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尘功能的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70925发布日期:2021-11-18 11:5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具有防尘功能的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保护壳。


背景技术:

2.手机壳是一种手机配件产品,随着手机的不断发展,手机壳的结构以及功能也有不断的改进。现有的手机壳底部的喇叭孔和电源接口大多为通孔,即为一个长圆孔,或者是精孔,例如为对应手机喇叭小孔设置多个小孔。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喇叭孔和充电接口容易积累灰尘,通孔及精孔均无法起到防尘作用,导致喇叭孔和充电接口内容易进灰尘而影响手机喇叭和充电接口使用效果,例如影响手机的播音及收音效果以及手机的充电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保护壳。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保护壳,包括壳体和防尘装置,所述壳体的边框对应电子设备喇叭和电源接口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防尘装置包括基体部以及防尘盖,所述基体部覆盖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基体部设有与所述喇叭位置对应的防尘部和与所述电源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防尘盖夹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基体部之间且可滑动,以遮挡或打开所述第二通孔。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尘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基体部之间,所述隔板设有与所述喇叭位置对应的第一让位孔和与所述电源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二让位孔。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尘装置还包括粘胶部,所述粘胶部设于所述隔板和所述基体部之间;所述粘胶部包括第一粘胶部和第二粘胶部,所述第一粘胶部位于所述第一让位孔的周缘,所述第二粘胶部位于所述隔板远离所述第一让位孔的一端。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盖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粘胶部和所述第二粘胶部之间。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盖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显露于所述第二通孔。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与所述基体部通过卡扣、磁吸、超声焊接或注塑固定连接。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体部上设有若干防尘孔,所述若干防尘孔排列形成所述防尘部,或,所述防尘部为具有若干防尘孔的防尘网,所述防尘网设置于所述基体部。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尘装置连接至所述喇叭和所述电源接口表面时,所述防尘装置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表面平齐,或,所述防尘装置的外表面低于所述壳体的表面。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体部的周缘向所述壳体方向延伸有侧壁,所述壳体设有安装槽,所述侧壁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使得所述基体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电子设备喇叭位置对应,另一个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源接口位置对应。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保护壳,包括壳体和防尘装置,所述壳体的边框对应电子设备喇叭和电源接口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防尘装置包括基体部以及防尘盖,所述基体部覆盖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基体部设有与所述喇叭位置对应的防尘部和与所述电源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防尘盖夹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基体部之间且可滑动,以遮挡或打开所述第二通孔,用户在使用时可滑动所述防尘盖遮挡所述通孔,以防止灰尘进入所述通口,影响手机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防尘功能的保护壳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防尘功能的保护壳的分解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防尘功能的保护壳的部分分解图。
18.图4为图2中具有防尘功能的保护壳的a部分放大图。
19.图5为图3中具有防尘功能的保护壳的b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技术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保护壳,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壳体10和防尘装置20,壳体10的边框对应电子设备喇叭和电源接口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防尘装置20包括基体部21以及用于遮挡灰尘的防尘盖22,基体部21覆盖于第一通孔,基体部21设有与喇叭位置对应的防尘部211和与电源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212,防尘部211用于过滤灰尘,防尘盖22夹设于壳体10和基体部21之间且可滑动,以遮挡或打开第二通孔212,用户在使用充电接口充电的时候可以滑动防尘盖22以打开第二通孔212,在充电完成后可以滑动防尘盖22以关闭第二通孔212,使得防尘盖22遮挡于第二通孔212,以避免充电接口内进入灰尘,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为软胶材质,防尘装置20为金属材质,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可以为以他材质,防尘装置20也可以为其他材质。
23.如图2至图3所示,防尘装置20还包括隔板23,隔板23设于壳体10与基体部21之间,隔板23设有与喇叭位置对应的第一让位孔231和与电源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二让位孔232,在本实施例中,隔板23为金属材质,在其他实施例中,隔板23可以为其他材质。
24.防尘装置20还包括粘胶部24,粘胶部24设于隔板23和基体部21之间;粘胶部24包括第一粘胶部241和第二粘胶部242,第一粘胶部241位于第一让位孔231的周缘,第二粘胶部242位于隔板23远离第一让位孔231的一端,第一让位孔231和喇叭孔11相互连通,使得喇叭发出的声音能够顺利的传播出来。
25.防尘盖22可滑动地设于第一粘胶部241和第二粘胶部242之间,隔板23、基体部21
以及粘胶部24共同围合形成收容空间25,防尘盖22可滑动地设于容纳空间25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粘胶部242小于第一粘胶部241的大小,使得容纳空间25有足够的空间供防尘盖22滑动。
26.防尘盖22设有凸起部221,凸起部221显露于第二通孔212内,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拨动凸起部221使得防尘盖22在容纳空间25内滑动,同时凸起部221还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防尘盖22推入容纳空间25内部,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27.在其他实施例中,隔板23与基体部21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固定连接方式:卡扣、磁吸、超声焊接或注塑。
28.防尘装置20由基体部21、粘胶部24,防尘盖22以及隔板23组成,防尘装置20覆盖于喇叭孔11,且可滑动地覆盖第二通孔212或显露第二通孔212,用户在充电时显露第二通孔212,用于插设电源线,在电子设备日常使用中防尘装置20覆盖第二通孔212,起到防尘的作用。
29.如图5所示,基体部21上设有若干防尘孔2111,若干防尘孔2111排列形成防尘部211,或,防尘部211为具有若干防尘孔211的防尘网,防尘网设置于基体部21上;这种设置方式都能有效的防止灰尘的进入,在生产时可选用针对该方案来说最优的方案实施。
30.防尘装置20连接至喇叭和电源接口表面时,防尘装置20的外表面与壳体10的表面平齐,或,防尘装置20的外表面低于壳体10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防尘装置20的外表面与壳体10的表面平齐,增加壳体10整体美观度,且增加用户使用手感,避免磕手,在其他实施例中,防尘装置20的外表面低于壳体10的表面,可以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刮碰和磨损。
31.如图4所示,基体部21的周缘向壳体10方向延伸有侧壁213,壳体10设有与侧壁213匹配安装槽13,侧壁213插设于安装槽13内,在本实施例中,侧壁213与安装槽13采用粘胶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侧壁213与安装槽13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固定连接方式,例如注塑、卡扣、磁吸或者超声焊接。
32.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尘装置20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设有防静电涂层,进一步增强防尘功能。外部粉尘在进入喇叭和电源接口之前需先经过防尘装置20,防尘装置20通过防尘孔2111和防尘盖22以及防静电涂层的吸附作用将粉尘吸附至防尘装置20。
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通孔与电子设备喇叭位置对应,另一个与电子设备的电源接口位置对应,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孔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34.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保护壳,包括壳体10和防尘装置20,壳体10的边框对应电子设备喇叭和电源接口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防尘装置20包括基体部21以及用于遮挡灰尘的防尘盖22,基体部21覆盖于第一通孔,基体部21设有与喇叭位置对应的防尘部211和与电源接口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212,防尘部211用于过滤灰尘,防尘盖22夹设于壳体10和基体部21之间且可滑动,以遮挡或打开第二通孔212,用户在使用充电接口充电的时候可以滑动防尘盖22以打开第二通孔212,在充电完成后可以滑动防尘盖22以关闭第二通孔212,使得防尘盖22遮挡于第二通孔212,以避免充电接口内进入灰尘。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