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网络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42652发布日期:2021-12-15 13:18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网络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换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震网络交换机。


背景技术:

2.网络交换机,是一个扩大网络的器材,能为子网络中提供更多的连接端口,以便连接更多的计算机,它具有性能价格比高、高度灵活、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等特点,随着社会通信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网路行业对于网络交换机的需求不断提升。
3.在现有技术对于网络交换机使用中,存在整体结构对其的保护效果不佳的问题,从而导致网络交换机在受到冲击作用下,难以使得本体有效减震作用的同时,造成内部的元件受到损坏,从而影响网络交换机的正常工作,并且在现有技术中,网络交换机在使用时,对于网线的接头插入交换机接口内部,存在网线容易被误拽,导致网线接头松动,影响设备正常使用,严重时会导致网线接口内部松动损坏,使得网线接口无法对网线接头进行有效固定限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震网络交换机,具备有效抗震作用与良好限位网线接头的优点,解决了传统技术上本体容易受到影响以及网线容易松动损坏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网络交换机,包括底板和架板:
6.所述架板固定安装于底板的顶部,所述架板的内侧设有软垫,所述软垫位于底板的顶部,且软垫的顶部设有机体,所述机体位于架板的内侧,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抗震机构,所述抗震机构包括柱腔,所述柱腔位于底板的下方,且柱腔的内部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柱,所述支柱贯穿柱腔的顶端并与柱腔的顶端活动套接,且支柱的顶部与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柱腔侧壁的下端开设有导孔,所述导孔的侧边设有辅助腔,所述辅助腔的端部与柱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辅助腔的内部设有连动板,所述连动板的顶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辅助腔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柱腔的底部设有脚台。
7.优选的,所述活动板与连动板均呈棱柱型的板体结构,且活动板与连动板的外壁均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壁分别与所在柱腔与连动板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活动板与连动板居于同一水平面。
8.优选的,所述机体的后端设有接口,所述接口的后下方设有安置条,所述安置条的前端设有加固块,所述加固块的前端与机体的后壁固定连接,所述接口的后上方设有压持条,所述压持条的底端开设有线槽,且压持条顶部的中心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部与架板顶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后壁固定安装有作用体。
9.优选的,所述机体的左右两侧壁均设有卡块,两侧所述卡块一端的侧边均设有燕尾槽,两侧所述燕尾槽分别开设于架板左右两端的内壁,且两侧燕尾槽上均螺接有限位螺
钉,所述限位螺钉位于卡块的前侧。
10.优选的,所述抗震机构设有四组,且四组抗震机构分别位于底板底部的四角处,所述辅助腔呈倒置的“l”型中腔体结构,所述辅助腔下侧的一端面呈镂空状,且辅助腔下侧的一端面位于导孔的外侧。
11.优选的,所述接口与线槽以及作用体均设有多组,多组所述接口与线槽以及作用体均呈一字型均匀分布,且多组接口与线槽以及作用体呈一一对应竖向排列。
12.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抗震网络交换机,通过设置的抗震机构,有利于利用其内部所设的柱腔与脚台,起到对整体有效承接的同时,便于配合设置的多个导孔,起到对辅助腔良好的连通效果,使得柱腔与辅助腔二者内部下侧的水源得以有效流通作用,并通过所设的活动板与连动板,分别置于柱腔与辅助腔内部的同时,配合所设的密封圈,起到对二者腔体内部水源上端的良好封堵作用,并有效便于后期减震时上下移动效果,通过设置的支柱,能够与活动板连接的同时,起到对底板的有效固定连接作用,并通过在连动板上端所设的弹簧,有利于当整体受到震动与冲击时,使得支柱受压状态下,活动板、连动板、弹簧与水源的相互配合作用,起到对整体的良好减震效果。
14.2、该抗震网络交换机,通过设置的接口,便于本体网络交换机机体良好连接网线的作用,并通过所设的安置条,便于对插入的网线线体下端有效承接作用,通过设置的加固块,起到对安置条与机体后端的良好连接作用,通过设置的压持条与线槽的相互配合作用下,使得对网线线体上部良好卡合的同时,配合所设的电动推杆,便于对压持条的上下移动起到良好驱动力作用,并通过所设的作用体,便于对线体进行再度限位效果,整体的相互配合下,使得便于对网线有效接入的同时,起到对其良好的防护限位作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抗震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侧仰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体后端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燕尾槽内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板;2、架板;3、软垫;4、机体;5、抗震机构;6、柱腔;7、活动板;8、支柱;9、导孔;10、辅助腔;11、连动板;12、弹簧;13、脚台;14、密封圈;15、接口;16、安置条;17、加固块;18、压持条;19、线槽;20、电动推杆;21、作用体;22、卡块;23、燕尾槽;24、限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5,一种抗震网络交换机,包括底板1和架板2:
23.架板2设置于底板1的顶部,架板2的内侧设有软垫3,软垫3位于底板1的顶部,且软
垫3的顶部设有机体4,机体4位于架板2的内侧,底板1的底部设有抗震机构5,抗震机构5设有四组,且四组抗震机构5分别位于底板1底部的四角处,抗震机构5包括柱腔6,柱腔6位于底板1的下方,且柱腔6的内部设有活动板7,活动板7的顶部设置有支柱8,支柱8贯穿柱腔6的顶端并与柱腔6的顶端活动套接,且支柱8的顶部与底板1的底部焊接,柱腔6侧壁的下端开设有导孔9,导孔9的侧边设有辅助腔10,辅助腔10的端部与柱腔6的侧壁焊接,辅助腔10呈倒置的“l”型中腔体结构,辅助腔10下侧的一端面呈镂空状,且辅助腔10下侧的一端面位于导孔9的外侧,辅助腔10的内部设有连动板11,活动板7与连动板11均呈棱柱型的板体结构,且活动板7与连动板11的外壁均设有密封圈14,密封圈14的外壁分别与所在柱腔6与连动板11的内壁相贴合,活动板7与连动板11居于同一水平面,连动板11的顶部设有弹簧12,弹簧12的顶部与辅助腔10顶部的内壁焊接,柱腔6的底部设有脚台13,通过设置的抗震机构5,能够利用柱腔6以及辅助腔10内部下端的水源作用,并配合设置的活动板7以及连动板11的相互作用下,使得利用水源压强作用带动二者相对运动,多个导孔9的作用,使得柱腔6以及辅助腔10内部的水源得以有效连通,并配合所设弹簧12的本体作用下,整体起到良好的缓冲减震效果,便于使得减震作用下有利于对机体4的良好抗震与防冲击效果,起到对整体的良好防护作用,防止由于整体所受震动与冲击而对机体4造成损坏,影响交换机机体4使用的同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4.机体4的后端设有接口15,接口15的后下方设有安置条16,安置条16的前端设有加固块17,加固块17的前端与机体4的后壁焊接,接口15的后上方设有压持条18,压持条18的底端开设有线槽19,且压持条18顶部的中心设有电动推杆20,电动推杆20的顶部与架板2顶端的内壁焊接,底板1的后壁设置有作用体21,接口15与线槽19以及作用体21均设有多组,多组接口15与线槽19以及作用体21均呈一字型均匀分布,且多组接口15与线槽19以及作用体21呈一一对应竖向排列,机体4的左右两侧壁均设有卡块22,两侧卡块22一端的侧边均设有燕尾槽23,两侧燕尾槽23分别开设于架板2左右两端的内壁,且两侧燕尾槽23上均螺接有限位螺钉24,限位螺钉24位于卡块22的前侧,通过设置的卡块22,有利于与机体4侧壁有效连接的同时,便于配合所设的燕尾槽23,使得二者相互活动并卡接的同时,起到对机体4在架板2内侧的良好安置作用,并通过所设的限位螺钉24,其贯穿燕尾槽23,便于对架板2有效螺接的同时,起到对卡块22在燕尾槽23内部良好的限位作用,防止卡块22脱离燕尾槽23的内部,使得良好对机体4的加固限位效果,通过设置的软垫3,有利于对机体4底部与底板1顶部之间良好承托的同时,起到对机体4在底板1上端的辅助缓冲效果,便于对其良好的防护作用。
25.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机体4位于架板2的外侧,需要对其在底板1上端进行安置工作,在安置时使得机体4两端卡块22与燕尾槽23相卡接,并将机体4在软垫3的上端向后推动至位于架板2内侧,而后接入限位螺钉24使得对卡块22的前端进行限位工作,以此完成对机体4的安置工作,整体在使用时,通过机体4后端的多个接口15,对多根网线接入后,使得网线接头附近的线体位于安置条16上端,并利用电动推杆20的作用,使得压持条18向下移动至多个线槽19与线体进行卡合,而后将多根网线的合适线体位置置入作用体21的内部,完成对于网线的接入与安置限位工作,当整体受到震动或者冲击时,底板1受力的作用下,使得支柱8向下压制,从而使得活动板7对下端水源进行施压,水源受到压力后通过多个导孔9不断向辅助腔10内部流入,从而使得连动板11上移的同时,带动弹簧12产生形变,
当瞬时力消失后,弹簧12复位作用下,使得连动板11下移作用下,推动其下端水源通过导孔9回流至柱腔6中,从而推动活动板7上移,以此实现对整体的良好减震效果,整体使用完成后,架板2对机体4进行实时防护,且四组抗震机构5实时对整体进行良好减震工作。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