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通讯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45757发布日期:2022-04-07 07:32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通讯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终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通讯终端。


背景技术:

2.便携式终端,指的是小型轻便,可以随身携带的通信终端设备,例如数字移动电话机、手机等通信终端设备,便携式终端通信技术包括sim卡和gsm、cdma手机,sim卡用于证明用户身份和信息保密,并提供通信功能,gsm、cdma手机为便捷式终端的载体,现有的作业船舶都配备有无线语音通讯终端设备进行联络通讯。
3.通讯终端在使用时,需要通过人工手持通讯终端进行使用,船舶作业时,常常需要进行多种工作,工作时,操作者手持通讯终端十分不便,影响其他工作,降低工作效率,且将通讯终端装在衣服口袋中或放置在平台上,容易出现丢失的现象,因此,提出一种便携式通讯终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通讯终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携式通讯终端,包括:
8.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顶部开设有凹槽;
9.旋转柱,所述旋转柱外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筒,所述旋转筒外壁活动套接有连接绳,所述旋转柱左端转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左端固定连接在设备主体顶部开设的凹槽左壁上;
10.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安装在设备主体顶部开设的凹槽内壁上。
11.优选的,所述旋转柱右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弹簧,所述旋转弹簧右端固定连接在设备主体顶部开设的凹槽内壁,所述设备主体顶部开设的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连接绳活动套接在固定柱外壁上。
12.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齿轮和卡杆,所述限位齿轮固定安装在旋转柱外壁上,所述卡杆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设备主体顶部开设的凹槽内壁上,所述卡杆前端活动卡接在限位齿轮的齿槽间,所述卡杆后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
13.优选的,所述卡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前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壁活动插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前端固定连接有矩形块。
14.优选的,所述连接柱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柱顶部开设的凹槽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底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加固杆。
15.优选的,所述设备主体顶部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遮挡盖,所述遮挡盖顶部开设有
拉槽。
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通讯终端,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该便携式通讯终端,通过设置设备主体、旋转柱、限位齿轮、卡杆、挤压弹簧和连接绳的连接关系,使得通过向上拉动连接绳使得带动旋转柱主动,使连接绳的使用长度变长,使操作者能够通过连接绳将设备主体挂在脖子上,解放使用者双手,避免操作者手持设备主体操作其他工作,影响工作效率,且设备主体始终与操作者连接,避免出现求实的现象。
18.2、该便携式通讯终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齿轮和卡杆,限位齿轮固定安装在旋转柱外壁上,卡杆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设备主体顶部开设的凹槽内壁上,卡杆前端活动卡接在限位齿轮的齿槽间,卡杆后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通过挤压弹簧的挤压力带动卡杆向前挤压,使卡杆卡在限位齿轮的齿槽间,便于限制旋转柱的旋转方向,避免旋转柱反方向回转,有利于使连接绳保持拉出的长度。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绳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齿轮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板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设备主体;101、遮挡盖;102、拉槽;2、旋转柱;201、轴承;202、旋转弹簧;203、旋转筒;204、连接绳;205、固定柱;3、限位齿轮;301、卡杆;302、移动板;303、连接槽;304、挤压弹簧;305、连接柱;306、矩形块;307、固定杆;308、加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便携式通讯终端,如图1-5所示,包括:
26.根据附图2所示,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顶部开设有凹槽,便于放置连接绳204;
27.根据附图2所示,旋转柱2,旋转柱2外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筒203,旋转筒203外壁活动套接有连接绳204,连接绳204设置为双层,便于使用者进行佩戴,且连接绳204的尾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筒203上,旋转柱2左端转动连接有轴承201,轴承201左端固定连接在设备主体1顶部开设的凹槽左壁上,使得可以通过向上拉连接绳204,带动旋转柱2转动,使连接绳204能够向外延伸,便于使用者通过连接绳204进行佩戴,避免设备主体1摔落、损坏;
28.根据附图3所示,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安装在设备主体1顶部开设的凹槽内壁上,便于对旋转柱2位置进行限制。
29.根据附图2所示,旋转柱2右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弹簧202,旋转弹簧202右端固定连接在设备主体1顶部开设的凹槽内壁,便于对旋转柱2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旋转弹簧202通过自身的恢复力带动旋转后的旋转柱2向回转动,使得连接绳204能够自动回收,设备主体1顶部开设的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05,连接绳204活动套接在固定柱205外壁上,有利于限制连接绳204的位置,使连接绳204顶端套在固定柱205外壁,便于使用者直接找到连接绳204,并向外拉动,提高拉绳的效率。
30.根据附图3所示,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齿轮3和卡杆301,限位齿轮3固定安装在旋转柱2外壁上,卡杆301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设备主体1顶部开设的凹槽内壁上,卡杆301前端活动卡接在限位齿轮3的齿槽间,卡杆301后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304,通过挤压弹簧304的挤压力带动卡杆301向前挤压,使卡杆301卡在限位齿轮3的齿槽间,便于限制旋转柱2的旋转方向,避免旋转柱2反方向回转,有利于使连接绳204保持拉出的长度。
31.根据附图4所示,卡杆301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302,移动板302前端开设有连接槽303,连接槽303的高度设置较长,使移动板302有向后移动的活动空间,连接槽303内壁活动插接有连接柱305,连接柱305前端固定连接有矩形块306,有利于限制移动板302的运动范围。
32.根据附图5所示,连接柱305顶部开设有凹槽,连接柱305顶部开设的凹槽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固定杆307,固定杆307底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加固杆308,加固杆308底部活动卡接在连接柱305顶部开设的凹槽内,对固定杆307起到移动的支撑力,使固定杆307形成一个向上的倾斜面,便于限制移动板302的位置,避免卡杆301继续卡在限位齿轮3的齿槽内。
33.根据附图1所示,设备主体1顶部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遮挡盖101,便于对连接绳204内部设备进行防护,遮挡盖101顶部开设有拉槽102,便于使用者打开遮挡盖101,使用连接绳204。
34.工作原理:为了便于使用者携带设备主体1,使用者可以通过拉槽102向后翻转遮挡盖101,使连接绳204得到显露,通过向上拉动连接绳204,使得向上拉动的连接绳204带动旋转柱2逆时针向后转动,使得连接绳204脱离旋转柱2外壁,使连接绳204的使用长度变长,便于使用者将连接绳204套在脖子上,有利于避免设备主体1与使用者分离,避免设备主体1丢失,又能够解放使用者双手,便于做其他工作,又通过逆时针旋转的旋转柱2带动限位齿轮3逆时针旋转,且通过设置限位齿轮3的齿槽方向,和挤压弹簧304向前推动的卡杆301,使卡杆301能够根据限位齿轮3的转动翅中卡在限位齿轮3的齿槽内,避免限位齿轮3回转,有利于避免连接绳204向回收紧,便于连接绳204保持长度,便于使用。
35.为了便于将连接绳204向回收紧,使用者可以通过向前拉动移动板302,且通过杠杆原理,使得向前移动的移动板302带动卡杆301向后移动,使得卡杆301脱离限位齿轮3,使限位齿轮3能够向回转动,通过旋转弹簧202的恢复力,带动转动后的旋转柱2向回转动,使得旋转柱2带动连接绳204包裹围绕在旋转筒203外壁上,使连接绳204被收回,便于对连接绳204进行收纳,节约空间,便于使用者使用。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