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MOS管控制静音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38265发布日期:2022-02-09 14:10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MOS管控制静音电路的制作方法
一种双mos管控制静音电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静音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mos管控制静音电路。


背景技术:

2.静音电路在小信号音频放大电路中是较为常用的电路,如开/关闭或音频输出工作中的静音控制。目前,现有的静音方式大多采用继电器控制音频信号的通断以实现静音,由于继电器的机械开关在工作时会发出声音,长时间使用时,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3.因此,如何避免静音电路工作时发出声音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由于继电器的机械开关在工作时会发出声音,长时间使用时,影响用户的体验感的缺陷,提供一种静音效果较好且稳定的双mos管控制静音电路。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双mos管控制静音电路,包括用于接收音频信号及静音信号的音频支路,其中,所述音频支路包括控制器,
6.所述控制器的一输入端耦接于音频电路的一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音频信号,
7.所述控制器的另一输入端与所述音频电路的另一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静音信号;
8.当输入的所述静音信号为高电平时,所述高电平用于控制所述控制器导通,以实现开启静音;
9.当输入的所述静音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低电平用于控制所述控制器关闭,以实现关闭静音。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音频支路包括第一音频支路及第二音频支路,
11.所述第一音频支路包括第一控制器,
12.所述第二音频支路包括第二控制器,
13.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一输入端耦接于音频电路的一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音频信号,
14.所述第一控制器的另一输入端与所述音频电路的另一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静音信号;
15.所述第二控制器的一输入端耦接于音频电路的一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音频信号,
16.所述第二控制器的另一输入端与所述音频电路的另一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静音信号。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音频支路还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及第二电阻,
18.所述第一电阻及所述第二电阻的连接端与所述音频电路的另一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静音信号;
19.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栅极连接,
20.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二栅极连接。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音频支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
22.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栅极,
23.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源极连接,
24.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二栅极,
25.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二源极连接。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音频支路还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
27.所述第三电阻及所述第四电阻的连接端与所述音频电路的另一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静音信号;
28.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一栅极连接,
29.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二栅极连接。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音频支路还包括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
31.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一栅极,
32.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一源极连接,
33.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二栅极,
34.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二源极连接。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器及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由两个极性不同的mos管封装而成。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五电阻及第六电阻,
37.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二源极连接,
38.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二源极连接。
39.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mos管控制静音电路中,包括用于接收音频信号及静音信号的音频支路,其中,音频支路包括控制器,当输入的静音信号为高电平时,高电平用于控制控制器导通,以实现开启静音;当输入的静音信号为低电平时,低电平用于控制控制器关闭,以实现关闭静音。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音频支路中设置与外围电路配合的控制器,以控制音频电路在传输/关闭音频信号时能够实现静音控制,可有效解决继电器的机械开关在工作时会发出声音而影响用户的体验感的问题。
附图说明
4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4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mos管控制静音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43.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双mos管控制静音电路的第一实施例中,双mos管控制
静音电路100包括音频支路(对应101及102),其中,音频支路包括第一音频支路101及第二音频支路102。
44.具体地,音频支路(对应101及102)用于接收外围电路或音频电路输出的音频信号及静音信号,其中,音频支路(对应101及102)包括控制器(对应u101及u102)。
45.控制器(对应u101及u102)具有开关的作用。
46.具体地,控制器(对应u101及u102)的一输入端耦接于音频电路的一输出端(对应left-out+及left-out-),用于接收音频信号(对应left+及left-)。
47.控制器(对应u101及u102)的另一输入端与音频电路的另一输出端(对应mute-hp)连接,用于接收静音信号,其中,该静音信号(对应mute-hp)为高电平或低电平。
48.当音频电路输入的静音信号(对应mute-hp)为高电平时,高电平用于控制控制器(对应u101及u102)导通,以实现开启静音;
49.当音频电路输入的静音信号(对应mute-hp)为低电平时,低电平用于控制控制器(对应u101及u102)关闭,以实现关闭静音。
50.使用本技术方案,通过在音频支路中设置与外围电路配合的控制器(对应u101及u102),以控制音频电路在传输/关闭音频信号时能够实现静音控制,以避免继电器的机械开关在工作时会发出声音,进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静音电路的静音效果,可将音频支路设置为第一音频支路101及第二音频支路102。其中,
52.第一音频支路101包括第一控制器u101, 第二音频支路102包括第二控制器u102。
5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器u101及第二控制器u102分别由两个极性不同的mos管封装而成,即一个n沟道mos管,另一个为p沟道mos管。
54.进一步地,第一控制器u101的一输入端(对应第一源极s1)耦接于音频电路的一输出端(对应left-out+端),用于接收音频信号(对应left-out+),第一控制器u101的另一输入端(对应第一栅极g1)与音频电路的另一输出端(对应mute-hp端)连接,用于接收静音信号(对应mute-hp)。
55.第二控制器u102的一输入端(对应第一源极s3)耦接于音频电路的一输出端(对应left-out-端),用于接收音频信号(对应left-out-),第二控制器u102的另一输入端(对应第一栅极g3)与音频电路的另一输出端(对应mute-hp端)连接,用于接收静音信号(对应mute-hp)。
56.即,音频电路分别将音频信号(对应left-out+及left-out-)及静音信号(对应mute-hp)输入第一控制器u101及第二控制器u102的栅极及源极,以控制第一控制器u101及第二控制器u102的导通和截止。
5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输入静音信号的质量,可在第一音频支路101中设置第一电阻r101及第二电阻r102,其中,第一电阻r101及第二电阻r102串联连接。
58.具体地,第一电阻r101及第二电阻r102的连接端与音频电路的另一输出端(对应mute-hp端)连接,用于接收静音信号(对应mute-hp)。
59.第一电阻r101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器u101的第一栅极(对应g1)连接,第二电阻r102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器u101的第二栅极(对应g2)连接。
60.即,外围电路或音频电路输出的静音信号(对应mute-hp)经第一电阻r101及第二
电阻r102后,再分别输入第一控制器u101的第一栅极(对应g1)及第二栅极(对应g2)。
6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静音电路的性能,可在第一音频支路101中设置第一电容c101及第二电容c102,其中,第一电容c101与第二电容c102具有耦合及消除低频信号的作用。
62.其中,第一电容c101的一端耦接于第一控制器u101的第一栅极(对应g1),第一电容c101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器u101的第一源极(对应s1)连接。
63.第二电容c102的一端耦接于第一控制器u101的第二栅极(对应g2),第二电容c102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器u101的第二源极(对应s2)连接。
6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输入静音信号的质量,可在第二音频支路102中设置第三电阻r103及第四电阻r104,其中,第三电阻r103及第四电阻r104串联连接。
65.具体地,第三电阻r103及第四电阻r104的连接端与音频电路的另一输出端(对应mute-hp端)连接,用于接收静音信号。
66.第三电阻r103的一端与第二控制器u102的第一栅极(对应g3)连接,
67.第四电阻r104的一端与第二控制器u102的第二栅极(对应g4)连接。
68.即,外围电路或音频电路输出的静音信号(对应mute-hp)经第三电阻r103及第四电阻r104后,再分别输入第二控制器u101的第一栅极(对应g3)及第二栅极(对应g4)。
6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静音电路的性能,可在第二音频支路102中设置第三电容c103及第四电容c104,其中,第三电容c103与第四电容c104具有耦合及消除低频信号的作用。
70.其中,第三电容c103的一端与第二控制器u102的第一栅极(对应g3)连接,第三电容c103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器u102的第一源极(对应s3)连接。
71.第四电容c104的一端耦接于第二控制器u102的第二栅极(对应g4),第四电容c104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器u102的第二源极(对应s4)连接。
7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静音电路的稳定性,可在电路中设置串联连接的第五电阻r105及第六电阻r106,其中,第五电阻r105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器u101的第二源极(对应s2)连接,第六电阻r106的一端与第二控制器u102的第二源极(对应s4)连接,第五电阻r105与第六电阻r106的连接端与公共端连接。
73.即,第一控制器u101及第二控制器u102通过第五电阻r105及第六电阻r106获得一个零电位电平。
7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