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急呼救系统

文档序号:26907420发布日期:2021-10-09 14:1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急呼救系统

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紧急呼救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独居老人发生意外事故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由于在独居老人发生意外事故(例如突发性疾病)时,老人很可能会出现头晕、眼花以及手抖的身体状况,在通过普通的手机拨打求救电话、或者向亲戚发送求救短信时,将会受到身体状态的严重影响,导致独居老人无法正常的发送求救信号,进而错过黄金抢救时间。
3.由此可见,如何提高紧急呼救系统的实用性和便捷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紧急呼救系统。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紧急呼救系统,包括:包含有紧急按键、用于将所述紧急按键的按键状态信息转化为输入信号的输入电路10,与所述输入电路10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发送包含有紧急联系电话以及呼救方式的输出信号的控制电路11,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11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输出信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发送求救信号的gprs通讯模块12。
6.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11连接的提示电路13,用于在所述求救信号发送成功的情况下,发送求救成功信号。
7.优选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输入电路10、所述控制电路11、所述gprs通讯模块12和所述提示电路13连接的电源转换电路14,用于将输入电压转化为所述输入电路10、所述控制电路11、所述gprs通讯模块12和所述提示电路13的工作电压。
8.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11包括:控制芯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晶振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vcc引脚、引脚与工作电压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x1引脚分别与所述晶振芯片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x2引脚分别与所述晶振芯片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vss引脚、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9.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11还包括:第一按键、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端接入工作电压,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板接入工作电压,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的reset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接地。
10.优选的,所述输入电路10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接入工作电压,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11、所述紧急按键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紧急按键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11.优选的,所述电源转换电路14包括: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一针座、第一电感、二极管以及直流电压转换芯片,所述第一针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板以及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输入电压,所述第一针座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负极板以及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直流电压转换芯片的in引脚分别与所述输入电压、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电压转换芯片的引脚、gnd引脚以及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直流电压转换芯片的fb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输入电路10、所述控制电路11、所述gprs通讯模块12和所述提示电路13连接,所述直流电压转换芯片的out引脚分别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九电容的正极板和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九电容的负极板和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12.优选的,所述电源转换电路14还包括:第四电阻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压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13.优选的,所述提示电路13包括:蜂鸣器和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电路11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蜂鸣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蜂鸣器的第一端接入工作电压。
14.优选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11和所述gprs通讯模块12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电路11发送的所述输出信号发送至所述gprs通讯模块12的串行通讯电路15,其中,所述串行通讯电路15包括:串行通讯芯片、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以及串行接口,所述串行通讯芯片的v+引脚与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串行通讯芯片的v

引脚与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串行通讯芯片的vcc引脚和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一端接入工作电压,所述串行通讯芯片的gnd引脚和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接地,所述串行通讯芯片的c1+引脚与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串行通讯芯片的c1

引脚与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串行通讯芯片的c2+引脚与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串行通讯芯片的c2

引脚与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串行通讯芯片的r1out引脚和t1in引脚与所述控制电路11连接,所述串行通讯芯片的r1in引脚与所述串行接口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串行通讯芯片的t1out引脚与所述串行接口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串行接口的输出端与所述gprs通讯模块12连接。
15.本技术所提供的紧急呼救系统,包括:包含有紧急按键的输入电路、与输入电路连接的控制电路、以及与控制电路连接的gprs通讯模块,其中输入电路用于将紧急按键的按键状态信号转化为输入信号,控制电路用于在接收到输入信号的情况下,根据预先存储的紧急联系电话和求救方式生成输出信号,gprs通讯模块用于接收输出信号并根据求救方式向紧急联系电话发送求救信号。由于独居老人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紧急按键即可向预先存储的紧急联系电话发送求救信号,避免了头晕、眼花、手抖等身体状况影响发送求救信号的问题,提高了紧急呼救系统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
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急呼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入电路的电路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求救成功信号为声音信号的情况下提示电路的电路图;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行通讯电路的电路图;
23.附图标记如下:
24.10为输入电路,11为控制电路,12为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通讯模块,13为提示电路,14为电源转换电路,15为串行通讯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
26.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紧急呼救系统。
2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急呼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紧急呼救系统包括:包含有紧急按键、用于将紧急按键的按键状态信息转化为输入信号的输入电路10,与输入电路10连接、用于在接收到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发送包含有紧急联系电话以及呼救方式的输出信号的控制电路11,以及与控制电路11连接、用于在接收到输出信号的情况下,根据输出信号发送求救信号的gprs通讯模块。
29.本技术实施例中,按键状态信息具体为用户在发生紧急事故时通过按下紧急按键时对应的按键状态信息,并由输入电路10获取按键状态信息并转化为输入信号,并发送至控制电路11,控制电路11在接收到输入信号的情况下,根据预先存储的紧急联系电话以及呼救方式生成输出信号,gprs通讯模块12用于根据输出信号通过对应的呼救方式向对应的紧急联系电话发送求救信号。
30.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中,上述呼救方式可以是拨打电话进行呼救、也可以是发送求救短信进行呼救等。此外,紧急联系电话的个数不做限制,在具体实施中,为了确保独居老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送至医院,通常会预选存储多个紧急联系电话,且求救信号分别发送至多个紧急联系电话,进一步的,还可以分别对多个紧急联系电话按优先等级进行区分,先向优先等级高的紧急联系电话(例如:子女、好友、邻居等)发送求救信号,再向优先等级较低的紧急联系电话(例如:社区管理人员、孙辈等)发送求救信号。
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11包括:控制芯片u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以及晶振芯片y1。其中,控制芯片u1的vcc引脚、
引脚与工作电压连接,控制芯片u1的x1引脚分别与晶振芯片y1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x2引脚分别与晶振芯片y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vss引脚、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32.在具体实施中,控制芯片u1可具体为单片机at89c51。
33.为了提高在控制电路11工作异常时重新启动控制电路11的便捷性,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控制电路11还包括:第一按键s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容c3。其中,第一按键s1的第一端接入工作电压,第一按键s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正极板接入工作电压,第三电容c3的负极板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以及控制芯片的reset引脚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接地。
34.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中,用户按下第一按键s1后,控制芯片u1的reset引脚接收到高电平,进入重新启动控制芯片u1的步骤,当用户未按下第一按键s1时,控制芯片u1的reset引脚接收到低电平,控制芯片u1正常工作。
3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入电路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输入电路10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容c4和紧急按键s2。其中,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接入工作电压,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控制电路11中控制芯片u1的int0引脚连接、紧急按键s2的第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紧急按键s2的第二端和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
36.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用户按下紧急按键时,输入电路10将输出低电平信号,以便于控制芯片u1根据低电平信号执行发送包含有紧急联系联系电话以及呼救方式的输出信号;当用户未按下紧急按键时,输入电路10将输出高电平信号。
3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工作电压具体可通过电源转换电路14转换得到,如图2所示的+5v仅为一种工作电压的转换结果,在具体实施中,工作电压与用户需求匹配即可。
38.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紧急呼救系统,包括:包含有紧急按键的输入电路、与输入电路连接的控制电路、以及与控制电路连接的gprs通讯模块,其中输入电路用于将紧急按键的按键状态信号转化为输入信号,控制电路用于在接收到输入信号的情况下,根据预先存储的紧急联系电话和求救方式生成输出信号,gprs通讯模块用于接收输出信号并根据求救方式向紧急联系电话发送求救信号。由于独居老人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紧急按键即可向预先存储的紧急联系电话发送求救信号,避免了头晕、眼花、手抖等身体状况影响发送求救信号的问题,提高了紧急呼救系统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3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紧急呼救系统还包括:与控制电路11连接的提示电路13,用于在求救信号发送成功的情况下,发送求救成功信号。
40.具体的,在gprs通讯模块12发送求救信号成功后,向控制电路11发送反馈信号,控制电路11在接收到反馈信号后,将反馈信号发送至提示电路13,以便于提示电路13向独居老人发送求救成功信号。
41.可以理解的是,求救成功信号可以是亮灯提醒、也可以是声音提醒,为了保证独居老人能够接收到求救成功信号,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同时通过亮灯提醒和声音提醒,也可以是亮灯提醒和声音提醒轮流进行提醒。
4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求救成功信号的类型仅为一种表现形式,不代表仅有这一种表现形式,其它可以确保独居老人能够准确获得求救成功信息的表现形式均可。
4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求救成功信号为声音信号的情况下提示电路的
电路图。如图4所示,提示电路13包括:蜂鸣器ls1和三极管v2。其中,三极管v2的基极与控制电路11中控制芯片u1的int1引脚连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蜂鸣器ls1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接地,蜂鸣器ls1的第一端接入工作电压。
44.可以理解的是,提示电路13可以由蜂鸣器ls1的第二端直接与控制芯片u1的int1引脚连接,但是相较于如图4所示的提示电路13中三极管v2能够放大控制芯片u1的int1引脚的输出信号,蜂鸣器ls1的第二端直接与控制芯片u1的int1引脚连接的提示电路13将以降低蜂鸣器ls1运行的稳定性为代价,略微降低紧急呼救系统的成本,因此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保证蜂鸣器ls1运行的稳定性,采用如图4所示的提示电路13。
45.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中还可通过逻辑门电路对控制芯片u1的int1引脚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从而提高蜂鸣器ls1运行的稳定性。
46.此外,上述工作电压具体可通过电源转换电路14转换得到,如图2所示的+5v仅为一种工作电压的转换结果,在具体实施中,工作电压与用户需求匹配即可。
47.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紧急呼救系统,还包括提示电路,由于在求救信号发送成功后,发送求救成功信号,能够提示独居老人已经求救成功,避免独居老人因担心求救未成功,导致血压升高,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同时,通过提示电路也能提醒独居老人求救信号是否发送结束,在求救信号未发送成功时,能够提醒独居老人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求救。
4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紧急呼救系统还包括:分别与输入电路10、控制电路11、gprs通讯模块12和提示电路13连接的电源转换电路14,用于将输入电压转化为输入电路10、控制电路11、gprs通讯模块12和提示电路13的工作电压。
49.需要说明的是,在紧急呼救系统还包括串行通讯电路15的情况下,电源转换电路14还与串行通讯电路15连接,用于将输入电压转化为串行通讯电路15的工作电压。
5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路图。如图5所示,电源转化电路包括: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一针座j1、第一电感l1、二极管d1以及直流电压转换芯片u2。其中,第一针座j1的第一端、第五电容c5的正极板以及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接入输入电压,第一针座j1的第二端、第五电容c5的负极板以及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接地,直流电压转换芯片u2的in引脚分别与输入电压、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压转换芯片u2的引脚、gnd引脚以及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和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接地,直流电压转换芯片u2的fb引脚分别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输入电路10、控制电路11、gprs通讯模块12和提示电路13连接,直流电压转换芯片u2的out引脚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还与第九电容c9的正极板和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第九电容c9的负极板和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接地。
51.其中,在具体实施中,直流电压转换芯片u2的型号可以为lm2596s。
52.为了提高紧急呼救系统的使用体验感,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电源转化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v1。其中,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输入电压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发光二极管v1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1的阴极接地。可以理解的是,在电源转化电路正常工作时,发光二极管v1亮起,因此有利于根据发光二极管v1判断电源转化电路是否正常工作。
5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电源转换电路14将较大的输入电压转化为其它电路的工作电
压,避免了输入电路10、控制电路11、gprs通讯模块12、提示电路13和串行通讯电路15因输入电压过大,导致被烧毁的事故发生,提高了紧急呼救系统的使用寿命,也保证了紧急呼救系统的使用安全。
5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紧急呼救系统包括:分别与控制电路11和gprs通讯模块12连接、用于将控制电路11发送的输出信号发送至gprs通讯模块12的串行通讯电路15。
5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行通讯电路的电路图。如图6所示,串行通讯电路15包括:串行通讯芯片v3、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以及串行接口j2。其中,串行通讯芯片v3的v+引脚与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连接,串行通讯芯片v3的v

引脚与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连接,串行通讯芯片v3的vcc引脚和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接入工作电压,串行通讯芯片v3的gnd引脚和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接地,串行通讯芯片v3的c1+引脚与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连接,串行通讯芯片v3的c1

引脚与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连接,串行通讯芯片v3的c2+引脚与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连接,串行通讯芯片v3的c2

引脚与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连接,串行通讯芯片v3的r1out引脚与控制电路11中控制芯片u1的rxd引脚连接,串行通讯芯片v3的t1in引脚控制芯片u1的txd引脚连接,串行通讯芯片v3的r1in引脚与串行接口j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串行通讯芯片v3的t1out引脚与串行接口j2的第三输入端连接,串行接口j2的输出端与gprs通讯模块12连接。
56.其中,在具体实施中,串行接口j2的型号可以为db9,串行通讯芯片v3的型号可以为max232。
57.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紧急呼救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控制电路发送的输出信号发送至gprs通讯模块的串行通讯电路,因此能够降低控制电路与gprs通讯模块间连线的数量、降低紧急呼救系统的成本,同时能够确保控制电路与gprs通讯模块之间通讯的稳定性。
58.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紧急呼救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59.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