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模组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2616发布日期:2022-04-27 12:1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传感器模组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感器模组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车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车辆上安装有多种传感器,车辆根据多种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外部环境的感知,以产生控制决策,进而控制车辆的运动行为,进行无人驾驶或者辅助驾驶。
3.传统技术中,罩设在传感器外的壳体是由多块钣金件焊接或粘接而成的,拆卸比较困难,不便于操作人员对传感器进行维修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传感器模组以及车辆。
5.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传感器模组,包括壳体、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
6.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传感器模组安装在车身预设位置的安装部;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传感器模组的高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
7.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式连接,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围合形成可容置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对应所述第一摄像头的镜头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可拆卸式连接,且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共同围合形成可容置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对应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镜头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透光孔。
8.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透光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
9.可选的,所述第一透光孔上可拆卸的设置有第一遮盖件,所述第一遮盖件用于遮盖所述第一透光孔。
10.可选的,所述第三壳体的部分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透光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
11.可选的,所述第二透光孔上可拆卸的设置有第二遮盖件,所述第二遮盖件用于遮盖所述第二透光孔。
12.可选的,所述第一摄像头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摄像头沿所述第一腔室的周向间隔排布,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视场具有重合的部分;所述第一透光孔为多个,所述第一透光孔与所述第一摄像头一一对应设置;
13.所述第二摄像头为一个,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镜头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正前方。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摄像头为平视摄像头;
15.所述第二摄像头为中焦摄像头。
16.可选的,所述传感器模组还包括第一激光雷达,所述第一激光雷达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外,且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
17.或者,所述传感器模组还包括gps天线,所述gps天线通过天线安装座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底端均为敞口状。
18.可选的,所述传感器模组还包括第二激光雷达;
19.所述第三壳体包括本体部以及由所述本体部的底部朝向远离所述本体部的方向凸出的中空凸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本体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二腔室,所述中空凸部的内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激光雷达安装在所述中空凸部的内腔中,且所述中空凸部的底部具有用于供所述第二激光雷达的部分显露出的避让孔;
20.所述中空凸部的至少部分腔壁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激光雷达的外轮廓形状相匹配。
21.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对接处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进行横向限位的第一限位结构。
22.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外缘的第一限位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缘的限位筋;
23.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对接时,所述限位筋抵接在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壁上。
24.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的对接处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进行横向限位的第二限位结构。
25.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外缘的第二限位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外缘的限位台阶;
26.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对接时,所述限位台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27.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壳体的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柱中的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式连接;
28.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壳体的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柱中的第二紧固件可拆卸式连接。
29.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漏水孔。
30.可选的,所述壳体的背离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的一侧形成为安装平面,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平面上。
31.可选的,所述安装平面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平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平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上的第三平面;
32.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三平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安装部,以使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通过对应的安装部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车身预设位置。
33.可选的,所述安装平面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传感器模组预定位在车身预设位置的定位部。
34.可选的,所述壳体上具有连通壳体内外的引线孔,所述引线孔开设在所述安装平
面上。
35.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传感器模组。
3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37.本公开提供的传感器模组以及车辆,通过将壳体设置为包括沿传感器模组的高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围合形成可容置第一摄像头的第一腔室,使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共同围合形成可容置第二摄像头的第二腔室,也就是说,将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分设在不同腔室内,且由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对各摄像头进行单独更换和维修;而且这样设置使得在更换其中一个腔室内的摄像头时,无需考虑在更换过程中会对另一个腔室内的摄像头造成碰撞或干涉等,提高了维修和更换的方便性。此外,这样设置使得若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中的其中一者或者两者发生意外损坏或者破损时,只需要更换发生破损的那部分壳体即可,避免整个壳体的报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3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传感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传感器模组的第一壳体与第一激光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42.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传感器模组的第二壳体与第一摄像头安装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43.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传感器模组的第三壳体、第二摄像头和第二激光雷达安装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传感器模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45.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传感器模组的第三壳体与第二激光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46.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传感器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7.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传感器模组的第一腔室中安装有gps天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48.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传感器模组的天线安装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9.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51.其中,100、传感器模组;1、壳体;101、第一腔室;102、第二腔室;11、第一壳体;111、限位筋;112、第一安装孔;113、盖板;12、第二壳体;121、第一透光孔;122、第一凹槽;1221、槽底;123、第一限位槽;124、限位台阶;125、第一安装柱;126、第二安装孔;13、第三壳体;
131、第二透光孔;132、第二凹槽;1321、槽底;133、第二限位槽;134、第二安装柱;135、本体部;136、中空凸部;1361、避让孔;14、第一遮盖件;15、第二遮盖件;16、安装平面;161、第一平面;162、第二平面;163、第三平面;164、安装部;165、定位部;17、引线孔;2、第一摄像头;21、第一摄像头支架;3、第二摄像头;31、第二摄像头支架;4、第一激光雷达;5、第二激光雷达;6、gps天线;61、天线安装座;611、座体;612、安装柱;7、第一紧固件;8、第二紧固件;9、漏水孔;200、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5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4.实施例一
55.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感器模组100,该传感器模组100具体可应用在车辆200上,比如用于在自动驾驶车辆或者无人车行驶过程中进行图像采集,以进行辅助驾驶等。
56.该传感器模组100包括:壳体1、第一摄像头2和第二摄像头3。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将传感器模组100安装在车身预设位置的安装部164。此处的车身预设位置比如可以为车身的前侧、后侧、顶部等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具体实现时,可以在车辆200的车身上设置连接架,壳体1通过安装部164与该连接架连接。参照图10和图11所示,示例性的,车头的两侧和车尾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该传感器模组100。
57.壳体1具体包括:沿传感器模组100的高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其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拆卸式连接,且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共同围合形成可容置第一摄像头2的第一腔室101,第一腔室101的侧壁对应第一摄像头2的镜头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透光孔121。通过开设第一透光孔121,使得外部光线进入至第一摄像头2中。其中,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可拆卸式连接,且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共同围合形成可容置第二摄像头3的第二腔室102,第二腔室102的侧壁对应第二摄像头3的镜头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透光孔131。通过开设第二透光孔131,使得外部光线进入至第二摄像头3中。
58.具体实现时,第一摄像头2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一腔室101内,第二摄像头3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二腔室102内。
59.示例性的,以需要更换第一摄像头2为例进行说明,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拆离,对第一腔室101内的第一摄像头2进行更换,此时无需将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分离,即不会对位于第二腔室102内的第二摄像头3造成影响,整个拆卸和更换过程中,无需考虑会对第二摄像头3造成碰撞或干涉,提高了维修和更换的方便性。
60.由于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且相邻的两个壳之间可拆卸式连接,这样若三个壳中的其中一者或者两者发生意外破损或者损坏时,可以仅更换其
中发生破损的那部分壳即可,避免整个壳体1的报废,节约了维修成本。
61.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具体包括底壁以及沿底壁的周向向上延伸的侧壁,即,第二壳体12形成为顶部敞口的中空腔体结构。第一壳体11盖设在第二壳体12上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共同限定出上述第一腔室101。其中,第二壳体12的侧壁形成为第一腔室的侧壁,第二壳体12的底壁形成为第一腔室101的底壁。
62.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壳体11包括顶壁以及沿顶壁的周向向下延伸的侧壁,此时第二壳体12可以包括底壁以及沿底壁的周向向上延伸的侧壁,第一壳体11的侧壁与第二壳体12的侧壁对接,共同形成第一腔室的侧壁。
63.参照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具体包括底壁以及沿底壁的周向向上延伸的侧壁,即,第二壳体12形成为顶部敞口的中空腔体结构。第三壳体13具体包括底壁以及沿底壁的周向向上延伸的侧壁,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连接在一起时,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共同限定出上述第二腔室102。其中,第三壳体13的侧壁形成为第二腔室102的侧壁,第二壳体12的底壁形成为第二腔室102的顶壁,第三壳体13的底壁形成为第二腔室102的底壁。
64.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二壳体12的底壁边缘周向向上延伸形成上侧壁,且第二壳体12的底壁边缘周向还具有向下延伸形成的下侧壁,上侧壁用于与第一壳体11配合,以围合形成第一腔室101。此时第三壳体13可以包括底壁以及沿底壁的周向向上延伸的侧壁,第二壳体12的上述下侧壁与第三壳体13的侧壁对接,共同形成第二腔室102的侧壁。
65.具体实现时,壳体1比如可以为塑胶壳体,通过将壳体1设置为塑胶壳体,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整个传感器模组100的重量。
66.本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模组100,通过将壳体1设置为包括沿传感器模组100的高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使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共同围合形成可容置第一摄像头2的第一腔室101,使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共同围合形成可容置第二摄像头3的第二腔室102,也就是说,将第一摄像头2和第二摄像头3分设在不同腔室内,且由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对各摄像头进行单独更换和维修;而且这样设置使得在更换其中一个腔室内的摄像头时,无需考虑在更换过程中会对另一个腔室内的摄像头造成碰撞或干涉等,提高了维修和更换的方便性。此外这样设置使得若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中的其中一者或者两者发生意外损坏或者破损时,只需要更换发生破损的那部分壳体即可,避免整个壳体1的报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
67.参照图1至图7所示,壳体1的背离第一透光孔121和第二透光孔131的一侧形成为安装平面16,安装部164设置在安装平面16上。与将安装面设置为弧面等方案相比,通过将安装面设置为安装平面16,使得传感器模组100装配时更容易定位,装配更加便捷。
68.其中,安装部164具体可以为安装孔,相应地,车身预设位置上也设置有安装孔,通过穿设在对应安装孔中的紧固件将壳体1可拆卸的连接在车身预设位置。当然,安装部164也可以为弹性卡扣,车身预设位置设置有与该弹性卡扣匹配卡合的卡孔,通过弹性卡扣与卡孔的配合实现传感器模组100的安装。
69.安装平面16具体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的第一平面161、设置在第二壳体12
上的第二平面162以及设置在第三壳体13上的第三平面163。第一平面161、第二平面162和第三平面163上分别设置有安装部164,以使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通过对应的安装部164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车身预设位置。通过在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上分别设置安装部164,使得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可单独与车身连接,使得维修和更换更加方便。比如,第二摄像头3发生故障,此时,只需将第三壳体13与第二壳体12拆开,将第三壳体13从车身上拆离,很方便的对第二摄像头3进行更换。
70.其中,安装平面16上设置有用于将传感器模组100预定位在车身预设位置的定位部165。通过定位部165将壳体1预定位在车身预设位置,然后通过安装部164将壳体1连接在车身预设位置,提高了装配的方便性。具体实现时,定位部165可以为定位孔,相应地,车身预设位置处设置有可插入至该定位孔中的定位柱。示例性的,当定位柱插入至定位孔中时,壳体1上的安装孔与车身预设位置的安装孔正好对准,使得安装更加方便。
71.壳体1上具有连通壳体1内外的引线孔17,引线孔17开设在安装平面16上。传感器模组100上的各部件的引线从引线孔17穿出,比如与车身上的控制器电连接,以保证传感器模组100与车身控制器之间信号的稳定传输,为车辆200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将引线孔17开设在安装平面16上,使得走线更加合理,可避免引线对第一摄像头2、第二摄像头3的干涉而影响信号的准确采集。具体可以在第一平面161、第二平面162和第三平面163上分别设置一个引线孔17,以实现壳体1内的不同部件与车身控制器的单独连接。此外,传感器模组100也可以无线方式与车身控制器电连接。
72.参照图2至图5所示,具体实现时,第一壳体1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2,第二壳体12的对应第一安装孔112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柱125,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通过穿设在第一安装孔112和第一安装柱125中的第一紧固件7可拆卸式连接。第一紧固件7比如可以为螺钉或者螺栓。通过该方式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的连接,连接方便且可靠。
73.此外,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也可以通过卡扣卡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比如,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弹性卡扣,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可供弹性卡扣卡入的卡槽或者卡孔。
74.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对接处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进行横向限位的第一限位结构。通过设置第一限位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相对位置,提高了安装的方便性以及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稳定性。
7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12外缘的第一限位槽123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11外缘的限位筋111。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对接时,限位筋111抵接在第一限位槽123的槽壁上。当限位筋111抵接在第一限位槽123的槽壁上时,上述的第一安装孔112正好与第一安装柱125对准,从而方便安装,通过第一限位槽123和限位筋111的配合实现限位,结构简单且限位效果好。
76.此外,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限位结构也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的限位凸起和设置在第二壳体12上的可供限位凸起插入的限位槽。
77.具体实现时,第二壳体1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26,第三壳体13的对应第二安装孔126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柱134,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通过穿设在第二安装孔126和第二安装柱134中的第二紧固件8可拆卸式连接。第二紧固件8比如可以为螺钉或者螺栓。通
过该方式实现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之间的连接,连接方便且可靠。
78.此外,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也可以通过卡扣卡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比如,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弹性卡扣,第三壳体13上设置有可供弹性卡扣卡入的卡槽或者卡孔。
79.进一步地,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的对接处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进行横向限位的第二限位结构。通过设置第二限位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的相对位置,提高了安装的方便性以及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的稳定性。
8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三壳体13外缘的第二限位槽133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12外缘的限位台阶124;第二壳体12与第三壳体13对接时,限位台阶124位于第二限位槽133中。当限位台阶124位于第二限位槽133中时,上述的第二安装孔126正好与第二安装柱134对准,从而方便安装,通过第二限位槽133和限位台阶124的配合实现限位,结构简单且限位效果好。
81.此外,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限位结构也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12上的限位凸起和设置在第三壳体13上的可供限位凸起插入的限位槽。
82.参照图1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的部分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122,第一透光孔121具体开设在第一凹槽122的槽底1221。这样设置使得雨水等不会直接滴落在第一摄像头2的镜头上,不仅起到了一定的防水作用,且保证了第一摄像头2信号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二壳体12的部分外侧壁即为第一腔室101的部分外侧壁。
83.参照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摄像头2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摄像头位于第一腔室101内,且沿第一腔室101的周向间隔排布。相邻的两个第一摄像头2的视场具有重合的部分。相应地,第一透光孔121也为多个,第一透光孔121与第一摄像头2一一对应设置。此时,可以将第一凹槽122设置为条形槽,多个第一透光孔121间隔排布在第一凹槽122的槽底1221,这样设置可进一步保证多个第一摄像头2可覆盖的视场。
84.具体可使其中一个第一摄像头2的镜头朝向车辆200行驶方向的正前方。示例性的,第一摄像头2为平视摄像头,第一腔室101内设置有四个平视摄像头,四个平视摄像头如上方式排布,实现车身侧270
°
范围视场覆盖,识别周围环境。此外,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摄像头2也可以为其他摄像头,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85.第一摄像头2具体可以通过第一摄像头支架21安装在第一腔室101内,具体地,先将第一摄像头2连接在第一摄像头支架21上,然后将第一摄像头支架21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壳体12内。比如,第一摄像头2通过螺钉与第一摄像头支架21连接,第一摄像头支架21通过螺栓与第二壳体12的底壁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摄像头2与第一摄像头支架21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扣卡接等方式连接,第一摄像头支架21与第二壳体12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扣卡接等方式连接。
86.参照图8所示,还可以在第一透光孔121上可拆卸的设置第一遮盖件14,第一遮盖件14用于遮盖第一透光孔121。比如第一遮盖件14具体为堵盖。在一些不需要使用第一摄像头2的场景中,可以将第一遮盖件14盖设在第一透光孔121上,确保外观美化。在需要使用第一摄像头2时,将第一遮盖件14从第一透光孔121上取下,从而提高了该传感器模组100使用
的灵活性,使其可以适用更多场景。此外,当第一腔室101内实际安装的第一摄像头2的数量小于预留第一透光孔121的数量时,比如,预留了三个第一透光孔121,但第一腔室101内只需要安装两个第一摄像头2,此时可以通过第一遮盖件14将多余的那个第一透光孔121遮盖起来,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且提高了外观美感。
87.参照图1或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壳体13的部分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槽132,第二透光孔131开设在第二凹槽132的槽底1321。这样设置使得雨水等不会直接滴落在第二摄像头3的镜头上,不仅起到了一定的防水作用,且保证了第二摄像头3信号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三壳体13的部分外侧壁即为第二腔室102的部分外侧壁。
88.参照图8所示,还可以在第二透光孔131上可拆卸的设置第二遮盖件15,第二遮盖件15用于遮盖第二透光孔131。比如第二遮盖件15具体为堵盖。在一些不需要使用第二摄像头3的场景中,可以将第二遮盖件15盖设在第二透光孔131上,确保外观美化。在需要使用第二摄像头3时,将第二遮盖件15从第二透光孔131上取下,从而提高了该传感器模组100使用的灵活性,使其可以适用更多场景。此外,当第二腔室102内没有安装第二摄像头3时或者实际安装的第二摄像头3的数量小于预留的第二透光孔131的数量时,比如,预留了两个第二透光孔131,但第二腔室102内只需要安装一个第二摄像头3,此时可以通过第二遮盖件15将多余的那个第二透光孔131遮盖起来,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且提高了外观美感。
8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摄像头3具体可以为一个,第二摄像头3的镜头朝向车辆200行驶方向的正前方。示例性的,第二摄像头3为中焦摄像头,中焦摄像头具体可用于识别交通红绿灯。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二摄像头3也可以为其他摄像头,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90.第二摄像头3具体可以通过第二摄像头支架31安装在第二腔室102内,具体地,先将第二摄像头3连接在第二摄像头支架31上,然后将第二摄像头支架31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三壳体13内。比如,第二摄像头3通过螺钉与第二摄像头支架31连接,第二摄像头支架31通过螺栓与第三壳体13的底壁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摄像头3与第二摄像头支架31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扣卡接等方式连接,第二摄像头支架31与第三壳体13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扣卡接等方式连接。
91.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该传感器模组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激光雷达4,第一激光雷达4位于第一壳体11外,且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壳体11的顶部。第一激光雷达4具体可检测车身周围的物体,比如检测车身侧面以及前方远距离范围的物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传感器模组100的检测准确性和检测范围,为车辆行驶安全提供了进一步保障。
92.参照图2所示,第一壳体11的顶部具有下凹的凹腔,第一激光雷达4安装在该凹腔中,且第一激光雷达4的部分显露在凹腔外。具体实现时,第一激光雷达4与第一壳体11可通过螺栓安装在一起,安装好之后,再将盖板113盖设在凹腔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激光雷达4的一侧,盖板113与第一壳体11配合,可有效防止雨水等进入至凹腔中。
93.参照图8和图9所示,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该传感器模组100还可以包括gps天线6,即,可将第一激光雷达4和gps天线6替换。其中,gps天线6通过天线安装座61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一腔室101内。具体地,天线安装座61包括座体611和安装柱612,座体611上设
置有螺纹孔,安装柱61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安装柱612的底端伸入至螺纹孔中,与座体611之间螺纹连接。gps天线6安装在安装柱612的顶端。座体611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在第二壳体12的底壁上。这样设置使得gps天线6的装配更加方便。在该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11为顶端和底端均敞口的环形壳体。其中,gps天线6的外缘与第一壳体11的内侧壁贴合。
94.进一步地,该传感器模组100还可以包括第二激光雷达5。通过第二激光雷达5具体可检测车身周围的物体,比如检测车身侧面以及前方近距离范围的物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传感器模组100的检测准确性和检测范围,为车辆行驶安全提供了进一步保障。其中,安装第二激光雷达5时,可使第二激光雷达5与水平面之间呈一定倾角,以扩大检测范围。
95.参照图1、图4和图6所示,第三壳体13具体包括:本体部135以及由本体部135的底部朝向远离本体部135的方向凸出的中空凸部136,第二壳体12与本体部135共同围合形成第二腔室102,中空凸部136的内腔与第二腔室102连通。具体将第二激光雷达5安装在中空凸部136的内腔中,且中空凸部136的底部具有用于供第二激光雷达5的部分显露出的避让孔1361。具体地,避让孔1361所在的面为弧形面。其中,中空凸部136的至少部分腔壁的形状与第二激光雷达5的外轮廓形状相匹配。这样设置使得传感器模组100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紧凑,且提高了外观美感。
9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的至少一者上开设有漏水孔9。通过设置漏水孔9,当该传感器模组100中进水时,比如遇到下雨天,水可由漏水孔9及时排出,防止壳体1内部积水而导致壳体1内的部件发生损坏的情况出现,延长了传感器模组100的使用寿命。比如第一壳体11顶部凹腔的底壁上开设有漏水孔9,第二壳体12的底壁上开设有漏水孔9,第三壳体13的中空凸部136的侧壁上开设有漏水孔9,从而通过自上至下的漏水孔9将壳体1内的水及时排出。漏水孔9具体可以为条形孔、圆孔等。
97.本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模组100,将第一摄像头2、第二摄像头3、第一激光雷达4/gps天线6、第二激光雷达5集成在一起,使得车辆200改装时需要拆除及改动的部分少。而且,壳体1不仅起到了对各部件支撑的作用,还起到了外壳保护的作用,从而减少了零件数量,改装施工简化。由于拆装前后各摄像头、激光雷达等的位置相对固定,因此无需重新对各部件进行重新标定,缩短了维护周期,降低了维护难度。此外,该传感器模组100可以兼容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模块化拆装组合使用。
98.实施例二
99.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200,该车辆200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车身上的传感器模组100。
100.本实施例中的传感器模组1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传感器模组100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101.其中,车身上可以安装多个传感器模组100,参照图10和图11所示,具体地,车身上设置有连接架,传感器模组100具体安装在该连接架上。比如,车身上安装有四个传感器模组100,车头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传感器模组100,车尾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传感器模组100。
102.该车辆200具体可以为自动驾驶车辆或者无人驾驶车辆,传感器模组100相当于车辆200的眼睛,通过传感器模组100进行辅助驾驶。当然,该车辆200也可以是有人驾驶车辆。其他技术特征也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
10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04.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