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视机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10686发布日期:2021-11-16 00:3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视机顶盒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视机顶盒。


背景技术:

2.现在的机顶盒可以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除了电视功能外,有的机顶盒可实现对家居中各设备的遥控功能,有的机顶盒可以实现pos终端功能,等等。
3.现有一种具有应急广播和推送功能机顶盒,其自身可储备电源,在其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人员的实际需求也需要移动,现有的机顶盒在移动过程中通过使用人员握持把手即可,但是使用人员在通过把手移动机顶盒的时候,往往会忘记关闭机顶盒,而导致机顶盒内部的电源出现浪费,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视机顶盒,使用人员长时间移动机顶盒的时候,能够主动关闭机顶盒,避免机顶盒内部的电源出现损耗。
5.本技术的上述申请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电视机顶盒,包括机顶盒本体,所述机顶盒本体于其上端面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靠近转动连接处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外人提起把手时的压力情况并输出压力检测信号的压力检测装置;
7.机顶盒还包括耦接于压力检测装置以接收压力检测信号并输出比较信号的比较装置、耦接于比较装置以用于接收比较信号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控制装置;
8.机顶盒还包括耦接于第一控制装置以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输出红外线发射信号的红外发射装置、耦接于红外发射装置以用于接收红外线发射信号并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的红外线检测装置、耦接于红外线检测装置以用于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控制装置、耦接于第二控制装置以用于第二控制信号并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以延时切断机顶盒供电的延时切断装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力检测装置、比较装置、第一控制装置的设置有效分析了是否使用人员在握持,在判断确实有人握持的情况下再通过红外发射装置、红外线检测装置的设置、第二控制装置进一步判断确定是否有人在握持移动,而延时切断装置的设置则考虑到可能使用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短距离的移动,一旦涉及到长距离的移动,则由于延时切断装置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及时切断机顶盒的电源,避免在使用人员短时间不会使用的时候能够节约能源。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机顶盒还包括耦接于第二控制装置以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且受控于延时切断装置的提示装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提示装置的设置可以及时提醒使用人员,即告知使用人员机顶盒的电源即将关闭。
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机顶盒还包括设置于压力检测装置以及比较装置之间以用
于放大压力检测信号的信号放大装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信号放大装置的设置可以有效放大压力检测信号,从而避免由于压力检测信号较为弱小无法完成的正常的信号传递。
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示装置为耦接于第二控制装置以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以实现声音提示的声音提示电路。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声音提示电路的设置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及时的声音提示。
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声音提示电路为扬声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声音提示电路为扬声器,可以在保证正发声的前提下减少成本。
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铰接于机顶盒本体,且所述机顶盒本体于其上端面开设有供把手放置入内的放置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放置槽的设置有效方便了使用人员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将把手放置入内。
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机顶盒还包括开设于机顶盒本体上端面且连通于放置槽的扳动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扳动槽的设置方便了使用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扳动把手并使用把手。
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路的设置有效避免握持把手时候出现打滑的情况发生。
2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在使用人员长时间移动机顶盒的时候,能够主动关闭机顶盒,避免机顶盒内部的电源出现损耗。
附图说明
25.图1是申请中一种电视机顶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压力检测装置、信号放大装置、比较装置、第一控制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27.图3是红外发射装置、红外线检测装置、第二控制装置、延时切断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28.图4是提示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29.图中,1、机顶盒本体;2、把手;3、压力检测装置;4、比较装置;5、第一控制装置;6、红外发射装置;7、红外线检测装置;8、第二控制装置;9、延时切断装置;10、提示装置;11、信号放大装置;12、放置槽;13、扳动槽;14、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视机顶盒,包括机顶盒本体1,机顶盒本体1于其上端面转动连接有把手2。
32.进一步考虑到在不需要使用把手2的时候可以将把手2进行隐藏,把手2铰接于机
顶盒本体1,且机顶盒本体1于其上端面开设有供把手2放置入内的放置槽12。
33.而且考虑到使用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打滑的情况,把手2上设置有防滑纹路14。
34.如图2所示,进一步考虑到使用人员在通过握持把手2移动机顶盒的时候,能够在判断使用人员不需要使用的前提下及时关闭机顶盒,把手2靠近转动连接处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检测外人提起把手2时的压力情况并输出压力检测信号的压力检测装置3,机顶盒还包括耦接于压力检测装置3以接收压力检测信号并输出比较信号的比较装置4、耦接于比较装置4以用于接收比较信号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控制装置5。
35.机顶盒还包括耦接于第一控制装置5以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输出红外线发射信号的红外发射装置6、耦接于红外发射装置6以用于接收红外线发射信号并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的红外线检测装置7、耦接于红外线检测装置7以用于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控制装置8、耦接于第二控制装置8以用于第二控制信号并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以延时切断机顶盒供电的延时切断装置9。
36.压力检测装置3为一端连接于电源vcc且另一端接地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型号为pt124b。
37.考虑到压力检测信号在传送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无法完成正常的传递,机顶盒还包括设置于压力检测装置3以及比较装置4之间以用于放大压力检测信号的信号放大装置11。
38.信号放大装置11包括一端连接于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2、正相输入端连接于电阻r2的电压放大器a1、连接于电压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的滑动变阻器rp1、一端接地且另一端连接于滑动变阻器的电阻r3,电压放大器的型号为ad620。
39.比较装置4包括一端连接于电源vcc的电阻r4、一端连接于电阻r4的另一端且另一端接地的滑动变阻器rp2、正相输入端连接于电压比较器a1的输出端且反相输入端连接于电阻r4和滑动变阻器rp2的电压比较器a2,电压比较器a2的型号为lm393。
40.第一控制装置5包括基极连接于电压比较器a2的三极管q4、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4发射极的继电器km1,继电器km1的型号为hh52p。
41.如图3所示,红外发射装置6包括阴极接地的发光二极管d1、一端连接于电源且另一端连接于发光二极管d1阳极的电阻r1,红外线检测装置7为发射极接地的红外接收三极管q1,该红外接收三极管q1的型号为sgpt5053c。
42.第二控制装置8包括基极连接于红外接收三极管q1的集电极的三极管q2、连接于三极管q2的一端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基极连接于三极管q2和电阻r2的三极管q3、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3、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的电阻r4、基极连接于电阻r4和三极管q3且基极接地的三极管q5,三极管q2、三极管q3均为npn型且型号均为s9014,三极管q5为pnp型且型号为s8015。当三极管q5导通时,三极管q5的集电极向外发出第二控制信号。
43.延时切断装置9为时间继电器kt1,时间继电器kt1包括延时断电单元kt1

1和延时通电单元kt1

2,延时断电单元kt1

1在通电预设时间后发生断电,并在断电后延时通电单元kt1

2通电。参照图3,延时断电单元kt1

1的一端连接于电源vcc且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q5的集电极,在图4上表现为连于机顶盒,时间继电器kt1的型号为h3y

2。
44.如图4所示,提示装置10为声音提示电路,声音提示电路的两端分别藕接于地线和
延时通电单元kt1

2远离vcc的一端。延时断电单元kt1

1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断电,一定延时后,延时通电单元kt1

2相应于延时断电单元kt1

1而通电,此时声音提示电路相应地通电。在本实施例中,声音提示电路为扬声器bl1。
45.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46.在使用人员通过把手2握持的时候,一方面通过压力检测装置3、比较装置4、第一控制装置5可以初步判断使用人员是否有在握持把手2,另一方面通过红外发射装置6、红外线检测装置7、第二控制装置8的设置进一步判断是否有用户通过握持隔绝红外线,在判断确实有上述情况发生时,延时切断装置9可以及时通过提示装置10进行提示,并在延时切断装置9预设的时间内及时切断提示机顶盒本体1的电源。
47.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