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传导发声单元及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5102发布日期:2022-09-27 22:0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传导发声单元及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声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骨传导发声单元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一些可穿戴设备应用有骨传导技术实现声音的传递,例如骨传导耳机、骨传导眼镜等,由于骨传导耳机能够通过颅骨传声,无需通过空气传声,因此受到嘈杂环境的干扰小,同时能解放双耳,减少因为塞入式佩戴耳机造成的不适感。
3.目前,可穿戴设备内的振动发声模块通常直接固定在壳体内,这样,振动发声模块在振动时,壳体将被连带着振动,形成大质量的振动体,需要较大的能量驱动发声,且可穿戴设备的音量偏小,漏音严重。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传导发声单元及可穿戴设备,能够减少漏音。
6.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骨传导发声单元,包括:
7.外壳,包括收容腔,所述外壳的上端面开设有与所述收容腔相通的安装孔;
8.柔性件,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安装孔内;以及,
9.振动发声模块,设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振动发声模块一端与所述柔性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外壳弹性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件的材质为硅胶、橡胶或者tpe,所述柔性件的硬度为10~80sha。
11.进一步地,所述硅胶的硬度为40~70sha。
12.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件设有容纳槽,所述振动发声模块端部配接于所述容纳槽内。
13.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件包括延伸至所述收容腔内的本体部,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本体部朝向所述收容腔的端面上。
14.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件包括自所述本体部侧面凸出的凸部,所述外壳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上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均贯穿所述外壳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本体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凸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15.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件与所述外壳的上端面平齐,或者,所述柔性件凸出于所述外壳的上端面。
16.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发声模块的振动轴线与所述外壳的上端面的法线之间或者与所述柔性件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表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30
°

17.进一步地,所述的骨传导发声单元还包括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包括与所述振动发声模块相连的支架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外壳之间的第一振动臂。
18.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座,所述第一振动臂与所述支
撑座相连。
19.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收容腔位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所述柔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支撑座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上。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体还设有向着所述振动发声模块凸出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和所述振动发声模块之间具有振动空间。
21.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发声模块包括一端开口的外框、设于所述外框内的定子、连接于所述外框的开口端的第二弹片以及与所述第二弹片相连的动子,所述第二弹片包括与所述外框相连的外架体、设于所述外架体内的中心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外架体和所述中心体之间的第二振动臂,所述动子与所述中心体相连,所述支架设有避让所述中心体和所述第二振动臂振动的避让孔。
22.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发声模块包括一端开口的外框以及设于所述外框内的定子和动子,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外框的开口端,所述支架呈环形,所述第一弹片包括设于所述支架内的中心体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架和所述中心体之间的第二振动臂,所述动子与所述中心体相连。
23.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发声单元。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1.本发明中,外壳上设置有柔性件,振动发声模块一端与柔性件连接,另一端与外壳弹性连接,能够减小振动发声模块的振动对外壳的影响,有利于减轻外壳的振动,减小漏音,同时增大使用者听到的声音。
26.2.通过在柔性件上设置容纳槽,并将振动发声模块的端部设于容纳槽内,可以使得振动发声模块的外周与外壳之间均通过柔性件隔开,柔性件能够起到更好的缓震效果。
27.3.振动发声模块通过第一弹片实现与外壳之间的弹性连接,使得振动发声模块与外壳的连接效果更好,在振动的过程中不易发生晃动、滚振,骨传导发声单元使用的可靠性更好。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的骨传导发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图1所示的骨传导发声单元的爆炸图。
30.图3是图1所示的骨传导发声单元的左视图。
31.图4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外壳的剖视图。
33.图6是图1所示的骨传导发声单元的剖视图。
34.图7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柔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是图1所示的骨传导发声单元另一视向的剖视图。
36.图9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振动发声模块与第一弹片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0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1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2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振动发声模块的剖视图。
40.图13是图12所示的振动发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4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5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6是骨传导发声单元在其柔性件采用不同硬度的硅胶时的频响曲线图。
44.图17是骨传导发声单元在其柔性件采用不同硬度的硅胶时的振幅图。
45.图18是图17中i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7.本技术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4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49.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骨传导发声单元,包括外壳1、与外壳1相连的柔性件2以及设于外壳1内的振动发声模块3。
50.参考图1至图3,外壳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其中,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板体1a和连接于第一板体1a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1c,第二壳体11包括第二板体1b和连接于第二板体1b两侧的两个第二侧板1d,第一板体1a和第二板体1b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两者相互平行。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通过两个第一侧板1c和两个第二侧板1d相互连接,例如通过胶粘、卡扣或者焊接等方式相连,连接完成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之间配合形成收容腔12。
5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外壳1的材质为塑胶或者金属。
52.参考图4至图6,在外壳1的上端面14上开设有安装孔100,安装孔100贯穿第一板体1a,与收容腔12相通。柔性件2连接于第一壳体10的安装孔100内,其与第一壳体10可以通过胶粘或者熔接的方式相连,或者通过双色注塑的方式成型在第一壳体10上。柔性件2部分暴露于外壳1外部,部分暴露于收容腔12内。在骨传导发声单元使用时,柔性件2与人脸部皮肤接触,以将振动传递出去,由于柔性件2较外壳1更为柔软,因此其触感更为舒适。柔性件2的材质例如是硅胶、tpe、或者橡胶材质等。
53.振动发声模块3用于产生振动,其设于收容腔12内。振动发声模块3一端与柔性件2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板体1b弹性连接。由于振动发声模块3上下两端与外壳1之间为非固定
连接,两者之间均有一定的弹性,因此,能够起到很好的缓震作用,振动发声模块3振动时不会完全带动外壳1振动,传递至外壳1的振动量更小,能够有效减小整体振感和漏音。另外,振动可以通过柔性件2直接传递至人脸部,仅有较少能量传递到外壳1中,振动能量更为集中,有利于提高振动发声模块3的振动发声音量,从而提高人所听到的通过振动传递的声压级(灵敏度)。
5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柔性件2的材质为硅胶,硅胶具有良好的触感,有利于提高佩戴的舒适度。进一步地,硅胶为硬质硅胶,其硬度为10~80sha,优选地,硬度为40~70sha,进一步优选的,硅胶的硬度为60sha。参考图16至图18,图16为骨传导发声单元在柔性件2采用不同硬度的硅胶时的频率响应曲线的仿真图,图17是骨传导发声单元在柔性件2采用不同硬度的硅胶时仿真获得的整体的振幅图,图18是图17中i部的放大图。当硅胶硬度过小时,虽然中频段(800hz~1500hz)的灵敏度尚可,但是由于振幅过大,导致人佩戴体验变得很差,和骨传导发声单元接触的人体部位会感受到明显的麻木感,舒适性差;当硅胶硬度太大时,虽然振幅变得更小,人体佩戴感舒适,但是频响曲线在中频段衰减甚至发生曲线的畸变,此时人所听到的声音音质变得很差,影响最终的用户体验。通过将硅胶硬度限定在40~70sha之间,频响曲线在中频段不发生畸变,音质容易保证,且骨传导发声单元振幅较小。进一步地,当硅胶硬度为60sha时,能很好的平衡频响曲线和骨传导发声单元的振幅,获得较佳的音质和使用体验。
55.当柔性件2为其他材质时,同样优选其硬度位于前述优选的硬度范围内,通过合理限定柔性件2的硬度,能够使柔性件2在触感和缓震作用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5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振动发声模块3部分嵌入于柔性件2内,使得柔性件2与振动发声模块3直接接触的同时,还能够限定振动发声模块3与柔性件2的相对位置。作为一种可行的结构,参考图6至图8,柔性件2开设有容纳槽200,容纳槽200的形状与振动发声模块3端部形状适配,振动发声模块3的上端安装于容纳槽200内。优选的,容纳槽200与振动发声模块3的上端紧配。由于振动发声模块3和第一板体1a之间由柔性件2隔开,因此柔性件2能够起到更为充分和全面的缓震作用。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柔性件2包括延伸至收容腔12内的本体部20,容纳槽200设于本体部20朝向收容腔12的端面201上。进一步优选的,振动发声模块3上端低于第一板体1a内表面104的高度或者与内表面104平齐,这样,在振动从本体部20横向(图中的x轴)传递的过程中,不会直接传递至第一板体1a,振动阻隔效果更好。
57.如图4和图5所示,外壳1的上端面14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01,在第一安装槽101的槽底面101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02,第二安装槽102延伸至第一板体1a的内表面104下方,其与收容腔12相通,进而形成上述的安装孔100。柔性件2包括自本体部20两侧凸出的两个凸部21,本体部20和凸部21分别位于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102内。这样,可以使得柔性件2与第一壳体10的接触面积更大,当其与第一壳体10通过双色注塑、熔接或者胶粘等方式完成连接后,其与第一壳体10的连接更为牢固,不易脱落。优选的,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102贯穿外壳1的前端面15和后端面16,参考图8,在振动从本体部20纵向(图中的y轴)传递的过程中,不会直接传递至第一板体1a,进一步阻碍了振动向外壳1的传递。
5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柔性件2用于与皮肤接触的表面23与外壳1的上端面14平齐。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柔性件2用于与皮肤接触的表面23为外凸的弧面,该表面23凸出于外壳1的上端面14,一方面可以增加柔性件2的厚度,另一方面可以使柔
性件2与皮肤接触的区域更为集中。
5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9和图10,骨传导发声单元还包括第一弹片4,振动发声模块3通过第一弹片4实现和外壳1之间的弹性连接。第一弹片4包括支架40和与支架40相连的第一振动臂41,支架40和第一振动臂41是一体成型的。支架40与振动发声模块3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振动臂41自支架40向外延伸,其端部与外壳1相连。在振动发声模块3振动时,支架40由于与振动发声模块3相固定,因此,其随着振动发声模块3同步运动,而第一振动臂41则随着振动发声模块3的整体振动而发生弹性变形,减少振动发声模块3的整体振动向着外壳1的直接传递,从而减轻了外壳1整体的振感。第一弹片4的材质例如可以是不锈钢。
60.参考图10,第一弹片4包括四个第一振动臂41,在支架40两侧各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振动臂41,以使得第一弹片4振动时更为平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架40两侧可以对称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的第一振动臂41。
6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5、图6和图11,第二板体1b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座13,支撑座13位于收容腔12内,并向着振动发声模块3所在侧凸出。第一振动臂41的端部与支撑座13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座13也可以设置在其他的位置,例如在第一壳体10的两个第一侧板1c上各设置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座13,四个第一振动臂41的端部分别连接在四个支撑座13上。
62.振动发声模块3通常包括定子和动子,动子通过其与定子之间电磁力的相互作用发生振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12,振动发声模块3包括外框30、设于外框30内的定子、与外框30相连的第二弹片32以及与第二弹片32相连的动子。外框30上端与柔性件2相连,下端开口。定子包括线圈310以及设于线圈310内的第一磁体311,线圈310和第一磁体311均固定连接在外框30的顶板300上。动子包括与第一磁体311相对设置的第二磁体330,两个磁体的磁极均沿着动子的振动轴线排列,且两个磁体同极相对设置,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斥力。外框30采用导磁材料制成,第二磁体330与外框30之间的吸引力与第一磁体311和第二磁体330之间的斥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二磁体330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对磁场的变化更为灵敏。
63.如图13所示,第二弹片32包括与外框30相连的环状的外架体320,设于外架体320内的中心体321以及连接于外架体320和中心体321之间的第二振动臂322,动子连接于中心体321上,线圈310通电后产生变化的磁场,使得动子受到变化的作用力,在磁场的驱动下振动,在振动的过程中,第二振动臂322发生弹性形变,能够提供复位力,动子的振动轴线3a即为振动发声模块3的振动轴线,其穿过柔性件2,优选的,振动轴线与外壳1的上端面14的法线之间或者与柔性件2用于与皮肤接触的表面23的法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30
°
(上端面14和表面23可能是平面也可能是弧面,当为平面时,振动轴线与平面的法线的夹角为0~30
°
之间的定值,当为弧面时,振动轴线与弧面上各点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均处于0~30
°
之间)。参考图14和图15,第一弹片4的支架40连接在外架体320底部,两者之间例如可以通过胶粘或者焊接等方式相连。由于第一弹片4的中心体321和第二振动臂322在振动过程中的会上下移动,并凸出至外框30下端,因此,支架40设有避让所述中心体321和第二振动臂322振动的避让孔400。
64.上述的第一弹片4和第二弹片32可以是一体式的,在一体式的情况下,还能够进一
步缩小第一弹片4和第二弹片32的整体厚度,参考图10,第一弹片4的支架40呈环形,第一弹片4还包括设于支架40内的中心体321以及连接于支架40和中心体321之间的第二振动臂322,动子连接在中心体321上。如此,支架40和上文所述的外架体320被整合成为一个零件,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65.为了防止振动发声模块3因振动位移过大或者人为按压柔性件而发生振动发声模块损坏,如图6和图11所示,在振动发声模块3下方还设置有限位凸台110,优选的,限位凸台110设置在第二板体1b上,其向着振动发声模块3凸起,并位于两个支撑座13之间。限位凸台110与第一弹片4之间具有振动空间5,以允许振动发声模块3在一定的区域内振动和移动。由于振动发声模块3距限位凸台110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与第二板体1b之间的距离,因此,限位凸台110能够限制振动发声模块3的最大位移,防止振动发声模块3在跌落、撞击等情形下因为位移过大而损坏。进一步地,还可以在限位凸台110上表面和/或中心体321下表面贴设柔性垫,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66.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例如是骨传导耳机、骨传导眼镜等,其设有上文所述的骨传导发声单元。
67.当可穿戴设备为骨传导眼镜时,优选的,外壳1和振动发声模块3呈长条状,外壳1能够作为骨传导眼镜的镜腿,更便于骨传导发声单元结合至骨传导眼镜上,作为镜架的一部分。当骨传导眼镜佩戴于头部后,柔性件2夹持于人头部两侧,与脸部皮肤贴合,从而高效的振动传声,同时,人脸所感知的外壳1的振动量小,眼镜整体的振感弱,人佩戴更为舒适。
68.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