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人文关怀用护患沟通装置

文档序号:30432986发布日期:2022-06-15 17:5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人文关怀用护患沟通装置

1.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人文关怀用护患沟通装置。


背景技术:

2.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交流的内容是与患者的护理及康复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对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等方面的交流。目的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患者的资料,确立问题,提供信息和情绪支持。现代医疗服务过程中,护患沟通的动态模式已逐渐构成了现代医疗服务过程的动态模式,护患之间通过语言、行为及环境,以多途径多形式传递良性信息,有效实现医学与医疗卫生的各级目标。护患沟通的信息主要围绕患者的病情、诊疗方案、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护士为沟通主导,实现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及时和有效的沟通可帮助患者了解他们的诊断、预后和治疗方案;帮助他们使用医疗保健系统,协助决策,促进最佳症状管理。
3.目前,在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沟通途径单一,现有的护患沟通多是通过口头交流或者书面沟通的方式,单一的沟通方式会使医护人员紧缺的现状问题更加凸出;二是缺少针对特殊病例的实时沟通装置,目前的实时沟通装置大多是在病患意识清醒或者语言表达能力健全的情况下,但对于一些术后病患,如进行了喉部或咽部手术的患者,无法进行言语表达,只能通过非语言,如动作、表情、目光等与他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沟通障碍问题,难以实现护理人员与病患之间的及时沟通,护患信息之间的不对称性容易导致信息交流出现滞后或者中断,降低了病患的满意度,引发或激化医患矛盾。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人文关怀用护患沟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人文关怀用护患沟通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人文关怀用护患沟通装置,包括患者终端模块、患者端微服务站、站内中转模块和护理人员终端模块,所述患者终端模块通过蓝牙与患者端微服务站之间实现数据双向传输,所述患者端微服务站用于收集和处理患者的需求信息指令,并将需求信息通过光纤传递至站内中转模块,所述护理人员终端模块通过wifi或ziggbee协议与站内中转模块连接。
6.所述患者终端模块包括底座、壳体、腕带、微控制器、第一蓝牙模块、滑动触点、固定触点、供电电源、指示灯和触发器,所述患者终端模块通过设置的腕带固定于患者一侧手腕处,用于患者需求信息指令的选择,所述壳体呈圆柱状设置,且与底座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滑动触点均匀分布在壳体的外缘面,所述指示灯安装于壳体的中心位置处,且当滑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为接触状态时指示灯亮起,所述触发器与微控制器连接,且与滑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串联。
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端面被均匀分隔成若干个指令分区,且每个指令分区对应一种需求信息指令,所述的需求信息指令为换药、感到疼痛、呼吸困难、大小便、需要进食、需要饮水、更换体位、摔倒中的至少两种,且所述的需求信息指令数目与滑动触点的数量相等。
8.进一步的,所述患者端微服务站包括固定机构和对话机构,所述对话机构通过固定机构安装于病床一侧,用于需求信息指令和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远程对话,所述对话机构包括设备箱、手写板、控制芯片、解码器和第二蓝牙模块,所述手写板安装于设备箱的内部,且通过解码器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解码器和第二蓝牙模块均安装于设备箱的内部,且第二蓝牙模块与第一蓝牙模块无线通信连接,所述设备箱内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外侧啮合有齿牙板,所述齿牙板另一侧端面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设备箱之间为滑动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站内中转模块包括信号处理模块、站内服务器、无线信号终端和显示器,所述站内中转模块以楼层或者科室为单位设置,用于科室内患者的档案存储、需求信息指令处理与传递和患者与护理人员间的通信中转。
10.进一步的,所述护理人员终端模块为具有接收文字信息和收发无线信号功能的穿戴式设备。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卡接板、调节手柄和橡胶垫,所述卡接板安装于病床横梁外侧,且卡接板下端通过螺纹与调节手柄连接,所述调节手柄靠近病床横梁的一端设有橡胶垫。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有的患者终端模块,当患者有需求时,可以自行选择需求信息指令,并将选择的需求信息指令传递至责任护理人员处,便于责任护理人员第一时间获取患者的需求信息,并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2)不同于现有的固定结构的医院病床呼叫系统,本发明提出的沟通装置具有远程呼叫的功能,使患者无需一直待在病床边即可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对医护人员的远程呼叫,便于使用;(3)通过设有的患者端微服务站,当患者有特殊需求或者患者想要与医护人员进行对话时,患者可以通过手写板输入对话内容或者需求内容,再通过对文字信息进行解码处理后传递至护理人员终端模块,从而实现与责任护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便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同时可以通过文字对话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解决了患者因语言障碍导致沟通不畅的问题;(4)站内中转模块以楼层或者科室为单位设置,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弹性调节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数量比例,合理的对医疗人员进行分配,同时可以保证护患之间信息交流的连续性和及时性,从而提高病患的满意度,缓解医患之间矛盾,降低投诉事件或者医疗事故发生的频次和概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一种便于人文关怀用护患沟通装置的整体结构框图;图2为本发明的沟通装置在另一种工作模式下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患者终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患者终端模块的结构分解图;图5为本发明患者端微服务站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患者端微服务站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二蓝牙模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齿牙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患者终端模块;11、底座;12、壳体;13、腕带;14、微控制器;15、第一蓝牙模块;16、滑动触点;17、固定触点;18、供电电源;19、指示灯;110、触发器;2、患者端微服务站;21、固定机构;211、卡接板;212、调节手柄;213、橡胶垫;22、对话机构;221、设备箱;222、手写板;223、控制芯片;224、解码器;225、第二蓝牙模块;226、驱动电机;227、驱动齿轮;228、齿牙板;229、防护罩;3、站内中转模块;31、信号处理模块;32、站内服务器;33、无线信号终端;34、显示器;4、护理人员终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16.实施例1如图1-9所示,一种便于人文关怀用护患沟通装置,包括患者终端模块1、患者端微服务站2、站内中转模块3和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患者终端模块1通过蓝牙与患者端微服务站2之间实现数据双向传输,患者端微服务站2用于收集和处理患者的需求信息指令,并将需求信息通过光纤传递至站内中转模块3,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通过wifi或ziggbee协议与站内中转模块3连接。
17.患者终端模块1包括底座11、壳体12、腕带13、微控制器14、第一蓝牙模块15、滑动触点16、固定触点17、供电电源18、指示灯19和触发器110,患者终端模块1通过设置的腕带13固定于患者一侧手腕处,用于患者需求信息指令的选择,壳体12呈圆柱状设置,且与底座11之间为转动连接,滑动触点16均匀分布在壳体12的外缘面,指示灯19安装于壳体12的中心位置处,且当滑动触点16与固定触点17为接触状态时指示灯19亮起,触发器110与微控制器14连接,且与滑动触点16和固定触点17串联。
18.壳体12端面被均匀分隔成若干个指令分区,且每个指令分区对应一种需求信息指令,需求信息指令为换药、感到疼痛、呼吸困难、大小便、需要进食、需要饮水、更换体位、摔倒中的至少两种,且需求信息指令数目与滑动触点16的数量相等。
19.患者端微服务站2包括固定机构21和对话机构22,对话机构22通过固定机构21安装于病床一侧,用于需求信息指令和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远程对话,对话机构22包括设备箱221、手写板222、控制芯片223、解码器224和第二蓝牙模块225,手写板222安装于设备箱221的内部,且通过解码器224与控制芯片223连接,控制芯片223、解码器224和第二蓝牙模块225均安装于设备箱221的内部,且第二蓝牙模块225与第一蓝牙模块15无线通信连接,设备箱221内部设有驱动电机226,驱动电机226的主轴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齿轮227,
驱动齿轮227外侧啮合有齿牙板228,齿牙板228另一侧端面连接有防护罩229,防护罩229与设备箱221之间为滑动连接。
20.站内中转模块3包括信号处理模块31、站内服务器31、无线信号终端33和显示器34,站内中转模块3以楼层或者科室为单位设置,用于科室内患者的档案存储、需求信息指令处理与传递和患者与护理人员间的通信中转。
21.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为具有接收文字信息和收发无线信号功能的穿戴式设备。
22.固定机构21包括卡接板211、调节手柄212和橡胶垫213,卡接板211安装于病床横梁外侧,且卡接板211下端通过螺纹与调节手柄212连接,调节手柄212靠近病床横梁的一端设有橡胶垫213。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终端模块1通过设置的腕带13固定于患者一侧手腕处,用于患者需求信息指令的选择,当患者有需求时,如患者自身感到疼痛,需要呼叫护理人员时,可以通过旋动壳体12,使“感到疼痛”所在的指令分区的滑动触点16与底座11内端面的固定触点17相接处,当两触点稳定接触后,滑动触点16、固定触点17和触发器110之间形成闭合通路,此时触发器110被触发,微控制器14将患者所选择的“感到疼痛”需求信息指令通过第一蓝牙模块15传递至患者端微服务站2处,患者端微服务站2的第二蓝牙模块225接收信息后,将控制芯片223将信息通过光纤传递至站内中转模块3处,并通过wifi或ziggbee协议传递至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为责任护士贴身佩戴,从而便于责任护理人员第一时间获取患者的需求信息,并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24.实施例2如图1-4所示,一种便于人文关怀用护患沟通装置,包括患者终端模块1、患者端微服务站2、站内中转模块3和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患者终端模块1通过蓝牙与患者端微服务站2之间实现数据双向传输,患者端微服务站2用于收集和处理患者的需求信息指令,并将需求信息通过光纤传递至站内中转模块3,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通过wifi或ziggbee协议与站内中转模块3连接。
25.患者终端模块1包括底座11、壳体12、腕带13、微控制器14、第一蓝牙模块15、滑动触点16、固定触点17、供电电源18、指示灯19和触发器110,患者终端模块1通过设置的腕带13固定于患者一侧手腕处,用于患者需求信息指令的选择,壳体12呈圆柱状设置,且与底座11之间为转动连接,滑动触点16均匀分布在壳体12的外缘面,指示灯19安装于壳体12的中心位置处,且当滑动触点16与固定触点17为接触状态时指示灯19亮起,触发器110与微控制器14连接,且与滑动触点16和固定触点17串联。
26.壳体12端面被均匀分隔成若干个指令分区,且每个指令分区对应一种需求信息指令,需求信息指令为换药、感到疼痛、呼吸困难、大小便、需要进食、需要饮水、更换体位、摔倒中的至少两种,且需求信息指令数目与滑动触点16的数量相等。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有的医院呼叫系统多是固定在病床一端的墙壁上,并设有呼叫按钮,导致患者无法在远离病床的情况下呼叫医护人员,而本发明设置的患者终端模块1,通过蓝牙与患者端微服务站2之间实现数据双向传输,不同于现有的固定结构的医院病床呼叫系统,其具有远程呼叫的功能,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蓝牙,一般的最大传输距离可达10米,在无障碍的传输路径下可以达到30米,而通过增加蓝牙的发射功率,其传输路径
可达到100米甚至更远,而进行了喉部或咽部手术的患者,其行动能力健全,且适当的运动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借助本发明提出的沟通装置,使患者无需一直待在病床边即可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对医护人员的远程呼叫,便于使用。
28.实施例3如图1-9所示,一种便于人文关怀用护患沟通装置,包括患者终端模块1、患者端微服务站2、站内中转模块3和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患者终端模块1通过蓝牙与患者端微服务站2之间实现数据双向传输,患者端微服务站2用于收集和处理患者的需求信息指令,并将需求信息通过光纤传递至站内中转模块3,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通过wifi或ziggbee协议与站内中转模块3连接。
29.患者端微服务站2包括固定机构21和对话机构22,对话机构22通过固定机构21安装于病床一侧,用于需求信息指令和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远程对话,对话机构22包括设备箱221、手写板222、控制芯片223、解码器224和第二蓝牙模块225,手写板222安装于设备箱221的内部,且通过解码器224与控制芯片223连接,控制芯片223、解码器224和第二蓝牙模块225均安装于设备箱221的内部,且第二蓝牙模块225与第一蓝牙模块15无线通信连接,设备箱221内部设有驱动电机226,驱动电机226的主轴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齿轮227,驱动齿轮227外侧啮合有齿牙板228,齿牙板228另一侧端面连接有防护罩229,防护罩229与设备箱221之间为滑动连接。
30.固定机构21包括卡接板211、调节手柄212和橡胶垫213,卡接板211安装于病床横梁外侧,且卡接板211下端通过螺纹与调节手柄212连接,调节手柄212靠近病床横梁的一端设有橡胶垫213。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患者有特殊需求或者患者想要与医护人员进行对话时,通过启动患者端微服务站2的对话机构22,对话机构22的驱动电机226通电运行带动驱动齿轮227转动,驱动齿轮227带动啮合的齿牙板228运行,使防护罩229向一侧滑动,将防护罩229下侧的手写板222暴露给使用者,患者可以通过手写板222输入对话内容或者需求内容,解码器224将手写板222输入的文字信息进行解码后,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光纤传递至站内中转模块3处,并通过wifi或ziggbee协议传递至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从而实现与责任护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便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同时可以通过文字对话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解决了患者因语言障碍导致沟通不畅的问题。
32.实施例4如图1-9所示,一种便于人文关怀用护患沟通装置,包括患者终端模块1、患者端微服务站2、站内中转模块3和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患者终端模块1通过蓝牙与患者端微服务站2之间实现数据双向传输,患者端微服务站2用于收集和处理患者的需求信息指令,并将需求信息通过光纤传递至站内中转模块3,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通过wifi或ziggbee协议与站内中转模块3连接。
33.站内中转模块3包括信号处理模块31、站内服务器31、无线信号终端33和显示器34,站内中转模块3以楼层或者科室为单位设置,用于科室内患者的档案存储、需求信息指令处理与传递和患者与护理人员间的通信中转。
34.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为具有接收文字信息和收发无线信号功能的穿戴式设备。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站内中转模块3以楼层或者科室为单位设置,当站内中转
模块3接收到患者的需求信息指令或文字信息时,信号处理模块31进行处理后通过显示器34进行显示,站内服务器31确定对应床位患者的责任护理人员,并通过无线信号终端33将信息发送至责任护理人员佩戴的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处,对于需要重点护理的病患,护理人员与患者可以采取一对一专人模式,即一名患者由专门负责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第一时间提供专业的护理,防止其病情恶化;当患者症状较轻或处于康复后期时,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弹性调节,一名护理人员可以负责多名轻症患者的护理,即该护理人员佩戴的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可以同时接收多名患者的需求信息和通信信息,在此模式下,需要在站内设置一名应急护理人员,以便于在护理人员处于忙碌状态时,及时处理和调配多个患者的需求,不仅可以合理的对医疗人员进行分配,同时可以保证护患之间信息交流的连续性和及时性,从而提高病患的满意度,缓解医患之间矛盾,降低投诉事件或者医疗事故发生的频次和概率。
36.实施例5如图1-9所示,一种便于人文关怀用护患沟通装置,包括患者终端模块1、患者端微服务站2、站内中转模块3和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患者终端模块1通过蓝牙与患者端微服务站2之间实现数据双向传输,患者端微服务站2用于收集和处理患者的需求信息指令,并将需求信息通过光纤传递至站内中转模块3,护理人员终端模块4通过wifi或ziggbee协议与站内中转模块3连接。
37.患者端微服务站2包括固定机构21和对话机构22,对话机构22通过固定机构21安装于病床一侧,用于需求信息指令和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远程对话,对话机构22包括设备箱221、手写板222、控制芯片223、解码器224和第二蓝牙模块225,手写板222安装于设备箱221的内部,且通过解码器224与控制芯片223连接,控制芯片223、解码器224和第二蓝牙模块225均安装于设备箱221的内部,且第二蓝牙模块225与第一蓝牙模块15无线通信连接,设备箱221内部设有驱动电机226,驱动电机226的主轴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齿轮227,驱动齿轮227外侧啮合有齿牙板228,齿牙板228另一侧端面连接有防护罩229,防护罩229与设备箱221之间为滑动连接。
38.固定机构21包括卡接板211、调节手柄212和橡胶垫213,卡接板211安装于病床横梁外侧,且卡接板211下端通过螺纹与调节手柄212连接,调节手柄212靠近病床横梁的一端设有橡胶垫213。
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话机构22通过固定机构21安装于病床一侧,使用时,将卡接板211安装在病床一侧,通过旋动调节手柄212,调节手柄212与病床横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从而使橡胶垫213与病床相贴合,实现固定的效果,便于根据患者的使用习惯和体型调节对话机构22的位置,从而便于患者的使用。
4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