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无线耳机防脱落保护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3808发布日期:2022-03-16 15:3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无线耳机防脱落保护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耳机周边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无线耳机防脱落保护绳。


背景技术:

2.无线耳机和有线耳机相比,由于中间的线被电波代替,因此使得无线耳机使用更加方便,适用的场合也更多。但其同样具有一些缺点,即无线耳机容易掉落,尤其是运动过程中意外受力,一旦掉落,耳机极易受损。因此市面上有多种防脱落的保护装置。
3.但由于市面上很多传统的保护装置结构单一普通,局限于保护耳机某单一部位,佩戴时易脱落,因此保护效果差。其中,传统的保护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
4.一、传统无线耳机防脱绳,是利用塑胶两端对称的“o”形空心套管自有的收缩特性,来套住固定耳机底部单一位置,同时依靠塑胶两端完全包裹着的磁铁装置结构吸住并挂戴在人体颈项部位,以达到防脱落效果,但此结构在运动过程中意外受力时,对耳机不能起到更大面积范围的防护作用,非最佳保护结构;
5.二、还有种传统无线耳机防脱绳,使用单一金属材料或金属与塑胶组合两种材料,一端以“o”形塑胶结构套住耳机身上某一部位,另一端连接一个金属或塑料夹子夹住耳轮或衣领某个位置进行固定,既不安全,也不美观,佩戴时易受伤,防脱落保护效果差;
6.三、传统塑胶无线耳机套,保护面积局限于无线耳机听筒部位,对无线耳机整体结构保护面积不大,耳机意外受力落地时同样容易受损;
7.四、还有一种传统无线耳机保护套,同样局限于包裹耳机听筒部位,同时借助勾形塑胶,挂在人的耳轮后或嵌入耳甲艇或耳甲腔位置,运动过程中意外受力时,也起不到有效的防脱落保护效果;
8.五、传统无线耳机保护盒,是承装并为耳机充电的装置,由内外两部分装置组成,内部为充电部件装置,外部为充电保护盒部分,当无线耳机被取出盒子时,耳机就失去了盒子的保护;
9.六、传统人体颈项部挂戴式蓝牙无线耳机挂绳,是由耳机充电装置和功能操控装置等两种以上部件组合装配而成,属于耳机本身特征结构,其生产工艺复杂,不属于智能无线耳机周边保护配件类的商品定位。
10.由此可知,这些保护装置都不能很好的保护耳机,在运动过程中,耳机极易掉落,容易受损。
11.因此,现在亟需设计一种能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智能无线耳机防脱落保护绳。


技术实现要素:

12.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无线耳机防脱落保护绳。
13.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无线耳机防脱落保护绳,所述保护绳包括:
14.用于挂在颈部的挂绳;以及
15.与所述挂绳两端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能够将耳机包裹,且耳机出音口露出于固定部。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所述挂绳连接的连接管,和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容纳壳,所述容纳壳上设有容纳槽,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第一避空孔,所述第一避空孔与所述容纳槽相通。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绳为u型状。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绳为单一塑胶或由塑胶包裹纤维或金属材质。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为“b”型状。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空孔设置在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容纳壳的一侧。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壳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避空孔,所述第二避空孔与所述容纳槽相通。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绳上设有两个加重部,两个所述加重部分别位于颈部的两侧。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挂在颈部的挂绳;以及与所述挂绳两端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能够包裹住耳机,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所述挂绳连接的连接管,和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容纳壳,所述容纳壳上设有容纳槽,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第一避空孔,所述第一避空孔与所述容纳槽相通。采用上述设计,使用简单,增强对耳机的保护力,防脱落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固定部的局部放大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3固定部的局部放大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图5固定部的局部放大图。
30.图中:
31.1-挂绳;11-加重部;
32.2-连接管;21-第一避空孔;
33.3-容纳壳;31-容纳槽;32-第二避空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
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5.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无线耳机防脱落保护绳,所述保护绳包括:
36.用于挂在颈部的挂绳1;以及
37.与所述挂绳1两端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能够包裹住耳机,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所述挂绳1连接的连接管2,和与所述连接管2底端连接的容纳壳3,所述容纳壳3上设有容纳槽31,所述连接管2上设有第一避空孔21,所述第一避空孔21与所述容纳槽31相通。
38.具体的,挂绳1与固定部可以是通过常规手段连接,例如焊接等,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连接,本实施例优选为一体成型连接,使得连接牢固性更好。容纳槽31可以供耳机进入,待耳机进入后,又会将耳机敞开式的包裹住,使其不易掉落。
39.在一些实施例里,所述挂绳1为u型状。
40.具体的,u型状既便于人们不用时挂戴在颈部,也便于人们在使用时与人体头部颈部相适应。
41.在一些实施例里,所述挂绳1为单一塑胶或由塑胶包裹纤维或金属材质。
42.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的塑胶,可以是单种类的塑胶,也可以是多种类的混合塑胶。挂绳1选择可以弯折的材质,以便于人们佩戴,例如金属或纤维材质,其外包塑胶,既是对挂绳1进行保护,也是对使用者进行保护,使用者的使用感也会更好,同时也便于与固定部通过注塑的工艺一体成型。
43.在一些实施例里,所述固定部为“b”型状。
44.具体的,固定部采用塑胶注塑而成,通过在固定部的容纳壳3设置容纳槽31,可以对耳机实现非封闭式的包裹。连接管2和容纳壳3一体形成一个“b”字形,连接管2内部中空,与容纳壳3相通,可以让耳机的杆部固定在连接管2处,耳机的听筒部分则固定在容纳壳3处,被容纳壳3裹住,双重固定,防脱落效果更佳。连接管2处设置第一避空孔21,既便于将杆部插入连接管2处,同时也便于通过第一避空孔21来取出耳机。需要说明的是,容纳壳3可以采用包括塑胶或金属或纤维等一种或多重组合材料。
45.在一些实施例里,所述第一避空孔21设置在所述连接管2远离所述容纳壳3的一侧。
46.具体的,设置在连接管2侧壁上的第一避空孔21,既可以是直线长条形,也可以是s型的或其他非直线型的,具体可根据适配耳机型号的形状来选择。
47.在一些实施例里,所述容纳壳3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避空孔32,所述第二避空孔32与所述容纳槽31相通。
48.具体的,在容纳壳3上还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避空孔32,其位置、大小及形状主要根据耳机的触控位置和降噪孔来设置,以更好的包裹固定住耳机。第一避空孔21、第二避空孔32和容纳槽31的设计,可以让本实施例包裹固定住耳机后,耳机仍能正常使用其功能。
49.在一些实施例里,所述挂绳1上设有两个加重部11,两个所述加重部11分别位于颈部的两侧。
50.具体的,颈部两侧设置加重部11,以防保护绳受力不平衡,让佩戴更稳定,增强防脱落效果。
5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挂在颈部的挂绳1;以及与所述挂绳1两端连接的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能够包裹住耳机,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所述挂绳1连接的连接管2,和与所述连接管2底端连接的容纳壳3,所述容纳壳3上设有容纳槽31,所述连接管2上设有第一避空孔21,所述第一避空孔21与所述容纳槽31相通。采用上述设计,使用简单,增强对耳机的保护力,防脱落效果更好。
5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者多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