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0404发布日期:2021-12-15 11:27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支架领域,尤其是一种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触屏手机普及率极高,功能应用也极其多样,随处可见人们使用手机进行操作,但在开车行驶时,也会运用到智能手机的导航功能和一些通讯需求,针对行车安全的问题考虑,手机的放置问题成了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手机支架都需要手动来调整手机支架夹持手机的松紧程度,当然现在也有很多手机支架采用自动夹紧设计,其一般通过压力感应传感器检测是否放置手机。
3.而一些手机支架在调节手机支架松紧的时候,需要用手一直将松紧开关按住,保证松紧开关处于常开状态,从而防止松紧开关锁死,进而调整手机支架的松紧程度,当松紧程度合适的情况下,然后将松紧开关松开,使松紧开关将手机支架锁死,然而在调节手机支架松紧状态时,需要用手一直将松紧开关按住,从而保证松紧开关处于常开状态,导致手一直处于按压用力状态,使得手机支架的使用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所述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包括:壳体、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联动齿轮、锁紧件、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联动齿轮、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锁紧件一端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锁紧件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两端分别与所述锁紧件、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锁紧件与所述联动齿轮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一端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夹持件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联动齿轮活动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设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转动所述锁紧件使所述锁紧件与第一限位块抵接,所述锁紧件从所述联动齿轮上脱离,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将所述锁紧件固定,将手机放置在所述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的手机支架上,调节所述第二夹持件至合适的夹持位置将手机夹持住,反向转动所述锁紧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解锁,当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抵接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联动齿轮卡合,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将所述锁紧件固定。
7.进一步的,所述联动齿轮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锁紧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夹持件活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的每一个齿上均设有倾斜的第一凸出部,所述锁紧件包括把手、活动件、紧固件,所述活动件、所述紧固件均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把手一端收容
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把手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所述把手贯穿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活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所述活动件上设有第二凸出部,当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第一齿轮卡合时,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抵接。
9.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件、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上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件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活动收容于所述活动槽内。
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对称设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连接处设有安装柱,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柱、所述活动件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一斜面抵接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二斜面抵接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处于第二状态。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夹持板、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端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安装板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延伸至所述壳体外并与所述夹持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齿条部,所述联动齿轮与所述齿条部啮合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夹持板的一端设有导向块,所述壳体内设有导杆,所述导杆贯穿所述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导杆滑动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三弹性元件、两个定位板,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定位板上,所述第三弹性元件套设在所述导杆上,所述第三弹性元件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定位板抵接,所述第三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固定到外部装置上的固定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使用时,转动所述锁紧件使所述锁紧件与第一限位块抵接,所述锁紧件从所述联动齿轮上脱离,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将所述锁紧件固定,将手机放置在所述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的手机支架上,调节所述第二夹持件至合适的夹持位置将手机夹持住,反向转动所述锁紧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解锁,当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抵接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联动齿轮卡合,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将所述锁紧件固定,在夹持手机的过程中,无需用手持续按压住所述锁紧件,方便手机支架的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的分解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的部分分解图;
20.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件的分解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件的立体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性元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性元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的部分结
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6.请参考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所述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包括:壳体10、第一夹持件20、第二夹持件30、联动齿轮40、锁紧件50、第一弹性元件60,所述第一夹持件20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联动齿轮40、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均安装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锁紧件50 一端收容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锁紧件50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10延伸至所述壳体10外,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两端分别与所述锁紧件50、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锁紧件50与所述联动齿轮4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30一端收容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二夹持件30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10延伸至所述壳体10外,所述第二夹持件30与所述联动齿轮40活动连接,所述壳体10内设有第一限位块11和第二限位块12,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设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转动所述锁紧件50使所述锁紧件50与第一限位块11抵接,所述锁紧件 50从所述联动齿轮40上脱离,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将所述锁紧件50固定,将手机放置在所述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的手机支架上,调节所述第二夹持件30至合适的夹持位置将手机夹持住,反向转动所述锁紧件50,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解锁,当所述锁紧件50与所述第二限位块12抵接时,所述锁紧件50与所述联动齿轮40卡合,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 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将所述锁紧件50固定。
27.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转动所述锁紧件50使所述锁紧件50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1抵接,所述锁紧件50从所述联动齿轮40上脱离,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将所述锁紧件50固定,将手机放置在所述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的手机支架上,调节所述第二夹持件30至合适的夹持位置将手机夹持住,反向转动所述锁紧件50,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解锁,当所述锁紧件50与所述第二限位块12抵接时,所述锁紧件50与所述联动齿轮40 卡合,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将所述锁紧件50固定,在夹持手机的过程中,无需用手持续按压住所述锁紧件50,方便手机支架的使用。
28.进一步的,所述联动齿轮40包括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所述第一齿轮41与所述第二齿轮4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41与所述锁紧件5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42与所述第二夹持件30活动连接。
2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41的每一个齿上均设有倾斜的第一凸出部43,所述锁紧件50包括把手51、活动件52、紧固件53,所述活动件52、所述紧固件 53均收容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把手51一端收容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把手 51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10延伸至所述壳体10外,所述把手51贯穿所述紧固件 53与所述活动件52活动连接,所述紧固件53与所述把手51固定连接,所述活动件52上设有第二凸出部54,当所述活动件52与所述第一齿轮41卡合时,所述第一凸出部43与所述第二凸出部54抵接。
30.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50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55,所述第二弹性元件55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件52、所述紧固件53固定连接。
31.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转动所述把手51,使所述活动件52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1
抵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弹性元件 55恢复,所述活动件52从所述第一齿轮41上脱离,所述第二齿轮42与所述第二夹持件30活动连接,拉动所述第二夹持件30,所述第二夹持件30带动所述第二齿轮42转动,所述联动齿轮40转动,调节所述第二夹持件30至合适的夹持位置将手机夹持住,反向转动所述把手51,使所述活动件52与所述第二限位块12抵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弹性元件55被压缩,所述活动件52与所述第一齿轮41卡合,所述第一凸出部43与所述第二凸出部 54抵接,从而使所述第一夹持件20、所述第二夹持件30将手机夹持住,由于所述第一凸出部43为倾斜状,当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凸出部43与所述第二凸出部54抵接,从而将手机支架锁死,防止所述联动齿轮40转动。
32.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53上设有活动槽56,所述活动件52上设有限位柱57,所述限位柱57活动收容于所述活动槽56内。
3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柱57活动收容于所述活动槽56内,防止所述活动件52从所述紧固件53上脱离。
3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0内设有安装块13,所述安装块13上对称设有第一斜面131、第二斜面132,所述第一斜面131与所述第二斜面132的连接处设有安装柱133,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柱133、所述活动件 52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与所述第一斜面131抵接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二弹性元件55与所述第二斜面132抵接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处于第二状态。
35.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与所述第一斜面131抵接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二弹性元件55与所述第二斜面132抵接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处于第二状态,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 始终与所述安装块13抵接,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能够在所述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下保持固定,从而锁死所述锁紧件50,便于手机支架的使用。
3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件30包括夹持板31、安装板32,所述安装板32 一端收容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安装板32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10延伸至所述壳体10外并与所述夹持板3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32上设有齿条部33,所述联动齿轮40与所述齿条部33啮合连接。
37.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联动齿轮40与所述齿轮部啮合连接,使得,所述联动齿轮40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安装板32伸出或者伸入所述壳体10,从而带动所述夹持板31相远离或靠近所述壳体10的方向运动,进而使所述夹持板 31与所述第一夹持件20能够将手机夹持在所述壳体10上,便于夹持手机。
3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32远离所述夹持板31的一端设有导向块34,所述壳体10内设有导杆14,所述导杆14贯穿所述导向块34,所述导向块34与所述导杆14滑动连接。
3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杆14贯穿所述导向块34,所述导向块34与所述导杆14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夹持件30相对于所述壳体10运动更加顺畅。
4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0内设有第三弹性元件15、两个定位板16,所述导杆14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定位板16上,所述第三弹性元件15套设在所述导杆14上,所述第三弹性元件15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定位板16抵接,所述第三弹性元件15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32固定连接。
41.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所述夹持板31的位置,所述第三弹性元件15被压缩,当手机
放置到所述壳体10上,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处于第二状态时,使得所述夹持板31能够更加牢固的将手机固定到所述壳体10上,其次再次调整所述夹持板31的位置时,所述第三弹性元件15能够快速回弹,方便手机支架的使用。
4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0上设有用于固定到外部装置上的固定部。
4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固定部能够将具有所述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的手机支架固定到外部。
4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所述第二弹性元件55、所述第三弹性元件15均为弹簧,使用时,转动所述把手51使所述紧固件53与第一限位块11抵接,所述活动件52从所述第一齿轮41上脱离,所述第二弹性元件55 恢复,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与所述第一斜面131抵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向靠近所述第一限位块11的方向弯曲,并且对所述第一限位块11的方向产生一个作用力,从而使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 将所述紧固件53抵接到所述第一限位块11上,进而使所述联动齿轮40处于活动状态,拉或推所述夹持板31,所述夹持板31带动所述安装板32在所述导杆 14上运动,从而使所述安装板32带动所述联动齿轮40转动,接着调节所述第二夹持件30至合适的夹持位置,将手机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件20与所述夹持板31之间,反向转动所述把手51使所述紧固件53与所述第二限位块12抵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与所述第二斜面132 抵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向靠近所述第二限位块12的方向弯曲,并且对所述第二限位块12的方向产生一个作用力,所述第二弹性元件55被压缩,所述第一凸出部43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齿轮41内并与所述第二凸出部54抵接,从而使得所述活动件52与所述第一齿轮41卡合,进而防止所述联动齿轮40转动,最终使所述夹持板31、所述第一夹持件20将手机夹持住,在调节所述夹持板 31夹持位置的过程中,无需用手持续按压住所述锁紧件50即可调节,方便手机支架的使用。
45.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