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及无线通信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31142发布日期:2022-09-24 02:0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及无线通信模组的制作方法
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及无线通信模组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及无线通信模组。


背景技术:

2.目前,通信模组内嵌的cwmp(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cpe广域网管理协议)客户端的软件架构中,业务层逻辑是与设备信息获取接口强耦合的。这样的软件架构影响了客户端代码的健壮性,增加了代码维护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将cwmp客户端移植到其他设备类型的通信模组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及无线通信模组,用以解决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无法适配多种设备类型的用户终端设备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包括业务逻辑层和适配层,所述适配层设置至少一个设备信息获取接口;
5.所述业务逻辑层,用于获取在生成通信报文时所需的设备参数,将所述所需的设备参数传输给所述适配层,获取所述适配层传输的所述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信息,根据所述具体信息生成所述通信报文,并将所述通信报文传输至自动配置服务器;
6.所述适配层,用于获取所述业务逻辑层传输的所述所需的设备参数,通过与用户终端设备适配的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接口,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中获取所述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信息,并传输给所述业务逻辑层,其中,所述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接口用于获取所述所需的设备参数。
7.可选地,所述业务逻辑层包括核心层和数据模型层,所述数据模型层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模型;
8.所述数据模型层,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模型确定所述所需的设备参数,将所述所需的设备参数传输给所述适配层,获取所述适配层传输的所述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信息,将所述具体信息传输至所述核心层;
9.所述核心层,用于获取所述数据模型层传输的所述具体信息,根据所述具体信息生成所述通信报文,将所述通信报文传输至所述自动配置服务器。
10.可选地,所述适配层,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数据模型层传输的所述所需的设备参数,获取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根据所述所需的设备参数和所述设备类型,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接口,通过所述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接口,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中获取所述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信息,并传输给所述数据模型层。
11.可选地,所述适配层中包括不同设备类型对应的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接口。
12.可选地,每个设备类型对应的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接口,按照获取不同设备参数的功能封装。
13.可选地,每个设备类型对应的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接口,包括全球用户识别卡参数获取接口、数据拨号参数获取接口和网络参数获取接口中的至少一个。
14.可选地,所述数据模型中包括设备参数集合,不同的数据模型中包括的设备参数集合不同。
15.可选地,所述数据模型层中包括tr-098数据模型、tr-181数据模型和tr-104数据模型中的至少一个。
16.可选地,所述核心层包括报文填写标准、传输协议、安全传输协议和远程调用方法中的至少一个。
1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模组,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包括业务逻辑层和适配层,适配层设置至少一个设备信息获取接口,业务逻辑层获取在生成通信报文时所需的设备参数,将所需的设备参数传输给适配层,适配层通过与用户终端设备适配的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接口,从用户终端设备中获取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信息,并传输给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根据具体信息生成通信报文,并将通信报文传输至自动配置服务器。
19.实现了业务逻辑层和设备信息获取接口的解耦合,业务逻辑层只需将所需的设备参数传输给适配层,并获取适配层传输的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信息,业务逻辑层和用户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无关,无需根据用户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更改业务逻辑层的代码。适配层通过与用户终端设备适配的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接口,从用户终端设备中获取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信息,通过适配层实现适配多种设备类型的用户终端设备,在将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移植到不同设备类型的用户终端设备时,只需在适配层查找与用户终端设备适配的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接口即可。解决了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无法适配多种设备类型的用户终端设备的问题,减少了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的维护成本,缩短了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在其他设备类型的用户终端设备中的开发周期,减少开发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用户终端设备(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具体可以为能够实现通信功能的模组或包含该模组的终端设备等,该终端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或智能终端。移动终端具体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中的至少一种;智能终端具体可以是智能汽车、智能手表、共享单车、智能柜等含有无线通信模组的终端;模组具体可以为无线通信模组,例如2g通信模组、3g通信模组、4g通信模组、5g通信模组、nb-iot通信模组等中的任意一种。
27.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如图1所示,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1包括业务逻辑层11和适配层12,适配层12设置至少一个设备信息获取接口121。图1中,设备信息获取接口121的数量仅为示意,根据需要,适配层12中设备信息获取接口121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或者更多,本技术并不限制适配层12中设备信息获取接口121的具体数量。
28.业务逻辑层,用于获取在生成通信报文时所需的设备参数,将所需的设备参数传输给适配层,获取适配层传输的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信息,根据具体信息生成通信报文,并将通信报文传输至自动配置服务器(acs,auto-configuration server)。
29.适配层,用于获取业务逻辑层传输的所需的设备参数,通过与用户终端设备适配的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接口,从用户终端设备中获取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信息,并传输给业务逻辑层,其中,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接口用于获取所需的设备参数。
30.其中,设备参数可以是软件版本号、全球用户识别卡(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的编号、数据拨号(data call)的状态、网络(network)的状态等参数,设备参数只是参数,并不是具体值。
31.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信息,是指用户终端设备中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值,例如,用户终端设备中软件版本号的具体值为v1。
32.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接口,既与用户终端设备适配,又能够获取所需的设备参数。例如,用户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设备类型a,所需的设备参数为软件版本号,则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接口为设备类型a对应的软件版本号获取接口。
33.例如,用户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设备类型a,所需的设备参数为软件版本号,业务逻辑层获取软件版本号,将软件版本号传输给适配层,适配层获取业务逻辑层传输的软件版本号,通过设备类型a对应的软件版本号获取接口,从用户终端设备中获取软件版本号对应的具体值v1,并传输给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获取适配层传输的软件版本号对应的具体值v1,根据软件版本号对应的具体值v1生成通信报文,并将通信报文传输至自动配置服务器。
34.实现了业务逻辑层和设备信息获取接口的解耦合,业务逻辑层只需将所需的设备参数传输给适配层,并获取适配层传输的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信息,业务逻辑层和用户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无关,无需根据用户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更改业务逻辑层的代码。适配层通过与用户终端设备适配的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接口,从用户终端设备中获取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信息,通过适配层实现适配多种设备类型的用户终端设备,在将
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移植到不同设备类型的用户终端设备时,只需在适配层查找与用户终端设备适配的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接口即可。解决了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无法适配多种设备类型的用户终端设备的问题,减少了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的维护成本,缩短了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在其他设备类型的用户终端设备中的开发周期,减少开发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35.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业务逻辑层11包括核心层111和数据模型层112,数据模型层112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模型1121。图2中,数据模型1121的数量仅为示意,根据需要,数据模型层112中数据模型1121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或者更多,本技术并不限制数据模型层112中数据模型1121的具体数量。
36.数据模型层,用于根据数据模型确定所需的设备参数,将所需的设备参数传输给适配层,获取适配层传输的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信息,将具体信息传输至核心层。
37.核心层,用于获取数据模型层传输的具体信息,根据具体信息生成通信报文,将通信报文传输至自动配置服务器。
38.将业务逻辑层划分成核心层和数据模型层,核心层和数据模型的类别无关,核心层只需根据数据模型层传输的具体信息生成通信报文,将通信报文传输至自动配置服务器,因此,在将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移植到不同设备类型的用户终端设备时,或者,添加了新的数据模型时,都不需要改变核心层的代码,减少了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的维护成本,缩短了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在其他设备类型的用户终端设备中的开发周期,减少开发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39.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适配层,具体用于获取数据模型层传输的所需的设备参数,获取用户终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根据所需的设备参数和设备类型,确定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接口,通过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接口,从用户终端设备中获取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信息,并传输给数据模型层。
40.其中,获取用户终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可以是在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移植到用户终端设备,进行编译时,获取用户终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
41.适配层根据所需的设备参数和设备类型,确定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接口,能够准确地从用户终端设备中获取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信息。
42.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适配层中包括不同设备类型对应的设备信息获取接口。
43.其中,设备类型可以是不同厂家的名称,例如,厂家a、厂家b,也可以是用户终端设备的具体设备属性,例如,2g通信模组、3g通信模组、4g通信模组、5g通信模组、nb-iot通信模组等。
44.在适配层中,可以针对一个设备类型建立一个目录,例如,建立一个目录:厂家a,建立另一个目录:厂家b。在每个目录下,可以设置设备信息获取接口。
45.当出现新的设备类型时,只需在适配层中增加新的设备类型对应的目录,并在新的设备类型对应的目录下设置设备信息获取接口即可,无需更改核心层和数据模型层的代码,减少了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的维护成本,缩短了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在其他设备类型的用户终端设备中的开发周期,减少开发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46.不同设备类型对应的设备信息获取接口,从用户终端设备中获取所需的设备参数对应的具体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是不同的。例如,设备类型a对应的数据拨号状态获取接
口,从设备类型a对应的用户终端设备中获取数据拨号状态的具体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与设备类型b对应的数据拨号状态获取接口,从设备类型b对应的用户终端设备中获取数据拨号状态的具体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针对不同设备类型,设置对应的设备信息获取接口。
47.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每个设备类型对应的设备信息获取接口,按照获取不同设备参数的功能封装。
48.例如,设备类型a对应着设备信息获取接口a、b、c,设备信息获取接口a用于获取设备参数a,设备信息获取接口b用于获取设备参数b,设备信息获取接口c用于获取设备参数c。
49.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每个设备类型对应的设备信息获取接口,包括全球用户识别卡(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参数获取接口、数据拨号(data call)参数获取接口和网络(network)参数获取接口中的至少一个。
50.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数据模型中包括设备参数集合,不同的数据模型中包括的设备参数集合不同。
51.例如,数据模型m1包括的设备参数集合为{a,b,c},数据模型m2包括的设备参数集合为{a,b,d},数据模型m3包括的设备参数集合为{a,b,d,e}。
52.数据模型层中的数据模型可以动态地调整。例如,可以删除数据模型层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模型,也可以在数据模型层中增加至少一个数据模型。能够灵活地应对后续数据模型的迭代。
53.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数据模型层中包括tr-098数据模型、tr-181数据模型和tr-104数据模型中的至少一个。
54.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核心层包括报文填写标准、传输协议、安全传输协议和远程调用方法中的至少一个。
55.其中,报文填写标准可以是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传输协议可以是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或者https(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安全传输协议可以是ssl(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字协议)或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安全传输层协议)。远程调用方法可以是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methods(方法)。
56.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1包括业务逻辑层11和适配层12,业务逻辑层11包括核心层111和数据模型层112,核心层111包括报文填写标准1111、传输协议1112、安全传输协议1113和远程调用方法1114,数据模型层112包括tr-098数据模型1121、tr-181数据模型1121和tr-104数据模型1121,适配层12包括不同设备类型对应的设备信息获取接口121,图3中仅作为示例,展示出了适配层12包括设备类型a对应的全球用户识别卡(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参数获取接口121、数据拨号(data call)参数获取接口121和网络(network)参数获取接口121,以及设备类型b对应的usim参数获取接口121、data call参数获取接口和network参数获取接口。根据需要,设备类型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或者更多,本技术并不限制设备类型的具体数量。
57.基于同一构思,本技术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模组,包括本技术实施例
中提供的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
58.其中,无线通信模组,可以是2g通信模组、3g通信模组、4g通信模组、5g通信模组、nb-iot通信模组等中的任意一种。
5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