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充电盒和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7009发布日期:2021-12-12 21:3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耳机充电盒和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充电盒和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蓝牙耳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相应的,会通过充电盒来进行充电和收纳。相关技术中,耳机充电盒通常是在底部设置弹片或者弹针对耳机进行充电,但是现有的弹片或弹针的弹力不可调节,耳机在被拿取时,由于不同用户对拿取力的需求不同,容易造成耳机入盒后不方便拿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耳机充电盒,旨在解决因拿取力不能调节导致耳机不方便从耳机盒内拿取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机充电盒,包括内壳、从点组件以及调节组件;所述内壳设有用于收容耳机的耳机仓以及供耳机取出的开口;所述充电组件包括与所述内壳活动连接的充电件,所述充电件与所述开口分设在所述耳机仓相对的两侧,所述充电件用以与所述耳机的充电座抵接;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充电组件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充电件靠近或远离所述开口运动,以调节所述充电件对所述耳机的抵持力。
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壳设有与所述耳机仓连通的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充电件滑动设于所述导向通道。
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内壳间隔设置的电路板,所述充电件远离所述耳机仓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
7.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并可驱动所述电路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内壳运动,以带动所述充电件沿所述导向通道滑动。
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件包括:
9.充电针,设于所述导向通道内,用以与所述耳机的充电座抵接;
10.导电部,设于所述电路板,并电性导通所述充电针与所述电路板;以及
11.第一弹性件,夹设在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充电针之间。
1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13.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内壳螺纹连接;和
14.止档部,所述止档部设于所述螺杆的端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止档部连接。
1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内壳与所述电路板之间。
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壳设有螺纹孔和围设在所述螺纹孔外周的第一限位凸台,所述螺杆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设置;
17.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凸台的外壁,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板抵持。
1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充电盒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电路板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位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止档部之间,并与所述止档部抵持设置。
1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充电盒还包括外壳,所述内壳、所述调节组件以及所述充电组件均设于所述外壳内;
20.所述外壳朝向所述内壳设有第二限位凸台,并在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内形成与所述螺杆相对应的通孔。
2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包括上述的耳机充电盒;该耳机充电盒,包括内壳、从点组件以及调节组件;所述内壳设有用于收容耳机的耳机仓以及供耳机取出的开口;所述充电组件包括与所述内壳活动连接的充电件,所述充电件与所述开口分设在所述耳机仓相对的两侧,并与所述耳机的充电座抵接;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充电组件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充电件靠近或远离所述开口运动,以调节所述充电件对所述耳机的抵持力。
2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耳机充电盒中,内壳内设有用于收容耳机的耳机仓和供耳机取出的开口,通过设置与内壳活动连接的充电件,该充电件与开口分别设置在耳机仓相对的两侧,并与耳机的充电座抵接设置,以实现对耳机的收纳充电功能。同时通过设置与充电组件连接的调节组件,该调节组件能够驱动充电件靠近或远离开口运动,以实现调节充电件对耳机朝向开口的抵持力大小,从而实现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调节耳机的拿取力,达到便于拿取耳机的目的。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号说明:
[0029][0030][003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4]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5]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充电盒,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耳机拿取力不能调节导致的耳机拿取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以能够根据不同的用户的拿取需求调节耳机不同的拿取力,以便于用户从耳机盒内拿出耳机,提高用户体验感。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充电盒可针对于任意需要用耳机充电盒收纳或充电的耳机类型,在此不做限制。
[003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耳机充电盒包括内壳100、充电组件200以及调节组件300。
[0037]
内壳100设有用于收容耳机600的耳机仓110以及供耳机600取出的开口(图未示);
充电组件200包括与内壳100活动连接的充电件210,该充电件210与开口分设在耳机仓110相对的两侧,并与耳机600的充电座610抵接;调节组件300与充电组件200连接,并能够驱动充电件210靠近或远离开口运动,以调节充电件210对耳机600的抵持力。
[0038]
耳机600装设在内壳100的耳机仓110内,以通过耳机600的充电座610与充电件210抵接实现对耳机600的充电功能。内壳100还设有与耳机仓110连通的开口,该开口可供耳机600取出,充电件210与开口分别设置在耳机仓110相对的两侧,则充电件210对耳机600具有朝向开口的抵持力。调节组件300与充电组件200连接,并能够驱动充电件210靠近或远离开口运动,以使得充电件210能够调节对耳机600朝向开口的抵持力,以便于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调节充电件210对耳机600的抵持力,进而实现调节耳机600的拿取力的目的,达到便于拿取耳机600的目的。
[0039]
可以理解的,充电件210与开口分别设置在耳机仓110的相对两侧,则充电件210在受到调节组件300的驱动作用时,能够根据充电件210的受力或者位移等情况调节对耳机600的抵持力大小,如充电件210仅具有朝向开口运动的趋势而还未运动时,充电件210对耳机600的抵持力增大,此时耳机600在未发生位移的情况下,减小了拿取力;如充电件210朝向开口运动一定的位移时,此时充电件210会将耳机600朝向开口顶出一定的位移,以减小拿取力便于取出。或者,当用户觉得耳机600从耳机仓110内拿取过于轻松时,可通过调节组件300驱动充电件210远离开口运动,以使得耳机600能够更加深入到耳机仓110的内部,以减小充电件210对耳机600的抵持力,从而增大耳机600的拿取力,以适应用户的需求。
[0040]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充电件210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具有弹性的弹片或者弹针,也可以是不具有弹性的金属针或者金属片等,只要能够与耳机600的充电座610抵接充电即可。充电件210与内壳100的活动连接方式可以是转动或者滑动等方式。
[0041]
调节组件300的具体结构在此可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对充电件210的驱动作用即可,如可以是纯机械结构式的丝杆

螺母组合驱动结构、也可以是电机或气缸驱动运动的结构、也可以是磁吸驱动结构等。
[004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耳机仓110的分布方式以及开口和充电件210的位置分布也不做限制,如可以是耳机仓110呈上下延伸设置,开口与充电件210可以为上下分布,或者耳机仓110可以是左右延伸设置,开口与充电件210可以为左右分布,或者耳机仓110为倾斜设置,开口与充电件210为倾斜分布等。
[0043]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耳机充电盒中,内壳100内设有用于收容耳机600的耳机仓110和供耳机600取出的开口,通过设置与内壳100活动连接的充电件210,该充电件210与开口分别设置在耳机仓110相对的两侧,并与耳机600的充电座610抵接设置,以实现对耳机600的收纳充电功能。同时通过设置与充电组件200连接的调节组件300,该调节组件300能够驱动充电件210靠近或远离开口运动,以实现调节充电件210对耳机600朝向开口的抵持力大小,从而实现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调节耳机600的拿取力,达到便于拿取耳机600的目的。
[0044]
为了提高结构稳定性,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壳100设有与所述耳机仓110连通的导向通道120,所述导向通道120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充电件210滑动设于所述导向通道120。
[0045]
内壳100在与开口相对的位置设置导向通道120,充电件210滑动设于导向通道120,使得充电件210能够沿着导向通道120靠近或远离开口运动,进而实现调节充电件210
对耳机600抵持力的作用。
[0046]
本实施例中,导向通道120起到对充电件210运动的导向作用,以保证充电件210对耳机600施力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也保证了充电件210与耳机600之间的导电质量。
[0047]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导向通道120可以设置在内壳100的底部,开口设置在内壳100的顶部,此种设置方式可以适用于充电座610位于底部的耳机600,只要将耳机600装设在耳机仓110内,耳机600的充电座610便会自动与导向通道120内的导电件210抵接以实现电性导通。
[0048]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述充电组件200还包括与所述内壳100间隔设置的电路板220,所述充电件210远离所述耳机仓110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220固定连接;
[0049]
所述调节组件300与所述电路板220连接,并可驱动所述电路板220靠近或远离所述内壳100运动,以带动所述充电件210沿所述导向通道120滑动。
[0050]
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20起到安装充电件210同时为充电件210供电的作用,以保证为耳机600充电的功能。电路板220与内壳110间隔设置,以使得电路板220具有运动的空间,调节组件300可驱动电路板220靠近或远离内壳110运动,以带动充电件210在导向通道120内朝向开口或者远离开口运动,进而实现调节充电件210对耳机600抵持力的作用,达到调节耳机600拿取力的效果。
[0051]
为了使得调节耳机600拿取力的效果更好,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件210包括充电针211、导电部212以及第一弹性件213。
[0052]
充电针211设于所述导向通道120内,以用于与所述耳机600的充电座610抵接;导电部212设于所述电路板220,并电性导通所述充电针211与所述电路板220;第一弹性件213夹设在所述导电部212与所述充电针211之间。
[0053]
本实施例中,充电针211与耳机600的充电座610直接接触,导电部212起到安装连接于电路板220的作用,导电部212与充电针211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213,以使得当调节组件300驱动电路板220靠近或远离内壳100运动时,能够驱动导电部212靠近或者远离充电针211运动,从而实现增大或减小第一弹性件213压缩量,以达到增大或者减小充电针211对耳机600的充电座610的抵持力的目的,进而达到减小或增大耳机600拿取力的效果。
[0054]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213可以为弹簧或者弹片。
[0055]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述调节组件300包括与所述内壳100螺纹连接的螺杆310和设于所述螺杆310端部的止档部320,所述电路板220与所述止档部320连接。
[0056]
螺杆310与内壳100螺纹连接,则螺杆310相对于内壳100旋转时,能够带动止档部320沿螺杆310的轴向方向前进或者后退,进而能够调节止档部320与内壳100之间的距离,而电路板220与止档部320连接,则当螺杆310旋转时,止档部320能够带动电路板220靠近或远离内壳100运动。
[0057]
可以理解的,电路板220与止档部320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者通过其它连接部件间接连接。止档部320可以与螺杆310一体成型为螺钉结构,也可以是与螺杆310分体的限位块结构等。电路板220位于止档部320与内壳100之间的位置,可选地,电路板220设有供螺杆310穿过的第一过孔221,第一过孔221与螺杆310可以是间隙配合或者过渡配合。
[0058]
为了进一步提高调节效果,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3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壳100与所述电路板220之间的第二弹性件330。
[0059]
可以理解的,第二弹性件330压缩在内壳100与电路板220之间,当螺杆310与内壳100解锁时,可通过第二弹性件330对电路板220的压力,推动电路板220远离内壳100运动,以带动充电件210朝远离开口的方向运动,进而减小对耳机600的抵持力,达到增大耳机600拿取力的目的。
[0060]
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3,所述内壳100设有螺纹孔130和围设在所述螺纹孔130外周的第一限位凸台140,所述螺杆310与所述螺纹孔130配合设置;
[0061]
所述第二弹性件330为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330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40的外壁,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板220抵持。
[0062]
本实施例中,内壳100内设有与螺杆310配合的螺纹孔130,第一限位凸台140围设在螺杆130的外周,第二弹性件330套设在第一限位凸台140的外壁,则该第二弹性件330套设在螺杆310的外周,从而使得螺杆310在旋转过程中受力均衡,增大了螺杆310运动平稳度。
[0063]
第二弹性件330为弹簧,其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40的外壁,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板220抵持,保证了各结构间的连接可靠性,同时使得电路板220的受力更加均衡。
[0064]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述耳机充电盒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电路板220的固定架340,所述固定架340位于所述电路板220与所述止档部320之间,并与所述止档部320抵持设置。
[0065]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架340对电路板220进行固定安装,同时固定架340与止档部320抵持设置,以使得当止档部320在螺杆210的作用下相对于内壳100运动时,会直接将作用力施加在固定架340上,而避免直接施力到电路板220上损坏电路板220,提高了电路板220的安全性,同时也保证了驱动充电件210运动的结构可靠性。
[0066]
可以理解的,固定架340设有与第一过孔221连通的第二过孔341,螺杆310依次穿过第二过孔341和第一过孔221以与内壳100的螺纹孔130连接,第一过孔221与第二过孔341同轴设置,以保证固定架340与电路板220运动的稳定性。可选地,第二过孔341与螺杆310间隙配合或者过渡配合。
[0067]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4,所述耳机充电盒还包括外壳400,所述内壳100、所述调节组件300以及所述充电组件200均设于所述外壳400内;
[0068]
所述外壳400朝向所述内壳100设有第二限位凸台410,并在所述第二限位凸台410内形成与所述螺杆310相对应的通孔420。
[0069]
可以理解的,外壳400起到保护内壳100、调节组件300以及充电组件200的作用,同时也起到呈现整体外观性的作用。
[0070]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外壳400朝向内壳100设置第二限位凸台410,该第二限位凸台410用于与固定架340抵接,以限制固定架340运动的下限位,以防止充电件210运动过头而脱离耳机600的充电座610。在第二限位凸台410内形成通孔420,该通孔420与螺杆310对应设置,以为用户提供调节螺杆310的通道,使得用户通过通孔420便能够调节螺杆310以调节耳机600的拿取力,简化了操作。
[0071]
可选地,所述通孔420处设有装饰垫500。该装饰垫500与外壳400可拆卸连接,以使
得当不需要调节拿取力时,能够保证整机外观的整体性。可以理解的,装饰垫500的外表面可与外壳400的外表面平齐适配设置。
[0072]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产品,该电子产品包括耳机充电盒,该耳机充电盒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产品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