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及其耳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87149发布日期:2021-12-31 22:1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耳机及其耳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耳撑的耳机,使耳机更牢固与更舒适地被配戴。


背景技术:

2.因应现代运动健身风潮盛行,运动型耳机的市场也日渐扩大需求,运动型耳机在运动等场景的使用频率增加,对其运动型耳机的舒适度与稳固性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3.中国公告第211656347号揭露了「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入耳式耳机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耳撑,第一壳体内形成用于容纳扬声器的第一容纳腔及用于将扬声器的声音传送到用户耳道的声音通道,第二壳体内部形成用于收容电子元件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壳体为胶囊型,沿长度方向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的连接部位靠近第一端。耳撑包括相对的起始端和末端,起始端靠近第二壳体的第二端;第一壳体具有圆周截面、位于圆周截面的一侧并在佩戴时与用户的耳甲腔接触的内侧面和位于圆周截面的另一侧并背向耳甲腔的外侧面,声音通道从内侧面并斜向于内侧面往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耳撑协助固持耳机至用户外耳,增加耳机佩戴的牢固度和舒适性。
4.然,上述的耳撑结构是用插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耳朵中,使用者还是会感到不适,且插入在耳朵的耳撑结构还是容易从耳朵中掉落、不牢靠。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牢固与更舒适的耳机及其耳撑。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耳机及其耳撑。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耳机,包括:一耳机本体,设有一顶部、一底部、一壁部及一凸出端,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相对,所述壁部设置于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所述凸出端延伸于所述壁部并邻近所述底部,所述底部对应于耳朵的屏尖切迹,所述顶部对应于耳朵的对耳轮;一耳塞套,套设于所述凸出端;及一耳撑,套设于所述耳机本体,所述耳撑设有一套接部与一耳挂部,所述套接部设有一本体区、一侧边凸出区、一内侧凸出区与一环形凸出区,所述本体区套设在所述耳机本体的所述壁部上,所述侧边凸出区侧向凸出于所述本体区,所述内侧凸出区凸出于所述本体区的内侧面,所述内侧凸出区于所述本体区的所述内侧面的顶部的前侧形成一凹陷,所述环形凸出区凸出于所述内侧凸出区的内侧面,所述侧边凸出区呈一螺旋状,所述侧边凸出区贴合于耳朵的所述屏尖切迹、对耳屏与耳甲腔,所述凹陷贴合于耳轮脚,所述内侧凸出区贴合于所述耳甲腔,所述环形凸出区贴合于耳道外,所述耳挂部设有第一延伸段、一弯折段与一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由所述侧边凸出区的顶面朝向所述耳撑的底部、前侧与内侧延伸,所述弯折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间,并朝向所述耳撑的顶部弯折,所述第二延伸段朝所述耳撑的顶部、前侧与外侧延伸,所述第一延伸段贴合于耳甲艇,所述第二延伸段贴合于耳轮内侧,所述弯折段贴合于耳窝。
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及所述弯折段组合成一s形结构,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套接部的所述侧边凸出区组合成一c型结构。
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延伸段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曲率。
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延伸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直径。
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及所述弯折段的截面为椭圆形。
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延伸段的截面积从所述第二延伸段靠近所述第一延伸段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延伸段远离所述第一延伸段的一端逐渐递减。
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本体区具有相对的一顶面与一底面、相对的一前侧面与一后侧面以及所述内侧面,所述侧边凸出区为一连续结构,并凸出于所述本体区的所述顶面、所述底面、所述前侧面与所述后侧面,所述侧边凸出区具有前侧段、底面段、后侧段与顶面段,所述前侧段凸出于所述本体区的所述前侧面的底部的内侧,所述底面段凸出于所述本体区的所述底面,所述后侧段凸出于所述本体区的所述后侧面,所述顶面段凸出于所述本体区的所述顶面,所述侧边凸出区呈一螺旋结构。
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本体区的所述顶面、所述底面、所述前侧面、所述后侧面以及所述内侧面围成一收容腔,所述内侧面形成一贯穿所述内侧面的穿孔。
1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一种耳撑,装设在一耳机,并贴合于耳朵,包括:一套接部,包括:一本体区;一侧边凸出区,凸出于所述本体区的侧面并呈一螺旋状,所述侧边凸出区贴合于耳朵的屏尖切迹、对耳屏与耳甲腔;一内侧凸出区,凸出于所述本体区的内侧面,所述内侧凸出区贴合于耳甲腔;一凹陷,形成于所述内侧凸出区的内侧面的顶部的前侧,所述凹陷贴合于耳轮脚;及一环形凸出区,凸出于所述内侧凸出区的内侧面的底部,所述环形凸出区贴合于耳道外;及一耳挂部,包括:一第一延伸段,由所述侧边凸出区的顶面朝向所述耳撑的底部、前侧与内侧延伸,所述第一延伸段贴合于耳甲艇;一弯折段,延伸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并朝向所述耳撑的顶部弯折,所述弯折段贴合于耳窝;一第二延伸段,延伸于所述弯折段,并朝所述耳撑的顶部、前侧与外侧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贴合于耳轮内侧。
1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及所述弯折段组合成一s形结构,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侧边凸出区组合成一c型结构。
1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耳机配戴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时,所述耳机本体的所述底部对应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的所述屏尖切迹,所述耳机本体的所述顶部对应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的所述对耳轮,所述侧边凸出区的所述前侧段与所述底面段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的所述屏尖切迹,所述后侧段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的所述对耳屏,所述顶面段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的所述耳甲腔,所述凹陷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的所述耳轮脚。所述环形凸出区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的耳道外。所述第一延伸段沿着所述使用者的耳朵的所述耳甲艇形状延伸,所述第一延伸段贴合所述使用者的耳朵的所述耳甲艇。所述第二延伸段为一弧形设计,所述第二延伸段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的所述耳轮内侧,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间连接所述弯折段,所述弯折段紧贴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的所述耳窝的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耳机可更稳定固定在耳朵中,且装戴时更舒适。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放入耳中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尚未放入耳中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耳机的立体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耳机的多个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耳机的分解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耳机的另一角度分解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耳撑的立体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耳撑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耳机沿着图1的ix

ix线的剖面图。
27.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8.耳机
ꢀꢀꢀꢀꢀꢀꢀꢀꢀꢀꢀꢀꢀꢀ
100
ꢀꢀꢀꢀꢀꢀꢀꢀ
底部
ꢀꢀꢀꢀꢀꢀꢀꢀꢀꢀꢀꢀꢀ
101
29.顶部
ꢀꢀꢀꢀꢀꢀꢀꢀꢀꢀꢀꢀꢀꢀ
102
ꢀꢀꢀꢀꢀꢀꢀꢀ
耳机本体
ꢀꢀꢀꢀꢀꢀꢀꢀꢀ130.第一盖体
ꢀꢀꢀꢀꢀꢀꢀꢀꢀꢀ
11
ꢀꢀꢀꢀꢀꢀꢀꢀꢀ
第二盖体
ꢀꢀꢀꢀꢀꢀꢀꢀꢀ
12
31.壁部
ꢀꢀꢀꢀꢀꢀꢀꢀꢀꢀꢀꢀꢀꢀ
121
ꢀꢀꢀꢀꢀꢀꢀꢀ
凸出端
ꢀꢀꢀꢀꢀꢀꢀꢀꢀꢀꢀ
122
32.耳塞套
ꢀꢀꢀꢀꢀꢀꢀꢀꢀꢀꢀꢀ
13
ꢀꢀꢀꢀꢀꢀꢀꢀꢀ
耳撑
ꢀꢀꢀꢀꢀꢀꢀꢀꢀꢀꢀꢀꢀ233.套接部
ꢀꢀꢀꢀꢀꢀꢀꢀꢀꢀꢀꢀ
21
ꢀꢀꢀꢀꢀꢀꢀꢀꢀ
本体区
ꢀꢀꢀꢀꢀꢀꢀꢀꢀꢀꢀ
210
34.收容腔
ꢀꢀꢀꢀꢀꢀꢀꢀꢀꢀꢀꢀ
2100
ꢀꢀꢀꢀꢀꢀꢀ
穿孔
ꢀꢀꢀꢀꢀꢀꢀꢀꢀꢀꢀꢀꢀ
2101
35.侧边凸出区
ꢀꢀꢀꢀꢀꢀꢀꢀ
211
ꢀꢀꢀꢀꢀꢀꢀꢀ
前侧段
ꢀꢀꢀꢀꢀꢀꢀꢀꢀꢀꢀ
2110
36.底面段
ꢀꢀꢀꢀꢀꢀꢀꢀꢀꢀꢀꢀ
2111
ꢀꢀꢀꢀꢀꢀꢀ
后侧段
ꢀꢀꢀꢀꢀꢀꢀꢀꢀꢀꢀ
2112
37.顶面段
ꢀꢀꢀꢀꢀꢀꢀꢀꢀꢀꢀꢀ
2113
ꢀꢀꢀꢀꢀꢀꢀ
凹陷
ꢀꢀꢀꢀꢀꢀꢀꢀꢀꢀꢀꢀꢀ
2114
38.内侧凸出区
ꢀꢀꢀꢀꢀꢀꢀꢀ
212
ꢀꢀꢀꢀꢀꢀꢀꢀ
环形凸出区
ꢀꢀꢀꢀꢀꢀꢀ
213
39.顶面
ꢀꢀꢀꢀꢀꢀꢀꢀꢀꢀꢀꢀꢀꢀ
214
ꢀꢀꢀꢀꢀꢀꢀꢀ
底面
ꢀꢀꢀꢀꢀꢀꢀꢀꢀꢀꢀꢀꢀ
215
40.前侧面
ꢀꢀꢀꢀꢀꢀꢀꢀꢀꢀꢀꢀ
216
ꢀꢀꢀꢀꢀꢀꢀꢀ
后侧面
ꢀꢀꢀꢀꢀꢀꢀꢀꢀꢀꢀ
217
41.内侧面
ꢀꢀꢀꢀꢀꢀꢀꢀꢀꢀꢀꢀ
218
ꢀꢀꢀꢀꢀꢀꢀꢀ
耳挂部
ꢀꢀꢀꢀꢀꢀꢀꢀꢀꢀꢀ
22
42.起始端
ꢀꢀꢀꢀꢀꢀꢀꢀꢀꢀꢀꢀ
220
ꢀꢀꢀꢀꢀꢀꢀꢀ
末端
ꢀꢀꢀꢀꢀꢀꢀꢀꢀꢀꢀꢀꢀ
221
43.第一延伸段
ꢀꢀꢀꢀꢀꢀꢀꢀ
222
ꢀꢀꢀꢀꢀꢀꢀꢀ
弯折段
ꢀꢀꢀꢀꢀꢀꢀꢀꢀꢀꢀ
223
44.第二延伸段
ꢀꢀꢀꢀꢀꢀꢀꢀ
224
ꢀꢀꢀꢀꢀꢀꢀꢀ
使用者的耳朵
ꢀꢀꢀꢀꢀ
90
45.耳甲腔
ꢀꢀꢀꢀꢀꢀꢀꢀꢀꢀꢀꢀ
91
ꢀꢀꢀꢀꢀꢀꢀꢀꢀ
耳甲艇
ꢀꢀꢀꢀꢀꢀꢀꢀꢀꢀꢀ
92
46.对耳轮
ꢀꢀꢀꢀꢀꢀꢀꢀꢀꢀꢀꢀ
93
ꢀꢀꢀꢀꢀꢀꢀꢀꢀ
对耳屏
ꢀꢀꢀꢀꢀꢀꢀꢀꢀꢀꢀ
94
47.耳轮
ꢀꢀꢀꢀꢀꢀꢀꢀꢀꢀꢀꢀꢀꢀ
95
ꢀꢀꢀꢀꢀꢀꢀꢀꢀ
耳窝
ꢀꢀꢀꢀꢀꢀꢀꢀꢀꢀꢀꢀꢀ
96
48.耳轮脚
ꢀꢀꢀꢀꢀꢀꢀꢀꢀꢀꢀꢀ
97
ꢀꢀꢀꢀꢀꢀꢀꢀꢀ
屏尖切迹
ꢀꢀꢀꢀꢀꢀꢀꢀꢀ
98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耳机100及其耳撑2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予说明。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耳机100及其耳撑2装戴在一使用者的耳朵90中。
50.请参阅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耳机100,包括一耳机本体1 及一耳撑2。所述耳撑2套设于所述耳机本体1上。所述耳撑2 用于辅助固持所述耳机本体1至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
中。
51.请参阅图1与图2,分别表示所述耳机本体1装戴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之前的状态及装戴后的状态。图号91为耳甲腔,图号92为耳甲艇,图号93为对耳轮,图号94为对耳屏,图号95 为耳轮,图号96为耳窝,图号97为耳轮脚,图号98为屏尖切迹。所述耳机本体1设置在所述耳甲腔91的位置,并设置于所述对耳轮93与所述对耳屏94之间。所述耳撑2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甲艇92内并延伸至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轮95内侧贴合,现有技术的耳撑结构是用插入的方式只固定在所述耳甲艇92中,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耳机100及其耳撑 2令使用者感到更舒适也更牢靠。
52.请参阅图5与图6,由外侧观之,所述耳机本体1大致呈椭圆形,设有相对的一底部101与一顶部102,所述耳机本体1设有一第一盖体11、一第二盖体12及一耳塞套13。所述第一盖体11与所述第二盖体12相互卡合。所述第二盖体12设有一壁部121及一凸出端1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撑2的对应机构套设在所述第二盖体12的所述壁部121,所述第二盖体12的所述凸出端122 穿过所述耳撑2的对应机构。所述耳塞套13套设于所述第二盖体 12的所述凸出端122上。所述凸出端122延伸于所述第二盖体12 的所述壁部121。由所述耳机本体1侧面观之,所述第一盖体11 的底部具有较薄的厚度,所述第一盖体11的顶部具有较厚的厚度,所述第一盖体11的侧面大致呈倒三角形,所述第一盖体11的厚度由其底部到顶部由薄渐渐变厚。所述第二盖体12的底部具有较薄的厚度,所述第二盖体12的顶部具有较厚的厚度,所述第二盖体12的侧面大致呈倒三角形,所述第二盖体12的厚度由其底部到顶部由薄渐渐变厚。通过,当所述第一盖体11与所述第二盖体 12组合后,由侧面观之,所述耳机本体1大致呈倒三角形,所述耳机本体1的厚度由其底部到顶部由薄渐渐变厚。
53.请参阅图4至图9,所述耳撑2设有一套接部21与一耳挂部 22,所述套接部21与所述耳挂部22一体成型,在具体实施时,可以由软性材料制成。所述套接部21设有一本体区210、一侧边凸出区211、一内侧凸出区212与一环形凸出区213,所述本体区 210套设于所述耳机本体1的所述第二盖体12,所述本体区210 贴附于所述第二盖体12的所述壁部121,所述第一盖体11外露于所述本体区210。所述本体区210大致呈椭圆形,具有相对的一顶面214与一底面215、相对的一前侧面216与一后侧面217以及一内侧面218,所述侧边凸出区211为一连续结构,并凸出于所述本体区210的所述顶面214、所述底面215、所述前侧面216与所述后侧面217,所述侧边凸出区211具有前侧段2110、底面段2111、后侧段2112与顶面段2113,所述前侧段2110凸出于所述本体区 210的所述前侧面216的底部的内侧,所述底面段2111凸出于所述本体区210的所述底面215,所述后侧段2112凸出于所述本体区210的所述后侧面217,所述顶面段2113凸出于所述本体区210 的所述顶面214,所述侧边凸出区211大致呈一螺旋结构,依序由所述前侧段2110、所述底面段2111、所述后侧段2112与所述顶面段2113,而由外往内螺旋延伸。所述内侧凸出区212连接所述侧边凸出区211,所述内侧凸出区212凸出于所述本体区210的所述内侧面218的底部以及所述内侧面218的顶部的中间与后侧,所述内侧凸出区212并未延伸至所述本体区210的所述内侧面218 的顶部的前侧,因此所述内侧凸出区212于所述本体区210的所述内侧面218的顶部形成一凹陷2114。所述环形凸出区213凸出于所述内侧凸出区212的底部。所述内侧凸出区212的内侧面贴合在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甲腔91。
54.所述本体区210的所述顶面214、所述底面215、所述前侧面 216、所述后侧面217以
及所述内侧面218围成一收容腔2100,所述内侧面218形成一贯穿所述内侧面218的穿孔2101,所述收容腔2100收容所述耳机本体1的所述第二盖体12,所述穿孔2101 贯穿所述环形凸出区213,所述第二盖体12的所述凸出端122穿过所述穿孔2101后套设所述耳塞套13。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本体区210的形状随着所述耳机本体1的所述第二盖体12的形状做改变。所述侧边凸出区211的所述前侧段2110与所述底面段2111 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屏尖切迹98,所述后侧段2112 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对耳屏94,所述顶面段2113 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甲腔91,所述凹陷2114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轮脚97。所述环形凸出区213 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耳道外。
55.在具体实施时,虽然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形状因人而异,但因所述套接部21选用的材质可弹性变形自如,所以可以经常接触在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甲腔91内。
5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挂部22沿着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甲艇92设置并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轮95内侧。现有技术的耳撑是用插入的方式只固定在所述使用者的耳朵 90的所述耳甲艇92中,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令使用者装戴时感到更舒适。
57.所述耳挂部22设有相对的一起始端220与一末端221,由所述起始端220往所述末端221方向依序设有一第一延伸段222、一弯折段223及一第二延伸段224。所述起始端220设置于所述侧边凸出区211的所述顶面段2113,所述第一延伸段222延伸于所述侧边凸出区211的所述顶面段2113,所述第一延伸段222由所述侧边凸出区211的所述顶面段2113朝向所述耳挂部22的底部、前侧与内侧延伸,所述弯折段223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段222与所述第二延伸段224之间,所述弯折段223延伸于所述第一延伸段222并朝向所述耳挂部22顶部弯折,所述第二延伸段224延伸于所述弯折段223,所述第二延伸段224朝所述耳挂部22的顶部、前侧与外侧延伸,所述弯折段22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延伸段222 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延伸段224的宽度。通过所述第一延伸段222 朝向所述耳挂部22的底部、前侧与内侧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段222 朝向所述耳挂部22的顶部、前侧与外侧延伸,从而使所述耳挂部 22具有多层次立体结构,可舒适地装戴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
58.所述第一延伸段222的弧形形状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甲艇92相似,从而改进所述耳撑2的贴合性。所述第一延伸段222与所述套接部21的所述侧边凸出区211组合成一c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段222沿着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甲艇92形状延伸,所述第一延伸段222贴合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甲艇92。所述第二延伸段224为一弧形设计,所述第二延伸段224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轮95内侧,所述第二延伸段224的弧形形状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轮95相似,从而改进所述耳撑2的贴合性。使本实用新型耳机100通过耳撑2稳固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上,且令使用者装戴时感到舒适。所述弯折段223紧贴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窝96的位置。所述凹陷2114卡合在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轮脚97,使本实用新型耳机100通过所述耳撑2稳固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段222、所述第二延伸段224及所述弯折段223组合成一s形结构。
5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段222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延伸段224的曲率,所述第一延伸段22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延伸段 224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段222、所述第二延伸段224及所述弯折段223的截面为椭圆形,在具体实施中则不限于此。所
述第二延伸段224的截面积从所述第二延伸段224靠近所述第一延伸段222的一端向所述末端221逐渐递减。
60.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耳机100配戴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 时,所述耳机本体1的所述底部101对应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 的所述屏尖切迹98,所述耳机本体1的所述顶部102对应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对耳轮93,所述侧边凸出区211的所述前侧段2110与所述底面段2111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屏尖切迹98,所述后侧段2112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对耳屏94,所述顶面段2113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甲腔91,所述凹陷2114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轮脚97。所述环形凸出区213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耳道外。所述第一延伸段222沿着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甲艇92形状延伸,所述第一延伸段222贴合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 的所述耳甲艇92。所述第二延伸段224为一弧形设计,所述第二延伸段224贴合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轮95内侧,所述第一延伸段222与所述第二延伸段224之间连接所述弯折段 223,所述弯折段223紧贴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90的所述耳窝96 的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耳机100可更稳定固定在耳朵中,且装戴时更舒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