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3737发布日期:2021-11-10 09:1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手机壳。


背景技术:

2.手机作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电子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沟通及联系的纽带,进而用于保护手机的手机壳也成为了人们经常使用的产品。现有的手机壳主要用于保护手机以及美观的作用,而手机充电时还需外接各种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例如充电宝或外接电源线连接电源充电,但由于电容量和充电条件的限制,会在急用时出现电量不足,甚至无法充电的情况,因此,不便于在无外部电源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对手机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手机壳,在无外部电源的情况下,用户可利用手机壳随时随地对手机进行充电,且操作简单省力。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充电手机壳,包括:
6.主壳体,所述主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置手机的容纳腔;
7.发电模组,所述发电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壳体上的拉拽件、传动组件和发电机构,所述拉拽件一端可伸缩连接于所述主壳体,所述拉拽件受力伸缩时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发电机构产生电能;
8.充电模组,所述充电模组包括无线充电圈,所述无线充电圈设置于所述主壳体上,所述充电模组被配置为传输和存储所述发电机构产生的电能。
9.作为优选,所述主壳体包括基体壳和设置于所述基体壳上的背部壳,所述容纳腔设置于所述基体壳背离所述背部壳的侧面上,所述无线充电圈设置于所述基体壳上,所述发电模组设置于所述基体壳和所述背部壳之间,所述拉拽件的另一端从所述背部壳中穿出。
10.作为优选,所述拉拽件包括齿条、弹簧和拉环,所述齿条啮合于所述传动组件,所述齿条一端通过所述弹簧连接于所述主壳体,所述拉环连接于所述齿条的另一端。
11.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多个齿轮传动副和多个棘轮机构,多个所述齿轮传动副分别位于所述齿条的两侧,每个所述齿轮传动副配置有多个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通过所述齿轮传动副连动于所述齿条。
12.作为优选,每个所述齿轮传动副配置有两个所述棘轮机构,两个所述棘轮机构中,一个所述棘轮机构被配置为所述拉拽件拉出时进行运动,另一个所述棘轮机构被配置为所述拉拽件缩回时进行运动。
13.作为优选,所述齿轮传动副包括一个输入齿轮和多个分别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的转动齿轮,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每个所述转动齿轮配置有一个所述棘轮机构。
14.作为优选,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棘轮机构同轴固定连
接,所述定子固定设置于所述主壳体上。
15.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模组还包括电路板和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电池,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池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壳体上,所述电路板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发电机构和所述无线充电圈。
16.作为优选,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电连接于所述充电模组,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无线充电圈的通断。
17.作为优选,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用于外接电源供电给所述充电模组。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在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手机壳中,通过在主壳体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发电模组和充电模组实现在无外部电源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对手机进行充电。具体地,用户手持拉拽件的一端,通过拽动拉拽件运动来带动传动组件运动,进而作用于发电机构进行发电作业,通过充电模组将发电机构产生的电能储存并传输,并随时能将电能传输至无线充电圈,手机接收到无线充电圈的电磁信号,即可进行充电;用户不断地拽动拉拽件即可实现一直对手机供电,且拉拽件可伸缩连接于主壳体上能够减小用户作用于拉拽件上的力,使得在无外部电源的情况下,用户可利用手机壳随时随地对手机进行充电,且操作简单省力。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三;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手机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充电手机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0026]1‑
主壳体;11

容纳腔;12

基体壳;121

电源开关;122

充电接口;13

背部壳;
[0027]2‑
发电模组;21

拉拽件;211

齿条;212

弹簧;213

拉环;22

传动组件;221

齿轮传动副;2211

输入齿轮;2212

转动齿轮;222

棘轮机构;23

发电机构;231

定子;232

转子;
[0028]3‑
充电模组;31

无线充电圈;32

电路板;33

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
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3]
实施例一:
[003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手机壳,包括主壳体1、发电模组2和充电模组3,主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置手机的容纳腔11;发电模组2包括设置于主壳体1上的拉拽件21、传动组件22和发电机构23,拉拽件21一端可伸缩连接于主壳体1,拉拽件21受力伸缩时能够通过传动组件22带动发电机构23产生电能;充电模组3包括无线充电圈31,无线充电圈31设置于主壳体1内,充电模组3被配置为传输和存储发电机构23产生的电能。
[0035]
在本实施例的充电手机壳中,通过在主壳体1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发电模组2和充电模组3实现在无外部电源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对手机进行充电。具体地,用户手持拉拽件21的一端,通过拽动拉拽件21运动来带动传动组件22运动,进而作用于发电机构23进行发电作业,通过充电模组3将发电机构23产生的电能储存并传输,并随时能将电能传输至无线充电圈31,手机接收到无线充电圈31的电磁信号,即可进行充电。用户不断地拽动拉拽件21即可实现一直对手机供电,且拉拽件21可伸缩连接于主壳体1上能够减小用户作用于拉拽件21上的力,使得在无外部电源的情况下,用户可利用手机壳随时随地对手机进行充电,且操作简单省力。
[0036]
参见图1至图3,主壳体1包括基体壳12和设置于基体壳12上的背部壳13,背部壳13与基体壳12之间形成置物仓,发电模组2设置于基体壳12和背部壳13之间的置物仓中,拉拽件21的另一端从背部壳13中穿出;容纳腔11设置于基体壳12背离背部壳13的侧面上,用于放置手机;无线充电圈31设置于基体壳12朝向背部壳13的侧面上。通过基体壳12和背部壳13的设置使得发电模组2和充电模组3有序规整安装于主壳体1上,有效缩小充电手机壳的体积,便于用户携带和使用。
[0037]
参见图1,充电模组3还包括电路板32和电连接于电路板32的电池33,电路板32和电池33设置于基体壳12和背部壳13之间的置物仓中;发电机构23通过第一排线与电路板32连接,发电机构23产生的电能通过电路板32传输并储存到电池33中;无线充电圈31通过第二排线连接于电路板32,电池33中的电能经过电路板32供电给无线充电圈31,进而手机接收到无线充电圈31的电磁信号,实现对手机充电。
[0038]
可选地,参见图1和图2,主壳体1上设置有电源开关121,电源开关121电连接于充电模组3,被配置为控制电路板32与无线充电圈31的通断。通过按下电源开关121,电池33中的电能经过电路板32供电给无线充电圈31,无线充电圈31在通电状态下会发出电磁信号,手机的接收端接收电磁信号,并将电磁信号转变为电流,实现给手机充电,操作简单方便。
[0039]
可选地,参见图1和图3,主壳体1上设置有充电接口122,充电接口122用于外接电源供电给充电模组3,提供了外接充电通道,增强充电手机壳的适用性。
[0040]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拉拽件21包括齿条211、弹簧212和拉环213,齿条211啮合于传动组件22,齿条211一端通过弹簧212连接于主壳体1,拉环213连接于齿条211的另一端。在拉拽拉环213时,齿条211能够带动传动组件22做正向运动;然后释放拉环213,在弹簧212的收缩力下,齿条211能够带动传动组件22做反向运动,传动组件22运动时能够作用于发电机构23进行发电作业。通过齿条211、弹簧212和拉环213的配合设置,实现拉拽件21往复运动,使得用户手动作业发电既便捷,又省力。
[0041]
可选地,参见图4,基体壳12朝向背部壳13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块,弹簧212通过固定块设置于基体壳12上,保证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0042]
可选地,参见图4,拉环213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拉环213通过连接杆连接于齿条211的另一端。
[0043]
参见图1和图4,传动组件22包括多个齿轮传动副221和多个棘轮机构222,多个齿轮传动副221分别位于齿条211的两侧,且分别啮合于齿条211;每个齿轮传动副221配置有多个棘轮机构222,棘轮机构222通过齿轮传动副221连动于齿条211。齿条211在弹簧212的收缩运动下带动齿轮传动副221交替做逆时针转动和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棘轮机构222交替做逆时针转动和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发电机构23产生电能。
[0044]
参见图1和图4,齿轮传动副221包括一个输入齿轮2211和多个分别与输入齿轮2211啮合的转动齿轮2212,输入齿轮2211与齿条211啮合,每个转动齿轮2212配置有一个棘轮机构222,每个棘轮机构222均配置有发电机构23。上述设置使得通过一个输入齿轮2211运动能够带动做个棘轮机构222做逆时针转动和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多个发电机构23进行发点作业,显著提高发电效率,减小用户手动作业量。
[0045]
可选地,参见图1和图4,输入齿轮2211的直径大于转动齿轮2212的直径,即通过输入齿轮2211和转动齿轮2212的配合设置既实现带动棘轮机构222交替做逆时针转动和顺时针转动,又能实现变速,使得发电机构23更加高效地进行发电作业。
[0046]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发电机构23包括定子231和转子232,转子232与棘轮机构222同轴固定连接,定子231固定设置于主壳体1上。在棘轮机构222的带动下,棘轮机构222上的棘爪做向心运动而向外伸展,抵靠在棘轮机构222的棘轮上,带动棘轮转动,进而带动固定于棘轮上的转子232转动,实现转子232与定子231相对运动,发电机构23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使得用户能够通过不断地往复拉拽拉环213来实现发电机构23发电。
[0047]
实施例二:
[0048]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手机壳,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包括主壳体1、发电模组2和充电模组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5,每个齿轮传动副221配置有两个棘轮机构222;在两个棘轮机构222中,一个棘轮机构222被配置为拉拽件21拉出时进行运动,另一个棘轮机构222被配置为拉拽件21缩回时进行运动。上述设置使得齿条211在往复运动时都配置有棘轮机构222运动,进而能够带动相应的发电机构23转动,有利于提高发电作业效率。
[0049]
具体地,通过将两个棘轮机构222上的棘爪设置方向相反来实现两个棘轮机构222的运动方向不同。即在拉拽件21拉出时,在两个棘轮机构222中,一个棘轮机构222上的棘爪做向心运动而向外伸展,抵靠在棘轮机构222的棘轮上,带动棘轮转动,进而带动固定于棘轮上的转子232转动,实现转子232与定子231相对运动,发电机构23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
流,另一个棘轮机构222由于其上的棘爪设置方向相反,使得其上的棘爪做向心运动时无法抵靠于棘轮上,棘爪空转,转子232与定子231不会发生相对运动;在拉拽件21缩回时,两个棘轮机构222的运动状态与拉拽件21拉出时相反。因此,上述设置使得拉拽件21无论拉出还是缩回时,均配置有一个棘轮机构222进行运动,从而带动相应的发电机构23进行发电作业。
[0050]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