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065123发布日期:2022-08-09 20:18阅读:65来源:国知局
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定义的5g物联网消息标准ts23.554中,终端上的每个即时物联网消息应用或物联网消息客户端在使用物联网消息功能前,都需要分别向服务器获取配置信息及进行业务注册,终端的资源开销较大且交互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4.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6.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携带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或者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
7.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携带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表征所述第一服务器关于对应的第二请求的响应;
8.向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的每个客户端下发对应的第二响应。
9.上述方案中,在所述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10.基于缓存的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生成所述第一请求。
11.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生成所述第一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12.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
13.基于至少一个条件判断是否批量处理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
14.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缓存对应的第二请求。
15.上述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6.客户端是否支持批量处理;
17.消息业务是否支持批量处理功能;
18.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的间隔时长是否达到;
19.第一请求中可携带的第二请求的最大数量是否达到;
20.第二请求是否紧急;
21.第二请求的有效时长是否达到。
22.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生成所述第一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23.向第二请求对应的客户端返回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用于指示客户端等待下发第二请求对应的第二响应。
24.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5.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
26.上述方案中,在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7.向第二请求对应的客户端返回第四响应;其中,
28.所述第四响应表征对应的客户端请求的配置信息,或者表征对应的客户端请求注册的消息业务的注册结果。
29.上述方案中,在向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的每个客户端下发对应的第二响应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30.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对应的第一列表,从所述第一响应中拆分出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其中,
31.所述第一列表用于记录第一请求中携带的第二请求对应的客户端。
3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33.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携带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或者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
34.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携带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表征所述第一服务器关于对应的第二请求的响应。
3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息业务的处理装置,包括:
36.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携带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或者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
37.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携带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表征所述第一服务器关于对应的第二请求的响应;
38.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的每个客户端下发对应的第二响应。
3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息业务的处理装置,包括:
40.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携带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或者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
41.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携带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表征所述第一服务器关于对应的第二请求的响应。
4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通信接口,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用于:
43.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携带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
户端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或者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
44.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携带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表征所述第一服务器关于对应的第二请求的响应;
45.向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的每个客户端下发对应的第二响应。
4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服务器,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第二通信接口,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接口执行:
47.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携带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或者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
48.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携带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表征所述第一服务器关于对应的第二请求的响应。
4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50.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终端侧的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5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52.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服务器侧的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5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终端侧的任一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上述第一服务器侧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5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中,第一终端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携带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或者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携带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表征所述第一服务器关于对应的第二请求的响应;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并向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的每个客户端下发对应的第二响应。由此,通过第一终端批量代理多个客户端获取配置信息和进行业务注册,不需要由每个客户端分别向第一服务器获取配置信息和进行业务注册,从而节省终端的资源,降低了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负担,提高了消息交互效率。
附图说明
55.图1为相关技术中物联网消息客户端获取配置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56.图2为相关技术中物联网消息客户端注册消息业务的流程示意图;
57.图3为相关技术中本技术实施例适用的支持物联网场景下消息交互的系统架构示
例图;
5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5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6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6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6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业务的配置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6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消息业务的注册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64.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业务的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65.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消息业务的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66.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结构示意图;
67.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服务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8.相关技术中,终端中的物联网消息客户端在使用物联网消息功能之前,需要先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例如消息服务器地址、终端在消息业务中使用的业务标识(service id)等,然后物联网消息客户端携带业务标识向消息服务器进行消息业务注册,使消息服务器获取终端中的即时物联网消息应用或物联网消息客户端的信息,如终端的可达性等。在物联网消息客户端注册完成后,终端中的即时物联网消息应用或物联网消息客户端可以开始使用物联网消息功能。
69.图1为相关技术中物联网消息客户端获取配置信息的流程示意图。其中,配置管理客户端为物联网消息客户端可调用的配置能力,配置管理客户端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配置请求,获得配置管理服务器返回的配置信息。
70.图2为相关技术中物联网消息客户端注册消息业务的流程示意图。物联网消息客户端携带业务标识等信息,从配置信息中获取到消息服务器的地址,向消息服务器进行业务注册。需要说明的是,其他各类即时消息业务,如5g消息等,均存在类似流程,即客户端首先通过配置流程获取业务相关的配置信息,再基于获取到的配置信息向服务器进行注册,此后才可开始使用消息业务。
71.相关技术中,每一个消息客户端需要分别获取配置信息,再分别进行注册,无法满足物联网场景中常见的如下场景:
72.1、存在大量传感器,由于传感器不具备直接联网能力或资源(如电量等)不足以支持长期联网,因此,传感器通过一个具备直接联网能力的终端与网络连接;每一个传感器通过终端分别向配置管理服务器获取配置信息以及向消息服务器进行业务注册,消息交互效率较低,且终端的资源开销过大;
73.2、大量物联网终端同时部署时,同时向配置管理服务器请求配置信息,并向消息服务器进行业务注册,会给服务器造成很大的业务压力。
74.基于此,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携带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或者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携带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
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表征所述第一服务器关于对应的第二请求的响应;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并向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的每个客户端下发对应的第二响应。由此,通过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批量代理多个客户端获取配置信息和业务注册,不需要由每个客户端分别向第一服务器分别获取配置信息和进行业务注册,从而节省终端的资源,降低了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负担,提高了消息交互效率。
7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76.首先,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适用的支持物联网场景下消息交互的系统架构示例。
77.在图3示出的系统架构中:终端1直接与消息服务器相连,同时,假定终端2受到无线连接能力、距离等因素的限定,终端2中的消息客户端无法直接与消息服务器相连;应用服务器基于从消息服务器获得的消息进行应用逻辑处理,应用客户端基于从消息客户端获得的消息进行应用逻辑处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息业务的处理流程不涉及该应用逻辑处理流程。终端2可以通过3gpp ts23.304中定义的5g prose ue-to-network relay discovery流程(或ts23.303中类似流程)发现终端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息业务的处理流程不涉及该发现流程。
78.配置管理客户端向配置管理服务器请求获取配置信息,并记录配置管理服务器下发的配置信息。配置管理服务器用于根据配置管理客户端发送的配置请求,分配该配置管理客户端与业务相关的配置信息,如该配置管理客户端使用的消息服务器,该配置管理客户端的业务标识以及该配置管理客户端的业务相关信息(如支持的消息分片大小)等,并将分配的配置信息下发给配置管理客户端。配置管理客户端可以在消息客户端内实现,也可以单独实现后通过接口与消息客户端通信,使消息客户端获得配置信息。
79.实际应用中,考虑到大部分物联网终端属于能力较弱的终端,因此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假定能力较弱的物联网终端不支持直接联网能力,仅支持物联网终端之间的消息交互,无法直接与消息服务器相连,而另一类能力较强的物联网终端支持直接联网能力,可以直接与消息服务器相连。此外,如图3中示出的,短信客户端可以通过转换网关与消息服务器通信。
8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这里,第一终端可以理解为图3系统架构中的终端1。参照图4,该方法包括:
81.步骤401: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
82.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携带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或者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
83.这里,至少两个客户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也可以包括第二终端中的客户端。
84.实际应用时,第一终端与网络直连,且第二终端通过第一终端连接网络,即第二终端无法直接连接网络。在本实施例中,当发起第二请求的客户端来自于第二终端时,可以理解,第二终端支持消息客户端。第二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与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通过msgin5g-5接口进行消息交互。
85.实际应用时,第二请求可以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由于配置管理客户端可以单独实现,也可以在消息客户端内实现,例如,在消息客户端中集成配置管理客户
端的相关功能,因此,对应地,发起第二请求的客户端为配置管理客户端或者消息客户端,第一服务器为配置管理服务器。此时,第二请求携带消息客户端的设备标识。
86.实际应用时,第二请求还可以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对应地,发起第二请求的客户端为消息客户端,第一服务器为消息服务器。此时,第二请求携带消息客户端的业务标识和注册相关信息。
87.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88.基于缓存的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生成所述第一请求。
89.这里,第一终端对接收到的第二请求进行缓存,在满足设定条件时,例如,缓存的第二请求数量达到设定数量时,或者满足批量发送第二请求的时机时,第一终端将缓存的第二请求进行打包,得到第一请求。
90.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生成所述第一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91.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
92.基于至少一个条件判断是否批量处理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
93.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缓存对应的第二请求。
94.这里,第一终端基于至少一个条件判断是否可以对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进行批量处理,在满足上述至少一个条件中的所有条件,或满足上述至少一个条件中的任一条件的情况下,对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进行批量处理,第一终端缓存该第二请求。
9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96.客户端是否支持批量处理;
97.消息业务是否支持批量处理功能;
98.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的间隔时长是否达到;
99.第一请求中可携带的第二请求的最大数量是否达到;
100.第二请求是否紧急;
101.第二请求的有效时长是否达到。
102.其中,客户端是否支持批量处理,可以理解为客户端是否允许第一终端对第二请求进行批量处理。这项信息可以在第一终端与客户端建立通信连接时确定出,也可以携带于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中。第一标识和第二时长可以携带于第二请求中。
103.实际应用时,示例性地,在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时,缓存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
104.客户端支持批量处理;
105.消息业务支持批量处理功能;
106.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的间隔时长未达到;
107.第一请求中可携带的第二请求的最大数量未达到;
108.第二请求不紧急;
109.第二请求的有效时长未达到。
110.为了减少客户端重复发送第二请求的情况,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生成所述第一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111.向发送所述第二请求的客户端返回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用于指示客户端等待下发第二请求对应的第二响应。
112.这里,通过第三响应向对应的客户端告知:配置信息或者注册结果将于第一终端对第二请求进行批量处理并得到第一服务器返回的批量处理结果后再下发。
1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
114.这里,在不满足上述至少一个条件中的任一条件的情况下,不可以对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进行批量处理,此时,不缓存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第一终端作为中继(relay),向第一服务器转发接收到的第二请求,并接收第一服务器下发的关于第二请求的响应,向对应的客户端转发关于第二请求的响应,这样,对应的客户端可以即时地接收到配置信息或者注册结果。
115.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终端不支持消息客户端的应用场景下,在所述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116.向第二请求对应的客户端返回第四响应;其中,
117.所述第四响应表征对应的客户端请求的配置信息,或者表征对应的客户端请求注册的消息业务的注册结果。
118.这里,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请求配置信息,或请求将客户端注册至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与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通过msgin5g-6接口进行消息交互。
119.当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时,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二终端中的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之后,向该客户端返回第一终端中对应客户端的应用配置信息,例如,消息业务支持的消息分片大小。由于客户端不是消息客户端,因此不需要消息相关的配置信息,第一终端不需要向客户端返回消息业务相关的配置信息,例如消息客户端的业务标识。第一终端不需要通过与配置管理服务器进行交互,来获取第二终端中的客户端的配置信息。
120.当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时,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二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之后,向该消息客户端返回关于第二请求的注册结果。
12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终端不支持消息客户端,因此第二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对消息服务器不可见,不需要进行消息业务注册,只需要第二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向第一终端进行注册。
122.在第二终端不支持消息客户端的应用场景下,在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需要使用消息业务,或第二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向消息服务器发起消息业务注册,在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完成业务注册的情况下,注册至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的所有消息客户端均视为完成业务注册。其中,设定条件可以是到达最大代理注册时长、注册至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的数量等于最大代理注册数。
123.步骤402: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
124.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携带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表征所述第一服务器关于对应的第二请求的响应。
125.这里,当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时,第一响应携带每个客户端对应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中携带消息客户端的业务标识和消息客户端的业务相关信息,例如,消息业务支持的消息分片大小等。当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时,第一响
应携带每个客户端对应的注册结果。
126.步骤403:向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的每个客户端下发对应的第二响应。
127.这里,第一终端向发送第二请求的客户端,下发对应的第二响应。
128.在一实施例中,在向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的每个客户端下发对应的第二响应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129.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对应的第一列表,从所述第一响应中拆分出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其中,
130.所述第一列表用于记录第一请求中携带的第二请求对应的客户端。
131.这里,第一响应由第一服务器对第一列表中每个客户端关于第二请求的响应打包得到,因此,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服务器下发的第一响应之后,根据第一请求对应的第一列表,从第一响应中拆分出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
13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服务器,第一服务器可以理解为图3系统架构示例中的配置管理服务器或消息服务器,参照图5,该方法包括:
133.步骤501: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携带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或者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
134.步骤502: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携带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表征所述第一服务器关于对应的第二请求的响应。
135.这里,第一服务器基于第一请求对应的第一列表,从第一请求中拆分出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请求。
136.在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的情况下,第一服务器基于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请求,为对应的客户端分配与消息业务相关的配置信息;对每个客户端对应的配置信息进行打包,得到第一响应,并向第一终端返回第一响应。
137.在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的情况下,第一服务器基于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请求,对对应的客户端进行业务注册,得到每个客户端对应的注册结果;对每个客户端对应的注册结果进行打包,得到第一响应,并向第一终端返回第一响应。
138.实际应用时,对于图3系统架构示例中与第一服务器(配置管理服务器或消息服务器)直接相连的终端1上的客户端1的消息交互情况:
139.以下进一步地结合交互流程示意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方案进行说明。
140.如图6所示,在第二终端支持消息客户端的应用场景下,通过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批量处理第二终端中的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其中,第一终端直接连接第二服务器,且第二终端无法直接连接第一服务器;第二终端中的客户端与第一终端通过msgin5g-6接口进行消息交互;第二请求表征为配置请求或注册请求。
141.步骤1:第二终端中的客户端2a向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发送第二请求。
142.步骤2: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基于至少一个条件判断是否批量处理客户端2a发送的第二请求;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43.客户端是否支持批量处理;
144.消息业务是否支持批量处理功能;
145.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的间隔时长是否达到;
146.第一请求中可携带的第二请求的最大数量是否达到;
147.第二请求是否紧急;
148.第二请求的有效时长是否达到。
149.步骤3a: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缓存客户端2a发送的第二请求。
150.步骤3b:在缓存客户端2a发送的第二请求之后,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向客户端2a返回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用于指示客户端2a等待下发第二请求对应的第二响应。
151.步骤4:第二终端中的客户端2b向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发送第二请求。
152.步骤5: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基于至少一个条件判断是否批量处理客户端2b发送的第二请求。
153.步骤6a: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缓存客户端2b发送的第二请求。
154.步骤6b:在缓存客户端2b发送的第二请求之后,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向客户端2b返回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用于指示客户端2b等待下发第二请求对应的第二响应。
155.步骤7: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
156.其中,第一终端将客户端1缓存的第二请求打包成第一请求,通过客户端1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携带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用于记录第一请求中携带的第二请求对应的客户端。
157.步骤8: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携带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表征所述第一服务器关于对应的第二请求的响应。
158.步骤9: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对应的第一列表,从所述第一响应中拆分出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
159.步骤10: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向第二终端中的客户端2a下发对应的第二响应。
160.步骤11: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向第二终端中的客户端2b下发对应的第二响应。
161.如图7所示,在第二终端支持消息客户端的应用场景下,通过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转发第二终端中的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或转发第一服务器返回的关于第二请求的响应;第二终端中的客户端与第一终端通过msgin5g-6接口进行消息交互:
162.步骤1:第二终端中的客户端2a向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发送第二请求。
163.步骤2: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基于至少一个条件判断是否批量处理客户端2a发送的第二请求。
164.步骤3: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
165.步骤4: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接收第一服务器返回的关于第二请求的第二响应。
166.步骤5: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向第二终端中的客户端2a转发对应的第二响应。
167.步骤6:第二终端中的客户端2b向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发送第二请求。
168.步骤7: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基于至少一个条件判断是否批量处理客户端2b发送的第二请求。
169.步骤8: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
170.步骤9: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接收第一服务器返回的关于第二请求的第二响应。
171.步骤10: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向第二终端中的客户端2b转发对应的第二响应。
172.如图8所示,在第二终端不支持消息客户端的应用场景下,第二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不需要消息相关的业务配置,例如消息业务的业务标识;第二终端中的配置管理客户端从第一终端在本地存储的配置信息中获取相应的配置信息,例如,消息分片大小。也就是说,第一终端不需要通过与配置管理服务器进行交互,来获取第二终端中的配置管理客户端请求的配置信息。第二终端中的配置管理客户端与第一终端通过msgin5g-5接口进行消息交互。图8示出的消息业务的配置流程包括:
173.步骤1:第二终端中的配置管理客户端2a向第一终端中的客户端1发送第二请求。
174.步骤2:第一终端中的配置管理客户端1向第二终端中的客户端2a返回配置信息2a。
175.步骤3:第二终端中的配置管理客户端2b向第一终端中的配置管理客户端1发送第二请求。
176.步骤4:第一终端中的配置管理客户端1向第二终端中的配置管理客户端2b返回配置信息2b。
177.如图9所示,在第二终端不支持消息客户端的应用场景下,第二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2a和消息客户端2b对消息服务器不可见,不需要进行消息业务注册,第二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2a和消息客户端2b只需要向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1进行注册。图9示出的消息业务的注册流程包括:
178.步骤1:第二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2a向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1发送第二请求。
179.步骤2: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1向第二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2a返回注册结果2a。
180.步骤3:第二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2b向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1发送第二请求。
181.步骤4: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1向第二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2b返回注册结果2b。
182.步骤5: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1向消息服务器发起业务注册。
183.在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1需要使用消息业务,或第二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满足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1向消息服务器发起消息业务注册,在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1完成业务注册的情况下,注册至第一终端的所有消息客户端均视为完成业务注册。其中,设定条件可以是到达最大代理注册时长、注册至第一终端中的消息客户端的数量等于最大代理注册数。
18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中,第一终端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携带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或者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携带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表征所述第一服务器关于对应的第二请求的响应;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并向所述至少两
个客户端中的每个客户端下发对应的第二响应。由此,通过第一终端批量代理多个客户端获取配置信息和进行业务注册,不需要由每个客户端分别向服务器分别获取配置信息和进行业务注册,从而节省终端的资源,降低了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负担,提高了消息交互效率。
185.为了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息业务的处理装置,设置在第一终端上,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
186.第一发送单元101,用于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携带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或者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
187.第一接收单元10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携带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表征所述第一服务器关于对应的第二请求的响应;
188.第二发送单元103,用于向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的每个客户端下发对应的第二响应。
189.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190.生成单元,用于基于缓存的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生成所述第一请求。
191.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192.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
193.判断单元,用于基于至少一个条件判断是否批量处理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
194.缓存单元,用于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缓存对应的第二请求。
19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96.客户端是否支持批量处理;
197.消息业务是否支持批量处理功能;
198.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的间隔时长是否达到;
199.第一请求中可携带的第二请求的最大数量是否达到;
200.第二请求是否紧急;
201.第二请求的有效时长是否达到。
202.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203.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请求对应的客户端返回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用于指示客户端等待下发第二请求对应的第二响应。
204.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205.第五发送单元,用于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
206.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207.第六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请求对应的客户端返回第四响应;其中,
208.所述第四响应表征对应的客户端请求的配置信息,或者表征对应的客户端请求注册的消息业务的注册结果。
209.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210.拆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对应的第一列表,从所述第一响应中拆分出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其中,
211.所述第一列表用于记录第一请求中携带的第二请求对应的客户端。
212.实际应用时,第一发送单元101、第一接收单元102、第二发送单元103、生成单元、第二接收单元、第四发送单元、第五发送单元、第六发送单元和拆分单元可由消息业务的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缓存单元可由消息业务的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器实现。
21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消息业务的处理装置在处理消息业务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消息业务的处理装置与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214.为了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消息业务的处理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息业务的处理装置,设置在第一服务器上,该第一服务器包括配置管理服务器或消息服务器,如图11所示,该装置包括:
215.第二接收单元11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携带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或者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
216.第三发送单元112,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携带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表征所述第一服务器关于对应的第二请求的响应。
217.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接收单元111和第三发送单元112可由消息业务的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
21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消息接收装置在进行消息接收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消息接收装置与消息接收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219.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第一终端侧的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2所示,第一终端12包括:
220.第一通信接口121,能够与其他网络节点进行信息交互;
221.第一处理器122,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121连接,以实现与其他网络节点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终端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一存储器123上。
222.具体地,第一通信接口121用于:
223.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携带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或者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
224.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携带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表征所述第一服务器关于对应的第二请求的响应;
225.向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的每个客户端下发对应的第二响应。
22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122,用于基于缓存的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生成所述第一请求。
22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接口121还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第一处理器122还用于:基于至少一个条件判断是否批量处理客户端发送的第二请求;第一处理器122还用于: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缓存对应的第二请求。
22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229.客户端是否支持批量处理;
230.消息业务是否支持批量处理功能;
231.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的间隔时长是否达到;
232.第一请求中可携带的第二请求的最大数量是否达到;
233.第二请求是否紧急;
234.第二请求的有效时长是否达到。
23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接口121还用于:向第二请求对应的客户端返回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用于指示客户端等待下发第二请求对应的第二响应。
23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接口121还用于: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
23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接口121还用于:向第二请求对应的客户端返回第四响应;其中,
238.所述第四响应表征对应的客户端请求的配置信息,或者表征对应的客户端请求注册的消息业务的注册结果。
23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12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对应的第一列表,从所述第一响应中拆分出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其中,所述第一列表用于记录第一请求中携带的第二请求对应的客户端。
24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处理器122和第一通信接口121的具体处理过程可参照上述方法理解。
241.当然,实际应用时,第一终端12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2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2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2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2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24。
24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器12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第一终端12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第一终端12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243.上述本技术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122中,或者由所述第一处理器122实现。所述第一处理器12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处理器12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第一处理器12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第一处理器12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技术实
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一存储器123,所述第一处理器122读取第一存储器12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24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2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245.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服务器侧的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包括配置管理服务器或消息服务器,如图13所示,该第一服务器13包括:
246.第二通信接口131,能够与其他网络节点进行信息交互;
247.第二处理器132,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31连接,以实现与其他网络节点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电子设备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33上。
248.具体地,第二通信接口131用于:
249.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携带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消息业务的配置信息或者用于请求注册消息业务;
250.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携带所述至少两个客户端中每个客户端对应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表征所述第一服务器关于对应的第二请求的响应。
251.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处理器132和第二通信接口131的具体处理过程可参照上述方法理解。
252.当然,实际应用时,第一服务器13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3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3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3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3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34。
25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存储器13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电子设备13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第一服务器13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254.上述本技术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132中,或者由所述第二处理器132实现。所述第二处理器13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处理器13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第二处理器13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第二处理器13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
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二存储器133,所述第二处理器132读取第二存储器13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255.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13可以被一个或多个asic、dsp、pld、cpld、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mcu、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256.可以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存储器(第一存储器123、第二存储器13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257.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12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第一终端12的第一处理器122执行,以完成前述第一终端侧方法所述步骤。再比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13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第一服务器13的第二处理器132执行,以完成前述电子设备侧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25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59.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个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260.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26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