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喇叭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53993发布日期:2022-04-07 08:5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多喇叭耳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喇叭耳机。


背景技术:

2.动铁式耳机是通过一个结构精密的连接棒传导到一个微型振膜的中心点,从而产生振动并发声的耳机。动铁式耳机由于单元体积小得多,所以可以轻易的放入耳道。这样的做法有效地降低了入耳部分的面积可以放入更深的耳道部分。耳道的几何结构要比耳廓简单的多,属于类圆形所以一个质地柔软的硅胶套相对传统耳塞已经能起到良好的隔音及防漏音效果。
3.但是传统的动铁式耳机的结构布局复杂,导致耳机体积较大,输出音质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喇叭耳机,该多喇叭耳机的结构设计合理,动铁喇叭单元排布巧妙,使得耳机体积更加小巧,同时保证了音质的高质量输出。
5.一种多喇叭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安装于所述耳机本体内混合动铁单元、第一导音单元及第二导音单元,所述耳机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混合动铁单元包括若干组第一动铁喇叭和第二动铁喇叭,所述第一导音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动铁喇叭连接,所述第二导音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动铁喇叭连接。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辅助动铁单元和单动铁单元,所述辅助动铁单元包括若干组第三动铁喇叭,所述单动铁单元包括若干组第四动铁喇叭,所述壳体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三动铁喇叭的第三容置腔、及用于放置所述第四动铁喇叭的第四容置腔。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导音单元和第四导音单元,所述第三导音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置腔内并与所述辅助动铁单元连接,所述第四导音单元设置于所述第四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单动铁单元连接。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第三容置腔和第四容置腔连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朝向所述连接头方向倾斜设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插座,所述壳体开设有开口,所述插座设置在所述开口内。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座开设有多组插接口,所述插接口的直径为0.5mm~0.8mm。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本体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盖体为树脂制成。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树脂制成。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铁喇叭的数量为四组,所述第二动铁喇叭的数量为八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多喇叭耳机的结构设计合理,动铁喇叭排布巧妙,使得耳机体积更加小巧,同时保证了音质的高质量输出,设置耳机本体用于整体结构的连接安装使用,若干组第一动铁喇叭和第二动铁喇叭相互配合进行振动发声,第一导音单元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内并与第一动铁喇叭连接,第二导音单元设置于第二容置腔内并与第二动铁喇叭连接,第一导音单元第二导音单元用于传递第一动铁喇叭和第二动铁喇叭的声音,传导效果好,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喇叭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多喇叭耳机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19.图3为图1的多喇叭耳机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的多喇叭耳机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耳机本体10、壳体11、第一容置腔11a、第二容置腔11b、第三容置腔11c、第四容置腔11d、开口11e、连接头12、通孔12a、盖体13、混合动铁单元20、第一动铁喇叭21、第二动铁喇叭22、辅助动铁单元30、第三动铁喇叭31、单动铁单元40、第四动铁喇叭41、第一导音单元50、第二导音单元51、第三导音单元52、第四导音单元53、插座60、插接口61。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5.请参考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多喇叭耳机,该多喇叭耳机的结构设计合理,动铁喇叭排布巧妙,使得耳机体积更加小巧,同时保证了音质的高质量输出。
26.在本实施例中,该多喇叭耳机包括耳机本体10、安装于耳机本体10内混合动铁单元20、第一导音单元50及第二导音单元51,耳机本体10包括壳体11,壳体11开设有第一容置腔11a和第二容置腔11b,混合动铁单元20包括若干组第一动铁喇叭21和第二动铁喇叭22,第一导音单元50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1a内并与第一动铁喇叭21连接,第二导音单元51设置于第二容置腔11b内并与第二动铁喇叭22连接;本实施例中,若干组第一动铁喇叭21和第二动铁喇叭22相互配合进行振动发声,第一导音单元50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1a内并与第一动铁喇叭21连接,第二导音单元51设置于第二容置腔11b内并与第二动铁喇叭22连接,第一导
音单元50第二导音单元51用于传递第一动铁喇叭21和第二动铁喇叭22的声音,传导效果好。
27.壳体11一端设置有连接头12,连接头12开设有通孔12a,通孔12a与第一容置腔11a、第二容置腔11b、第三容置腔11c和第四容置腔11d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置腔11a和第二容置腔11b朝向连接头12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动铁喇叭21插设于第一容置腔11a的入口处,第二动铁喇叭22插设于第二容置腔11b的入口处。
28.耳机本体10包括盖体13,盖体13与壳体11连接,盖体13为树脂制成;壳体11为树脂制成。
29.本实用新型的多喇叭耳机还包括辅助动铁单元30和单动铁单元40,辅助动铁单元30包括若干组第三动铁喇叭31,单动铁单元40包括若干组第四动铁喇叭41,壳体11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三动铁喇叭31的第三容置腔11c、及用于放置第四动铁喇叭41的第四容置腔11d。
30.本实用新型的多喇叭耳机还包括第三导音单元52和第四导音单元53,第三导音单元52设置于第三容置腔11c内并与辅助动铁单元30连接,第四导音单元53设置于第四容置腔11d内并与单动铁单元40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动铁喇叭21、第二动铁喇叭22、第三动铁喇叭31和第四动铁喇叭41相互配合进行振动发声,第一动铁喇叭21的数量为四组,第二动铁喇叭22的数量为八组,第三动铁喇叭31的数量为八组,第四动铁喇叭41的数量为六组,设置多组动铁喇叭相互之间的排布巧妙,同时保证了音质的高质量输出。
31.本实用新型的多喇叭耳机还包括插座60,壳体11开设有开口11e,插座60设置在开口11e内,插座60开设有多组插接口61,插接口61用于与耳机线插接,插接口61的直径为0.5mm~0.8mm,优选为0.78mm。
32.本实用新型的多喇叭耳机的结构设计合理,动铁喇叭排布巧妙,使得耳机体积更加小巧,同时保证了音质的高质量输出,设置耳机本体10用于整体结构的连接安装使用,若干组第一动铁喇叭21和第二动铁喇叭22相互配合进行振动发声,第一导音单元50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1a内并与第一动铁喇叭21连接,第二导音单元51设置于第二容置腔11b内并与第二动铁喇叭22连接,第一导音单元50第二导音单元51用于传递第一动铁喇叭21和第二动铁喇叭22的声音,传导效果好,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实用性强。
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