、固定柱;2126、灯光装饰环;2127、按钮;2128、提手横梁;2129、提手左角块;2130、提手右角块;2131、外出声孔;2132、logo;212、低音炮;22、连接支架;22a、第一安装面;22b、第二安装面;221、挂钩;222、连接柱;223、固定孔;224、定位柱;225、导向孔;226、加强筋;23、配重块;231、提手环;232、固定支架;233、扣手槽;234、通孔;200、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33.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34.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可以是任何具有存储、显示等功能的终端设备,诸如:电视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载设备等。
36.下文以电视机为例进行描述,但不限于电视机。一般地,电视机等显示装置主要元件为显示主体,显示主体包括显示面板、背板、前壳组件以及后壳。其中,显示面板为电视机主要的显示功能元件。前壳组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且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底端。背板封盖于显示面板的背部,后壳则设置在背板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
37.为便于表述,如无特殊说明,下文对于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表述均以显示装置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显示装置的屏幕(即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为前,相背的方向即为后。
38.相关技术中,电视机不断地向越来越薄的方向发展。无论是超薄的机身,还是超窄的边框,都是为了能够让视觉显示效果更佳突出、震撼,满足用户的需求。
39.但是对于超薄机身的电视机,由于机身较薄,机身内部用于安装扬声器的空间随之较小,而发声系统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才能产生好的音质,则超薄电视机的超薄机身设计对中音、低音均有影响,整体音质较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40.针对现有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发明人设计出一种音响组件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超薄机身的电视机音质较差,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缺陷。
41.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主体10和音响组件20。其中,音响组件20包括音响主体21和连接支架22。
42.具体地,音响主体21包括支撑盒体211和低音炮212。支撑盒体211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低音炮212设置在容置腔中,支撑盒体211的外侧表面设有安装位。连接支架22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撑盒体211的安装位处,连接支架22用于与显示主体10可拆卸地连接,以使音响主体21倾斜支撑于显示主体10的一侧。
43.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主体10包括显示面板11、背板12、前壳组件13以及后壳14。
44.其中,显示面板11位于显示装置100的前侧,该显示面板11的前侧面为显示面,用于图像的显示。前壳组件13设置在显示面板11的显示面,且位于显示面板11的底端。前壳组件13上设有前壳装饰面板131。背板12封盖于显示面板11的背面,后壳14设置在背板12背离显示面板11的表面。
45.显示装置100座式安装时,前壳组件13直接触地,以作为显示装置100整体的前支撑点。本实施例的前壳组件13的底部设有脚垫,脚垫与前壳组件13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双面胶或胶水粘接、局部过盈卡接等方式连接。
4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主体10的后壳14表面设有连接位,该连接位靠近后壳14的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本实施例的连接位处向内凹陷形成固定凹槽141,音响组件20的连接支架22可拆卸地连接在该固定凹槽141中。
47.固定凹槽141中设有用于与连接支架22配合的装配孔142、挂孔143以及配合孔144,以实现连接支架22的定位和可拆卸连接。装配孔142、挂孔143以及配合孔144均可成组设置,每组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48.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孔142、挂孔143以及配合孔144均成对设置,以保证连接支架22与显示主体10装配的稳固性。其中,挂孔143靠近固定凹槽141的中间位置设置,两装配孔142分别设置在固定凹槽141的两侧,且两配合孔144也分别设置在固定凹槽141的两侧。
49.此外,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固定凹槽141的顶部位置设有整机端电源插孔145,通过电源连接线可以实现显示主体10与音响组件20的电源联接。
50.在本实施例的显示主体10中,后壳14的底部位置设有一对后壳扣手1461,两后壳扣手1461分别设置在后壳14的两侧,便于用户对显示装置100的搬运。后壳14的底部位置还设有理线线夹1462,用于电源线的固定。此外,后壳14的一侧设有外接电源线插孔147,后壳14的另一侧设有侧端子区1481、后出端子区1482以及五向按键149。
51.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音响组件20设置在显示主体10的背侧,音响组件20中的连接支架22与音响主体21是可拆卸连接。
52.本实施例的连接支架22整体呈u型,即连接支架22的顶部具有缺口。连接支架22与显示主体10连接时,该缺口用于避让整机端电源插孔145。
53.一并参阅图6,连接支架22的横截面近似梯形,该连接支架22具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安装面,分别为第一安装面22a和第二安装面22b。其中,第一安装面22a用于与显示主体10连接固定,第二安装面22b用于连接在支撑盒体211的安装位处。
54.本实施例的第一安装面22a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安装面22b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且第一安装面22a所在平面与第二安装面22b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以使音响主体21
能够通过连接支架22倾斜地支撑于显示主体10的背侧。
55.进一步地,连接支架22的第一安装面22a上设有挂钩221。本实施例的挂钩221设有两组,每组挂钩2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两组挂钩221分别设置在连接支架22的缺口的两侧。挂钩221用于与显示主体10的挂孔143配合,挂钩221挂接配合在挂孔143中,以实现连接支架22与显示主体10装配时的预定位。
56.连接支架22的第一安装面22a上还凸设有连接柱222。本实施例的连接柱222设有两组,每组连接柱22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两组连接柱222分别设置在连接支架22的缺口的两侧。连接柱222用于与显示主体10的配合孔144配合,连接柱222适配穿设于配合孔144中,以使连接支架22与显示主体10定位装配。
57.此外,连接支架22的第二安装面22b上设有多个固定孔223和多个定位柱224。固定孔223和定位柱224均分布在连接支架22缺口的两侧。其中,定位柱224向外凸设于连接支架22的第二安装面22b。
58.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架22上设有导向孔225,该导向孔225设有两组,每组导向孔22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两组导向孔225分别设置在连接支架22的缺口的两侧。在连接支架22与显示主体10装配时,导向孔225与显示主体10的装配孔142对应配合。
59.导向孔225在连接支架22的厚度方向上贯通该连接支架22,该导向孔225在连接支架22的第二安装面22b上的截面呈椭圆形,在连接支架22的第一安装面22a上的截面呈圆形,即导向孔225的孔径在第二安装面22b朝向第一安装面22a靠近的方向上呈渐小的趋势。
60.此外,本实施例的连接支架22的内部设有加强筋226。加强筋226设有多个,多加强筋226在连接支架22的内部间隔设置,以增强连接支架22整体的结构强度。
61.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音响主体21包括支撑盒体211和低音炮212。其中,支撑盒体211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置低音炮212的容置腔,支撑盒体211的表面设有用于可拆卸连接该连接支架22的安装位,安装位靠近支撑盒体211的顶部位置设置。
62.本实施例的支撑盒体211包括盒体本体2111和外盖2112,安装位设置在盒体本体2111的外侧表面。该盒体本体2111包括主盒体2111a和内盖2111b,其中主盒体2111a的一侧设有开口,内盖2111b设置在主盒体2111a的开口处。内盖2111b与主盒体2111a之间构成容置腔,外盖2112可拆卸地连接在内盖2111b的表面。
63.连接支架22固定于盒体本体2111的安装位处,该盒体本体2111对应连接支架22的缺口处也设有缺口。盒体本体2111的缺口侧面设有底座端电源插孔2113。底座端电源插孔2113与整机端电源插孔145在外盖2112装配前可以通过连接线进行联接。
64.后续外盖2112装配后,连接支架22的缺口,盒体本体2111的缺口以及二者之间的连接线均可以被遮蔽,保证显示装置100整体外观的美观。
65.在本实施例中,盒体本体2111的安装位处设有连接孔2114和定位孔2115。其中,连接孔2114贯通主盒体2111a和内盖2111b,连接孔2114与连接支架22的固定孔223位置对应。紧固件穿设于固定孔223和连接孔2114中,以使连接支架22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撑盒体211上。紧固件可以为螺钉、销钉等,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66.定位孔2115与连接支架22的定位柱224位置对应。定位柱224适配穿设于定位孔2115中,以实现连接支架22与盒体本体2111装配时的预定位。
67.此外,本实施例的盒体本体2111的安装位处还设有安装孔2116。安装孔2116呈椭
圆形,且贯通主盒体2111a和内盖2111b。该安装孔2116与连接支架22的导向孔225位置对应,装配件穿设于安装孔2116、导向孔225以及显示主体10的装配孔142,可使连接支架22与盒体本体2111整体固定在显示主体10上。
68.在本实施例中,主盒体2111a可以为注塑件,其内部设有支架组件2117。该支架组件2117为框架结构,其包括左右竖梁和上下横梁。可以理解地是,支架组件2117还可以为斜板结构。
69.其中,左右横梁的截面呈近似u型结构的延展,以保证整个主盒体2111a纵向的刚性。上下横梁多出冲压成型,确保主盒体2111a横向的结构强度,并为其他部件提供固定位点。
70.音响主体21支撑在显示主体10的后侧时,支架组件2117是作为主要的受力部件。主盒体2111a将支撑力分散至其内部的支架组件2117,基于支架组件2117对盒体本体2111整体结构的支撑,能够保证音响主体21为显示主体10稳定地支撑。同时还可以实现主盒体2111a和支架组件2117塑料材质的设计,降低产品整体的生产成本。
71.主盒体2111a内部的容置腔分隔成两个容置区域,两个容置区域呈剩下布置。本实施例的音响组件20包括两个低音炮212,且两个低音炮212分别设置在两个容置区域中,以增强显示装置100整体的音效。
72.本实施例的主盒体2111a的内部还设有电源转接板2118、控制板2119以及蓝牙板2120等元件。当主盒体2111a的主体结构组装完成后,可以在其内部装入低音炮212、电源转接板2118、控制板2119、蓝牙板2120等元件。可以在主盒体2111a的内部设置蓝牙支架2121,保证蓝牙板2120的固定安装。
73.主盒体2111a内部主要元件装配完成后,再在主盒体2111a的开口处安装内盖2111b,即可完成盒体本体2111的组装。
74.进一步地,内盖2111b设置在主盒体2111a的开口处。该内盖2111b对应主盒体2111a的缺口的位置处也设有缺口。内盖2111b对应主盒体2111a内部低音炮212的位置处设有内出声孔2122,以利于声音的扩散。内盖2111b上还设有卡扣支架2123,该卡扣支架2123用于与外盖2112配合,以使外盖2112扣合在内盖2111b的表面上。
75.本实施例的音响组件20还包括配重块23。内盖2111b朝向外盖2112的表面开设有容纳槽2124,容纳槽2124靠近内盖2111b的底部设置,配重块23设置在该容纳槽2124中。
76.在本实施例中,配重块23设有两块,且呈左右布置在该容纳槽2124中。该配重块23上设有提手环231,提手环231通过固定支架232可相对配重块23转动,以方便用户提拉配重块23。该固定支架232通过锁固螺钉固定在配重块23上,配重块23对应提手环231的位置处设有扣手槽233。
77.配重块23还设有通孔234,容纳槽2124的对应位置上凸设有固定柱2125。固定柱2125适配穿设于通孔234中,以实现配重块23在容纳槽2124中的定位安装。
78.此外,本实施例的内盖2111b上还设有灯光装饰环2126和按钮2127。灯光装饰环2126和按钮2127靠近内盖2111b的顶部位置设置。
79.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5和图8,盒体本体2111还包括提手横梁2128以及连接在提手横梁2128左右两端的提手左角块2129和提手右角块2130。主盒体2111a设有安装位的表面还设有安装腔,安装腔靠近主盒体2111a的顶部位置设置。
80.提手横梁2128与提手左角块2129、提手右角块2130通过侧面的螺钉固定在主盒体2111a的安装腔中,螺钉穿过主盒体2111a的底壁与主盒体211a内部的支架组件2117固定。
81.其中,提手横梁2128的上部与主盒体2111a固定,提手左角块2129、提手右角块2130与主盒体2111a内部的上横梁进行螺钉锁固,以保证提手横梁2128以及提手左角块2129、提手右角块2130整体的刚性和强度,确保盒体本体2111结构稳定性。
82.主盒体2111a通过提手横梁2128提起时,提手横梁2128可以将力通过提手左角块2129、提手右角块2130传递至主盒体2111a内部的支架组件2117,由于支架组件2117在主盒体2111a的内部形成结构强度的支撑,因而能够确保通过提手横梁2128稳定地提起主盒体2111a。
83.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支架组件2117能够稳定地支撑在主盒体2111a的内部,并能够分别承载音响主体21对显示主体10的支撑力和提手横梁2128对主盒体2111a的提升力,本实施例的主盒体2111a、支架组件2117、提手横梁2128、提手左角块2129以及提手右角块2130可以为注塑一体成型的结构,以降低产品整体的生产成本。
84.显示装置100在装配时,考虑包装防护及用户需求,盒体本体2111、配重块23以及外盖2112是单独置于不同的包装中。配重块23选择密度比较大且易于成形的材料工艺获得,譬如铸铁、混凝土、铅等,优选地是铸铁,方便进行后加工——抛光、喷涂、组装来制得。配重块23放置于内盖2111b的容纳槽2124中,可以通过螺钉进行固定。
85.如图4和图5所示,外盖2112固定在内盖2111b的表面,外盖2112与内盖2111b装配完成后,可以将内部配合处、装配位、不同材质间的色差等几乎全部遮蔽,以提升整个产品的外观效果。
86.本实施例的外盖2112材质可以为铝、pc、pc+abs、abs、hips等,其加工工艺可以选择压铸和注塑等。在本实施例中,外盖2112外观处理方式可以选择阳极氧化、喷涂、免喷涂、蚀纹、蒙布等。优选地,该外盖2112选择塑料材质pc+abs进行注塑加工,后蒙布装饰获得,以得到匹配家具质感的整体效果。
87.该外盖2112对应内盖2111b的内出声孔2122的位置处开设有外出声孔2131,以进一步增强音效。此外,外盖2112上还可以设置logo2132和按键指示灯通孔。
88.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需要座式安装时,先通过紧固件穿过连接孔2114和固定孔223将连接支架22固定在盒体本体2111外侧表面的安装位处,再通过装配件穿过安装孔2116、导向孔225以及装配孔142,使盒体本体2111和连接支架22整体连接在显示主体10的连接位上。装配完成后,再在内盖2111b的容纳槽2124中放入配重块23并固定,然后连接电源线,最后再在内盖2111b的表面通过卡扣固定外盖2112即可。
89.显示装置100需要挂墙安装时,则无需在显示主体10上安装连接支架22,即音响主体21独立于显示主体10。参阅图9,对于独立的音响组件20,可以拆卸连接支架22,再选用近似l型的支撑架200固定在支撑盒体211的安装位处,并通过螺钉锁固。再在内盖2111b的容纳槽2124中放入配重块23并固定,然后连接电源线,最后再在内盖2111b的表面安装外盖2112。此时,音响主体21可以任意摆放在适宜位置,配合挂墙的显示装置100实现声音播放功能。
90.对于本实施例的音响组件及显示装置,其中音响主体功能多样化,其既具有低音炮的功能,又可以通过连接支架支撑在显示主体的后侧,作为显示装置的后底座支撑,从而
实现了功能部件的整合,减少了空间的占用,并降低了整体的系统成本。同时,音响组件独立于显示主体存在,不会受限于显示主体内部的安装空间,因而音响组件可以根据音效需求设计相应的尺寸,以确保显示装置整体的音效,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连接支架与音响主体和显示主体均为可拆卸连接,显示主体和音响主体均可独立使用,使得显示主体能够座式安装和挂墙安装,以实现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91.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