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1287发布日期:2022-08-09 21:0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进步,掌中电子设备的普及、应用日益广泛,与人们现代生活日趋紧密,不可分离。尤其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进步,手机也正朝向多少元化发展,并使手机的功能日益强大,现在的手机不仅作为电话通讯设备使用,还是图像、声音、视频的重要传递工具,伴随着网路技术的发展,使用手机看电视、电影以及视频电话的人也越来越多,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等掌上电子设备,容易造成手臂疲劳,那么就需要使用手机支架对手机等产品进行支撑,但是,现有的手机支架大多体积较大不利于随身携带且操作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支架,该手机支架能够固定在电子产品上随身携带,占用空间小,且能够使产品在握持与支撑状态之间快速切换。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支架,包括:
6.用以与产品固定的背板;
7.以及与背板连接配合的支撑组件;
8.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9.一端与背板可转动连接的连接板;
10.与连接板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的支撑板;以及
11.两端分别与背板和支撑板可转动连接的翻转板;
12.所述翻转板被配置为可与背板贴合固定;
13.通过翻转翻转板可使得背板、连接板以及支撑板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14.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手机支架包括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组件;两个支撑组件沿水平方向排列。
15.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背板与连接板之间包括有第一折痕;所述连接板与支撑板之间包括有第二折痕;所述支撑板与翻转板之间包括有第三折痕;所述翻转板与背板之间包括有第四折痕。
16.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背板包括用以结合固定于产品上的第一板体以及贴合固定于第一板体上的第二板体;
17.第一板体与连接板可转动连接;第二板体与翻转板可转动连接。
18.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第一板体包括外皮以及位于外皮内的第一铁片;所述第二板体包括外皮以及位于外皮内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二板体通过第二磁铁与第一板体贴合固定。
19.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翻转板包括外皮以及位于外皮内的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被配置为通过第一铁片与第一板体贴合固定以使得连接板与支撑板贴合固定,通过第二磁铁与第二板体贴合固定以使得背板、连接板以及支撑板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20.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连接板和支撑板均包括外皮以及位于外皮内的板件。
21.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背板的靠近产品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双面贴。
22.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翻转板的翻转角度为0~180
°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4.本实用新型通过翻转板翻转后与背板贴合固定,使得背板、连接板以及支撑板形成三角支撑结构实现对产品的支撑,当该手机支架支撑产品时,可直接用手指穿过三角支撑结构并握持产品与支架,也可以将产品与支架放置于桌面上,使支架能够在握持与支撑状态之间快速切换;通过两个支撑组件的切换使用,在握持时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人左右手的使用习惯,在支撑状态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支撑角度;而且通过背板与产品结合固定,当翻转板不翻转时,翻转板与背板贴合,连接板与产品贴合,支撑板与连接板贴合,实现对该手机支架的收纳,占用空间小,便于随身携带,且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处于支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处于支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处于支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与手机的配合示意图之一。
3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与手机的配合示意图之二。
32.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与手机的配合示意图之三。
33.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与手机的配合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34.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5.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36.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37.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3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9.为了解决现有的手机支架不便于随身携带且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
一种手机支架,结合图1至图4所示,具体地所述手机支架包括:用以与产品固定的背板11;以及与背板11连接配合的支撑组件12;所述支撑组件12包括:一端与背板11可转动连接的连接板121;与连接板121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的支撑板122;以及两端分别与背板11和支撑板122可转动连接的翻转板123;所述翻转板123被配置为可与背板11贴合固定;通过翻转翻转板123可使得背板11、连接板121以及支撑板122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40.具体的,翻转板123可转动的连接于背板11的背离产品的一侧;背板11上包括有第一铁片;翻转板123上包括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被配置为通过翻转翻转板123,可使得背板11分别与翻转板123的两相对侧表面吸附固定。
41.结合图5-图6所示,该翻转板123的翻转角度为0~180
°
,当该手机支架10与手机30放置于桌面上时,该三角支撑结构被配置为可与手机30配合形成人字型支撑结构。进一步地,当利用该手机支架10支撑手机30时,可直接用手握持手机30以及该手机支架10,也可以将手机30以及手机支架10放置于桌面上,使手机30在握持与支撑状态之间实现快速切换;可以理解的是,握持指的是手指可以从背板11、连接板121以及支撑板122形成的三角支撑结构的中空位置穿过将手机30与手机支架10握在手中,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增加握持的稳定性;而支撑状态指的是背板11、连接板121以及支撑板122形成三角支撑结构将手机30支撑在桌面上,此时手机30以及三角支撑结构在桌面上形成人字型支撑结构,在对上述两种方式进行切换时无需将手机30与手机支架10分离操作简单方便,且切换迅速。
42.在使用时,翻转翻转板123使得连接板121不再与产品贴合,支撑板122不再与连接板121贴合,翻转板123完成向上180
°
翻转,翻转板123吸附定位在背板11上,背板11、连接板121以及支撑板122形成三角支撑结构,使产品和三角支撑结构在桌面上形成人字型支撑,从而使背板11倾斜合适角度支撑手机;当需要收纳该手机支架10时,将翻转板123向下翻转180
°
翻转板123吸附定位在背板11上,连接板121与产品贴合,支撑板122与连接板121贴合,完成对该手机支架10的收纳,此时该手机支架10处于收纳状态。
43.为了对手机30进行稳定的支撑,参照图4、图6所示,所述手机支架10包括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组件12;两个支撑组件12沿水平方向排列,其优势还有并排设置的两个支撑组件12能够方便左右手替换对手机30以及手机支架10进行握持,而且该手机支架10的连接板121以及支撑板122的宽度相较于常规支架更窄,手部握持更舒适,无论手大或者手小都能够使用,手大可以仅指尖穿过三角支撑机构,手小可以手指中部穿过三角支撑结构,适用范围更大。
44.关于背板11、连接板121、支撑板122以及翻转板123之间的连接方式,参照图3所示,具体的,所述背板11与连接板121之间包括有第一折痕13,通过第一折痕13连接板121能够相对于背板11翻转;所述连接板121与支撑板122之间包括有第二折痕14,通过第二折痕14支撑板122与连接板121可相对翻转;所述支撑板122与翻转板123之间包括有第三折痕15,通过第三折痕15翻转板123与支撑板122可相对翻转;所述翻转板123与背板11之间包括有第四折痕16,通过第四折痕16翻转板123可相对于背板11翻转。
45.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对于背板11的结构,参照图3所示,所述背板11包括用以结合固定于产品上的第一板体111以及贴合固定于第一板体111上的第二板体112;第一板体111与连接板121可转动连接;第二板体112与翻转板123可转动连接。第二板体112与翻转板123厚度相同,设置第二板体112是为了当该手机支架处于收纳状态时,使得手机支架背
离产品的一侧表面简洁平整,保持支架的整体性。
4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111包括外皮以及位于外皮内的第一铁片;所述第二板体112包括外皮以及位于外皮内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二板体112通过第二磁铁与第一板体111贴合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铁片可替换成磁铁;可以通过弯折背板11的方式得到第一板体111与第二板体112,第一板体111与产品结合固定,向靠近背板11的背离产品的一侧表面弯折背板11,得到第二板体112,并使第二板体112与第一板体111贴合固定。
47.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背板11、连接板121、支撑板122以及翻转板123的具体配合方式,所述翻转板123包括外皮以及位于外皮内的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被配置为通过第一铁片与第一板体111贴合固定以使得连接板121与支撑板122贴合固定,此时手机支架10处于收纳状态;通过第二磁铁与第二板体112贴合固定以使得背板11、连接板121以及支撑板122形成三角支撑结构,此时该手机支架10可在握持与支撑状态之间迅速切换。
48.另外,所述连接板121和支撑板122均包括外皮以及位于外皮内的板件。
49.通过上述夹层式结构使得本手机支架10操作简单方便,同时也简化了制作工艺,降低了制作成本,而且结构简单。
50.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本手机支架10能够与产品稳定固定,所述背板11的靠近产品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双面贴,通过双面贴将该手机支架与产品粘接固定。
51.在使用过程中,该手机支架既能够在桌面上支撑竖屏放置的手机又能够在桌面上支撑横屏放置的手机;进一步地,当支撑横屏放置的手机30时,该手机支架10使手机30在桌面上具有两种倾斜角度,具体的,参照图8所示,当利用更靠近桌面的支撑组件12进行支撑时为手机30的第一种倾斜角度;参照图7所示,当利用远离桌面的支撑组件12进行支撑时为手机30的第二种倾斜角度。
5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翻转板翻转后与背板贴合固定,使得背板、连接板以及支撑板形成三角支撑结构实现对产品的支撑,当该手机支架支撑产品时,可直接用手指穿过三角支撑结构并握持产品与支架,也可以将产品与支架放置于桌面上,使支架能够在握持与支撑状态之间快速切换;通过两个支撑组件的切换使用,在握持时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人左右手的使用习惯,在支撑状态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支撑角度;而且通过背板与产品结合固定,当翻转板不翻转时,翻转板与背板贴合,连接板与产品贴合,支撑板与连接板贴合,实现对该手机支架的收纳,占用空间小,便于随身携带,且适用范围更广。
53.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