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波导号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7866发布日期:2022-06-25 14:2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平面波导号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音频设备,具体涉及到一种平面波导号角。


背景技术:

2.号角起源于留声机,号角的原理是通过喇叭的振膜振动,振膜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号角放大后传出,而号角的形状设计和长度设计均会影响号角传出的音色,传统的号角由于形状设计不合理,导致号角的扩散性和指向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波导号角,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号角的扩散性和指向性较差的问题。
4.一种平面波导号角,包括:
5.安装板,包括第一面以及第二面,其中第一面为所述第二面的对侧面;
6.第一弧形板,固定在所述第一面上;
7.第二弧形板,固定在所述第二面上;
8.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结构相同且相对于所述安装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合围形成椭球形导声通道,所述椭球形导声通道的一端收窄形成圆形进声口,所述椭球形导声通道的另一端向两侧扩散形成长方形出声口,所述椭球形导声通道的内部还设置有相位塞,声波从所述圆形进声口进入并通过椭球形导声通道后从所述长方形出声口传出。
9.优选地,所述长方形出声口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三侧壁的对侧,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四侧壁的对侧。
10.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相互平行,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0度。
11.优选地,所述长方形出声口的长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圆形进声口的口径。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板的表面安装有第一棱条,所述第一棱条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另一端。
13.优选地,所述第二弧形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棱条,所述第二棱条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另一端。
14.优选地,还包括垂直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一端的方形块,所述方形块的中间突出设置有环形条,所述环形条上开设有所述长方形出声口。
15.优选地,还包括扣接在所述环形条上的扩散头,所述扩散头呈镂空状且所述扩散头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环形条配插的方形槽,所述扩散头的另一端形成用于声波扩散的扇形开口。
16.优选地,所述扇形开口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第三侧面的对侧,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第四侧面的对侧,其中所述第一
侧面与第三侧面为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为平面。
17.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平面波导号角固定的多个螺孔。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面波导号角,通过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合围形成椭球形导声通道,椭球形结构保证了声波能量集中,所述椭球形导声通道的另一端向两侧扩散形成长方形出声口,长方形出声口的设计保证了声波的指向性和均匀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面波导号角的整体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面波导号角的剖面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扩散头的整体示意图。
22.元素列表如下:
23.安装板1;
24.第一弧形板2;
25.第二弧形板3;
26.椭球形导声通道4;
27.方形块5;
28.扩散头6;
29.相位塞7;
30.第一面11;
31.第二面12;
32.螺孔13;
33.圆形进声口21;
34.长方形出声口22;
35.第一棱条23;
36.第二棱条24;
37.环形条51;
38.方形槽61;
39.扇形开口62;
40.第一侧壁221;
41.第二侧壁222;
42.第三侧壁223;
43.第四侧壁224;
44.第一侧面621;
45.第二侧面622;
46.第三侧面623;
47.第四侧面624。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9.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平面波导号角,包括:安装板1、第一弧形板2以及第二弧形板3;
50.安装板1包括第一面11以及第二面12,第一面11为所述第二面12的对侧面;所述第一弧形板2固定在所述第一面11上;所述第二弧形板3固定在所述第二面12上。进一步地,安装板1被所述第一弧形板2以及第二弧形板3覆盖的区域为空心设计;安装板1用于将平面波导号角安装在音响设备上。
51.所述第一弧形板2与所述第二弧形板3结构相同且相对于所述安装板1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板2与所述第二弧形板3合围形成椭球形导声通道4,椭球形导声通道4为声波的传声通道,所述椭球形导声通道4的内部还设置有相位塞7,相位塞7的形状优选为人眼的眼球形结构,所述相位塞7设置在所述椭球形导声通道4的中间位置,所述相位塞的上下左右均与第一弧形板2以及第二弧形板3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构成所述椭球形导声通道4;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椭球形导声通道4内设置所述相位塞7,使得声波传导时的能量更加集中,减少了声音的失真。
52.所述椭球形导声通道4的一端收窄形成圆形进声口21,所述椭球形导声通道4的另一端向两侧扩散形成长方形出声口22,声波从所述圆形进声口21进入并通过椭球形导声通道4扩散后从所述长方形出声口22传出;其中圆形进声口21处用于安装高音或者中音喇叭,高音或者中音喇叭产生的音波直接从所述圆形进声口21进入,从长方形出声口22传出,长方形出声口22的设计,保证了声波传导的均匀性。
53.优选地,所述长方形出声口22包括第一侧壁221、第二侧壁222、第三侧壁223以及第四侧壁224;所述第一侧壁221位于所述第三侧壁223的对侧,第二侧壁222位于所述第四侧壁224的对侧。
54.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221与所述第三侧壁223相互平行,所述第二侧壁222与所述第四侧壁224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0度;作为长方形出声口22张开的角度保证在10度以内的垂直覆盖角,保证声音能量集中的同时,使声音具有较强的覆盖指向性。
55.优选地,为了提高声波的扩散性,所述长方形出声口22的长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圆形进声口21的直径。
56.优选地,为了提高号角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弧形板2的表面安装有第一棱条23,所述第一棱条23从所述第一弧形板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弧形板2的另一端。
57.优选地,所述第二弧形板3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棱条24,所述第二棱条24从所述第二弧形板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弧形板3的另一端。
58.优选地,还包括垂直固定在所述安装板1一端的方形块5,所述方形块5的中间突出设置有环形条51,所述环形条51上开设有所述长方形出声口22。
59.优选地,还包括扣接在所述环形条51上的扩散头6,所述扩散头6呈镂空状且所述扩散头6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环形条51配插的方形槽61,所述扩散头6的另一端形成用于声波扩散的扇形开口62;所述扩散头6用于从号角传出的声波的进一步扩散,进一步增加了声音传播的能量。
60.优选地,所述扇形开口62包括第一侧面621、第二侧面622、第三侧面623以及第四侧面624,所述第一侧面621位于所述第三侧面623的对侧,所述第二侧面622位于所述第四侧面624的对侧,其中所述第一侧面621与第三侧面623均为弧形面,所述第一侧面621与第二侧面622之间的开口角度沿远离所述方形槽61的方向不断增大,所述第二侧面622与第四侧面624为平面。
61.优选地,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用于将平面波导号角固定的多个螺孔13。
6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