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讯工程用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74335发布日期:2021-10-24 10:25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讯工程用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讯工程用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2.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重要分支,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电磁波、声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受端,接受端能否正确辨认信息,取决于传输中的损耗高低,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其包括过滤,编码和解码等。
3.目前通讯工程用接收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4.1、接收装置通常都是用螺栓固定,对其内部的结构进行检修时,不便于打开;
5.2、接收装置使用时间较长后,其内部的温度较高,若不进行降温,会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讯工程用接收装置,解决了装置通常使用螺栓固定不便于打开,装置时间较长后,其内部的温度较高,会影响装置使用寿命的问题。
8.(二)技术方案。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讯工程用接收装置,包括接收装置本体,所述接收装置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接收装置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槽的内部与安装块滑动连接,所述接收装置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圆形滑槽,所述圆形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板和接收装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稍,所述接收装置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部与插稍滑动连接,所述顶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拨动块,所述拨动块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与插稍滑动连接,所述接收装置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制冷箱,所述制冷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一端与接收装置本体的内部连通,所述接收装置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箱,所述风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抽风管道,所述抽风管道的一端与接收装置本体的内部连通,所述风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尘通风板,所述接收装置本体的一侧开设有通风窗,所述通风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收装置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棉网。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收装置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
垫板,所述防滑垫板的底部开设有防滑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把,所述拉把的形状为圆弧形。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拉环的外表面套接有防滑套。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孔和通孔与插稍的大小相适配,所述插稍的长度大于拨动块的厚度。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讯工程用接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通讯工程用接收装置,通过设置安装槽和安装块,便于接收装置本体和顶板对接,方便之后的固定,通过限位板,限位板与滑杆固定连接,滑杆与滑板固定连接,可以使滑杆移动,进而使滑板移动,使弹簧压缩,通过转动拨动块,使滑杆进入其凹槽的内部,使插稍、通孔以及固定孔在同一水平面,通过弹簧的恢复,带动插稍,进入通孔以及固定孔的内部,将接收装置本体和顶板固定。
18.2、该通讯工程用接收装置,通过设置制冷箱,可以制造冷气,通过输送管道的输送,进入接收装置本体的内部,对其进行降温,通过风箱,可以将接收装置本体内部的热空气通过抽风管道抽出,便于进行降温,通过通风窗,有利于接收装置本体进行通风降温,通过过滤板,可以防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c处结构放大图。
24.图中:1、接收装置本体;2、顶板;3、安装槽;4、安装块;5、圆形滑槽; 6、滑板;7、滑杆;8、弹簧;9、限位板;10、插稍;11、固定孔;12、限位杆;13、拨动块;14、通孔;15、制冷箱;16、输送管道;17、风箱;18、抽风管道;19、防尘通风板;20、通风窗;21、过滤板;22、固定板;23、棉网; 24、防滑垫板;25、拉把。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
27.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讯工程用接收装置,包括接收装置本体1,接收装置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板2,接收装置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3,
顶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4,安装槽3的内部与安装块4滑动连接,接收装置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圆形滑槽5,圆形滑槽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6,滑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杆7,滑杆7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8,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滑板6和接收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滑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9,限位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稍10,接收装置本体 1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11,固定孔11的内部与插稍10滑动连接,顶板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2,限位杆1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拨动块13,拨动块13的一侧开设有通孔14,通孔14的内部与插稍10滑动连接,接收装置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制冷箱15,制冷箱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输送管道16,输送管道16的一端与接收装置本体1的内部连通,接收装置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箱17,风箱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抽风管道18,抽风管道18的一端与接收装置本体1的内部连通,风箱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尘通风板19,接收装置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通风窗20,通风窗2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21。
28.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安装槽3和安装块4,便于接收装置本体1和顶板2 对接,方便之后的固定,通过限位板9,限位板9与滑杆7固定连接,滑杆7 与滑板6固定连接,可以使滑杆7移动,进而使滑板6移动,使弹簧8压缩,通过转动拨动块13,使滑杆7进入其凹槽的内部,使插稍10、通孔14以及固定孔11在同一水平面,通过弹簧8的恢复,带动插稍10,进入通孔14以及固定孔11的内部,将接收装置本体1和顶板2固定,打开时,通过拉动拉环,使插稍10脱离固定孔11和通孔14的内部,转动拨动块13,使滑杆7脱离其内部,通过拉动拉把25,带动顶板2移动,使安装块4脱离安装槽3的内部,可以将装置打开,装置使用时通过制冷箱15,可以制造冷气,通过输送管道16,可以将冷气输送进接收装置本体1的内部,对其进行降温,通过风箱17,可以抽取接收装置本体1内部的热空气,通过抽风管道18和防尘通风板19,将其排出,通过通风窗20,加强接收装置本体1内部的通风情况,便于散热,通过过滤板21,可以防止灰尘进入接收装置本体1的内部。
29.具体的,接收装置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2,固定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棉网23。
30.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板22,便于将棉网23固定,通过棉网23,可以吸收冷气升温时产生水蒸气,防止其损坏接收装置本体1内部的零件。
31.具体的,接收装置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板24,防滑垫板24的底部开设有防滑槽。
32.本实施例中,通过防滑垫板24以及其底部的防滑槽,可以防止装置滑动。
33.具体的,顶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把25,拉把25的形状为圆弧形。
34.本实施例中,通过拉把25,便于顶板2的固定或拆卸。
35.具体的,限位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拉环的外表面套接有防滑套。
36.本实施例中,通过拉环,便于拉动限位板9,通过防滑套,防止工作人员手滑。
37.具体的,固定孔11和通孔14与插稍10的大小相适配,插稍10的长度大于拨动块13的厚度。
38.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孔11和通孔14与插稍10的大小相适配,便于插稍 10进入固定孔11和通孔14的内部,将接收装置本体1和顶板2固定,通过插稍10的长度大于拨动块13的厚度,便于插稍10穿过通孔14,进入固定孔11 的内部。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将安装槽3与安装块4对接,将安装块4插
入安装槽3的内部,拉动限位板9一端的拉环,带动限位板9移动,限位板9带动滑杆7移动,滑杆7带动滑板6移动,使弹簧8进行压缩,通过转动拨动块13,使其卡住滑杆7,使通孔14与固定孔11对齐,松开拉环,弹簧8复原,带动滑板6移动,最终使限位板9移动,使插稍10穿过通孔14,插入固定孔11的内部,将接收装置本体1和顶板2固定,打开时,通过拉动拉环,使插稍10脱离固定孔11和通孔14的内部,转动拨动块13,使滑杆7脱离其内部,通过拉动拉把25,带动顶板2移动,使安装块4脱离安装槽3的内部,可以将装置打开,装置使用时通过制冷箱15,可以制造冷气,通过输送管道16,可以将冷气输送进接收装置本体1的内部,通过棉网23,可以吸收冷气升温时产生水蒸气,通过风箱17,可以抽取接收装置本体1内部的热空气,通过抽风管道18和防尘通风板19,将其排出,通过通风窗20,加强接收装置本体1内部的通风情况,便于散热,通过过滤板21,可以防止灰尘进入接收装置本体1的内部。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