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感应自动远程报警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16075发布日期:2022-03-12 11:2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智能感应自动远程报警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报警摄像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智能感应自动远程报警摄像机。


背景技术:

2.监控摄像机是用在安防方面的准摄像机,它的像素和分辨率比电脑的视频头要高,监控摄像机大多只是单一的视频捕捉设备,很少具备数据保存功能,监控摄像机从外型上主要区分为枪式、半球、高速球型,另外还有模拟监控和ip网络监控的区分,广泛应用于银行、交通、平安城市等多个安保领域。
3.传统的监控用摄像机,一般是设置有多个种类的报警装置,但是这种报警装置一般都是通过红外感应或者电子感应的方式,其故障时,不能起到报警的作用,同时传统的报警装置只能起到简单的报警作用,不能立即实施对摄像机的保护,保护不及时,也会造成摄像机的损坏,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智能感应自动远程报警摄像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感应自动远程报警摄像机,包括安装杆,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杆一侧的转动盘,转动盘一侧设置安装筒;设置于安装筒上的温感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筒内的隔块,隔块上滑动贯穿设置活塞柱,活塞柱一侧端部固定连接摄像头,所述隔块一侧的活塞柱上固定套接活塞板,活塞板一侧固定连接密封块,密封块一侧固定连接挡块,挡块一侧的活塞柱上套设弹性件,弹性件两侧的安装筒侧壁固定连接传热杆,传热杆一侧设置温感组件,温感组件通过传热杆将外界热信号传进隔块一侧的安装筒内,安装筒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进而通过活塞板带动活塞柱上移,实现对摄像头的收纳保护;设置于安装筒一侧的报警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筒两侧的安装臂,安装臂一侧固定连接排气壳,排气壳内两侧固定连接排气管,排气管内滑动贯穿设置导风筒,导风筒侧壁开设进气口,进气口一侧的导风筒两侧开设通气口,所述导风筒一侧的排气壳侧壁固定连接蜂鸣器,所述导风筒之间设置传动组件,所述排气壳与安装筒之间设置导风组件,所述安装筒一侧设置过滤组件。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感组件包括固定杆,固定杆一侧固定连接导热盘,导热盘一侧固定连接导热片,导热片设置有多个,且均布在导热盘上。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传动杆一侧与导风筒铰接连接,所述活塞柱一端穿过排气壳,且与排气壳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一侧与活塞柱铰接连接。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导气管,导气管一侧与安装筒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一端固定连接导风罩,导风罩内转动连接导气扇,所述导风罩一侧
与排气壳固定连接,所述导风罩与排气管对应设置。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安装盘,安装盘与传热杆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盘一侧开设安装口,安装口外侧的安装盘上固定连接防尘网。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块远离活塞板一侧的安装筒侧壁固定连接导热头,导热头一侧固定连接导热杆,导热杆一端与传热杆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盘上开设定位孔,所述安装杆两侧滑动贯穿设置定位柱,定位柱为t形结构,所述定位柱一端套设伸缩件,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对应设置。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杆两侧固定连接调压筒,调压筒轴向一侧的安装杆侧壁固定连接吸盘。
13.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之处:在进行使用时,摄像头在在重力的作用下,伸出安装口外部一侧,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同时导气扇转动,通过导气管将隔块一侧的安装筒内摄像头工作产生的热量排进排气壳内,并通过通气口和排气管排出,当遇到火灾时,产生烟雾时,在导气扇的作用下,烟尘在流动空气的作用下,被防尘网过滤,同时导热片将火灾产生的热量通过传热杆传递进安装筒内,安装筒内的空气急剧升温,空气膨胀,进而带动活塞板上移,活塞板带动活塞柱上移,在传动杆的作用下,带动导风筒移动,导风筒上的进气口移动至排气管处,排气管一侧被堵死,空气从通气口排进排气壳内,并从蜂鸣器处排出,在高速流动的气体的作用下,蜂鸣器报警,同时此过程中,活塞柱向上移动,带动摄像头上移收缩进安装筒内,实现对摄像头的快速保护,且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定位柱和转动盘调节摄像头的监控角度,总体来说该装置操作使用便捷,在实现远程报警的同时,能够主动对摄像头进行保护,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智能感应自动远程报警摄像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智能感应自动远程报警摄像机中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智能感应自动远程报警摄像机中安装盘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智能感应自动远程报警摄像机中导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安装杆;2、安装筒;3、转动盘;4、挡块;5、活塞板;6、弹性件;7、活塞柱;8、蜂鸣器;9、导风筒;10、通气口;11、排气管;12、传动杆;13、导风罩;14、进气口;15、导气扇;16、安装臂;17、密封块;18、隔块;19、吸盘;20、导气管;21、传热杆;22、导热杆;23、安装盘;24、固定杆;25、导热盘;26、导热片;27、导热头;28、调压筒;29、摄像头;30、安装口;31、防尘网;32、定位柱;33、伸缩件;34、定位孔;35、排气壳;36、温感机构;37、报警机构;38、温感组件;39、过滤组件;40、导风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0.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智能感应自动远程报警摄像机,包括安装杆1,还包括:
转动设置于安装杆1一侧的转动盘3,转动盘3一侧固定设置安装筒2;设置于安装筒2上的温感机构36,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筒2内的隔块18,隔块18上滑动贯穿设置活塞柱7,活塞柱7一侧端部固定连接摄像头29,所述隔块18一侧的活塞柱7上固定套接活塞板5,活塞板5与安装筒2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板5一侧固定连接密封块17,密封块17一侧固定连接挡块4,挡块4一侧的活塞柱7上套设弹性件6,弹性件6两侧的安装筒2侧壁固定连接传热杆21,传热杆21一侧设置温感组件38,温感组件38通过传热杆21将外界热信号传进隔块18一侧的安装筒2内,安装筒2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进而通过活塞板5带动活塞柱7上移,实现对摄像头29的收纳保护;设置于安装筒2一侧的报警机构37,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筒2两侧的安装臂16,安装臂16一侧固定连接排气壳35,排气壳35内两侧固定连接排气管11,排气管11内滑动贯穿设置导风筒9,导风筒9侧壁开设进气口14,进气口14一侧的导风筒9两侧开设通气口10,所述导风筒9一侧的排气壳35侧壁固定连接蜂鸣器8,所述导风筒9之间设置传动组件,所述排气壳35与安装筒2之间设置导风组件40,所述安装筒2一侧设置过滤组件39。
21.实施例2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温感组件38包括固定杆24,固定杆24一侧固定连接导热盘25,导热盘25一侧固定连接导热片26,导热片26设置有多个,且均布在导热盘25上。
22.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12,传动杆12一侧与导风筒9铰接连接,所述活塞柱7一端穿过排气壳35,且与排气壳35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12一侧与活塞柱7铰接连接。
23.所述导风组件40包括导气管20,导气管20一侧与安装筒2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20一端固定连接导风罩13,导风罩13内转动连接导气扇15,所述导风罩13一侧与排气壳35固定连接,所述导风罩13与排气管11对应设置。
24.所述过滤组件39包括安装盘23,安装盘23与传热杆2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盘23一侧开设安装口30,安装口30外侧的安装盘23上固定连接防尘网31,所述传热杆21一端穿过安装盘23,且端部与固定杆24固定连接。
25.所述隔块18远离活塞板5一侧的安装筒2侧壁固定连接导热头27,导热头27一侧固定连接导热杆22,导热杆22一端与传热杆21固定连接。
26.所述转动盘3上开设定位孔34,所述安装杆1两侧滑动贯穿设置定位柱32,定位柱32为t形结构,所述定位柱32一端套设伸缩件33,伸缩件33两侧分别与安装杆1和定位柱32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柱32与定位孔34对应设置。
27.所述安装杆1两侧固定连接调压筒28,调压筒28轴向一侧的安装杆1侧壁固定连接吸盘19。
28.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在进行使用时,摄像头29在在重力的作用下,伸出安装口30外部一侧,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同时导气扇15转动,通过导气管20将隔块18一侧的安装筒2内摄像头29工作产生的热量排进排气壳35内,并通过通气口10和排气管11排出,当遇到火灾时,产生烟雾时,在导气扇15的作用下,烟尘在流动空气的作用下,被防尘网31过滤,同时导热片26将火灾产生的热量通过传热杆21传递进安装筒2内,安装筒2内的空气急剧升温,空气膨胀,进而带动活塞板5上移,活塞板5带动活塞柱7上移,在传动杆12的作用下,带动导风筒9移动,导风筒9上的进气口14移动至排气管11处,排气管11一侧被堵死,空气从通气口
10排进排气壳35内,并从蜂鸣器8处排出,在高速流动的气体的作用下,蜂鸣器8报警,同时此过程中,活塞柱7向上移动,带动摄像头29上移收缩进安装筒2内,实现对摄像头29的快速保护,且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定位柱32和转动盘3调节摄像头29的监控角度,总体来说该装置操作使用便捷,在实现远程报警的同时,能够主动对摄像头29进行保护,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实用性更高。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